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上层社会有多少

英国上层社会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10-10 00:34:47

① 在英国王朝,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纵观英国社会历史,英国是1个有着明显等级制度的国度.随着世界多元化文化和经济变化的影响,其等级制度逐渐有所消淡,但其等级特征和等级观念仍然存在.

非 不同阶层的人去不同的学校,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之间的界限常明晰。

英国最早的文明史始于罗马帝国,欧洲各国都已罗马文明为自豪,就像战国中的齐楚燕秦吴越各国都以“周礼”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统(至少是母系)为荣一样。

② 英国上议院有多少人

英国上议院有1254位议员。除了下议院外,还有上议院,上议院由皇室贵族、还有法官等组成,人数为704人。所以英国议员议员人数=上议院议员人数+下议院议员人数=650+704=1254位议员。

英国上议院是英国议会的两院之一,议员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议院改革法案获得通过,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议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议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

教会的大主教和主教即为“灵职议员”,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即为“俗职议员”,灵职担任者于其保有神职身份时续任,一般称之为“国会缙绅”(Lords of Parliament);而俗职为终身职。上议院始创于14世纪,并几乎存续至今。

③ 英国存在什么样的社会等级

翻找了一些资料,给你个麻烦点的答案,呵呵,祝你留学愉快,回来报效祖国哦
1801年英国第一次人口调查之前,全国人口数字缺乏精确统计。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表明,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人口增长的趋势比较明显,17世纪中叶以后的100年中,人口数字基本稳定。据估计,17世纪中叶英格兰人口将近530万人,整个不列颠人口大约为700万人。

由于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英国的贵族中,除旧的封建贵族外,还分化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阶层。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剥削雇佣的农业工人,或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的地租。有些人还兼营工商业。新贵族主要是从乡绅转变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商人由于购买土地而加入了新贵族的行列。新贵族的地产事实上已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一致,因而在革命中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封建王党。

新兴的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以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他们受到封建制度的种种束缚,因而革命要求也较强烈。大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向王室包税,对贵族放债,并参加独占贸易,与统治阶级有较密切的联系,构成了资产阶级中的保守集团。

农民在17世纪初仍占全国居民的大多数,其基本群众是自由农和公簿持有农。自由农须向地主缴纳一定的贡赋,但拥有自己的土地。公簿持有农在农民中人数最多,是从封建时代的农奴转化而来的,他们除向地主缴纳固定地租外,还须担负其他封建义务。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使耕种的份地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在手工工场中劳动的雇佣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备受剥削,也是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 谈一下英国等级制度

早在1688年,乔治王朝就把英国社会分为26种等级。后来,这种社会等级逐渐发展成上层(Upper Class)、中层(Middle Class)和下层(Lower Class)三种等级。另一种说法,这三个阶层也可以为称为贵族绅士阶层(Gentry Class)、市民阶层(Burghers Class)和劳动人民阶层(Working Class)。不同阶层的人去不同的学校,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晰。
King/Queen (国王、女王)
Crownprince(王储)再英国称Prince of Wales,即威尔士亲王
Prince(亲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体的爵位。女性称Princess(公主)国王长女称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大公)
Duke(公爵)
Marquess(侯爵)
Earl(伯爵)
Viscount(子爵)
Baron(男爵)
Baronet(从男爵)
Knight(骑士)

