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英国曼彻斯特到伦敦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方便需要多长时间
坐火车快车,大概2个半小时
2. 回答 美国和意大利和日本和英国哪个适合居住
这个看生活习惯的。
南方沿海地区爱吃水产海鲜的去日本比较好,北方吃蔬菜、米面的在日本就比较悲催一些,日本和韩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禁止进口蔬菜水果,造成日韩地区水果蔬菜价格都非常贵,菜比肉贵是普遍的。比如西红柿,静冈西红柿300日元一个,不是一斤是一个,但是海鲜就相对比较便宜多了。不过这四个国家的人工费都很贵,自己动手才能极大的降低生活成本、、,日本最麻烦的是垃圾处理,这个需要仔细分类,打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适应。
美国只要肯动手,生活成本是最低的,美国的粮食、肉类、水果、蔬菜价格是上面四个国家最低的,综合物价也是最低的。但是相对于日本来说,美国是典型的西方国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与国内差别就非常明显了,而且美国的中餐严重两极分化,贵的都特别好,便宜的都非常差,美国税务是非常重要的,按时纳税是必修课,每个州法律和风俗都不同。
英国是四个里面综合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英国属于高福利国家但是英国的物价也比较贵,伦敦最便宜的一餐就是麦当劳,没有之一。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偏贵,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变化不是很明显,生活节奏比较慢,穿戴也比较保守,适合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居住。在英国二手商店是省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就是自食其力,人工费是最贵的。
意大利是上面四个国家最落后的一个,环境也是最差的一个。意大利很像中国的地方就是,都是人情社会,讲人情,讲关系。除了几个大城市,大部分地方都是农村或者小县城这种状态,生活节奏是最慢的,但是饮食习惯也是和国内差别最大的一个,适合年龄大的人养老,人工费是四个国家里面最低的一个。
3. 英国热化机场跑道,葡萄牙热死1000多人,欧洲人为什么不安空调
首先是安装空调的人工费巨贵,安装一台空调的费用大概1500-2000欧元不等,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多。
其次,欧洲的电价高到离谱。本周一,欧洲电力交易现货价格突破400欧元/兆瓦时,相当于一度电2.76元人民币,欧洲各国的电价普遍在这个价格上下波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欧洲安装空调的性价比很低。前边说过,欧洲纬度高气温低,夏天短冬天长,昼夜温差还大。就算这几天白天热得要命,晚上也很凉快没有按空调的必要。
4. 英国理发很贵吗100英镑一次
因为英国的人工费特别高,所以一些正规的理发店价格都比较贵。男生理发最少也要10-30镑,而女生价格更高,普通的洗剪吹就需要20-50镑。如果想要烫头或者设计其他造型的话,超过百镑是轻轻松松的。一些正规的英国理发店会给予百分之十的学生折扣,但这种店需要你提前预约。
当然了,想要便宜的理发也是有办法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找理发店里的学徒,大概只要3英镑,但是剪出来的质量就不能保证了。第二种就是找印巴人开的理发店,他们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在10英镑左右。
英国理发用语:
1、英国的理发店一般叫Salon,指的是美发沙龙。在英国街上还能看到Toni&Guy,Rush,Supercut等等,这些都算是连锁Salon。
再分细一点,男性理发店一般特称为Barber Shop,Barber一般指专门给男士理发的理发师,而一般理发师叫Hairdresser或Stylist。
2、理发的时候理发师必然会问你想要剪什么发型。
当理发师问你想要剪多少时,千万不要轻易的回答“剪短点”。你需要尽可能的表达出你想要的长短。
比如你可以说“An inch off the top”or“A quarter inch off the side”。如果他剪完以后你还想要理发师在剪短点,你可以对他说“Go shorter”。
