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火神轰炸机是怎么退役的
2007年10月,在退出现役多年后,一架“火神(Vulcan)”轰炸机于10月18日再次飞上蓝天。“火神”轰炸机是一种三角翼飞机,曾经是英国核轰炸机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月18日恢复飞行的这架“火神”轰炸机的英国空军序列编号为XH558,其退役前的最后一次飞行是在1993年,当时该机从莱斯特郡的Bruntingthorpe机场起飞后在空中飞行了30分钟。现在该机重返蓝天标志着“VulcanToTheSkyTrust”组织多年来的活动取得了重大成绩。
XH558号飞机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内得到断断续续的修复,多次因为缺乏资金而面临着被放弃修复的危险。该机原定于本月早些时候试飞,但后来因为天气原因而被推迟了。“VulcanToTheSkyTrust”组织的网站表示将XH558号“火神”轰炸机重新送上蓝天一直是他们的首要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花费的时间比预期要长了一些,这主要是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将该机恢复到可飞行状态并能在航空展览会上巡回展示共花费了大约600万欧元。“VulcanToTheSkyTrust”组织希望能通过这次首飞赢得商业赞助,从而在在今后维持该组织的正常运转。
2008年7月,注册型号为G-VLCN的“火神”轰炸机已经获得飞行许可,并且将于7月5日~6日在Waddington国际航展上亮相。该飞机目前停驻地在Bruntingthorpe机场,并于7月3日获得了民航总局的飞行许可证。近日这种三角翼轰炸机被允许亮相于英国皇家空军Waddington基地,但是由于它还没有获得进行飞行展示的授权,所以参观者只能看到它的静态模型。
Ⅱ 介绍一下英国的三V轰炸机
3V轰炸机指的是英国“勇士”(Valiant)轰炸机、火神(VULCAN)轰炸机、胜利者(VICTOR)轰炸机。
由于这三种飞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头,称为3V轰炸机。
火神(VULCAN)轰炸机
3V轰炸机是英国战略核威慑的重要平台,也是英国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之一。
“火神”是英国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现并入英国航宇公司)研制的中程战略轰炸机,“火神”轰炸机从1947年开始研制,1952年8月原型机试飞,到1956年夏生产型才投入使用。该机采用无尾三角翼方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三角翼轰炸机,开始用作执行中程战略轰炸任务,后改为执行常规轰炸任务。“
“胜利者”(Victor)是英国的中程战略轰炸机,1947年由汉德利?佩季公司(HANDLEYPAGE)根据英国皇家空军的要求进行研制,1957年11月生产型交付使用,历时十年。随后又研制了携载空对地导弹的改型,于1962年交付使用。“胜利者”于1947年开始设计,1949年签定原型机合同,共制造两架。
“勇士”是3V轰炸机最早的型号。“勇士”于1951年5月试飞成功,是英国的第一种核轰炸机,第一个装备“勇士”的作战中队是第138中队,此后,“勇士”又先后装备了皇家空军第543、214、207、49、148和7中队。1956年10月11日,第49中队的一架“勇士”BMk.1(机号WZ366)在澳大利亚马拉林加靶场上空投下了一枚3,000吨当量的“蓝色多瑙河”核弹,核弹在约230米高度成功起爆,英国核武器的第一次空投试验宣告成功。
具体请自行网络。
Ⅲ 火神轰炸机的服役事件
“火神”是60年代英国战略打击力量的中坚,直到70年代还肩负核打击使命。此外“火神”还执行过海上侦察任务,甚至被改装为空中加油机。该机还参加了1982年马岛战争,千里奔袭轰炸马岛阿军机场。
“火神”B.2曾长期部署在海外基地,1969年第9和35中队的16架B.2进驻塞浦路斯阿克罗蒂里机场以显示英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存在。一旦有事时“火神”可以前出到巴林和阿曼的卫星基地,使用“红胡子”战术核弹或常规炸弹对目标实施轰炸。“火神”B.2在塞浦路斯一直部署到1974年,此时土耳其占领塞浦路斯岛北部,希土两国的领土争端升级,严重影响“火神”在阿克罗蒂里机场的活动。于是“火神”撤回英国,之后皇家空军定期派出一支4机编队访问塞浦路斯。
第27中队的“火神”B.2MRR对“基辅”号直升机航母抵近观察,遭到苏联人发射信号弹驱逐。 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态,皇家空军计划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风”GR.1将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袭任务。1982年4月马岛战争爆发,“火神”在服役生涯的尾声痛痛快快打了一场仗。
