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为什么要渡过莱茵河

英国人为什么要渡过莱茵河

发布时间:2022-09-30 21:45:46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军队在什么时候渡过莱茵河的

在兵力增强之后,巴顿立即沿莱茵河向北进军,目标直指美因兹和科布伦茨。在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进军中,巴顿的第3集团军突破了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击溃了德国的两个集团军并将其大部歼灭。1945年3月22日夜,巴顿乘胜追击德军并渡过了德国人视为防守屏障的莱茵河。第3集团军抢在英军之前过河并建立了两个桥头堡,巴顿再次为比赢了英军而兴奋异常,他在击退了德军反扑,巩固了桥头堡后给布雷德利通电话时大叫:“快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渡过了河!”“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之前就渡过了莱茵河!”

B. 二战欧洲战场,巴顿为什么要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

1945年1月,随着阿登战役的结束,德国人已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盟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在这次战役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就是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正是他们由南向北近90度的大转弯,并从南侧攻击德军,成为战役胜利的关键。

当然,蒙哥马利也“捞取”了不少的便宜。为了应付阿登地区的危险局面,盟军暂时将阿登以北的部队交由他指挥。可以说,现在的蒙哥马利几乎拥有了盟军大部分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这让美军官兵,尤其是巴顿和布莱德雷感到不满。



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是巴顿军事生涯的顶点。因为,再往后就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了,接下来的就是大踏步前进,第3集团军与其说是追击,不如说是享受胜利进军的喜悦和自豪。

