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国王如何命名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叫查理一世,说明查理一世的名字中有查理这两个字。而詹姆士二世之所以叫詹姆士二世,是因为他名字中有詹姆士,而他的爷爷是詹姆士一世,所以他就叫二世。但是如果詹姆士二世的儿子的名字中没有和父亲、爷爷、太爷爷一样的名字的话,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名字再另外用个称号。
英国国王都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连串的称号。比如,现为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全称是“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领地的女王,英联邦首脑,信仰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
这些长长的称号主要是用来宣示英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也表明当朝者所统治的疆域范围。历史上,英国国王的称号曾有多次更改,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英国所走过的兴衰历程。
我们知道,大不列颠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组成。最早时,英国国王其实只是指英格兰国王。
1066年,英王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死,因无子嗣,其表外甥、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声称爱德华生前曾经答应让他继承英国王位,纠集诺曼底贵族和来自法国各地的骑士,在教皇的支持下渡海征服了英国。
随后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诺曼王朝(1066—1154),并同时以法王附庸的身份领有诺曼底。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1154年,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加冕为英王,建立“安茹王朝”(1154—1399),又称“金雀花王朝”。在此前的1150年,亨利已是诺曼底公爵;他的父亲是法国安茹伯爵,1151年他继承了其父的爵位;1152年通过联姻,他又领有阿奎丹等地。
因此,在他继承英国王位后,他的称号中加入了阿奎丹公爵和安茹伯爵两个爵位。至亨利的儿子约翰成为英王时,爱尔兰也在英国控制之下,所以约翰的称号中又增加了“爱尔兰领主”一项,其全称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国王、爱尔兰领主、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
1327年,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即位。此后,他一直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继承法国王位,于是把自己的称号定为“蒙上帝恩赐的英格兰、法兰西国王,爱尔兰领主爱德华三世”。
为了争夺阿奎丹地区,英法两国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1337—1453)。尽管这场战争以英国失败而告终,但在爱德华三世之后的三个多世纪中,英王在自己的称号中一直保留着“法兰西国王”的头衔。
16世纪初,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即位。他于1543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创立英国国教。从他开始,英王称号增加了一个头衔——“信仰的保护者”。
1603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死,因无子嗣,由其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王位(英格兰国王,称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开始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共和国,君主制一度被取消。到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为了取得法国的援助,取消了国王称号中“法兰西国王”的头衔。
1801年,英国与爱尔兰签订同盟条约,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当时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年在位)的头衔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信仰的保护者”。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其中包括整个印度;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
至1902年,其子爱德华七世(1901—1910年在位)加冕为英王时,他的称号为“蒙上帝恩赐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大不列颠海外自治领的国王 ,信仰的保护者,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衰落,其殖民体系开始动摇。英国政府被迫在1921年12月与爱尔兰签订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治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个郡划归英国。这样,英国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王的称号也相应改变。