第101中队的5架“火神”B.2参加了“黑羊行动”,这次行动和它的代号一样疯狂,“火神”将从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岛怀德阿威克机场起飞轰炸马岛。即使从阿森松岛起飞,“火神”也要在“胜利”加油机的空中加油支持下才能飞抵马岛。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号机从阿森松岛机场出发,执行第一次反雷达飞行任务。由于路途遥远,飞机必须进行不少于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这次往返任务。但偏偏一架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机因喇叭形加油锥套发生故障而输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号机只好中途返航。 两天后,这架“火神”XM597号飞机被用来执行第二次任务,主要目标为位于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对空监视雷达。5月31日的清晨,这架飞机顺利地到达目标上空,对该雷达发射了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一枚脱靶,另一枚打在离目标9~14米处,炸坏了AN/TPS-43F雷达的天线。XM597号飞机的乘员认为他们已经摧毁了这部雷达,没想到在24小时后它又恢复了工作,并放在—垛新砌的护墙后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击破坏。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动执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击任务,飞行剖面与5月30日那次一样。此次任务还包括对斯坦利港机场的高空轰炸。正在“火神”轰炸机飞向目标期间,修复的AN/TPS-43F对空监视雷达发现了它,就立即关机停止发射电磁波。结果这架飞机为了侦听阿方雷达阵地泄漏的电磁波,在目标上空盘旋飞行了40分钟,终于探测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机场防空用的“防空卫士”火控雷达的信号,随即发射了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并且它们都打中了目标。这时机上还剩两枚“百舌鸟”导弹,XM597号飞行员期望AN/TPS-43F雷达还会重新开机,因此继续在目标区上空作长时间的盘旋,但至终这部雷达也没有重新工作。最后,“火神”轰炸机带着遗憾开始了其漫长的返回阿森松机场的航程。
这架“火神”轰炸机在“猎迷”MR. Mk2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引导下,成功地与一架“胜利者”式空中加油机会合并加油。但加油管接上后不久,XM597号机的受油探头坏了,使它只好转飞到最近的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飞行员设法抛掉了他们所有的文件和剩余的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由于卡死在发射导轨内,尽管想尽办法也没有在着陆前把它扔掉。当飞机安全地降落在机场上滑跑结束时,“火神”XM597号飞机的油箱内只剩下7公斤的燃油了。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队雷达操纵手对“百舌鸟”有一定的顾虑,因此有时会提前关闭雷达,从而令“火神”达到了压制对方的目的。
所有参战的“火神”B.2都安装的是“奥林巴斯”301发动机,并取消了原先为延长发动机寿命而把最大推力设定在90%的限制。这5架B.2也具有“天空闪电”挂架,由于现有的对抗系统不能完全致盲马岛上的阿军雷达,所以在挂架上挂载了一个美制AN/ALQ-101干扰吊舱。此外飞机还加装了从退役维克斯超级VC10客机上拆下的“旋转木马”惯导系统,机腹改成了适于夜间轰炸的深灰色。
1982年4月30日~5月1日,“火神”开始执行第一次的“黑羊”1任务。一架B.2在马丁·威瑟斯中尉的指挥下从阿森松岛起飞低空飞向马岛,在接近目标前拉起,向斯坦利港机场跑道倾泻了全部21枚450千克炸弹。这次任务的往返里程12070千米,持续16小时,涉及两架“火神”(一架备份机)和11架“胜利”加油机。
让人汗颜的是,“火神”的第一次任务只把一枚炸弹砸到了跑道上,不过皇家空军还是决定继续实施“黑羊”任务,因为这能阻止阿空军使用跑道,而且英军夺岛后也能轻易修复。雷霆万钧的轰炸还能严重打击驻岛阿军的士气,并能起到吓阻阿军、迫使其把资源用于加强本土防卫的作用。1982年5月3日~4日“火神”继续实施“黑羊”2任务,再次轰炸了跑道。1982年5月16日~17日的计划是“黑羊”3任务,但气象预报说有强劲逆风,会使“火神”难以飞抵目标,所以任务被取消。
