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农民革命是在多少年

英国农民革命是在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10-06 02:14:59

㈠ 英国有几次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为1642年始(三级会议召开)到1689年(光荣革命),即两次高潮:
克伦威尔时期(马斯顿战役,护国主
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指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称之为“光荣革命”。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649年5月,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在人民群众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英国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了,君主制被取消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前后共经历近五十年,直到1688年才告结束。

㈢ 英国封建社会社会的起止时间什么大概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标志是什么

英国封建社会时间:476—1640年,西欧封建社会也叫西欧中世纪。

开始于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刚好是欧洲进入中世纪时间,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于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结束,英国开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完全确立还是一个渐进式的漫长完善过程的。

在地方上,国王的权力主要通过各郡郡长贯彻。郡长由国王任命并直接管辖。为商讨国家大事,国王组织枢密院,该院当时又称元老院或国王法庭。诺曼王朝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国更加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这是英国封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强大的王权得到中、小封建主、教会和富裕市民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要求得到王权的保护。大封建领主反对王权过于集中,但他们封土分散,难以割据一方、同王权对抗。



(3)英国农民革命是在多少年扩展阅读:

诺曼征服后,在分封的领地上到处都出现封建庄园。封建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领主是庄园里握有全权的最高统治者。庄园土地通常包括领主直接领有地、农奴份地和森林、牧场、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劳役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大部分农民沦为真正的农奴。

农奴在英国叫做维兰,拥有15~30英亩份地,为领主服劳役;此外还有边农、茅舍农和奴隶。英国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漫长、缓慢、不彻底的,保留了较多的前封建残余。

庄园里还有不少自由农民。大封建领主的势力不如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封建主势力强大,封建制度的解体也比其他国家早。这是英国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征。

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于何时结束于何时其各自的标志是什么这次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召开了多年不开的议会。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国王的反对派联合起来发动宫廷政变,另立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使英国在近代世界的崛起和强大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㈤ 英国经历哪两次革命

第一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
第二次: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

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况 时间:1640-1688年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3)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5)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哪一年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历史意

1640
《权利法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㈧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历经了多少年

1640年到1688年 克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英国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编辑本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遭到人民反抗。
(4)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2)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6)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教材从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的影响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英国的海外活动,使英国逐渐变成了大西洋航运的中心。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比起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更加重视通过扩大市场,掠夺原料,用以强凌弱的不平等贸易来获取惊人的利润。英国这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掠夺的手段,使得被称为英国“民族工业”的传统部门——制呢业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在英国的制呢业中,出现了以资本为中心进行经营的手工工场。在手工工场中新的剥削方式随之产生。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手工工场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条件差。制呢业手工工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其他部门。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也采取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手工工场的发展影响到农村,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产生了一批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牧场主和农场主采用了雇用工人的剥削方式,农业工人随之出现。

2.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新的阶级和集团的出现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通过16世纪英国的海外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农村的“圈地运动”,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都拥有大量的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同其他阶级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新的集团,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经营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他们中有的人还经营工业和商业。他们也拥有资本,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为了将这些人同封建贵族加以区别,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英国都铎王朝的统治。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发动宗教改革,包括设置惩治不顺从的贵族的法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宣布英国国王为教会首脑等,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的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

4.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詹姆士六世在英格兰统治时被称为詹姆士一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国王还可以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或给予少数人贩卖某种商品的特权,而这些拥有特权的人甚至控制着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已经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在议会中,他们指责国王的专制统治政策,特别是利用议会有权批准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传统权力,同国王进行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议会形成了反对派。这使查理一世的专权受到了威胁,他绝不能让这种现象存在下去,终于在1629年解散了议会。

2.苏格兰人起义和革命的开始。斯图亚特王室虽然统治着苏格兰和英国两部分,但两国并未合并,苏格兰保持着独立性。英国的宗教改革使苏格兰宗教也受到影响,苏格兰也出现了“清教徒”,并在教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祈祷书,这对于要保持苏格兰独立性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对于清教徒来说更是一种强行污辱。苏格兰人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性和保护自己的信仰,举行了起义。起义军一直打过边境,占领了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地区和纽卡斯卡城,这种局势严重地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讨伐苏格兰人的起义,需要大批经费,查理一世在财政问题上本来就已捉襟见肘,现在的处境更加窘困。他曾强行借贷,但收效甚微,并引起更大的不满。这就迫使他只能召开议会,以合法的形式来筹集经费。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的代表,首先要求的是限制王权。这一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样,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合法斗争形式进行的革命开始了。