⑤ 介绍中世纪英国权力阶层

中世纪的个人权利不同于近代意义上个人权利或个人基本权利,我们可称之为原始个 人权利。中世纪个人权利实质是一种身份权利或等级权利,或者称之为潜在的个人权利 。在前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中国和西欧社会都是一种等级制度或身份制度,就其制度的 本质即人身依附性而言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然而人身依附的形式和程度却难以说没有 区别。这种区别集中表现在个体权利上,权利及其权利关系显然是中西传统政治制度异 同比较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很久以来,人们就看到了西欧中世纪存在着多元而非一元化的政治体制。人们发现, 在社会活动的主体之间,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尤其在王权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 ,存在着既紧张又合作的关系,某种程度的契约关系或者说某种程度的权利义务。
教权与王权就存在着这种关系。现任哈佛大学名誉教授伯尔曼所着《法律与革命》一 书,是一部着重研究西方法律传统形成因素的力作。20世纪末叶问世后在国际学术界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该书被认为“本身就是一部革命性的着作”;20世纪90年代译为中文 出版后在我国学术界亦引起广泛关注。伯尔曼所指的革命是所谓“教皇革命”,即11世 纪末至13世纪末这二百年中教皇与王权争夺主教授职权及其所引发的教会与世俗两方面 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伯氏认为这一变革是西方法律传统与政治制度的基础。教皇革命后 ,教权与俗权谁也没有吃掉谁或取代谁,而是达成一种妥协,出现教权与俗权的并立、 教权法律体系与俗权法律体系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他认为这是非西方社会所不具备的 或不能同时具备的。
其实,伯尔曼所说的西欧社会的这种“妥协”或契约关系,从范围上看不仅仅发生在 教权与俗权之间,从时间上看也要早得多,并非始于伯氏所说的教皇革命。西欧中世纪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即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就表现为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关系,所谓“由于 行了臣服礼而封臣对封君有多少忠诚,则同样封君对封臣也有多少忠诚”,因此,西方 学者普遍认为其中包含了契约关系的因素。而封君封臣关系以及庇护制的产生比教皇革 命要早几个世纪。西欧封建制明显受到日尔曼人“亲兵制”和罗马法中“契约”法律的 很大影响,所以梅因以相当肯定的口吻表示:“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西欧)‘封建制 度’是古代蛮族习惯和罗马法的一种混合物,其他任何解释都是不足信的,甚至是不可 领会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契约关系不同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契约关 系,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梅因称它为“原始契约”。梅因说,从罗 马契约法中“借用来的原作为保护臣民权利的用语竟成为国王和人民间一个现实的原始 契约的学说,这一学说首先在英国人手中,后来,特别是在法国人手中发展成为社会和 法律一切现象的一种广博的解释”。
如果说梅因“原始契约”说可以成立,那么这种契约关系在王权与贵族诸侯之间的表 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大家知道,西欧的国王是诸大贵族中的一员,早期的国王是由贵 族会议推举而产生的,所以恩格斯曾称西欧早期封建制为贵族民主制。德意志很久以后 还保留着七家大贵族出任国王的法定资格,七家大贵族被称为“七大选侯”。国王与贵 族之间有着某种承诺或“约定”,一旦一方违约,即使国王一方违约,另一方都可以放 弃原有的承诺,甚至举兵共讨之。13世纪初英国贵族及骑士与国王约翰的一系列冲突, 包括谈判、战争和战争威胁都可以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而最后由国王和25名男爵作为 执行人签字的《自由大宪章》,可认为是国王与贵族关系第一次诉诸文字的“约定”, 该约定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一步作了调整。
国王与贵族诸侯一直有“约”,而且约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以至涉及平民出身 的“第三等级”。如果说《自由大宪章》是以王权的让步而告终,那么半个世纪后英国 等级会议的召开则是以王权更大的让步而达成的新妥协。在男爵们拟订的一份协议即“ 牛津条款”上,比以前对约翰王要求的更多,其中更多地表现了普通自由民、骑士下层 的利益。等级会议的第一、第二等级是僧侣的和世俗的贵族,现在又出现了非贵族的第 三等级,于是王权不仅与贵族有约,而且与第三等级有“约”。在着名的“威斯敏斯特 条例”中,禁止领主随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若要扣押,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 程序。所谓等级会议,其实质是等级契约,即王权与不同等级的契约以及不同等级之间 的契约。不过,在西欧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内,王权与贵族之间的契约关系是颇为突出 和典型的,以至于孟德斯鸠将有无稳定的、与王权平衡的贵族群体作为区分西方与非西 方的社会的重要标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西欧封建社会为原始契约性的贵族等 级制。
