❶ 1939年,英国和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通牒条款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1939年,英国和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通牒条款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如果不立即把主要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割让给德国,“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英、法政府表示,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后,它们同意参加对捷克斯洛伐克新疆界的国际保证。但同时,他们也直接威胁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改变态度,法国“将不履行它的条约义务”,英国也将“置身事外”。
❷ 二战前期苏联,美国,英法等国,面对法西斯侵略各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指的是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而采取的姑息妥协和软弱退让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强国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对法西斯的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没有避免战争的爆发,最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由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严重,而且国内的经济出现了衰退,而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国家不愿意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于是在对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的对外扩张的上采取的是姑息纵容的政策。绥靖政策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英国的张伯伦,英国为了限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甚至是扶植德国的发展,在英法的这种政策之下,德意日法西斯更加的猖狂,在英法的纵容下德国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后来更是变本加厉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这种侵略扩张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高峰。
英法之所以默许了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目的在于想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那里,希望让德国与苏联开战,英法坐收渔翁之利,但是德国并不会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后来德国采取闪电战侵占了波兰,英法的如意算盘落空,被迫对德国宣战,绥靖政策彻底破产。绥靖政策原本是一个中性词,是指利用安抚的政策使得局势得以安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运用这一政策这一个词语沦为了一个贬义词。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❸ 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是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首先说一句,国际上公认的二战开始时间在1939年9月1日,德国“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是开始标志,在此之前,英美法等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这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比较典型的是1938年9月29-30日的慕尼黑会议,英法两国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利益,与德国妥协,导致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而受害者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还没有进入参加会议,英法与德国就达成了协议。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4195.htm
❹ 1939年,如果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和苏联将作出何种行为
1939年5月21日,法国外长发表谈话指出,如果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将履行《法捷互助条约》的义务。
同一天,英国驻德国大使也对德国外长表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英国政府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不会介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说得更加干脆:“德捷战争就意味着法德战争,因而也许或迟或早成为英德战争。”
在此期间,苏联政府也多次发表声明,要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采取一切措施以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甚至公开声明:“互助条约不禁止每一方提出援助,无须等待法国。”
❺ 二战前期,英法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呢
希特勒一上台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野心:悍然撕碎《凡尔赛条约》,整装待发,疯狂扩充兵力,先后吞并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此外,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野心几乎是光明的。甚至在希特勒掌权之前,他就在自传《我的奋斗》中写道,要光明正大地统治欧洲。
然而,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旧势力对希特勒的侵略充耳不闻,面对希特勒的侵略,他们一步步屈服。他以欧洲这个小国为代价,一步步纵容德国的侵略。为什么二战初期英, 法等国频繁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法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陆军,情况更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成为战胜国,但却损失了2000多亿法朗,不到一半的法国成为废墟。一向以高利贷闻名的法国,负债累累。与此同时,像英国,一样,法国欠美国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
❻ 二战初期英法为什么要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给你来个复制贴了。
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因此,我们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❼ 揭秘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呢是怎么来的呢
一,揭示绥靖政策为何被称为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指不抵抗侵略,软弱退缩,容忍纵容,甚至不惜牺牲别国利益向侵略者妥协的政策。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绥靖政策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绥靖政策被称为绥靖?这里是一个简短的介绍。
为什么绥靖政策被称为绥靖?绥靖政策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存在。绥靖意味着稳定、绥靖、绥靖和稳定。绥靖就是通过绥靖来平息局势。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法西斯采取了绥靖政策,即通过宽容、绥靖和绥靖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意图,避免战争的爆发。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英、法、美三国多次采取绥靖手段,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甚至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也完全归德国所有。英、法、美三国的这一政策不仅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说,这完全超出了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预期。因此,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❽ 当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时英法签订什么,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❾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才刚刚成立的国家,不过在二战的时候被德国被吞并了。那么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呢?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了三步。第一步,德国挑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300多万德意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制造借口。第二步是慕尼黑阴谋,德国逼着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第三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建立了傀儡政权。
第三步
占领苏台德并非德国的终极目标。在慕尼黑阴谋之后不久,波兰和匈牙利出兵侵占了捷克部分地区,而到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建立了傀儡政权。
❿ 1.德国在二战前期先后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英法对此助纣为虐,签署
因为英国国会投票失败了,国内军民反战情绪严重,而英法统治者只会在乎自己的利益,当利益受损的时候才去制裁德国,他们想先用绥靖政策让德国削弱欧洲其他国家,然后再以正义之刃联合各国合击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