随后“火神”的任务重点转移到使用反辐射导弹为福兰克入侵舰队的舰载机提供防空压制上面。一开始皇家空军准备采用法制马特拉AS.37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来自“海盗”攻击机,5月初“火神”用“天空闪电”的挂架挂载AS.37进行了令人满意的试射。但是有人质疑马特拉导弹无法经受长时间的寒冷的高空飞行,故障率会较高。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方,不仅提供详细的情报,还支援了英国先进武器,其中包括最先进的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火神”可以用双联挂架一次挂载4枚“百舌鸟”。 如此巨大的“火神”挂小“百舌鸟”导弹看起来很滑稽,不过实用就好。皇家空军还计划为“火神”装备“响尾蛇”导弹用于自卫,并进行了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掷测试,在“火神”机鼻下放久已不用的投弹手舱中安装了激光目标指示器,不过这两种武器最后都没有正式采用。
1982年5月28日“火神”执行“黑羊”4任务,这也是第一次“百舌鸟”任务,但由于加油机出了问题而被取消。1982年5月30日~31日,一架“火神”挂载两枚“百舌鸟”执行“黑羊”5任务,没有猎杀到雷达。1982年6月2日~3日,一架“火神”挂载四枚“百舌鸟”执行“黑羊”6任务,首次击中一座雷达。“火神”在“百舌鸟”任务中不挂载AN/ALQ-101吊舱,因为要吸引阿根廷人持续打开雷达,以便实施攻击。
“黑羊”6的那架“火神”在空中加油时损坏了加油管,被迫降落在里约热内卢。在进入巴西领空之前,“火神”必须扔掉剩余的“百舌鸟”,但有一枚“百舌鸟”却始终不肯离去,当“火神”降落在伽里奥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时,油箱只剩下几十千克的燃油。巴西人扣留了“百舌鸟”导弹,1982年6月10日放行了“火神”,巴西政府为此向英国提出了正式抗议。
1982年6月11日~12日的“黑羊”7是最后一次任务,一架“火神”直接向阿守军投下了一串空爆炸弹。此时阿根廷守军已经基本被抛弃,一个星期内英军占领马岛。尽管“黑羊行动”并没有对敌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但“火神”发挥了巨大的恐吓和牵制作用,被认为是英军或者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退出一线的“火神”B.1和B.1A被用于训练,由于离地间隙和载重量大,该机也成为很好的发动机测试平台,发动机吊舱可以很方便地挂载在机腹中线。一架“火神”B.1被用于测试英国飞机公司TSR.2超音速攻击机的“奥林巴斯”22R加力涡喷发动机,在机腹挂载了发动机测试吊舱。为了避开前起落架,吊舱进气口是分叉的。1962年2月23日该机开始试飞,1962年12月3日因发动机起火,飞机在跑道上烧了起来,幸运的是机组都安全逃生。 英国人还计划使用“火神”测试霍克P.1154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布里斯托BS100推力矢量发动机,不过因为项目的取消而作罢。 1966年9月9日,“火神”B.1 XA903开始测试“协和”超音速客机的“奥林巴斯”593加力涡喷发动机。XA903之后还测试了帕那维亚“狂风”攻击机的涡轮联合RB199涡扇发动机,这次在发动机吊舱上还顺便加上了一门机炮,用来测试发动机了抗烟能力。1976年初XA903开始测试RB199,1979年9月22日该机进行了“火神”B.1的最后一次飞行,没有一架“火神”B.1/B.1A能幸存。
2007年10月,在退出现役多年后,一架火神轰炸机于10月18日再次飞上蓝天。
2015年10月28日,在英国的唐卡斯特,服役半个世纪的英国火神轰炸机(Avro Vulcan XH558)宣布退役,将在博物馆永久性存放。
Ⅳ 火神轰炸机的介绍
火神轰炸机是英国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现并入英国航宇公司)研制的中程战略轰炸机,是英国空军二战后装备的三种战略轰炸机之一,另两种为勇士轰炸机和胜利者轰炸机。 该机于 1947 年开始研制,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6年夏生产型才投入使用,1991年该机退役。2015年7月,英国红箭皇家空军特技飞行表演队和火神轰炸机组成空中编队,在格洛斯特郡上空伴飞“火神”的最后一次飞行表演。火神轰炸机由于维护资金筹集困难等原因火神在此次航展后,将会停飞。
Ⅳ 英国火神轰炸机的机型有哪些
“火神”有两种生产型:“火神”B.1装4台“奥林帕斯”101、102或104型发动机,1956年7月装备部队,共生产了45架;
“火神”B.2,先装4台“奥林帕斯”201型发动机,后装“奥林帕斯”301型发动机,飞机的形状尺寸作了一些修改,并加装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装备部队,共生产了64架。
“火神”轰炸机于1964年全部停产,1983年底全部退役。