在社会的上层是王权与贵族,在社会的下层,即在大大小小的领主与佃户之间包括与 农奴佃户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所谓原始契约关系的因素。在领主的 庄园里,即使在农奴制最残酷的时代,领主和领主管家也不能不经过法庭直接治罪于某 一个农奴,而要根据习惯法并在庄园法庭上进行裁决。这并不是说,农奴不受压迫和不 贫困,而仅仅是说,他已根据一种法律体系取得了权利;他有条件坚持某些个人权利, 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显然,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实际上具有两重性:既有保证封 建主实行超经济强制的一面,也有对封建主政治和经济特权进行限制的一面。在庄园管 理中表现出的除法庭干涉以外不受任何干涉的司法独立性的传统,使西欧农民即使在农 奴制最严酷的时期也能够或多或少地保持一些个人权利,这或许是农奴竟有财产——财 富独立发展的最隐蔽的秘密之一。而包括农奴在内的农民个人财产的普遍、有效的积累 ,虽然主要通过“静悄悄的劳动”和法庭斗争而非暴力厮杀,却逐渐从根本上削弱着封 建制度的统治基础。如同伯尔曼所指出的:在西欧,在那样的条件下,“所谓封建制度 下的法律,不仅维护当时通行的领主与农民的权力结构,而且还对这种结构进行挑战; 法律不仅是加强而且也是限制封建领主权力的一种工具”。
所谓习惯法也可理解为领主与佃户之间的一种“约定”。这样,庄民与领主相对,领 主或贵族与王权相对,王权与城市相对,城市与领主相对,领主与商人相对,当然还有 教会与王权相对等等,从而形成西欧多元的法律体系和多元的社会结构。
原始的契约关系是多元社会结构的前提,那么什么是契约关系的前提呢?
以潜在的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主体权利是契约关系的基础与前提。一定程度的契约关系 总是与一定发展程度的独立的个体联系在一起的。西欧中世纪是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以 及社会生产力逐渐积累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个体和个人权利及其观念不断发展的历 史。日尔曼人处在野蛮高级阶段时,已具有了使用耕牛和少量铁器的个人生产力,这使 得他们在塔西佗时代(公元1世纪)就以个体家庭的个体生产代替了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 产,所以生产者个体进入文明社会前就有了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向文明社会的过渡与对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融合联系在一起,罗马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私法和权利意识进一步影 响了日尔曼人。公社社员的份儿地很快变成了可以世袭享用并可以自由转让的“自主地 ”;即使在封建制的外壳下由自由农民变成依附农民后,他们仍然享有马尔克公社遗存 下来的一些传统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这些权利对领主,乃至对国王都有一定的约束力, 这是他们所以能够达成一定契约关系的基础。人们看到多元的政治经济生活总是或一度 是个体与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殊不知个人及个人权利发展乃是多元社会发展的源泉。
从占绝大人口比例的生产者方面看,西欧个人权利的发展确实经过了一个历史过程。
西欧农民在维护和争取个人权利的斗争中,有时也诉诸暴力,但更多的时候是靠法庭 斗争和货币赎买,这是劳动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两把利剑,货币卖买被恩格斯称为“巨 大的政治平衡器”。斗争的结果往往不是双方完全破裂,或者一方取代另一方掌权,而 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归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例 如,中世纪初期佃户的负担量是不确定的,尤其被称为任意税的塔利税,使农民苦不堪 言;农奴婚姻也不自由,也没有迁徙的自由,逃亡农奴常常被原庄园领主追捕。然而, 经过反复的较量,到中世纪中期以后,这些不自由的依附印记被一一抹去。按照最初的 中世纪法理,农奴没有个人财产,因而也就无所谓死前做遗嘱的必要和权利,而到14世 纪后,大部分农奴都先后获得了遗嘱权,从而使法律实际上承认了农奴的个人财产所有 权。最初农奴及其子弟也没有上学和作牧师的权利,他们就以货币为手段不断使其子女 挤入学校或教堂,在实践中使得那一戒律变得残破不堪。1406年英国国会最先颁布了保 证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着名法案,而此前不少农奴的后代已步入高级圣职的行列,包 括举足轻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职。由于马尔克的民主传统,使得西欧农民即使在农奴 制最残酷的时期,也能通过法律和法律等形式保留最基本的抵抗手段,获得某种程度的 保护,不断发展和扩大个人权利,尽管是有限的权利,甚至是最低限制的权利。这并不 是说,西欧中世纪农奴不是受压迫的群体,而是说他们有条件不断改善自己的社会处, 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显然,包括劳动大众在内,这个社会逐渐酝酿形成了主体权利 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在资本主义萌芽滋长的同时,甚至在它之前,就已经确立了个人权 利的生长点,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无疑进一步刺激后者的发展。西欧主体权利和 契约关系的演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到16世纪,英格兰和荷兰在人类历史上最 先跨入市场经济的行列,市场经济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最广泛的经济基础。
从一般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加契约性政治制度,而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近 代政治构架,都离不开个人权利发展。以潜在的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等级权利与近代个人 权利远没有一道鸿沟。虽然日尔曼人文明的历史与东方相比不很长,但他们在中世纪却 拥有上千年权利斗争的传统。个人及个人权利经历了比较长足的发展,而且从中世纪的 权利斗争中产生了一套政治游戏规则即政治法律制度,形成了一种政治竞争传统和政治 思维习惯,为近代人所继承。西方近代政治的基础,即是以契约关系为原则的法制社会 。这种法制社会的标志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作为国家机关职权确立和执行的底线。 所谓宪政意识就是个人基本权利高于政府权力。