大家认为巴顿这么做,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 阿纳姆战役的战役过程

9月17日
英国陆军第1空降师的第1批空降部队于13:30成功着陆,但是需留守一半兵力(第2空降旅)在降落区等待第2批空降部队降落,一半兵力(第1空降旅)前进,空降区据阿纳姆大桥约13千米,第1空降旅没走多远便遇上了德军,第1空降旅受到了德军猛烈攻击,在受困了几个小时后,第1空降旅第2营营长约翰·福洛斯特中校领军突破德军防卫,向南大幅前进并发现沿途无德军阻挠,到傍晚时他们抵达了阿纳姆大桥北边并在桥北布置防线阵地。第1旅其它营在还没到达阿纳姆大桥时由于天已黑决定就地扎营过夜,可是这一营后卫部队此时遭到德军突袭,入夜后还在战斗,第1空降旅第2营两次试图夺占阿纳姆大桥南边的尝试都失败了。
英国陆军第30军军长布赖恩·霍罗克斯要确定伞兵部队已经着陆了才下令第30军出发,14点15分,第30军的炮兵对第30军通向法尔肯斯瓦德的道路周围的一个8千米长、1.6千米宽的德国军队可能存在的区域进行了炮击,英国皇家空军也朝这个区域发射了火箭弹,14时35分时由爱尔兰近卫师领头,第30军开始出发,15点时爱尔兰近卫师进入了荷兰境内,遭到了反坦克炮的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第30军扫清了阻碍的德军。晚上时法尔肯斯瓦德被第30军占领。在法尔肯斯瓦德,第30军的工兵用在12小时内建起了一座倍力桥。
9月18日
这一天由于浓雾延误,英国的第2次空降延误了一段时间,英国陆军第4空降旅(10营、11营、156营)与英国陆军南斯塔福团第2营的C、D两个连成功降落,虽然这些部队在降落区遭遇了强大火力攻击,但仍保持了完整战力。控制阿纳姆大桥南端的武装党卫队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派出部队试图强行攻到北边去,却被英军击退,德军损失惨重,武装党卫队上尉营长彼得·格雷布内尔阵亡。9月18日结束时,英国陆军第1空降旅的第1营与第3营抵达了阿纳姆市,散布在阿纳姆市半径大约为0.5英里的范围内,并且只剩下约200名士兵(是原编制的六分之一),大部份军官与士官已伤亡或被俘。
9月19日
黎明时,英国军队以第1空降旅第1营在前,南斯塔福团第2营的C、D二个连居左,第1空降旅第3营的残余兵力居中,第4空降旅11营殿后的顺序向阿纳姆大桥南端发动强攻,英国陆军第1空降旅第1营几乎全军覆灭,第3营立即补上,由于德军炮火的轰击,南斯塔福团第2营的C、D两个连却没更上第1空降旅第1营,C、D两个连战到中午时仅存150人,第4空降旅11营在午后试图夺占高地然后以炮火压制南岸德军,却在登高时曝露行踪,遭到德军攻击导致伤亡,在第三次夺桥仍失败后,上述四个英军伞兵营(2000人)仅剩500余残兵,英军决定收缩集中兵力退至离桥北3英里(5千米)外的欧斯特贝克村。
第1空降旅第2营仍有600余官兵,驻扎在桥北岸的民房里,德军用迫击炮、大炮和坦克有次序的轰垮每一座民宅,当第2营的士兵不得已冲出外面时,就被德军步兵狙击,可是第2营就是不撤退。
英国第4空降旅刚刚在德军的攻击下撤走它们所驻扎的一个空降场不久,波兰第1独立空降旅就在此降落,占领这个降落场的纳粹德国武装党卫队向天攻击了这批波兰伞兵,1000多名波兰士兵当场阵亡。
9月20日
英国第1空降旅第2营在中午成功地拉上电话线与英国第1空降师联系上,得知英国第30军前进受阻。由于英军的空降场被德军占领,英军无法获得补给,英军的弹药、药物、食物、水都缺乏,英军要求停战2小时并将伤员交给德军治疗,德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约翰·福洛斯特也在这批伤兵之中,腓特烈·歌赋接替了营长职位。
德军在战斗中赢得了桥北端控制权,德军甚至大方地允准英军救护兵运送英国第1空降旅伤员通过阿纳姆大桥南端德军阵地到更南方的奈梅亨英军医疗站救治。
9月21日
大约3,584名英国第1空降师的幸存者在欧斯特贝克防守以等待英国第30军的到来,他们受到了德军从各方向的进攻,在东南面,第1空降营、第3空降营、第11空降营、南斯塔福团第2营的残余在第1空降师炮兵的轻型火炮的帮助下击退了德军主要进攻,在北面,第7皇家苏格兰边防团最初被击退,但他们随后用刺刀发动反攻收复了失地并向南再推进了一点,第7皇家苏格兰边防团1营B连守卫的西南部高地上的一片地区被德军攻下,第7皇家苏格兰边防团1营B连被迫撤退,随后第1空降师落入十分险恶的境地,只控制大约700米的河岸区,但是该师仍拒绝投降。
