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多少年英国成立了防控指挥部

多少年英国成立了防控指挥部

发布时间:2022-10-06 20:16:17

1. 人民防空萌芽于什么时期

人民防空随着空袭武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空气规模和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航空兵对战场军事目标袭击的同时,也对敌后防居民集中区和经济目标进行轰炸。
1917年8月,英国伦敦率先成立了防控指挥部,在市区采取保护居民工厂等防护措施,主要是发放防空警报等。

2. 伦敦郊外的布雷奇利庄园,为何2015年才解密

1940年,英国首次将雷达用于实战,每当德国空军起飞,英国一方就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但雷达分辨不出具体数量,更不知道他们要攻击哪里。也就是说,英国雷达对防范德军的进攻,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超级机密”。

根据“超级机密”提供的情报,丘吉尔判断德国为了尽快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就必须在9月中旬之前结束“海狮计划”。为此,英国成立了防空指挥部,统一协调全国的防空力量,并设立了一个特种联络小组,直接和布雷奇利庄园建立联系。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 二战时,英国本土的防空作战被划分为了几个防控区

二战期间为了统一指挥英国本土的防空作战,在空军部之下设立了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雷达分队、警报观测分队和陆军的高射炮部队。为了指挥方便,又将本土划分为6个防空区。每个防空区划分若干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驻有1个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负责3~8个防空分区,几个防空分区指挥2~3个战斗机中队。

4. 1940年,为了阻止德军飞机对英伦三岛了入侵,英军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阻止德军飞机对英伦三岛的入侵,尤其是阻止德军布雷飞机的活动,英军在沿海和主要大城市布置了1450个防空气球。14条河流和入海处平均布设了10个气球,它们全是水上系留的气球。还有不少防空气球布置在飞机工业和其他目标的防御上。这些防空气球内充氢气,又大又轻,通常升到敌机飞行的高度,可有效地干扰德军飞机的入侵行动。为了使防空气球便于机动和缩短施放的时间,在移动时将球收回距地面数米高,然后系在卡车上转移。他们还使用了一种“伞系拦阻索”的设备。它的一端装有降落伞,而另一端系有钢索。使用时在德军可能来袭的方向利用火箭将此设备先发射到空中。当火箭发射到200米高空后,降落伞打开,从而使那些摇晃不定的钢索构成了一道防飞机的低空障碍。

为了统一指挥英国本土的防空作战,在空军部之下设立了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雷达分队、警报观测分队和陆军的高射炮部队。为了指挥方便,又将本土划分为6个防空区。每个防空区划分若干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驻有1个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负责3~8个防空分区,几个防空分区指挥2~3个战斗机中队。

5. 布雷奇利庄园,在大不列颠空战中有多重要

一说起二战中的大不列颠空战,人们都会联想到英国的上空,双方飞行员上下翻飞、混战一团的情景。大多数人都认为,英国取得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先进的战机,以及首次应用于实战的雷达,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件秘密武器更是关键。

它的名字叫“巨人”,专门对付德军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它是二战期间英国的“超级机密”,尤其是在激烈的空战中,英军 “有如神助”一般,成功地化解了德军一次次的轰炸。然而,有关它的信息直到2015年才解密,这是为什么呢?



殊不知,在德军还没有进攻前,道丁就掌握了对手的一切信息,他们根本没有怀疑过“恩尼格码”已被破译。当然,为了保护“超级机密”不泄露,只要少数几个高级将领知道这个秘密,布雷奇利庄园更是无论职务高低,一律“谢绝入内”。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6. 求各方对二战期间英伦之战的评价,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6、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7月16日,英国BBC广播公司着名的播音员德尔默,在希特勒发表谋和建议演讲之后仅一小时,没有请示上级,就代表全体英国人民在广播中答复:“元首先生,我们把媾和建议塞进你的那张臭嘴里!”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7月16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德军统帅部根据这一指令,拟定了作战计划,准备投入由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2个集团军25个至40个师,在空军掩护下,强渡英吉利海峡,在多佛尔和朴次茅斯之间地区登陆,然后向西、向北攻击前进,直取伦敦。规定于8月中旬完成战役准备,但由于德军在船只、后勤等方面的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不得不一再推迟。陆、海军都叫苦连天,要求空军先消灭英国空军后,再发动登陆。现实情况也决定了夺取制空权是战役胜利的关键,空军总司令戈林踌躇满志,认为仅凭空军的猛烈轰炸就可迫使英国投降,就这样,“海狮行动”逐渐演变成了以大规模空中战役为先导的作战,德军发动空中战役的企图是夺取制空权,扫除登陆作战的障碍;并尽最大努力破坏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迫使英国投降。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大口径高射炮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