⑥ 古代英国的社会阶级

古代英国的社会等级分为三个等级:(1)教士阶层 古代封建社会那些教士阶层级别最高,还享有多种特权,这种特权也是教皇同意的。大主教、主教,以及红衣主教地位相当重要,可以成为国王的顾问,进出宫廷。教士阶层充当世俗君主宫廷的职务,历来争议很多。(2)贵族阶层 。贵族是包括以国王为首的那些大贵族。 古代英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一个封君有很多个封臣;一个封臣也可以成为其他的封建领主。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有封建义务;但是,在中世纪,封君和封臣之间互相开战的例子很多。英格兰国王同时还是法国国王的封臣;中世纪英格兰的贵族还拥有很多个领地和头衔;有些贵族独立性很强,有防御的城堡,还有审判权,铸币权。征服者威廉一世为人态度强硬,对待贵族很严格,在位期间颁布的《末日审判书》就是对全英格兰的土地进行调查和统计。(3)市民阶层。 他们不是贵族出身,有些从事商业,收入很可观与中小贵族关系密切;另一些是从事农业,是纳税的负担者。

⑦ ,19世纪英国社会阶级划分

一般说来,各种爵位的等级关系依次如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
其实在当时是属于贵族阶层,只不过是最底层的贵族而已。当时一般以骑士及以上的阶层为贵族阶层。当然,这些贵族阶层肯定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
而维多利亚女王与议会的关系嘛!维多利亚女王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女王。这么说的原因不仅在于在她在位期间英国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于她在位期间,一直非常的恪守着其与议会一直以来的默契关系——不干预议会的决策。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在其在位期间几乎不怎么参与朝政,而是放手让议会自己开会处理。她只作为国家元首,作为英国的象征。而一切英国国家事务交由议会处理。

⑧ 19世纪英国社会等级

一般说来,各种爵位的等级关系依次如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
其实在当时是属于贵族阶层,只不过是最底层的贵族而已。当时一般以骑士及以上的阶层为贵族阶层。当然,这些贵族阶层肯定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
而维多利亚女王与议会的关系嘛!维多利亚女王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女王。这么说的原因不仅在于在她在位期间英国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于她在位期间,一直非常的恪守着其与议会一直以来的默契关系——不干预议会的决策。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在其在位期间几乎不怎么参与朝政,而是放手让议会自己开会处理。她只作为国家元首,作为英国的象征。而一切英国国家事务交由议会处理。

⑨ 急需了解关于英国社会分层的情况!!

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分层指标最完备,最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以英国为例说明几种典型的社会分层指标体系。

第一种分层是按职业划分,在英国,职业分层指标分为按行业划分的职业结构和按组织技术资源占有划分的职业结构。

从1992年起,英国把全部的经济部门划分为9个大行业,57个小行业。从这种分类来看,农业变动不大,服务业则在不断增长,下表反映了这种变化:

表1 1971-1996年英国按行业分类的职业结构变化 %

行业分类 1971 1981 1991 1996

农业:

农林牧渔业 1.9 1.7 1.3 1.3

工业:

矿产和能源、水供给业 9.5 7.6 5.0 1.1

制造业 30.6 24.2 18.3 18.2

建筑业 5.4 5.2 4.5 3.6

服务业:

商业销售和旅馆餐饮业 16.7 19.1 21.4 22.6

交通和邮电通讯业 7.1 6.6 6.1 5.9

金融保险业 6.1 8.0 12.1 17.5

公共机构、教育和医疗 18.2 21.7 23.7 25.3

其他服务业 4.5 5.9 7.6 4.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1971-1991年的比例数根据绝对数测算,这些数据不包括自我雇佣者,所以在自我雇拥者多的行业(如农林牧渔业),该比例数比实际数字要小,数据来自Employment Gazette,Oct.1994.转引自Stephen Nickell,Sectoral 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State of the Labour Market in Great Oxford University,April 1996。1996年的数据来自Labour Market Trends,Nov .1997,ONS.