在因为天气问题而推迟了两天之后,波兰陆军第1独立伞兵旅终于在9月21日由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第61和第314运输大队的114架C-47飞机带到战场。该旅约有三分之二的部队降落在英国第1空降师对面的下莱茵河南岸,靠近一个名为迪尔的村庄处的一个新空降区。因为英国皇家空军的糟糕配合和德国空军的不断攻击,他们的补给品被空投在离他们足足9英里(15千米)远的地方。
波兰陆军第1独立伞兵旅最初打算利用渡船渡过河去增援英国第1空降师,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河对岸已经被德军所控制,而且渡船也不见了。渡船后来在下游的一个路桥后被发现,但是已经严重损毁,无法使用。因为无法达成增援英军的目标,波兰伞兵们在当日夜间撤回了迪尔村。而英国第1空降师在晚上与在步兵伴随下前进的英国陆军第30军直属第64炮兵旅取得了无线电联系,并获得了他们的火力支援。幸运的是,这次的无线电通信一直保持畅通,直到本次战役结束,第64炮兵旅为英国第1空降师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火力支援。
9月22日
德军使用火炮和迫击炮对欧斯特贝克地区英国第1空降师的残余部队进行了攻击,瓦解了英国空降兵们的防御之后再派出小部队去一个个地区、一座座房子的争夺。因为担心在下莱茵河南岸波兰空降兵会试图重新夺回阿纳姆大桥甚至会切断通往南方的公路来并阻挡武装党卫队第10弗伦茨堡装甲师以及其他德军的增援,德军从欧斯特贝克的包围圈中抽调了约2400人,将他们调往河南岸的迪尔村对那里的波兰伞兵发起进攻,但是这支部队并未取得多少实质上的进展。
由于雾的消散,试图凭借雾的掩护增援此处的英国陆军第43步兵师暴露在了德军的火力下。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夜间抵达了迪尔村。在当天夜里,因为缺乏渡河用的工具,波兰伞兵试图再次渡河的尝试失败了。英军和波兰伞兵部队里的工兵们分别在莱茵河的两岸努力了一整天试图在架起一座舟桥来打通这两支部队之间的联系,但是多次的尝试都因为舟桥被河水冲断而失败。这迫使波兰士兵只能在河水的强力冲击下缓慢的渡河,这次渡河活动被德军发现而受到了德军猛烈火力攻击,在黎明被迫取消行动时只有52名波兰第8空降连的士兵活着渡过了河。
9月23日
德军试图把英军赶离河岸边,英军则坚守河岸阵地,攻防的双方都受到了沉重的损失。德军同时也对河南岸的波兰军发起了进攻,试图消灭他们,但是英国陆军第30军下属的一批坦克及时的赶到了并挫败了德军的企图。加拿大部队所配备的冲锋舟和工兵也在本日抵达了,盟军在当天夜晚再次发起了渡河的尝试并将波兰第3伞兵营的150个士兵送过了莱茵河。
在南部的战场上,德军放弃了对69号公路的进一步攻击,但是他们仍然控制着这条公路。英国陆军第30军将下属精锐装甲师的一部派往南面12英里(19千米)处发起攻击以试图重新拿回公路的控制权。剩下的部队则被迫继续等着配属的步兵跟上来,尽管那些步兵们距离阿纳姆已经只有区区数英里而已。
9月24日
英军仍尝试以多塞特郡团第4营增援第1空降师,两个连被运送过下莱茵河,但是登陆的地点错误及多塞特郡团在数个德军预备好之阵地中间上岸,渡河的315名士兵中只有75人到达欧斯特贝克,其余的全部被俘。由于这次失败,盟军决定将第1空降师撤出下莱茵河北岸的桥头堡。
9月25日
英国陆军第1空降师在晚上10时才实施渡过下莱茵河撤退的命令。当离开他们的阵地时使用了前一天保守的策略,而德军派出了两个武装党卫队战斗大队发动攻击,最终突破了英军薄弱的防线。英国陆军第1空降师因而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但当德军深入英军战线后遇到了英军非常强有力的抵抗和英军第64炮兵旅的炮击,德军的攻势被阻止。
9月25日盟军撤退时,有300人在下莱茵河北岸向德军投降。其余部队在北岸的波兰第3伞兵营的掩护下渡过下莱茵河,在9月26日早上时共有2398人撤出,在下莱茵河北岸战斗的英国第1空降师及其它单位共大约10,600人中,共有1,485人阵亡及6,414人被俘,其中三分之一受伤。在南面,刚到达的英国陆军第50步兵师攻击了德军控制的公路并在9月26日占领了它。