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

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

英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飓风”,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1936年起投产,1937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着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英军另一主力机种是超马林公司的“喷火”,总设计师是三十年代着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米切尔去世后,“喷火”的改进型号则由史米斯设计),1937年起投产,1938年8月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冲时会因负过载影响,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飞行员都不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以免发动机供油不足而导致空中停车。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飓风”和“喷火”的研制是纯民间性质的,一无政府指令,二无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两种飞机研制时间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沉醉于绥靖主义的梦乡,根本不考虑空军作战飞机的更新。面对德国正大力发展空军的严峻关头,英国航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进行新型飞机的研制,在这两种飞机试飞成功后,英国空军也果断订购,使部队很快装备了先进的飞机。回首这段往事,人们无不为这两种飞机能够突破绥靖主义的禁锢而及时研制、装备,而感到万分庆幸!

性能略欠一筹,但数量较多的“飓风”和性能优异,但数量较少的“喷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为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飓风”和“喷火”以外,英军还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战士”和“无畏”式战斗机也参加了不列颠之战。

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国空军飞行员数量上升到1434人,并为每架飞机配备了由机械师、机械师助理、钳工、装配工和无线电技工各一名组成的地勤小组,能在35分钟里完成出击检查,12分钟里为刚着陆飞机完成下一次起飞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空战做好了人员准备。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担任过着名的王牌飞行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官。是纳粹德国中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1935年起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积极发展德国空军,使之成为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成为欧洲军衔最高的军官,但他从法兰西战役后就完全沉湎于胜利之中,不过问空军业务,热衷于在各被占领国的博物馆中搜集稀世珍宝,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不列颠战役前,他盲目乐观,认为单凭德国空军就可以征服英伦三岛。

德军计划投入三个航空队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480架。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攻击英格兰东南部;驻法国北部地区的施配尔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攻击英格兰西南部;驻荷兰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其中第2、第3航空队作为主力,将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队配合行动,只投入部分兵力。

在德军战斗机中,主要有两种型号: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简称Bf-109或Me-109,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产,1938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单座单翼,E4型装一台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50马力,最高时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转场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坚固可靠,易于操纵,由于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垂直机动能力,曾在试飞中连续进行21次右转盘旋上升和17次左转盘旋上升,再从7500米高度垂直俯冲,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没有出现螺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除了英军的“喷火”外,没有其他飞机能与之相比,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轻型战斗机,曾在残酷的战争中连续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奖。唯一欠缺的是座舱设计不合理,空间狭窄拥挤,飞行员容易疲劳。

梅塞施米特-110,简称Bf-110或Me-110,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产,1939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三座单翼重型战斗机,装两台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高时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转场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被德军誉为战斗机之花,但在实战中,由于是重型战斗机,机体庞大,容易被发现,比较笨拙,容易被击落,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在不列颠之战后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护航才能出动。只是后来在抗击英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中,夜间拦截英军轰炸机倒是战果斐然。

英、德双方四种主力战斗机进行比较,性能最佳的是英军的“喷火”和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09,这两种飞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稍逊一筹的是英军的“飓风”;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10则最差,整体而言英军占优。但英军战斗机只装备8挺机枪,虽然射速高达每分钟1280发,火力密集,但杀伤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机多发,却无法将其击落,如果像德机那样配备2门机炮加2挺机枪,将给德机更沉重的打击。机载无线电设备方面,德机落后于英机,在空中无法与地面联系,因此升空以后,地面指挥部就无法有效指挥空中的飞机,完全靠飞行员自己的经验来作战。而英军地面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电有效指挥调度空中飞机,加上又有雷达能够准确发现德机,所以英军占有明显优势。

双方战斗机空战战术上,英军通常采取三机V字队形,航行中转向时很不灵便,在编队中单机作战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飞机缺乏保护极易遭到攻击,而且队形在混战中也容易失散。