1931年“英联邦”成立,英国海外自治领成为联邦内独立成员,与英国具有平等地位,英王称号中“海外自治领的国王”头衔只好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英王称号又取消了“印度皇帝”的头衔。
给皇家宝宝取名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说,取个“苹果公主”、“狐狸王子”之类的肯定不合适吧。一般来说,取名无非是三项原则:向合适的人致敬、紧跟潮流还有遵循传统。
英国王室给宝宝取名恐怕要先翻族谱。对于这一点,剑桥公主的名字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哥哥剑桥王子的名字“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亦是如此:“路易斯”就是为了纪念威尔士亲王最爱戴的叔父——路易斯·蒙巴顿公爵。
“夏洛特”这个来源于法语的名字,是“柔弱”、“自由人”的意思。这个名字在英国很受欢迎,在2013年的调查中,“夏洛特”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名字排名中位居第21位,它曾在2000年一度攀升到第4位。
“紧跟潮流”这一点很好理解,1930年玛格丽特公主出生的时候,玛格丽特这个名字是当时第5流行的名字。至于安妮公主的名字,至今还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女孩名字前100位呢。
据《每日邮报》报道,女王曾否决爱德华王子要给他儿子取名为“西奥多”的建议,因为女王喜欢更传统一些的名字。
虽然很多现代英国人都“听音”起名,其实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不同的社会阶级意义。比如,“泰勒”经常让人想起酒馆的守门人,“史密斯”代表铁匠,“乔治”在十字军东征时开始流行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历史上有6位国王取名“乔治”,却没有一位国王叫“泰勒”的原因了。
正因为王室成员取名讲究很多,历代王室成员重名度高。比如,英国王室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爱德华”和“乔治”轮流掌权。
B. 古代英国皇室都是如何自称
问题问的就不标准,英国不应该叫皇室。那就王室。
注意,王和皇不一样。
大比方说,古代的欧洲,就是一个大国家。
罗马就是整个国家,罗马的 老大,叫皇帝。就是罗马皇帝。
后来,罗马分裂了,就像中国的 周 朝,分成许多诸侯小国一样。
罗马分裂后,欧洲大陆上,也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出现了许多 国家
只能称为 王国 ,而不是帝国。
后来,在古代欧洲没有几个人敢称帝。
拿破仑 打败 了反法同盟 后,改 法兰西 王国,为 法兰西 帝国。
注意,那时候,给 他 加冕 的 罗马 教皇,而不是主教。
但是,给英国国王加冕的 就是 主教了
。除了 皇帝加冕 需要教皇意外,其他国王 加冕 都是主教
主教 有许多,在 欧洲的每一个王国都有一个
但教皇 就一个 ,在罗马!
古代欧洲的政体很乱
一般是 政治 和宗教 联系在一起的。
C. 英国爵位制度是什么国王怎么称呼不同贵族称呼国王和贵族的时候要在姓氏前加什么英语国王陛下怎么写
欧洲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
几乎每年除夕,英国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单,颁布本年荣获英王或女王封勋授爵或颁赠奖章的人员。英国封爵起源于14世纪中叶。始创于1350年的“嘉德勋衔”至今仍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勋位。
英国勋衔可以分三大类:一是皇族勋位(royal orders),赐封予皇族或最高级的贵族(安妮公主之类);二是贵族勋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赐予一般贵族(该隐那一级的世袭贵族),三是功绩勋位(orders of merit),赐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英国宰相,撒切尔女男爵)。
皇族与贵族的勋衔(peerages)共分五大级,其名称与它们的相对女性称谓如下:公爵Duke(Duchess)、侯爵Marquis(Marchioness)、伯爵Earl(Countess)、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男爵Baron(Baroness)。但男爵之下还有从男爵(Baronet),是世袭爵位中最低级者。
一般只有皇室的至亲(如英王之兄弟、英王之丈夫等)才可获公爵勋衔。公爵在世时,其长子尊为侯爵,以次类推,平民是与此等爵位无缘的。
凡被皇室认为对该国有重大贡献者皆有被册封功绩勋位的可能,该勋位目前有十种。它们是:
Kin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Gaeter(K.G)
嘉德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Thistle(K.T)
花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C.B)
巴斯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Merit(O.M)
功勋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S.I)
印度之星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Migheal and St.George(M.C)
圣迷迦勒及圣乔治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India Empire(I.E)
印度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V.O)
维多利亚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British Empire(B.E)
大英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Honour(C.H)
荣誉友伴勋位爵位