D. 为什么说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是巴顿军事生涯的顶点

1945年1月,随着阿登战役的结束,德国人已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盟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在这次战役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就是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正是他们由南向北近90度的大转弯,并从南侧攻击德军,成为战役胜利的关键。

当然,蒙哥马利也“捞取”了不少的便宜。为了应付阿登地区的危险局面,盟军暂时将阿登以北的部队交由他指挥。可以说,现在的蒙哥马利几乎拥有了盟军大部分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这让美军官兵,尤其是巴顿和布莱德雷感到不满。

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是巴顿军事生涯的顶点。因为,再往后就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了,接下来的就是大踏步前进,第3集团军与其说是追击,不如说是享受胜利进军的喜悦和自豪。

大家认为巴顿这么做,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E. 希特勒“守卫莱茵河”的计划是怎样的

1944年末,随着西线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和东线苏军的胜利推进,德军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但是对穷途末路的希特勒来说,他仍然幻想着他的第三帝国还能重新强大起来。

1944年12月10日,希特勒在盛大的欢迎场面中,离开了因为轰炸已经变得满目疮痍、陷入瘫痪的首都柏林,登上了开往西线的火车。同时,60多名陆军元帅和将军已经接到神秘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命令:要求他们单独去地下掩体汇报。这个地下掩体是距离前线25英里的一个被称为“鹰巢”巨大的地下掩体,希特勒从柏林就是来到这里准备实施他的蒙骗计划的。

12月11日,当元帅和将军们进入地下掩体时,他们都被板着脸的党卫军下级军官解除了随身携带的武器。然后,他们坐到了一间大会议室的椅子里,那些椅子是事先被摆成一排排的,就像学生在教室里一样。

几分钟后,房间的一扇门打开了,希特勒从里面走出来。对于那些追随元首多年的元帅和将军们来说,面前的元首的样子已经令他们感到震惊。此时的希特勒看起来像是一个身心衰竭的人,他的脸色很难看,似乎很不健康,双手也有些微微的颤抖。军官们心中的元首已经未老先衰了。

一种可怕的沉寂笼罩着整个房间。稍后,希特勒用低沉的声音开始讲话。在一个多钟头的时间里,希特勒杂乱无章地说着德国过去的伟大战绩,谈论他创立纳粹党的目标和胜利。虽然大多数军官已经听过多次,但他们不敢表现出一丝坐立不安和不耐烦的神情来。他们也不敢伸手去掏手绢,因为他们害怕这样的举动会被布满房间里的党卫军士兵理解为去掏藏匿的手枪。因此,即便是他们心中想着其他的事情,但在他们的外表上也给人一种全神贯注的倾听样子来。

突然,希特勒的讲话停了下来,房间里又是一阵死一样的沉寂。过了好长时间,希特勒才又开口。他说:“我已经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将在西线采取攻势。”

陆军元帅和将军们都惊呆了。近5个月来,盟军的攻势始终很猛,一直在向德国挺进,而且已经将帝国包围。如今盟军已经沿着帝国的边界部署完毕,即将发动猛烈的攻势来结束在欧洲的战争。在这个时候帝国还能开展攻势吗?陆军元帅和将军们心中不免有这样的疑问。

希特勒一边回味着逝去的辉煌岁月,一边指着挂着西线的地图说:“我将在这里打击敌人!”说着,他用手使劲地戳到地图上的一个点。

指挥官们再次瞪大了双眼。希特勒用手指的是被人们称为“魔鬼阵地”的阿登。这个位于比利时和卢森堡之间60英里的地区根本不适合打仗,那里是一个多丘陵和被森林覆盖的地区,进入这个地区,德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只能行驶在狭窄、崎岖、覆盖着冰雪的山路上,这样的道路非常不利于部队的调动,甚至可以说就是不可能。

客观地讲,在选择是为胜利作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搏上还是和西方国家媾和上,希特勒的选择还是有其高明的地方。因为希特勒看到了洋洋得意的盟军指挥官已经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不可能想到德国军队会在冬天还能从阿登地区展开进攻。如果这一役取得成果,就将改变整个战争的局面。希特勒所幻想的是,假若能够再造成一个第二个敦刻尔克,那么英国人就会实际上被迫退出战争,于是他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从而在东线战场上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从而形成一种僵局。

希特勒对这个计划倾注了极大的寄托和希望,同时也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里头。二战结束后,德国西线总司令伦德斯泰特元帅曾经说过:“照我看来,对于这样一个具有极大雄心的计划,我们所能动用的兵力实在是太渺小了。事实上,没有一个军人会相信到达安特卫普的目的是真正实际可能的。然而我们无法与希特勒争论,那样也只是徒费口舌。”因此,伦德斯泰特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可以使希特勒既欣赏又比较具有实际可能性的计划,从而希望希特勒能够放弃那个荒谬的想法。但是,希特勒拒绝了伦德斯泰特的建议,坚持自己原来的计划。