而德军采取的两机编队,长僚机战术比较先进,通常以12架飞机组成疏散的编队,高度、速度相互交错,机动灵活,进退自如。

德军参战的轰炸机主要有四种型号:容克-87、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

容克-87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其实确切地应称为攻击机,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鹰”式飞机改进而成,1936年起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双座单翼,D1型装一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0马力,最高时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转场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载弹量1800千克,武备为2挺7.9毫米机枪,并可挂载2门20毫米机炮吊舱。该机有着“斯图卡”的外号,(斯图卡是德语俯冲轰炸的译音)在机翼上装有耶利哥喇叭,在俯冲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啸叫,以震慑敌军。容克-87在攻击点状目标时具有极其准确的精确度,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绝佳机种,是德军闪击战武库中最有效的急先锋,但是在进行战略轰炸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在俯冲时无法进行机动规避,成为英军战斗机最理想的猎物,在不列颠之战中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以后只能在空中威胁较弱的地区使用。

容克-88中型轰炸机,简称Ju-88,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埃巴斯,1937年投产,1939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A4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转场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2挺13毫米机枪和3挺7.9毫米机枪。性能优异,自卫火力强,俯冲时还能进行机动,提高了生存力,是德军主力轰炸机种,可惜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还不多。而也正因为容克-88的优异表现,使德军决定全力生产容克-88,而不再发展四发动机的远程战略重轰炸机,使得德军在战争中没能拥有重型轰炸机,这一缺陷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无疑。

亨克尔-111,简称He-111,亨克尔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1936年投产,1938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五座单翼,气动外形十分优异,H16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高时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转场航程2000千米,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3毫米机枪和4挺7.9毫米机枪。由于德军忽视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亨克尔-111在战争初期就显得过时,但因为后继机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仍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使用。

道尼尔-17,简称Do-17,道尼尔飞机制造厂生产,原型机以客货民航运输机为掩护发展研制,1935年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气动外形酷似铅笔,217E2型装两台BMW139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580马力,最高时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转场航程2800千米,载弹量20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5毫米机枪,2挺13毫米机枪,2挺7.9毫米机枪。是德军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机动性能很好,能进行低空突袭。

德军对英军的实力判断错误,大大低估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尤其是没有了解英军的雷达情况,尽管英军从1936年起就开始研究雷达,矗立在海岸边高耸的雷达天线绝对是无法掩盖的。1938年德军情报机关曾经得到英军使用雷达的情报,但德军统帅部未予重视。1940年5月,德军还在法国缴获了英军的一部车载流动雷达,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德军的重视,德军统帅部只是根据自己在雷达领域的水平来主观推断英军雷达研制水平,结果使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饱尝了苦果。

德国空军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个月中,共损失了2784架飞机,但很快凭借着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

进入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

7月10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
从7月10日至8月12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英军损失飞机148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7月29日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8月1日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8月2日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戈林定于8月10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375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346架,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轰炸机共1015架。

8月10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

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铸成大错。

被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在8月13日开始,战史上将8月13日至8月23日作为不列颠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英国空军主力,由于德军飞机航程有限,所以攻击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企图尽可能在南部战斗中消耗英军力量,为以后攻击中部地区创造条件。德军除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突击英军机场外,还以战斗机组成游猎群,专门寻找英军战斗机空战。

8月13日,由于天气仍不理想,部分战斗机没有按计划起飞,开局显得有些混乱。全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的空战尤为激烈,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

8月14日,天气依旧是阴云密布,德军仅进行了小编队的零星袭击。

8月15日,因为连日的恶劣天气,戈林将各航空队司令召到在卡琳霍尔庄园的官邸举行军事会议,不料天气突然转晴,留守空军指挥部最高级别的军官第2航空队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军人的责任果断下令出击,谁能想到这天竟然成为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出击规模最大的一天!

第2、第3航空队几乎是倾巢而出,第5航空队也首次派出飞机参战,这样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北面的第5航空队以为英军在东北地区防御比较空虚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掩护63架亨克尔-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军第13大队七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德军战斗机空中指挥第76战斗机团第1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来不及调整飞行状态,就被击落。这支在德国空军享有盛名的精锐部队,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既笨重,数量又少,在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总共被击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尔-111和6架容克-88,战损率超过20%,从此第5航空队就再未参加不列颠之战。

在英格兰南部的激战中,德军投入了975架战斗机和622架轰炸机,发动了四个波次的空袭,猛烈轰炸了英军五个机场和四个飞机制造厂,英军先后投入二十二个战斗机中队,全力抗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全天德军出动约2000架次,被击落75架,英军出动974架次,空战中损失34架,还有21架轰炸机在地面被击毁,马特尔夏姆和林尼机场遭到较大破坏。这天是不列颠之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照双方的损失比例,德军仅凭借现有的数量优势,是难以消灭英国空军的。

