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海形状像什么
红海形状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
红海的形状呈现狭长型,是世界重要的航运通道。红海是印度洋西北伸入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陆间海。,东南经曼德海峡通亚丁湾入印度洋,西北经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达大西洋,是印度洋北部和大西洋之间的捷径,为联结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1)英国红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红海的历史变迁:
红海是人类历史上航海活动较早的海域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腓尼基人就开始在红海进行航海活动,公元前1400年埃及原始的古地图中就绘有红海海岸线。公元前10世纪以来,红海沿岸国与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海上贸易逐步兴盛起来,红海成为一条活跃的商路。
1430~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曾派人人红海到天方(今麦加)。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人进人红海地区,控制丕林岛和曼德海峡,成为红海的霸主。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红海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交战国争夺的海域。
四次中东战争使苏伊士运河两度关闭,西奈半岛曾被以色列占领多年,非洲之角的欧加登之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红海的交通和军事价值。
2. 红海和死海有什么区别
1.红海Red Sea
红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
红海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并具有战略价值。
红海不是死海,红海还在漫漫地扩张。而死海确实是死海,但又面临干涸,可能真的会死亡。但若两海运河修通,那死海也许就能免于一死了。但红海与约旦河的水质不同,那死海的水是否会变异,不再是原来的死海。
3. 白海紧邻什么国家红海是什么形状
白海紧邻俄罗斯,红海形状呈现狭长型,像梭子。
1、白海是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延伸到欧洲的俄罗斯部分,几乎被陆地包围。它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是北冰洋的边缘海。白海将更多的偏远地区与大海连接起来,是连接经济活跃的俄罗斯西北部与俄罗斯远东港口和外国的重要通道。
2、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又长又窄,长约2250公里,宽约355公里。它西北部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红海是印度洋的洲际海,实际上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3)英国红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离,诞生了红海。它是由埃及人发现的。在圣经中,有一个关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的故事,但没有考古证据。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希腊航海家开辟了从红海到印度的航线。
欧洲人在15世纪开始对红海感兴趣。1798年,法国拿破仑占领埃及,计划修建一条运河,但后来放弃了。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建成,红海成为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线。它将绕好望角的原定路线缩短了9000公里。
苏伊士运河建成后,红海被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也增加了对运河的影响。从1967年到1975年,运河因六月战争而关闭。苏伊士运河北接苏伊士湾和地中海,使红海成为欧亚之间的交通通道。
4. 红海真的能变成新大洋吗
红海是因局部海面内季节性繁殖很快的海藻,把表层海水染成棕红色而得名。这个地处亚非之间的狭长海域,是世界上最热、海水含盐度最高的海域,当然,也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域。说它神奇,是因为科学家们预言,红海将可能变成未来的大洋。
红海位于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之间。红海长约2253千米,宽度不超过354千米。它的北部,在西奈半岛之西,与苏伊士运河相接;在西奈半岛以东,与长274千米、宽40千米的苏伊士湾相连。它的南部,在曼德海峡的两侧,以胡森穆拉德与锡亚角的连线为界。出了曼德海峡,红海的水就与亚丁湾及印度洋的水相混合了。红海的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容积为25万立方千米,平均水深为558米。