此时的希特勒正在用他低沉的声音向自己的指挥官们讲解着这个计划的意义和实施方案。希特勒的计划是用强有力的先头部队粉碎组织不善的美军防线,并朝西北200公里发动突袭,占领关键性的港口安特卫普,盟军依赖它供应西线的大部分物资。

希特勒强调,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保密,再一个是速度,两者缺一不可。保密可以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蒙蔽计划来实现,而速度就是在保密的前提下迅速将两支装甲部队从离开后方10英里的地方火速调集到魔鬼前线,而盟军对这么大型的军事行动要毫无察觉。

为了蒙骗盟军,德国人给这次军事行动起了个代号叫“守卫莱茵河”,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体现防御姿态的名称。

F. 1936年3月2日德军越过莱茵河并占领非军事区,当时的英国对此事持有什么看法

英国政府认为,德国采取越过莱茵河并占领非军事这一步骤,实质上不是军事行动,也不能成为引起武装冲突的理由。后来法国政府请求英国政府支持法国在莱茵区采取军事行动时,英国人说,“德国人终究不过是进入他自己的后院而已”。

G. 莱茵河战役简介

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消灭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此战以盟军胜利告终。此战过后,盟军胜利进至莱茵河,为之后占领鲁尔创造有利条件。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莱茵河战役简介,希望你喜欢。
莱茵河战役分析
中文名称:莱茵河战役

参战部队:盟军、德军

战争结果:盟军胜利

时间:1945年2月8日~3月10日

地点:莱茵河

人物:艾森豪威尔 凯塞
莱茵河战役详情
绝境科尔马

当盟军正在争论的时候,美第十二和第二十一军群几乎还挥兵不动,只是在清除阿登地区的残敌,清点伤亡人数并准备下一个战役。由法第一军和美第七军组成的第六军群在南方很远的地方正同准备重新进攻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的德军激烈交战。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五日成立的德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下辖德第二、第九集团军〕的总司令,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发动了名为“北风”的行动,夺取了萨文关并把帕奇的美第七军组成了两半。使美第七军陷入了困境,被迫在一月拉长战线以弥补由于巴顿北上阿登而造成的缺口。当德军开始进攻时,美第七军只能以七个师在九十英里长的防线上来抵抗德军八个师的进攻〔包括德第二十一装甲师和一个党卫装甲师〕。盟军总指挥部只好 命令 战略退却,放弃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等待美第六军群到来后以优势兵力展开发击。但法第一军的朱安和塔西尼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在任何条件下不能把刚解放的法国领土拱手让给德军,并殷切希望戴高乐能够支持他们。

在一月二日和三日晚上,塔西尼调遣第三阿尔及利亚师来守卫施特拉斯堡。六日,德第十九集团军从莱茵河西岸稳固的阵地科尔马桥头堡突然发起进攻,在艾尔斯坦·海茨地区向施特拉斯堡推进十三英里。在施特拉斯保周围的血腥战斗持续了两个星期。德军一次次的猛攻都被粉碎。这证明了法军是要死守该地而不退却;希姆莱在距莱茵河稍远地区已无力组织任何进攻。到一月二十六日,德军终于认识到夺回施特拉斯堡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德第十九集团军的司令魏茨被撤职,成了上司的替罪羊。而忠心耿耿的希姆莱的灾难性失败,促使帝国元首不得不亲自来指挥具有 决定 性的维斯杜拉集团军群。

施特拉斯堡战役的稍后几天,法军传达了塔西尼一月十五日发布的书面命令,号召全军:“一个德军都别放过……完好地解放科尔马……紧紧扼住莱茵河沿岸德军的补给线……”为了使法军扼信科尔马这块孤地,盟军最高指挥部给法军增派了大量援兵:除了美第三师、美第二十八师和美第十二装甲师,再加从施特垃斯堡南下的法第二装甲师以及坚守在施特拉斯堡的第三阿尔及利亚师,不来参加科尔马战役外。塔西尼麾下实际上已有十一个师,并全都向科尔马集结。与塔西尼争锋相对的是德第十九集团军的七个师,他们的桥头堡防线在莱茵河西岸已延伸至一百多英里。这七个师的编至名不符实,每个师只有四千五百至七千人,并且严重缺乏弹药。但德军的装甲部队则不容忽视,借助威力强大的八十八毫米反坦克炮,他们的炮兵仍然具有相当的威慑力量。天气也适宜于以静制动的防御——先是下雪,然后溶化,盟军被近在严寒中艰苦的行进,同时还得穿越沼泽似的遍地泥泞。