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

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

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

7. 防空警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防空警报是1917年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城市开始遭受空袭。1917年8月,英国在伦敦成立了防空指挥部,统一发布防空警报。其后,一些欧洲国家相继组建了警报报知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防空警报系统开始纳入国家防御体系。

(7)多少年英国成立了防控指挥部扩展阅读:

听到防空警报后的措施:

听到防空预先警报拉响,家庭成员应分工行动,密封食品、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熄灭炉火、关闭燃气、关闭水源和门窗等。背起应急包,扶老携幼,快速进入防空地下室掩蔽,所有动作应在10分钟内完成。

听到空袭警报时,进入防空地下室内的人员,应关闭防护密闭门,听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掩蔽纪律。来不及进入防空地下室的人员应就近分散到矮墙、花坛、涵洞、墙角等掩蔽,或用头盔、被子、塑料盆、木板等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室内人员要避开玻璃窗、高大书架、衣柜及吊挂物品等。室外人员要避开高大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远离易燃易爆物存放区。

8. 什么是防空警报系统

防空警报设备覆盖很广,分散在各个地方。

防空警报发布主要使用音响警报器等制式器材,战时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必须优先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还可用汽笛、喇叭、鸣钟敲锣等辅助手段。音响警报器按设置地点,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按能量转换方式,分为电动式、电声式、气动式和手摇式。

防空警报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警报的发布与传递,要快速准确,利用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加强与上下级和友邻的通信联络,随时接收空袭情报信息,加强对空中目标的观察,及时通报空袭情报;根据空袭情况和持续时间,适时发放解除警报信号。

随着空袭突然性的增大、打击手段的增多和破坏力度的扩大,防空警报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重视,对防空警报的精确性、及时性和连续发放能力要求更高,防空警报的发放方式也将随着通信和网络的建设与完善更为灵活多样。

防空警报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城市开始遭受空袭。

1917年8月,英国在伦敦成立了防空指挥部,统一发布防空警报。其后,一些欧洲国家相继组建了警报报知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防空警报系统开始纳入国家防御体系。战后,空袭武器的威力、精度、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空袭危害更加严重,世界各国不断建设和完善防空警报系统。

中国的防空警报系统建设始于20世纪前期。1930年,首次在南京下关电厂主厂房顶部东南角安装防空警报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音响警报系统,防空警报措施比较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成由军队通信网、电信公众通信网和人民防空专用通信网相结合的防空警报体系,防空警报的发布方式、发布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保障人民防空警报的畅通,迅速准确地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有效地组织指挥人民防空,国家和各级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人民防空警报建设规划,组织人民防空警报网的建设和管理。

邮电部门、军队通信部门和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任务和人民防空警报建设规划,对人民防空警报建设实施保障。邮电部门、军队通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建设警报网所需的电路、频率提供保障。

用于人民防空警报的音响信号,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占用、混同。设置在有关单位的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由所在单位维护管理,不得擅自拆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试鸣前要发布公告。防空警报由军队和政府机关统一组织,由战区指挥机关或城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发布,或授权对空防御报知系统发布。

9. 1917年八月英国率先成立了伦敦防空指挥部实施什么等措施

1917年8月,英国率先成立了“伦敦防空指挥部” ,实施 【灯火管制、构筑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防空警报报知】等措施。

阅读全文

与多少年英国成立了防控指挥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越南的战争有哪些 浏览:917
越南中文工资多少 浏览:282
英国月租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114
意大利语grigio是什么颜色 浏览:389
印度酸梅汤怎么做 浏览:334
中国都有哪些葡萄品种 浏览:22
越南红酸枝正尺多少钱一副 浏览:671
伊朗目前的策略是什么 浏览:464
越南语解封怎么说 浏览:411
英国红茶配什么搭配最好 浏览:939
英国每天生活都吃什么 浏览:440
用越南服怎么登录真实视频 浏览:159
越南人来中国要办什么证 浏览:466
红的印尼哪里有卖 浏览:148
印度尼西亚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浏览:289
中国交通频道怎么直播 浏览:479
法国和意大利哪个城市化水平高 浏览:205
越南媳妇怎么申请华侨 浏览:479
北京八中国际怎么样 浏览:559
有什么软件可以识别越南歌曲 浏览: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