海洋地质学家普遍认为,红海是地球上一个相当新的水域。不少学者认为,红海可能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大洋。现在的地质调查资料显示,大约在2000万年以前,阿拉伯半岛可能才从非洲分裂出来,印度洋的海水才有可能流入距地中海不到162.5千米的地方。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穿过印度洋往北伸展,于查戈斯群岛附近转向西面,并以索科特拉断裂的形式拐入亚丁湾,而另一断谷则直达红海中部。这个断裂带以直角向东延伸,并延伸到约旦河谷向上直到死海。人们推断,这是以坦噶尼喀湖为终点的非洲断裂谷的延伸部分。这条断裂谷在进入红海中部时,最大深度可达到2300米。
加拿大着名地质学家根据上述迹象预言,在若干万年之后,一个新大洋有可能在红海地区出现,这可能是世界第五大洋,新大洋有可能把完整的非洲大陆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世纪末英国地质学家格雷戈里也曾有过类似的预言,并且形象地描述了非洲大陆东部巨大裂谷的情景。这也就是着名的东非大断裂。东非大断裂位于东经30~40度之间,北部是一条狭长的海域——红海和一条河——尼罗河;沿尼罗河向南,其源头是基奥加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厄喀湖、尼亚萨湖和卢多尔夫湖等成串的大小湖泊。这些湖、河、海组成一条地球上巨大的裂谷、南北长约5000千米,东西宽约50千米。在沿断裂带上,有广泛的火山和岩浆活动,来自地壳深处的玄武岩和碱性——超基性岩岩浆,通过这条通道不断上涌,把断裂两侧的大陆块推向外侧,使裂谷不断扩大。
北部狭长的断裂带已经形成为红海。在红海的底部,有一条长3000米的凹地,凹地中有两个火山口,周围覆盖着凝固了的火山熔岩。这足以证明,红海的海底仍在扩大之中。大断裂的南部是一些伴有火山岩的湖泊。现代研究结果证明,大洋的形成是中央海岭裂谷活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的红海、亚丁湾为全球大洋中的巨型裂谷——中央海岭的一个分支,因而将来完全有可能扩展为新的海洋。
不过,许多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大的裂谷在某种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扩展成为海洋,但是,未必都如此。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许多大裂谷,例如,德国的莱茵裂谷,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的贝加尔裂谷,美国中西部的里奥格兰德裂谷,横切日本的中央裂谷,纵贯菲律宾的菲律宾大裂谷,还有我国东部的郯庐大断裂等,其中有不少与东非裂谷的规模不相上下,有些与大洋的中央海岭也有联系,有的以湖泊形式出现,有的为断裂山谷,有的一部分为边缘海。如果认为这些大裂谷地区都会扩展为海洋,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红海地区未必扩展为新的大洋。
再一个问题是,红海或者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宽的内应力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一些学者认为,炽热软流圈物质的上涌是大陆分裂的基本动力。从空中遥望,东非裂谷宛如被利斧劈开的地球上的巨大伤痕。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大陆被张裂开的地方,不过这里的大陆还没有完全断开,洋盆尚未形成,所以,地质学家们把东非裂谷视为正在孕育中的洋盆胚胎期。如果大陆岩石图进一步拉薄,最终完全拉开,并且进一步扩展,来自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就会上浸到裂口处,冷凝成玄武岩质的大洋型地壳,形成今天的红海。这是人们用软流圈上涌理论得出的一种解释。
资料显示,红海新洋壳的形成约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亚丁湾的形成历史更早,其两侧非洲与阿拉伯的分离已有1000万年之久。东非裂谷周缘的东非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称,它的巨大高度也能证明岩石圈在炽热的上涌软流圈作用下抬升的结果。由于温度升高,又使大陆岩石圈的强度降低,最后大陆会沿长长的断层发生张裂和陷落。这大概就是红海和亚丁湾这个年轻的海盆扩展发育的地质历史过程。这是软流圈上涌理论的极好例证。
但是,另一些学者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陆的分裂是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造成某一板块破裂所致。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起因。支持这一看法的例证也不少。例如,印度板块撞击亚洲大陆主体导致后者破裂,这就是贝加尔裂谷的起因;在沿阿尔卑斯山脉板块碰撞力的作用下,导致欧洲莱茵裂谷的形成。这两条裂谷均形成于新生代早期,确与相应的大陆碰撞同时发生。
一旦大陆开始张裂,被岩石圈禁锢的软流圈物质便会沿着裂谷地带“被动”地上涌。这就是说,是岩石圈破裂引起软流圈上涌。这与前面提到的软流圈上涌导致大陆岩石圈破裂的观点正好相反。这里就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究竟是哪一种作用在先?或者说,是两种作用相辅相成呢?