从一月二十日总攻开始,一直到一月二十七日美三师抵达科尔运河,这段时间内的进攻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速度最慢,条件最苦的战役之一。德军总司令部授权新上任的德第十九集团军司令拉斯普将受重创的部队撤过莱茵河,但是,刚得到美第七十五师和第二十一军〔军长为米尔伯恩,现任参加科尔马战役的美军总指挥〕增援的法第一军,已开始占领科尔马并对陷于困境的德军实施包围。二月五日,法军和美军会合,德第十九集团军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装入口袋。二月九日德第十九集团军逃过莱茵河,留下二万二千名俘虏,八十门火炮和七十辆坦克。不过,尽管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俘,拉斯普还是设法把一千五百门火炮、六十辆运兵车、坦克以及七千辆其它机动车辆带回了德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功劳。

二月攻势

随着科尔马障碍的清除,施特拉斯堡这个盟军手上的热薯仔被安全地从德军的火炉里拿出,甚至对艾森豪威尔来说,盟军的战线也是整齐得不能再整齐了。下一步就是从齐格菲防线向莱茵河及其更远地区大踏步前进了。尽管德军的防线的许多地方已被盟军分割,但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初盟军沿德国边界〔从此到南〕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方向大量集结军队时,仍然有广阔的德军防线实实存在。仅仅在亚琛附近,德军的“西部防墙”才被撕了个“大口子”。

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拂晓,天还没亮,北部的进攻就开始了,加拿大第一军的一千四百门火炮怒吼起来。品尝着摧枯拉朽炮弹滋味的是德第八十四师,德H集团军群〔一九四四年九月组建,所辖主要为德第一伞兵师〕司令冯·布拉斯维茨曾不止一次向德第八十四师保证,一般来说,特别是对号称行事谨慎的蒙哥马利来说,盟军不会那么鲁莽,竟然在这一带发起进攻。冯·布拉斯维茨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直至希特勒本人,都确信蒙哥马利肯定不会穿过一边是洪水,一边是德国森林的沼泽地展开攻势。上午十点半,在靠近德国一荷兰边界的马斯河和沃尔河之间仅七英里的战线上,经扩编的英第三十军发起了进攻,这下证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大错特错。英第三十军第一轮进攻就投入了五个师,留下包括禁卫装甲师在内的两个师做预备队。当天晚上,德军已有一千三百人被俘,战线也将要崩溃。

经过数天残酷的血腥战斗,到二月十三日,加拿大第一军已逼近克莱沃。在克莱沃,当增援加拿大第一军的英第五十二师和英第十一装甲师到达时,德第一伞兵师司令施勒姆面盟军增大压力也相应加强了抵抗力量。他从南面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以此来平衡双方力量。距突击地点十五英里外,盟军的前进几乎停滞。当美军在滩头堡以西进攻以前,英第二军在卡昂己死死拖住了德军的增援部队,蒙哥马利又一次玩起了在诺曼底致胜的那张牌。通过迫使德第一伞兵师和加拿大第一军交战,这样他就减少了实施“手榴弹行动”时的障碍。

所谓的“手榴弹行动”,就是美第九军渡过鲁尔河向迪塞尔多夫地区的莱茵河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时工兵打开了鲁尔河大坝的闸门,致使埃菲尔地区洪水泛滥,“手榴弹行动”只好从原定的二月十日推迟到二十三日。二十二日,作为此次行动的前奏盟军的空军开始对德军的交通网进行大规模轰炸,以削减德军物资供给和增援部队的力量,并给德军的指挥机构已经存在的混乱雪上加霜。