3.英国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统治。查理一世不甘心“和平”地走下历史舞台。在议会中,国王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反复的较量后,最终在1642年挑起了内战。在议会军同王党军的斗争中,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逐渐取得了重要地位。克伦威尔在第一次内战中,指挥议会军取得了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击溃了王党军主力。第二次内战中,在普里斯顿附近再次打败王党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结束了内战。战败的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当时英国处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下,旧贵族、保皇派的势力也十分强大,对如何处置查理一世的问题展开了复杂的斗争。直到1649年元月,下院才通过审判国王的决议。1月4日,下院宣布国家的权力源于人民,人民选出下院,就是授权由议会管理国家。这就意味着否定了“君权神授”,把查理一世从神坛上拉了下来。20日开庭审判;30日在伦敦处死查理一世。

关于克伦威尔的统治,教材侧重于克伦威尔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作用的分析。当英国建立共和国后,国内外的局势都非常紧张。在内战期间,英国经济受到一定损失。内战结束后,阶级矛盾并未结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并未停止。在国外,荷兰乘机抢走许多海外贸易。爱尔兰还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王,称查理二世;苏格兰也支持查理二世。在这种形势下,克伦威尔等人掌权后,对内:在政治上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英国资产阶级早有征服爱尔兰的企图,此时,以爱尔兰拥立查理二世为借口,1649年由克伦威尔率兵征服爱尔兰。1652年,在打败苏格兰后将其兼并。针对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于1651年公布《航海条例》,以限制荷兰的发展,又于1652年进行了第一次“英荷战争”,以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因此,总的来说,克伦威尔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再加上克伦威尔本人也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年他被宣布为“护国公”,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了军事独裁者。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其子曾继任护国公,但他既没有克伦威尔的威望,又没有其父的才干,因而引起军官们的不满,他被迫下台。高级军官都想独揽大权,他们的明争暗斗使政局极为混乱。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恢复君主制的势力采取了妥协和赞同的态度,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复辟后的王朝不仅推翻了原先的诺言(见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布雷达宣言》),还实行反攻倒算,进行残暴的统治,使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逐渐地被否定甚至丧失。这种倒退使政治斗争又趋于尖锐。詹姆士二世继位后,继续执行反攻倒算的政策,而且还要恢复天主教,这意味着要夺回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天主教会中所获得的土地,而且要推翻英国国教所取得的统治地位。这场政治上的角逐必然在议会中反映出来。当时议会中正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形成了两派——“辉格派”和“托利派”(这就是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它们被称为“辉格党”和“托利党”)。此时,詹姆士二世老来得子,而王后又是个天主教徒。面临这种新局面,议会中的两党都明白,等到小王子长大继位之时,必然信奉天主教,这样,天主教统治英国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两党向詹姆士二世之女玛丽和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发出邀请,请他们赴英执政。威廉得知后急忙宣称,到英国后将全力保护“新教”、“自由”、“财产”和“议会”,这自然得到了英国国教徒、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等的支持。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国王派出军队,可是他没有想到军队将士已不再听从他的命令,最后,众叛亲离的国王被迫逃往法国。12月18日威廉进入了首都伦敦。这次政变没有经过战争、没有造成伤亡,就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所以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议会通过决定,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威廉称威廉三世。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他们以法律形式逐渐取消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并限制王权。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教材以资料的形式对《权利法案》做了介绍,其中摘录的内容,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例如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依照教材可以从三方面分析: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任务。玛丽和威廉三世虽然仍属于斯图亚特家族(后为汉诺威家族),但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制已经被推翻了。第二,这次革命对英国本身的影响很大,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阅读全文

与英国农民革命是在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每天生活都吃什么 浏览:438
用越南服怎么登录真实视频 浏览:157
越南人来中国要办什么证 浏览:464
红的印尼哪里有卖 浏览:146
印度尼西亚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浏览:287
中国交通频道怎么直播 浏览:477
法国和意大利哪个城市化水平高 浏览:203
越南媳妇怎么申请华侨 浏览:477
北京八中国际怎么样 浏览:557
有什么软件可以识别越南歌曲 浏览:358
中国人对越南的误解有哪些 浏览:7
越南养殖什么前景最好 浏览:938
印尼为什么是莫斯林 浏览:568
印尼总是粘印章怎么办 浏览:49
越南和伊朗哪个国家强 浏览:124
海运中国到留尼汪岛需要多久 浏览:452
养印尼虎鱼最低多少度 浏览: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烟花 浏览:103
英国大学专业怎么样 浏览:460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什么工厂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