受封人正式称呼一般把Sir置于姓名之前,将代表勋位的大写字母列于名后,如Jhon Smith在获得“嘉德”勋位后,便被称为Sir John Smith,K.G.,简称是Sir Jhon,而不用Sir Smith。有时候,获封爵者没有指定被封哪一种爵位,只称做Knight Bachelor。尊称时,只在姓名后写上K.t(代表Knight)。爵位也有分等级,最高级(第一级)称为Knight Commander,第二级称为Officer,最低级(第三级)称为Companion。
最后注意虽然“爵士”和“武士”都称为Knight,但他们的所指相差很大。
伯爵
简介
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服装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男爵简介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乍得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服装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简介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着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chy;大公国,Arch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着。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着,也难获此殊荣。
服装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简介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服装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简介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服装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D. 英国人 称呼自己
英国贵族在欧洲历史上一向算得上是比较低调,甚至谦卑的,特别是光荣革命以后,主人与仆人之间的贵贱之分就更不明显了,这从许多小说中就可以看到,比如法国小说《三个火枪手》中那些法国贵族对仆人,甚至素不相识的平民的欺凌,高高在上的态度。再对比《金银岛》中英国贵族对仆人的爱护与尊重就可以看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杀的主要对象就是贵族,因为贵族实在是太有特权太不把平民当人看了,英国也发生过革命,但平民对贵族的态度就明显不像法国那样仇视。英国有句谚语很能说明问题-----“我有一间破草房,风可入,雨可入,国王不可入”。
E. 英国国王的女儿在国王死后如何自称……
皇室子女一律自称朕,别人当然称呼殿下,采纳吧
F. 在中国古代皇帝有各式各样的自称,朕、寡人、孤什么的,那国外像英国国王、女王他们怎么自称呢
不是吧,这个历史课上有的。
男国王叫国王,女国王叫女王。英国不是只有男人才能统治国家,国王顺位完全按出生年月,女王有过好多位。不过这些女王要么不结婚,要么与贵族结婚。保持英国王室血统的纯洁。
英国历史上有过好多个王朝,如斯图亚特王朝,都铎王朝,约克王朝,汉诺威王朝,现在的好象是温莎王朝吧?历史上最着名的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后来斯图亚特王朝王朝复辟,有发生了光荣革命,将詹姆士2的女儿玛利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迎为国王。
英国国王是按名称来称呼,如果现在威廉王子即位就叫做威廉+世,查里即位叫查里+世。+号取决于他前面有多少为国王叫这个名字。法国的国王全叫路易+世。爱德华8世(在他之前有7位叫爱德华的国王)是继承乔5英国国王,但是爱美人不爱江山,所以退位,他的弟弟叫乔治,即位后 就叫乔6。
另外,英语里多般就是本王的,没有什么。即使有自称,很多都是翻译上的事。
G. 外国皇帝的自称有哪些
不对,,那是翻译有错。。。
其实象中国这样翻译好象比中国皇帝矮了级。。
外国皇帝都自称“凯撒”“奥古斯都”或者是“副凯撒”“副奥古斯都”
还有苏丹,意为东方的管理者。。。。。
H. 西方国王的自我称呼
西方君主并没有像中国皇帝那样繁琐的称号,称呼相对简单得多。
西方君主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后人可以直呼其姓名,一般是在名字之后加上大帝等词语,如查理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等。有时为了加以区别,干脆就在姓氏后加上数字,表示第几世,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等,更有简单的干脆把“世”也省略了,直接叫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除了正式的称号外,西方君主还有一些有趣的绰号。这些绰号往往根据国王的某种特点加以夸张。这些绰号有的根据君主生理或形体上的特征,有的依据其性格为人,还有的还涉及道德方面,不一而足。
西方君主的绰号风趣幽默,是君主形象的侧面反映。早期的西方君王都有绰号,如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开创者就叫“矮子丕平”,可能与他身材矮小有关。再如英国国王威廉一世绰号“征服者”,威廉二世绰号“红毛王”,亨利一世绰号“儒雅者”。爱德华一世的绰号有“长腿”、“全世界的伟大长矛”、“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铁锤”、“英国的查士丁尼”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因为有一脸鲜红色的胡子,绰号为“红胡子”。另外如“青齿王”哈扎尔德,“羔羊王”埃里克,这些称呼皆特点鲜明,一闻其号如见其人。
I. 在英国的君臣关系中,大臣对国王如何自称
就是“我”,
西方的封建礼数原没有中国这么复杂和完善。
况且现在的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在地位上国王和百姓都是平等的。
有的比如首相之类的实权人物还经常不把国王放眼里呢,只是大面上过得去而已~
看看一部比较新的电影《女王》吧,那里完全是按照英皇室礼数拍的~
J. 英国大臣如何称呼国王
Your maje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