手榴弹行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美军的炮兵就开始对鲁尔河沿岸的德第十五集团军的阵地实施炮击。很快,迪伦和于利希即被攻克。接着,美军不顾前去增援德第一伞兵师的德军的不断聚集,继续向前推进,于二月二十七日抵达艾尔克林兹附近,三月一日逼进雷德。在美第九军左翼,英第十六军以相同速度向鲁尔蒙特和芬洛推进。右翼英第十九军抵达诺伊斯,就在迪塞尔多夫的莱茵河对面。德第一伞兵师面临巨大压力,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好命令德第一伞兵师撤过莱茵河。在撤退途中德第一伞兵师掌握着很出色的撤退技巧,其后卫部队在克桑滕和莱茵斯堡 成功 地阻击了盟军,当撤过河后并让工兵炸毁了桥梁。

美第九军和加拿大第一军各自从南北方 面相 向推进,在韦瑟尔会师,把莱茵河战线连成一片。从二月八日起,在美第二十一军群战区内,德军已有五万三千人被俘,但同时英军和加拿大军也付出了伤亡一万五千五百人的代价。

到三月六日,美第六军攻占科隆,从而在荷兰的涅米根到科隆之间一百多英里的区域形成了盟军首尾呼应的连续战线。科隆以南,德第五装甲集团军面对的是美第一和第三军,后者正快速突破德军阵地。当攻占科隆以后,美军没有满足已有的胜利。击溃德第五装甲集团军后,如果继续穷追猛打,很可能在德军休整前就将它们包围。目前这是可行的。三月七日,美第七军从科隆出发向波恩发起进攻,美第三军,则去夺取艾尔河上的桥梁。当天中午,美第七装甲师〔隶属美第三军〕的B战斗团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雷马根地区莱茵河上的鲁登道夫铁桥还未被德军炸毁。要完整地夺取该桥,这可是天赐良机。因此,美第七装甲师向雷马根扑去。下午,当美第七装甲师准备过桥时,对面的德军正要引爆炸桥,但未能成功,这样美第七装甲师成功的渡过了莱茵河,并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此时,希特勒怒火中烧,开始对鲁登道夫铁桥实施轰炸,用火炮猛击,还从波恩调来德第十一装甲师及五一二独立重驱逐坦克营〔恩斯特和奥托·卡利欧斯指挥〕的“猎虎”,甚至动用了V-2火箭。直到三月十七日,该桥才被炸毁。但美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在内的六个师已在河东岸站稳了脚根。德第十一甲师和五一二重驱逐坦克营一直未能扭转战局,而原因是几乎没燃料,无法抵抗!

靠南一些,巴顿的美第三军由于已抽出三个师编进了美第一军,只剩下十二个师〔其中三个是装甲师〕。到二月底,这些部队已基本肃清了齐格菲防线中心地带的德军,并向萨尔堡发起进攻。守卫萨尔堡的德第七集团军,十分顽强地抵抗,三月一日,终因供给不足而崩溃。两天后,即三月三日,美第五师抵达萨尔堡,这使美第四师能够猛扑波恩。三天后,美第四师已抵达科希伦茨附近的莱茵河边。三月十四日,美第七军的第四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从特雷斯被派往莱茵河战线。在四十八小时内,美第四装甲师只前进了三十二英里,因为美第四装甲师与正面的德第二装甲师打得难解难分。直到盖飞的军队增援,才使问题得以解决。至二十一日,美第四装甲师攻占了沃尔姆斯,美第九十师攻占美因茨,美第二十军继续向前推进,向路德维希港扑去。