今天,我们在研究红海、亚丁湾有可能成为未来新洋盆的时候,应当对其大陆分裂的主要动力作出具体分析。即使我们赞成软流圈上涌是大陆分裂的重要动力,那么,人们也要提出,为什么软流圈会在红海、亚丁湾而不在地球别的地方上涌?在东非大裂谷这个地方,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软流圈物质上涌?或者说,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某个岩石图板块相互作用真的无关吗?假如有关系,又是哪块岩石圈在起主要作用?所以,红海、亚丁湾,或者说东非大裂谷能否真正成为未来的大洋,还有待于科学家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5. 红海面积如何变化 为什么
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也就是说两块板块距离是越来越远的,随着两块板块的漂移,红海面积就会变大。故红海海域会不断扩张。 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板块运动方向是相对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点,两个板块慢慢挤压,地中海就慢慢缩小了
分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 解:读图可知,(1)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专家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2)图二中,A处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不断进行碰撞挤压运动,使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
(3)图二中,B代表日本,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故答案为:
(1)印度洋;非洲;
(2)碰撞挤压;
(3)太平洋;环太平洋.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的地理知识点,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6. 为什么说红海是最热的海
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长2100千米,平均宽约290千米,最宽处306千米,面积45万平方千米,接近两个英国那么大。红海里生长着大量蓝绿藻,藻体死后变成棕红色,使海面发红,因此得名。
世界海洋表面的平均水温为17℃,而红海的表面水温8月份可达27℃~32℃。原因是,红海位处北回归高压带区,太阳直射,加上腹背受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常年闷热,因此水面总是热乎乎的,被称为世界最热的海。
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
自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来,人们认为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地壳下存在着地幔物质对流,对流物引起地壳张裂,形成了今日红海。这种张裂带和东非大裂谷同为一带,张裂作用已经进行了2000万年之久,目前仍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海底扩张形成了地壳裂缝,岩浆沿裂隙不断上涌,使海底岩石加热,因而海水底部温度特高,深海盆内的水温竟高达60℃,成了海里的“热水洞”。这也是红海水温特高的原因之一。红海如继续张裂下去,一两亿年之后,这里将形成一个新的大洋。
红海
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然后通往阿拉伯海。西岸的埃及、苏丹、伊索比亚和东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隔海相对。在北端,红海分成两部分︰西北部为水浅的苏伊士湾,东北部为亚喀巴湾,水深达1676米。
苏伊士运河连接苏伊士湾和北面的地中海,使红海成为欧洲、亚洲间的交通航道。北纬25°~16°之间,红海的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岖,这里的主要海槽复杂多变,海岸线参差不一,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日较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软泥。自古为交通要道,但因沿岸多岩岛与珊瑚礁,曼德海峡狭窄且多风暴,故航行不便。重要港口有苏伊士、埃拉特、亚喀巴、苏丹港、吉达、马萨瓦、荷台达和阿萨布。
红海北端分汊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
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海港较少。北纬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积增长,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狭窄,某些港口设施受到阻碍。在曼德海峡,要靠爆破和挖泥两种方式来打开航道。
红海地区发现有5种主要类型的矿藏资源:石油沉积、蒸发沉积物(由于升华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岩盐、钾盐、石膏、白云岩)、硫磺、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物,均在主要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
7. 红海的位置及其介绍
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颜色鲜红的海,这就是红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斜卧在那里。它长约2000多公里,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因而叫它红海。实际上,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是蓝绿色的。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红海成为印度洋与地中海间的要道,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线;它使原来绕过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9000公里。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在近300-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8. 黑海、地中海、红海、黄海简单介绍
黑海(blacksea)
黑海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之间的内陆海,通过西南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与地中海沟通。黑海东岸的国家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北岸是乌克兰,南岸是土耳其,西岸属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克里米亚半岛从北端伸入黑海,黑海东端的克赤海峡把黑海和亚速海分隔开来。
红海
红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北部之间,南经曼德海峡通亚丁湾;北端被西奈半岛分为两个海湾,东为亚喀巴湾,西为苏伊士湾,经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
黄海
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黄海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在黄海东南部,约为140米。海洋学家按照黄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征,习惯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公里,南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较低,为32‰。
地中海
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之一。地中海是指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092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最早犹太人和古希腊人简称之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们仅知此海位于三大洲之间,故称之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语拼写来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为“在……之间”,“terra”意为“陆地”,全名意为“陆地中间之海”。该名称始见于公元3世纪的古籍。公元7世纪时,西班牙作家伊西尔首次将地中海作为地理名称。