“火神”在马岛战争中发挥了一顶的作用。马岛战争是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在南大西洋进行的一场争夺战。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陆、海、空三军突击队的先遣队共619人,突然登陆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次日又登陆南乔治亚岛,英、阿马岛之战随即爆发。19日,“火神”式远程轰炸机部署到阿森松岛。随后对岛上目标进行了轰炸。
战争开始后,英国皇家空军就考虑使用“玛特尔”AS37空射反辐射导弹攻击阿根廷设在马岛上的陆基雷达。因此在当年四五月间着手改装了两架皇家空军的“火神”BMk-2型轰炸机,准备挂装“玛特尔”导弹。但经过试验后,英国却改用美国的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取代了“玛特尔”。
有人认为英国皇家空军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们担心“玛特尔”导弹不能胜任当时提出的那些严酷的作战飞行条件,例如要求“火神”轰炸机从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介于非洲的安哥拉和南美洲的巴西中间)起飞到马岛执行任务,往返航程至少要12505公里。看起来在这样远的距离上要用一架战略轰炸机去完成这样的打击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英国皇家空军却就是这样策划的。整个攻击任务代号为“黑色公羊”。
Ⅵ 火神轰炸机是什么
火神轰炸机是英国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现并入英国航宇公司)研制的中程战略轰炸机,是英国空军二战后装备的三种战略轰炸机之一,另两种为勇士轰炸机和胜利者轰炸机。 该机于 1947 年开始研制,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6年夏生产型才投入使用,1991年该机退役。
“火神”的载弹量是9450千克,弹舱宽3.2米,长8.84米,尺寸足够容纳一枚弹翼折叠的4000吨当量“蓝色多瑙河”裂变核弹。“火神”的首要任务是核打击,当然也能实施常规轰炸,通常的挂载方案是21枚450千克炸弹,挂载在弹舱内的三个串行挂架上,投弹时交错投放以保持重心平衡。
基本性能
“火神”基本数据,下同
翼展 33.83米
机长 30.45米
机高 8.28米
翼面积 368.3米2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 816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90800千克
载弹量 9500千克
最大速度
(海平面) 850公里/小时
(高度12000米) 1038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6800米) 1009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19800米
作战半径 2750~3700公里,经过一次空中加油可达4630公里
转场航程 7650公里
“火神”是60年代英国战略打击力量的中坚,直到70年代还肩负核打击使命。此外“火神”还执行过海上侦察任务,甚至被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到70年代中期“火神”已呈老态,皇家空军计划在1982年6月前退役全部“火神”,“狂风”GR.1将接替“火神”的低空突袭任务。英国从此之后再无法生产大型轰炸机能力了。
Ⅶ 英国火神轰炸机的基本参数是什么
外形尺寸:翼展33.83米;机长30.45米;机高8.28米;翼面积368.3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正常起飞重量81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90800千克;载弹量95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海平面)850公里/小时、(高度12000米)1038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6800米)1009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9800米;作战半径2750~3700公里;转场航程7650公里;装4台“奥林帕斯”301型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9072公斤;带1枚“蓝剑”空-地导弹,或核弹,或21颗450千克炸弹。
Ⅷ 英国火神轰炸机的外形特征
采用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三角翼轰炸机。4台“奥林巴斯”301型喷气发动机安装在翼根之内,进气口开在翼根前缘。该机拥有面积很大的一副悬臂三角形中单翼,基本前缘后掠角50度,但随展向不同位置,后掠角呈一定程度的变化。中央翼除安装发动机外,还设有炸弹舱。机身断面为圆形,机头有一大的雷达罩,上方是突出的座舱顶盖。座舱可坐有正副驾驶员、电子设备操作员、雷达操作员和领航员,机头下有投弹瞄准镜。机身腹部有一长8.5米的炸弹舱,可挂21颗454千克的炸弹或核弹或一枚“蓝剑”空对地导弹。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型,垂尾较大,无平尾。 “火神”有两种生产型:
“火神”B.1装4台“奥林帕斯”101、102或104型发动机, 1956年7月装备部队,共生产了45架;
“火神”B.2,先装4台“奥林帕斯”201型发动机,后装“奥林帕斯”301型发动机,飞机的形状尺寸作了一些修改,并加装了空中加油受油管,1960年装备部队,共生产了64架。
“火神”轰炸机于1964年全部停产,1983年底全部退役。
“火神”在马岛战争中发挥了一顶的作用。马岛战争是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在南大西洋进行的一场争夺战。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陆、海、空三军突击队的先遣队共619人,突然登陆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次日又登陆南乔治亚岛,英、阿马岛之战随即爆发。19日,“火神”式远程轰炸机部署到阿森松岛。随后对岛上目标进行了轰炸。
战争开始后,英国皇家空军就考虑使用“玛特尔”AS37空射反辐射导弹攻击阿根廷设在马岛上的陆基雷达。因此在当年四五月间着手改装了两架皇家空军的“火神”BMk-2型轰炸机,准备挂装“玛特尔”导弹。但经过试验后,英国却改用美国的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取代了“玛特尔”。有人认为英国皇家空军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们担心“玛特尔”导弹不能胜任当时提出的那些严酷的作战飞行条件,例如要求“火神”轰炸机从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介于非洲的安哥拉和南美洲的巴西中间)起飞到马岛执行任务,往返航程至少要12505公里。看起来在这样远的距离上要用一架战略轰炸机去完成这样的打击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英国皇家空军却就是这样策划的。整个攻击任务代号为“黑色公羊”。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号机从阿森松岛机场出发,执行第一次反雷达飞行任务。由于路途遥远,飞机必须进行不少于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这次往返任务。但偏偏一架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机因喇叭形加油锥套发生故障而输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号机只好中途返航。 两天后,这架“火神”XM597号飞机被用来执行第二次任务,主要目标为位于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对空监视雷达。5月31日的清晨,这架飞机顺利地到达目标上空,对该雷达发射了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一枚脱靶,另一枚打在离目标9~14米处,炸坏了AN/TPS-43F雷达的天线。XM597号飞机的乘员认为他们已经摧毁了这部雷达,没想到在24小时后它又恢复了工作,并放在—垛新砌的护墙后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击破坏。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动执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击任务,飞行剖面与5月30日那次一样。此次任务还包括对斯坦利港机场的高空轰炸。正在“火神”轰炸机飞向目标期间,修复的AN/TPS-43F对空监视雷达发现了它,就立即关机停止发射电磁波。结果这架飞机为了侦听阿方雷达阵地泄漏的电磁波,在目标上空盘旋飞行了40分钟,终于探测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机场防空用的“防空卫士”火控雷达的信号,随即发射了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并且它们都打中了目标。这时机上还剩两枚“百舌鸟”导弹,XM597号飞行员期望AN/TPS-43F雷达还会重新开机,因此继续在目标区上空作长时间的盘旋,但至终这部雷达也没有重新工作。最后,“火神”轰炸机带着遗憾开始了其漫长的返回阿森松机场的航程。