3、在理发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Taper”这个词,它意味着从头顶到颈部逐渐改变头发的长度,从头顶开始到颈部头发变得越来越短,这就是所谓的“taper cut”。
男生后面颈部的头发叫做“neckline”或“nape”,如果需要修剪,这里有三种选择,分别叫“Blocked(方形)”、“Rounded(环形)”、“Tapered(锥形)”。
发际线与耳朵之间的空隙叫做“Arch”。如果你想要这个空隙变得更大,你可以说“Cut the arch around your ear higher into your hairline”,也就是“High arch”。如果不需要就是“Natural arch”即可。
最后就是“sideburns”(鬓角)的表达,理发师可能会问你“How long and how thinned out(厚度) you want them?”。
一般回答有:“Top of the ear(耳上)、“Mid-ear(耳重)、“Bottom of the ear(耳底部)”。如果不想要改变回答“Natual Arch”即可。
5. 在英国找人修电要多少钱
很贵的 在发达国家 人工是非常的昂贵的
6. 爱尔兰工资一般多少
最低月薪13561元。
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发达国家人们的工资水平还是蛮高的,相对于中国来说,因为像最低的德国一个月最低月薪也有12717元,而在中国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最低月收入也就德国的零头左右。发达国家人们虽然说收入比我们高出不少,但同样的支出也比我们大上不少,因为人工费很贵。
其实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人并不是特别的有钱,但生活质量高,假期多,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7.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走得更远
汤唯曾被封杀的日子:人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走得更远
我有自己的底子,而这些底子长久以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我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中戏导演系,刚入学就做了职业模特;大学期间,还学了表演、播音、美术,获得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我演过电视剧、话剧,做过话剧编导;我拿过很多奖,虽然不是什么国际大奖,但这些奖项印证着我一步步的脚印。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我是一个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马奖的颁奖台上。送给我的形容词都是幸运、机遇……这些与自身努力无关的字眼--我的确很希望成名,但不是以否定自己的付出为代价。
然后,我被封杀了。我很冷静地盘点大红大黑后的收成:金马奖最佳新人奖、某化妆品广告代言、花瓶、一脱成名、过火表演、对青少年有不利影响……我就像上证A股,疯狂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后,稀里哗啦地崩了盘。
我选择出国一段时间,不是逃避什么,只是不想总有人喋喋不休地追问我未来的计划。在我看来,未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我去了英国,带着全部身家:《色戒》片酬50万,广告代言费80万。签合同时说好代言费600万,可新广告没播几次就被叫停,虽然我可以坦然将这600万税后的480万据为己有,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最终退还了400万。
出去之前,我不知道要在国外待多久,也不知道这笔钱能用多久。但我不发愁,我觉得,我一定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我本打算找个学校读书,去了才发现很不现实。首先,英国的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很高,雅思成绩要在6.5分以上,托福至少要在1550分以上。我的英语水平远达不到可以被录取的要求。其次,英国学费高,哪怕是伦敦艺术大学这样的公立高校,对于正规录取的学生收费也在每年1万英镑,对于我这样的自费生,则是3万~4万英镑。
我掂量了一下钱袋,打消了自费就读的念头。接下来我找了个语言培训班,专攻英语。我的目标是以好成绩争取到全额奖学金。我打听得很清楚:伦敦艺术大学的最高等级奖学金是每年1.8万英镑--有了它,不仅可以免费上学,还能从中赚到所有生活开支。
