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二战对抗德国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1、英国二战期间,本土只是遭受轰炸,未曾有地面部队入侵。所以战败这个定义不准确。
2、英国反败为胜主要是不列颠空战。熟悉的人都知道,德意志斯图卡俯冲攻击机和一些战斗机本就不是英国飞机的对手。况且德国本身也没能坚持针对英国机场等军事目标持续打击,再况且德国是跨海作战,很多飞机过了英吉利海峡就已经油料不足。
3、德国最终对于英国有两次不太光彩的失败。一次是不列颠空战的被迫停止,一次是俾斯麦最终被击沉。
㈡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英法两国联合打德国呢
应该是英法两国联合被德国打,从历史上不难看出在德国没有崛起之时,英法两国可以说持续了几百年的战争,从历史上看,英国与法国交手的那些年中基本是落下风的,英国作为了一个岛国只能依靠防守如果没有英格兰海峡的掩护,以英国的国力不可能击败法国,英国真正崛起的是近代的大航海时期,英国依靠着庞大的舰队几乎称霸整个大西洋,并且把殖民地扩展到了亚洲地区。
㈢ 英国在二战为什么能够最后战胜德国
在一个优秀的民主制度下,各个行业各个级别的每个岗位上都是本行业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人才,因为首相是民选的,他不担心政变,不需要把绝大多数精力花在权斗上,可以任人唯贤。在德军这一边不断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战略错误,而在英军这边,从首相、统帅一级级往下,一直到前线指挥官和工程师,到处都是人才济济,各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迹。
当年德军合围敦刻尔克时英国议会里面还在吵吵嚷嚷争论不休的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民主体制在某些人眼里看来的最大弱点,就是它反应慢,难以形成合力。但这其实恰恰是它的优势。在这非常充分的讨论里,全社会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团体的代表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反对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这样一来,一旦通过一项议案,全社会必定全力以赴地拥护和执行。当初那些投票反对的人也会全心全意地去执行,因为他们知道议案的通过是因为多数人支持,所以是一个公平的结果,这项决议自己是少数反对派,另一项决议自己就可能是多数支持者之一,作为民主社会的一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执行公平通过的决议。所以,一旦英国议会通过丘吉尔战斗到底的提案,英国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团,各尽其才,发出惊人的爆发力。
这就是英国可以以劣势兵力战胜德国的根本原因。
㈣ 二战英国为什么能够抗住德国,如果让英国与法国的地理位置换一下,英国不再是岛国,德国能征服英国吗。
英国能抵抗住德国,主要还是得益于英吉利海峡,众所周知,德国的陆军实力在当时几乎天下无双。但其海军实力却远不如老牌的海上霸主,英国。再加之由于德军的失误,使英军顺利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日后的反击保存了有生力量。
如果将英法易地,估计英国的沦陷也基本不可避免,这是由双方陆军的实力以及战略战术(德军是第一个将大规模坦克集群用于实战的国家)所决定的。
㈤ 当年二战后期英国是怎么击败德国的“狼群战术”的
德国海军是有一个转变时期的。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作为新兴的海军强国,决定于英国一决高下。但是当时德国海军的战列舰数量,主炮口径都比不过英国前无畏舰,也就是说落后了英国一代。德国海军虽然大量建造,但是数量上仍然无法赶超,但是德国帝国议会批示海军部,认为要大力建造巡洋舰,战列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但是,但是的德国人却又非常担心英国突袭德国海军基地。这个就要说到哥本哈根式恐惧了,这个网上可能可以查到,就是说丹麦海军被英国海军突袭,英国海军迅速夺走了丹麦海军的主力部队。德国海军非常担心,每天都担心,日德兰海战的时候,德军本来可以和英军一决死战,因为德国海军主力舰的力量完全可以重创英国海军,可惜的是德国海军竟然不战而败,主动自沉撤退。同时,一战之后航空母舰的发展也告诉海军,大型战列舰极易被飞机轰炸而迅速失去战斗力。一战德国战败,德国海军上层非常后悔没有使用无限潜艇论,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严苛制裁,德国海军主力舰艇均自沉与苏格兰的斯卡帕湾。希特勒上台以后,迅速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由于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海军舰队迅速复兴。德国海军部认为德国海军大型作战舰艇在英国海军航空母舰面前毫无办法,德国海军的作战力量已经无法赶超英国。这个的确,德国被凡尔赛条约拖的疲惫不堪。所以不如打击英国商船,切断英国的补给线。所以德国大量建造了U型潜艇。英国是岛国,起初因此损失非常大。而英国海军舰艇也常常成为其打击对象。后来转机来了,英国率先把雷达技术运用到了反潜作战上,英国的作战舰艇和飞机均配备了雷达,而德国由于终止了雷达研发,潜艇变的非常危险,原本夜晚的时候潜艇可以浮出水面进行充电,但是这时却也常常被英国的夜航飞机打击。我想这是英国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其他因素和战争全局有关,特别是后期,德国的军港多次被空袭,资源供应也开始不足,无法建造更多U型潜艇。现在,归纳一下:
德国海军输在了起跑线上,凡尔赛条约的苛刻制裁使得德国的军事发展长期停滞,海军无法和英国海军对抗,潜艇战是无奈之举,且数量非常少。因为潜艇部队没有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裁军之列,德国才得以保存,希特勒执政初期,德国内忧外患,优先陆军,海军潜艇并不多,且不先进。
英国率先运用了雷达技术等反潜技术,而德国对此毫无知晓。这是德国海军狼群战术损失最大的原因,面对英国海军和空军的全方位反潜,德国潜艇处于非常被动的情况。
德国潜艇远离母港,虽然在战争中期,法国一直可以给予潜艇帮助和补给,但是一般都需要潜艇返还母港。潜艇的维修必须在母港进行,德国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弱势,潜艇往返浪费时间,也增大危险,而英军则几小时就可以出动军舰。
英国间谍的行动。英国的军情五处专门派出大量间谍,在法国,德国,丹麦,西班牙,荷兰,挪威等都有分布,他们积极调查海军基地,了解各种潜艇活动情况。我记得有以为德国海军元帅都是英国人的线人,还有一些高级官员也负责报告给英国情报,包括德国的军港基地位置,海军活动情况,潜艇分布,水雷区分布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影响。苏联成功击败了德军入侵,向西反击,英国和美国也纷纷参战轰炸德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和军工城市。U型潜艇建造受到很大影响,德国为了防范苏联军队和在西线进攻的盟军,不得不建造更多的坦克和飞机,以及火箭。潜艇资金大大缩水,所以无限潜艇论逐渐被放弃。
受到战争失败和英国等国家情报人员策动,不少潜艇的水兵产生极大厌战情绪,极大削弱了潜艇的作战能力。
德军潜艇的大量密码遭到盟军破译,这主要得益于谍报人员的功劳,前面也说了,德军内部的盟军谍报人员很多。这使得潜艇很容易被打击,英国船只也可以避开潜艇封锁的海域。
战争中后期美英等盟军部队的军舰均装备了深水炸弹和反潜雷达,飞机也装备了反潜雷达和反潜鱼类,英国海军第一次实现了潜艇反潜战术,德国潜艇的威胁日益减小了。
概述一下,但是海军最强的我认为是美国海军,英国海军,日本海军,意大利海军不算强,苏联海军也不强,德国海军其实还可以,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少于的大型水面舰艇,沉默之后无限潜艇论被更加倚重。
(纯手打,务必采纳!按照自己的理解概述了德国海军的总体情况!花了很多时间,希望给分吧!)
㈥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会成为战胜国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的,因此并不适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战胜败的关键其实是力量的对比。一战说白了就是德国单干世界各大佬。德国的主要盟国奥匈帝国请忽略,一个上百民族组成,军方命令用数十种语言指挥,国内一塌糊涂的国家,根本没有战斗力。德国单独对抗英法俄,兵力处于下风;英法自在西方,俄在东边,德国夹在其中双线作战更是兵家大忌;最让德国恶心的,它被英国舰队和法国陆军封锁在大陆,各类资源补给根本运不进去,而英法则可以从美国和各殖民地源源不断运送物资进去。战争后期美国参战也进一步加剧实力倾斜,德国是不可能战胜的。
㈦ 二战前后的英国:为什么说它赢了德国,却失去了世界
德国在1939年9月份的时候对波兰发起进攻,率先拉开二战的序幕。紧接着英国就对德宣战,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英国才算是从这场战争中解脱出来。几乎从头到尾参与其中的英国因为这场战争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凭借殖民扩张发达起来的英国也因为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而从世界一流国家行列中跌落出来。
后来随着美国、德国的崛起,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逐渐下滑,工业水平也渐渐落后于这些国家。即便如此,在二战爆发之前大家都还是默认它是世界第一的。但是为了打赢德国,二战期间英国几乎花光了所有的家底,还从美国那里借了不少钱。一穷二白的英国只能削减各个方面的开销,如此一来英国实力的下滑就避无可避。最后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英国也从世界第一的王座上下来,成为了依附于美国的二流国家。
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何选择跟德国开战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无非就是利益之争,英国这么做肯定也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绝对是没错的。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百年前的欧洲,在当时的欧洲大陆,称得上是强国的只有英法俄德四个国家,但是由于俄国离得比较远,而且实力不济,所以实际上是以英法德三个国家为主,他们之间时而是朋友,时而是敌人,关系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德国率先发动了战争,开始了抢地盘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势必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因为英国是一个靠殖民地维护强大地位的国家。
我们都知道,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从这个绰号可以看出,英国的地盘有多大,但即使拥有这么大的地盘,在各方面的实力依然和德国相差无几,假如德国再发展了海外殖民地,那吗英国的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所以为了遏制德国的崛起,英国不得不加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