海域中的南欧三大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岛屿,将地中海分成若干个小海区:利古利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伊奥尼亚海、爱琴海等。
地中海在交通和战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可通大西洋,东北经土耳其海峡接黑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达印度洋,是欧亚非三洲之间的重要航道,也是沟通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罗陀(英),马赛(法),热那亚、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塞得港(埃及)等。
地中海气候独特,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使得周围河流冬季涨满雨水夏季干旱枯竭。德国气象学家柯本在划分全球气候时,把它专门作为一类,叫地中海气候。
尽管有诸多的河流注入地中海,如尼罗河、罗纳河、埃布罗河等,但由于它处在副热带,蒸发量太大,远远超过了河水和雨水的补给,使地中海的水收入不如支出多,海水的咸度比大西洋高得多,大西洋的水,由直布罗陀海峡上层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高盐水,从海峡的下层流如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水量充足,净流入地中海的水是很多的,每秒钟多达7000立方米。要是没有大西洋源源不断地供水,大约在1000年后,地中海就会干枯,变成一个巨大的咸凹坑。
地中海的气候
1.气候特征的特殊性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2.气候成因的典型性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可见,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20-40度)和西风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60度)分布状况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问题。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准确理解,理解其他气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3.气候分布的广泛性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等。其分布区大多经济比较发达,也是世界热点地区。
地中海有些什么特点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广阔的蔚蓝色的水域,宛如一个巨大的水槽,深陷在陆地之中。它东西长约40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800千米,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为1600米,最深处达4594米,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一地中海。
地中海除在海中有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两个岛国和其他一些岛屿外,四周被大陆包围着。在它的周围,有西班牙、法国、摩纳哥、意大利、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16个国家。地中海西部,以一道宽14~43千米、长90千米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北面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通航,地中海东南得以经苏伊士运河与红海相通,经红海出印度洋,从此,从西欧到印度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一地中海一苏伊士运河一红海这条捷径,要比绕非洲南部好望角节省路程1万千米以上,这使地中海一跃而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海路。目前,每天大约有2000多艘各种船只在地中海航行。西欧输入的石油约有85%是通过地中海运送的。
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往来的捷径,因而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地中海就成为列强争夺的场所。18世纪初,英国曾把地中海当作自己的"内湖"。19世纪初拿破仑横行欧洲时,就曾想夺取英国对地中海的控制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成为交战双方海军积极活动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海军同英国的海军在地中海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时至今日,西方大国正在地中海进行着日趋激烈的争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美国第六舰队一直以地中海为根据地,西方一些大国的海军舰只也经常在这里游弋,加剧着紧张气氛。从舰艇数量看,今日的地 中海,已成为一些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凑集密度最大的海域。为了保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沿岸国家纷纷提出"地中海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地中海",要求军事大国的舰队和军事基地全部撤出地中海。
9. 红海沿岸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红海地区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降水稀少,终年高温。红海的气候是由两个季风季节组成,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造成。红海是世上最热和盐度最高的海洋之一,夏天平均表面温度为北边26℃,南边30℃,总平均温度为22℃,红海和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0.03m,一般以雷暴,沙尘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cm的净蒸发和高盐度。红海最特异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热”了。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温是17℃,而红海的表面水温8月份可达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到约21℃。更为奇怪的是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红海地处北回归高压带控制的范围,腹背受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气候终年干热,所以水面总是热乎乎的。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就被加热了,所以海水底部水温特别高
10. 红海会变成新大洋吗
红海是世界上最热、含盐度最高的海域,当然也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域。科学家们预言,红海可能将变成未来的大洋。加拿大着名地质学家根据上述迹象预言,在若干万年之后,一个新大洋有可能在红海地区出现,这个新大洋有可能把完整的非洲大陆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世纪末,英国地质学家格雷戈里也曾有过类似的预言,并且形象地描述了非洲东非大裂谷的情景。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大,并且北部狭长的断裂带已经形成红海。
现代研究结果证明,大洋的形成是中央海岭裂谷活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的红海、亚丁湾为全球大洋中的巨型裂谷“中央海岭”的一个分支,因而将来完全有可能扩展为新的海洋。不过,许多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大裂谷在某种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扩展成为海洋,但是未必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