之后,我开始考虑经济问题。手里的钱在国内可以买一套房子外加一辆车,可在英国,不过是一个白领的年薪水准。而我,还不知何时才有赚钱的机会,所以,我不想动用这点老本。而我知道,只要一个人肯开动脑筋,就肯定会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在大学学的两样东西派上了大用场--美术、羽毛球。在英国,街头艺人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只要有一技之长,且可以在街头展现出来,就能获得回报。
我的第一次“卖艺”是做街头另类时装秀,我用旧报纸撕出大概的衣服样子,再用大头针别在身上。我穿着纸衣服,站在街边,面前摆个帽子,就算开始营业了。为了配合时装的色系,我扑了厚厚的粉,画了个类似日本艺伎的妆。看我造型奇特,创意新鲜,不一会儿路人就开始热情地投硬币纸币。我腰里别着MP3,塞着耳机听英文歌,姿势摆累了就换一种。在路边站了两小时后,我有了26英镑55便士的收入。
在英国人眼里,任何与创作有关的行为,都被视为艺术。我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京剧脸谱,有钱收;拎一桶水,用海绵做的毛笔在人行道上写书法,有钱收;搬一张椅子,替路过的人画肖像,也有钱收……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琢磨个点子,总能有几十镑收入。这些钱足够我每日开销,这些钱也让我在英国的日子渐渐不那么拮据。
除了“卖艺”,我还“卖身”。打羽毛球给我带来了更高收入。
在英国,人工费非常昂贵。我找了一家俱乐部,跟驻场教练打了一场球,再跟老板谈谈,就成了俱乐部的兼职陪练。每小时80镑,老板收取20镑的管理费,我自己净赚60镑。每周大概陪练15小时,收入900镑--正好承担了房租和上语言班的费用。
就这样,到伦敦一个月后,我就从吃老本变成了自给自足。这种自给自足,不仅给了我安定的生活,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来到伦敦4个月后,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韦恩斯坦兄弟电影公司总裁BeyLogan打来的,说想初步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一个星期后,当我正裹着一次性桌布改造的“时装”在街边表演行为艺术时,BeyLogan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他称赞我极具创意和美感,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简单的交流。让我最开心的不是他的夸赞,而是我可以很流利地用英语与他沟通。我们聊了一刻钟,然后BeyLogan邀请我一起吃晚餐。约好晚餐的时间地点后,他离开时,在我的帽子里搁了一张100欧元的纸币。他说,作为合作伙伴,他请我吃晚餐;作为路人,他为我的行为艺术买单。
做街头艺人和羽毛球陪练终归是赚小钱,我觉得我的才干不止于此,所以,我将目光瞄准了我的老本行--专业模特。
因为有BeyLogan的引荐,我认识了英国本土的影视界资深人士,通过他们结识了一批在英国有名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最终联系上了每年都与“伦敦时装设计周”有固定合作的服装设计师加雷。
我告诉加雷,我曾是专业模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我有着他麾下别的模特不具备的东方神韵与气质。我把自己的写真带给他看,我相信那种侧面特写、嘴唇鲜红的老上海风韵足以打动任何设计师。
我成功了,2008年的“伦敦时装设计周”上,我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我穿着他最新设计的歌特式面罩时装,走上了时装发布会的T台。我没有经纪人,价码是我跟加雷亲自敲定的。我做了一周的模特,拿到的薪水是2万欧元。
加雷对我非常满意,在他的帮助下,我先后认识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设计师。可以这么说,只要我愿意在英国时装界发展,我相信我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最受关注的时装模特。
正当我为前途做着乐观规划时,我接到了来自香港的电话,因为“优才”计划,我获得了香港居民身份证,港方邀请我前去发展。
在香港迎接我的,是与张学友合作新片《月满轩尼诗》的合约。准备出演新片时,我不得不再次去补语言课,因为我的粤语很烂。我觉得,在一个新环境,要想获得良好发展,与人沟通必不可少。身边的人都讲粤语,我改变不了这个环境,就只能去适应环境,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走得更远。