南翼的美第七军与德第一集团军的战斗十分艰难。从三月十五日进攻开始到三月十九日,美军进展缓慢,美第三军在突破“西部防墙”防守十分坚固的地段时也遇到了困难。至二十四日美第七军才击溃德第一集团军,攻占了兰多。从三月二十二日晚到二十三日清晨,美第三军已在奥本海姆附近渡过了莱茵河,五千名美军已踏上莱茵河东岸。而蒙哥马利的军队就在其身后不远外,但当他军队过河时已是步其后尘了。
渡过莱茵河
当凯塞元帅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部〔下辖B、G、H集团军群和第五装甲集团军〕新任司令时,美军在莱茵河东岸的雷马根已建立了相当紧固的桥墩头堡,但英第二十一军群〔从北到南依次由加拿大第一军、英第二军和美第九军组成〕还在西岸。英军为准备渡河做了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不拘小节的美国人来说显然太繁琐了。三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一支英军皇家特混舰队从安特卫普经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运河,把四十五艘陆艇和一批“野牛”两栖坦克到运到二十英里长的英第二十一军群战线上的十个渡河点。从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英担家空军和美第八、第九航空队出动了一万六千架次战机,对进攻地带及其远方补给线进行猛烈轰炸,投弹几乎达五万吨。从三月二十一日清晨到二十三日黄昏,莱茵河西岸长达七十五英里的堤岸上浓烟密布,借此来掩护盟军部队的调动和做最后的渡河准备。

H. 艾森豪威尔如何收拾凌驾于盟军之上的蒙哥马利

1944年9月,由蒙哥马利倡导的“市场花园行动”失败,空降部队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失。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总司令做了深刻的反省,他认为既然批准了蒙哥马利的计划,自己就应该承担一切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此次行动的失败,蒙哥马利一意孤行、贪功冒进,应负主要责任。但他毫无自我批评的意思,更有甚者,他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其他人。同时,他对艾森豪威尔越来越不尊重,是整顿“军纪”的时候了。



尽管艾森豪威尔对巴顿擅自行动有些不满,但一想到丘吉尔在24日祝贺蒙哥马利强渡莱茵河战斗胜利的消息,比巴顿晚了整整一天,闹了一个国际大笑话,他就由衷地高兴。有巴顿在,休想有人与美国人争功。

当然,蒙哥马利的做法,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一味的摆谱和蛮横,不但显得“小家子气”,而且常因没有得逞,成为众人的笑柄。

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I. 二战前夕,是英国人太绥靖还是希特勒在飙

二战前夕,是英国人太绥靖还是希特勒在飙演技?

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的实力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削弱,无论是人口还是科技以及工业实力,德国依然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

当时德国的投降是颇为无奈的,本来与英法等国的鏖战已经势均力敌,后来又冒出了个活蹦乱跳的美国,这无疑是给德国火上浇油。这还不够,德国国内还发生了革命,这使得德国别无他法,只能投降了。

但是如果德国不投降的话,虽然最后德国还是会战败,但英法等国要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加惨烈得多。

在英国人看来,只有帮助德国废除《凡尔赛条约》中的不平等条约,欧洲才能等来“真正”的和平。

我们一直在说英国在采取绥靖政策,但是我更觉得是希特勒的演技实在太好了,或许我们生活在当时同样会被希特勒所蒙蔽,会相信希特勒只是在帮助德国挽回“尊严”,捍卫和平。

无论是奥地利的加入,还是被法国占领的萨尔洲,他们宁愿放弃“独立”甚至“民主”的机会加入那个被誉为“独裁政府”的希特勒德国,竟有百分之九十八的群众选择了希特勒。

所以客观的来讲,英国人并不是害怕了希特勒,而是在英国人看来,希特勒并非恶魔,至少在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并非恶魔。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为什么要渡过莱茵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黑面酱怎么做 浏览:900
英国的羊肉怎么样 浏览:659
越南订机票怎么样 浏览:908
伊朗人与中国人有什么区别 浏览:613
越南女人怎么吃猪血 浏览: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机票多少钱 浏览:426
哪个药店买伊朗白斑膏 浏览:768
意大利披萨怎么捏边 浏览:150
遨游中国倒车镜怎么放大 浏览:843
为什么印尼不入侵东帝汶 浏览:231
中国为什么喷子那么多 浏览:39
宇宙和中国哪个伟大 浏览:124
伊朗有什么好的饮料 浏览:468
嘉年华和意大利面哪个好 浏览:820
中国在疫情帮助哪些国家 浏览:637
英国坦克是什么颜色 浏览:436
意大利潮牌是什么意思 浏览:211
印度种姓性质怎么样 浏览:359
印度跟中国哪里 浏览:798
英国出产什么车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