这架“火神”轰炸机在“猎迷”MR. Mk2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引导下,成功地与一架“胜利者”式空中加油机会合并加油。但加油管接上后不久,XM597号机的受油探头坏了,使它只好转飞到最近的巴西里约热内卢机场。飞行员设法抛掉了他们所有的文件和剩余的两枚“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中的一枚,而另一枚由于卡死在发射导轨内,尽管想尽办法也没有在着陆前把它扔掉。当飞机安全地降落在机场上滑跑结束时,“火神”XM597号飞机的油箱内只剩下7公斤的燃油了。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队雷达操纵手对“百舌鸟”有一定的顾虑,因此有时会提前关闭雷达,从而令“火神”达到了压制对方的目的。 事实上,英国政府最高层从一开始就固执地认为,核武器不仅仅对威慑欧洲十分重要,而且对威慑远东特别是中国也同样重要。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956年,一份绝密报告放在了英军总参谋长的桌面上,这份绝密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挑明:一旦东盟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那么英国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一个针对中国进行核战的计划开始秘密进行。
1957年,英国空军部向总参部打报告,由于航线沿途重要机场的跑道太短和支援设施有限,可以携载原子弹的英国皇家空军的“勇士”、“火神”和“胜利者”重型轰炸机(由于这三种飞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都是“V”字打头,所以被英国人称为“V”中队)根本无法起降,所以根本无法对远东地区实现核打击。为此,空军部建议,英国皇家空军应该在马尔代夫的冈岛上修建一个重型轰炸机机场,作为远程奔袭远东的落脚点,同时扩建现有新加坡的丁加机场,使其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原子弹轰炸机中队的临时基地。 同年,英国皇家空军的原子弹轰炸机中队派出轰炸机,在没有携带原子弹的情况下对上述航线进行熟悉性飞行训练。
1958年,英军决定在新加坡的丁加机场修建一个永久性的核武器储存基地。到1960年,英军已经开始制定对远东地区(中国)实施核打击的目标计划。
1962年,在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亲自密令下,一架载有“红胡子”战术原子弹的皇家空军大型运输机取道利比亚、也门和马尔代夫飞抵新加坡机场,一些核武器专用设备同时运抵。4个原子弹轰炸中队同时进驻丁加机场,其中3个是具有高空投掷原子弹能力的“V”轰炸机中队,1个是可以进行低空原子弹轰炸的“堪培拉”轰炸机中队。此外,英军还在肯尼亚的恩巴卡西机场和马来西亚的巴特沃思机场部署了核武器的特别处理装备。
1963年11月,英军开始在新加坡进行教练原子弹投掷训练。
不过,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很快落空了。由于英国与印尼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所以在1963年至1966年间,英国皇家空军只在丁加部署了4到6架重型原子弹轰炸机。
然而,在整个六十年代期间,英国的原子弹轰炸机不断在这一地区进行核攻击演习。到1963年末,“堪培拉”中队开始在丁加机场进行低空核轰炸演习,并且一直呆到1970年。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英国轰炸机的攻击目标还包括缅甸。因为英国军方异想天开地认为,一旦中国与东盟开战,那么中国军队肯定要向缅甸挺进,所以原子弹打击的范围必须包括缅甸境内的目标!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也卷入了所谓的东盟保卫战,加入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行动计划。
1959年,英国海军首次装备“红胡子”战术核武器,配备给航母的“短弯刀”舰载机。
1960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胜利者”和“赫尔墨斯”号航母抵达新加坡。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英军航母轮番游弋东南亚地区,并且在东盟与中国战争计划中扮演重要的核打击角色。根据作战方案,核弹头与裂变物资平时分开放置,一旦形势需要,游弋在这一地区的英国航母就能把舰上的核武器卸到新加坡的码头上,然后运到丁加空军基地进行组装。
到1968年,已经装备了核武器的英国军舰包括5艘航母、2艘弹药储存舰、2艘“虎”级反潜巡洋舰;到1970年,英军开始装备新型的WE177核弹之后,几乎所有的英国军舰都有可能装备核武器,而且,由于WE177换了常规弹头后还可以当成普通的深水炸弹,所以更具隐蔽性。
1971年,英国海军被迫撤出新加坡,此后,海军的部署和注意力才重新回到北大西洋。1992年,英国将海军的战术核武器全部撤走,但保留了4艘装备了“三叉戟”导弹的潜艇。不过,这些潜艇再也没有进行海外访问或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