8. 英国人们的生活环境好吗
英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平
之前看到了有位仁兄写日本的真实生活,我参照了一下英国的,觉得日本和英国在很多社会体制和消费概念上是一样的,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英国人的真实水平。 本人工作了一年半,收入在同龄人中属于略高于英国平均水平。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有很多地方和之前那位仁兄描述的日本人真实生活一样,之前那位仁兄用了计件的办法来描述购买力和收入的关系:
月购买力即中国月工资/物价=1500元/7元=214件,日本30岁工人的月工资/物价=300000日元/100日元=3000件,日购买力中国 214件/30天=7件/天,日本3000件/30天=100件/天。反过来理解物价/工资比就是中国物价一天工资能买7件,日本一天工资可以买100 件。
对此很多人难以理解,有人反驳说一碗拉面在日本要600日元,是中国物价的5-10倍。其实作者没有错,网友的拉面论也没有错,只是网友有一个概念没有搞清,那就是,在中国,最贵的是物品,最便宜的是人力,而在发达国家,最贵的是人力,最便宜的是物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如果去超市购买,价格将非常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便宜到等于或略高于大陆的消费水平。那位在日仁兄说的百元店,英国也有一镑店,很多东西,比如六灌可乐一镑,十二个鸡蛋一镑,一大盒曲奇饼一镑,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到不是夸大。当然,这些一镑店都是档次比较差的东西,在超市里同样的物品会有明显档次的差别,比如一盒鸡蛋,最便宜的一镑十五个,最贵的可能是三镑六个。一镑店都是同类中最低端的,但是由于很多生活必须品在我看来没有必要买到很高端,所以一镑店还是我非常乐意去的地方。与之对应的是英国的人力资源非常昂贵,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服务业价格会提上一个档次,去餐馆和在家里自己做饭在消费上可能相差三到四倍,所以像在中国一样,在家吃怕麻烦不如去餐馆的说法在英国是不成立的,当然,去KFC或者一些印巴的kebab快餐店除外。 很可悲的是,中国人的人力便宜不仅体现在国内,在英国也一样。 同样的宅急送,PIZZA HUT全伦敦都有点,到我家应该不超过10分钟,是15镑以上起送, 我知道的一家中餐馆离我那里车程是25分钟,十镑钱以上起送。 一个雨天我点了十二镑钱的菜,过了一个半小时门铃响起,一个十八九岁的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头发湿漉漉的站在门口,我很过意不去,因为我知道如果来回车程快一个小时却只送12镑左右的东西的话,那他一个小时挣的钱应该不超过3镑,我知道英国的法定最低工资是5.5镑,但是中国城里的最低工资有开到两镑的。
我觉得那位日本仁兄对日本社会结构经济体系构成了解非常透彻,在下很佩服,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只能尽力为之,在这里模仿那位仁兄的构文逻辑了。
1, 收入和购买力。
收入: 英国普通人毕业后的收入为2万镑,逐年递增,在三十岁左右达到3万镑,在四十岁达到4万镑, 这是属于平均税后水平,低于这个的应该算是比较不如意的,高于这个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 月购买力按照三十岁的3万镑计算 英国月工资/物价 = 2500镑/<1镑 = >2500件, 英国人的日购买力应该是 2500/30,大于83件, 个人觉得在英国一镑的用途还是要略大于100日元,所以日英两地的生活水平应该比较接近,日本略高。 这个应该可以理解,日本的人均GDP本就略高于英国。 由于饮食习惯的问题,英国和日本在有些食物的价格上应该有区别,比如英国的牛奶,鸡蛋,薯仔,西红柿,胡萝卜,牛肉,羊肉,果汁等就相对便宜,但是鱼类,新鲜叶类蔬菜,猪肉相对比较贵。 一般来说周末开车去附近24小时的大型超市买两个礼拜的东西塞满冰箱。 如果不去餐馆也不出去社交的话,我和女友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200-300镑,这笔钱已经足够吃自己想吃的喝自己想喝的。 如果去一般的餐馆的话平均每个人消费是15-20镑。
2, 住宿
