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闭关锁国以后,清政府对外商的态度怎么样?历史的真相告诉你答案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在末期都被打上了一个闭关锁国的标签。在我们的认识里,清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固步自封,认为自己国家一切东西都是最好的,他们拒绝向西方学习,导致后来落后于西方国家一大截;停止了经济来源的海上贸易,这让国库的收入减少了一大笔。所以很多人都把清王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闭关锁国。
这种观点很多人都赞同,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清政府当时的闭关锁国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是不是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和清政府有贸易来往的英国呢?今天我们从当时英国和清王朝的通商贸易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在鸦片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当时清王朝虽然开始关闭贸易港口,不和外国做生意,但是和英国的正常贸易还在继续,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打算。英国方面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开始派调查小组对当时中国的贸易情况做调查。
而做这个调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英国方面得知了英国的在华贸易遭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事实呢?据调查组反映,当时中英的主要贸易港口是广州,在那里做生意的英国人,都认为这里是天堂。
那么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呢?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当时清政府对英国的贸易政策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从关税来说,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的进出口税里,最高的只有%7.7,最低的甚至只有0.4%。这种税率十分低,低到英国商人可以从两国的进出口税中狠狠地赚上一笔。从这就可以看出,英国当时受到的贸易优待条件十分好。
再来看看清政府的其他政策,尽管对英国的海关税率已经低到不得了了,但是清政府就像是入了魔一样,疯狂地对其他想要来华贸易的商人开出低廉的税率,目的就像促成更多国家的商人来华做生意。
更加夸张的是,对于一些国家急需要的东西,清政府有些时候直接豁免了所有的关税,直接放人进来赚钱。都知道国家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关税,清政府开出这样好的条件,让这些外国商人怎么可能不心动?
你以为这些已经足够了吗?不不不,为了促成更多海外贸易,清政府还在一方面放宽了条件,那就是所有商人,不论国籍,只要你是外国人,只要你带着货物,那你就可以享受到这些便利。都知道在当时,外商要想去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国籍有着很严格的限制,不论是英国还是日本,除了签订了条约的贸易国以外,其他国籍的外商想要来做生意,不好意思,你打哪来回哪去。反观清朝,完全就是大门大开随时欢迎你来。
都说清朝当时对欧洲商人有所打压,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不公平的条款来制约这些外商在华贸易的发展,比如当时清政府严重限制了外商的人身自由等等。但是这些只是说说,真正得到落实的政策有几条呢?
一条都没有,并不是清政府不想这样做,只是面对英国的压力,清政府不敢这样而已。面对英国商人在华的违规贸易行为,软弱的清政府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推出一系列条约来哄一哄对此不满的华商罢了。从这就可以看出,英国调查组所说的确实是事实。
而以上这些也就说明了,尽管当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对于贸易方面清政府还是持开放态度,但是不断地退步也导致了贸易只不过是给别人送钱罢了。
B. 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清朝前期基本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贸易政策,只有在广州有一个通商口岸,还是受到官府严格管制的。一直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被迫开启了五个通商口岸与英国及其他西方列强贸易
C. 1858年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是啥
1858年,中俄签定了《瑷珲条约》,该条约中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取得陆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权利,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军舰、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D.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详细内容
南京条约原文: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E. 1842年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是什么
早上好O(∩_∩)O~
《南京条约》内容如下: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望采纳~
F. 为什么清末那会儿英国非要跟清政府通商
那会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英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工厂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远远超过了本国需求的数目。
通商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令他们的商品得以倾销,而且中国当时是亚洲第一大国(也就是最佳的倾销商品对象)。这种方式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
英国也不是只跟清朝进行通商,当时英国几乎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贸易,除了中国,还有他们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印度。
英国经过《南京条约》后,与中国贸易占优势地位。同时在中国本地廉价收购了大量茶叶、瓷器、丝绸等被西方视为昂贵品的商品,同时销往西方国家。这种方式远比走私鸦片的利润来得多。
G. 满清政府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满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如下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1.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意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1.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H. 清朝中外经商钱怎么结算
清朝的外贸结算很有意思,其实是民间带动官方的。
起初,官方严禁海外贸易,当然没有结算制度。但是,民间的外贸活动频繁,主要结算方式就是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为当场交易。交易的场所往往在偏远边境、远离中国岸边的海上、或者日本、南洋等地的码头。主要结算货币为单纯的金银(可以使用本国金银币,但全部折算为等重黄金或者白银)。
中期,清政府在民间海事商务日益繁华的情况下,为增加国家收入,不得已开始一些外贸管理实践,于是,在中俄边境、沿海城市中,开始制定规则,其中包括外贸规则。政府的外贸规则偏重于税收,几乎没有涉及商人之间的结算方式。而此时民间外贸的实际情况已经非常活跃,一些起源于西方,流行于现代的结算方式逐步被采用。这个时期结算的货币仍然以金银为主,但更加偏向白银。
后期,列强逐步侵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中清政府几乎完全丧失了发言权。此时的外贸结算完全按照西方方式进行,近现代的多种交易付款方式都已出现。此时的结算货币不再局限于白银,汇率概念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完全角成,多个国家的多种货币涌入中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
I.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通商策略,让洋人也很郁闷
其实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开放了五个新的通商港口,但与外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却设置了许多规定,因此让洋人们感到不可理解,之后他们就用枪炮强硬地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而清政府也为自己的骄傲自大而付出代价。
虽然清政府的想法很美好,但面对着拥有坚船利炮的洋人来说,这一切都不是事。他们没有把清政府的警告放在眼里,反而是大摇大摆地出入这些港口,甚至还酿造了一系列冲突事件,然后以此为借口来发起战争,这样他们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满清政府也是无力抵抗的。
J. 1840年清朝与英国的贸易情况
1840年时丝绸出口还不够发达,瓷器、香料、茶叶是主项,我们出口的东西多,就需要外国拿东西跟我们换,但他们除了自鸣钟等“奇技淫巧”的奢侈品之外,没有中国要买的东西,就只好拿黄金和白银这些贵金属来做交换。
当时,中国商品几乎使欧洲经济崩溃,相当于现在向非洲倾销日用品,贵重金属的缺乏,使欧洲的货币几乎完全瘫痪。
英国人、西班牙人向中国出口鸦片,当时也是无奈之举。
他们也知道:做这个生意是要下地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