伦敦的住房比其他城市贵30%-40%, 伦敦又从里到外划成六个区,你可以把伦敦想成六个同心圆,从内到外六个圆圈价格也是从高到低。 英国人在有第一份工作的一到两年内都会租房住,一般来说一个地段不错的现代高档公寓区离地铁站比较近的二区或三区的两卧一厅租金在1000镑一个月, 如果在市中心一区的话价格可能达到1500-2000。 而如果在三区以外的话一个三房带花园的房子可能一个月是800镑,所以找一个三区以外离火车站近的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英国人的购房大都通过分期付款,凑够首期直接去银行谈分期付款。 三区一个不错的三房两厅带花园车库的房子大概是30W镑左右,那样首付3W镑,以后每月付500镑付20年,这点和日本的情况应该很像。 二线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房价低大概20%-30%, 三线城市房价低50%-70%不等, 有一次去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叫做grimsby的海边小镇玩,看到那边的海景房子一套是8W镑,看的我心很痒。
3,话费
这个我想单独拿出来提一下是因为我也曾经是深受电信剥削的苦难者,一直觉得用手机聊电话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每有电话打来还要看一下区号计算下是来自多少公里以外的电话。在英国签了手机后终于明白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发短信。 这边的手机通常是签合同,一个18个月的合同,每个月交付30镑钱,运营商送你一部价值300镑的手机,每个月有1000分钟话费和500条短信,并且分钟数是单向计算,接听电话收钱这种谬论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30×18-300,这样算来其实18个月的花费总共是240镑,那每个月花费是13镑左右。 我想了下大学期间我的手机话费应该是每个月100元左右,算下两地的收入差,再想一下那个短信机真的是恨电信恨的牙痒痒。
4, 税收
英国的税收很高,正式工作的话1500-35000镑的收入者需要交付20%的个人所得税,另外还有11%的每年的医疗保险费用。收入高于35000的部分将支付40%的税收,也就是说一个年工资是四万镑的英国人,一年交的个人所得税是35000×20%+5000×40%=9000镑。 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 英国实行的是真正的高收入高贡献政策。 英国的税收被大量用于医疗和教育,本国国民教育成本极低, 医疗是全民免费,其实其覆盖面不止全民,是所有合法在英国居住的居民,包括留学生。 这种制度保证了再穷的人也享受最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不管你是否有份正式工作都可以去医院排队享受医生的免费诊断,医生会给你药房,你拿着药房既可以问医院购买,也可以自己去药材店购买,把医院从一个卖药的角色转化成一个诊断的角色,这是把医生和钱分开的一个关键措施,只有把这些关键部门的利益外壳剥离才是能解决很多我们今天诟病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每年那么多过来考察的官员对这些措施视而不见。
以上是对英国人生活的一些方面的介绍, 希望大家结合那篇日本人的真实生活对国外的生活水平有个大概了解
9. 英国消费水平高吗
英国消费水平与国内的简单比较 地铁票1.2镑,约合人民币18元。 打车从伦敦到maindenhead60镑约合900元。约有50公里。 汉堡2镑,约30元。 M套餐3.29镑。约50元。 苹果每个30便士,约合五块钱。 陶瓷水杯1.5镑(杂物店)2镑(大超市)。约相当于人民币二十到三十元。 房租,小别墅,约200平方米,带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约二千五百镑,合三万多人民币一个月。 相对来讲,没有加工的食品的价格甚至比现在国内还便宜。而且质量更好。 香蕉一英镑能买好几斤,而且质量非常好。 有时候,一英镑能买到一公斤的肉类,很新鲜的优质牛肉。 二英镑也能买到一只狂大的鸡。 非常不错的橙汁,只有几十便士就可以买到一升装的。比国内还便宜。 在这里,可乐之类比较贵,小瓶装的355ML要几十便士,大瓶的甚至要1.4镑,相当于人民币20多元。而当地产的小品牌要便宜很多,果饮只要30便士就可以买到很大瓶。 相对来讲,英国日常用品的物价相当于中国的三到五倍左右(平均),但是产品质量一般远比国内同类商品要好。例如食品,颜色不好的肉类基本上都看不到,都是非常新鲜的。水果也非常优质。 英国当地人的月收入平均在2000镑一个月,约合4000美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0000左右,约是中国大中城市平均收入的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