这种分类反映了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

另外一种职业分层是按组织技术的资源占有量分层,就是把全部就业者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官员、企业经理、行政主管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约占就业总数的1/4强;第二部分是,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秘书约占1/4弱,第三部分是工艺人员、私人服务和保卫服务人员,他们也占1/4弱;第四部分是销售人员,车间和机器操作者,及其他体力劳动者,他们占1/4强。这种分层,已经是按职业高低,即组织技术资源的占有量高低来划分了。

第二种分层是按收入和财富分层。

收入的分层有两类。一是按狭义的收入,即按工资收入分层,这是较易测量的。工资收入可以区分不同职业间的差别,由下表可以看出,金融保险业工资比较高,农业的工资就比较低。

表2 1997年英国按行业划分的工资收入结构单位:英镑、小时

行业 平均每周毛工资 平均小时工资平均周工作小时 平均周加班小时

(非加班)

农业 271.5 5.7 45.8 5.3

破产和采掘业 474.0 10.8 45.7 5.9

制造业 361.7 8.5 42.0 3.6

电汽水供应业 455.2 11.3 39.8 2.6

建筑业 361.2 8.1 44.1 4.3

批发零售和修理业 321.2 7.9 40.9 1.8

旅馆餐饮业 242.2 5.9 40.3 1.0

交通和邮电通讯业 370.2 8.2 45.1 5.5

金融保险业 493.7 13.5 36.6 1.0

房地产和租赁业 412.0 10.3 39.9 1.5

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门 377.6 9.9 38.1 1.2

教育部门 377.7 10.7 35.1 0.5

医疗保健和社会工作部门 326.7 8.5 38.4 1.1

其他社区和私人服务部门 348.4 8.7 39.9 1.7

资料来源: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New Earnings Survey 1997,Part A,1997

除了按工资的绝对数,还可按工资的百分比,划分层级,最常见的是分为五等分或十等分。分成五个20%或十个10%,每个层次有一个平均数,就可以表示出来某个收入是属于哪个层次。

广义的收入,除了工资,还包括了养老金、福利收入、投资利润、储蓄利息收入,及其它收入。英国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对社会收入再分配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英国的初始收入如果按五等分来计算,最高的20%与最低的20%收入差距是19.8倍;如果加入了家庭的货币福利收入以后,二者税前毛收入的差距缩小到6.2倍。福利政策对缩小收入差别是作用最大的一种措施,在减去直接税后,二者的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到5.4倍,税收虽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影响,但比起福利政策,税收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不大的,在减去间接税后,二者的税后收入差距又扩大到6.4倍。最后,加上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物津贴之后,二者最终收入相差3.7倍。可见,由于福利和税收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上层20%的家庭与下层20%家庭的收入差距从初始收入的19.8倍,下降到3.7倍,当然,这种高福利涉及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多了,象欧洲的高福利国家,效率肯定就有问题,低增长,高失业,就是付出的代价。

在收入分层中,有两类是英国特有的:这就是按家庭类型分组来进行收入分层和按就业状况分组。

按家庭分组,是分成夫妇养老金家庭,单身养老金家庭,夫妇有子女家庭,单身有子女家庭,单身无子女家庭,分类调查的结果表明:按家庭构成类型进行的分类,其收入高低是有规则的,这就是:夫妇无子女家庭收入最高,单身无子女家庭其次,然后是夫妇有子女家庭,夫妇养老金家庭,单身养老金家庭,最穷的是单身有子女家庭,这种分类提供了一种很有意义的东西:首先,可以知道,哪种类型的家庭在收入上处于低层,其次,可以分析造成低收入的原因。比如单亲家庭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大概不亚于失业问题。

按就业状况分组,把家庭分为八种类型(见表3)。因为欧洲的失业率太高,平均在10%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弹性工作时间,很多人每天工作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非全日工作,即Past-time work,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就业形式,而且这种工作和全日制工作马上就出现了收入差距。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就业、收入和家庭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3 1979-1994/95年英国家庭结构及收入结构

家庭结构(%)收入结构(英镑)

1979 1994/95 1979 1994/95

按家庭类型分组: 100 100

夫妇养老金家庭 9 9 164 250

单身养老金家庭 8 8 156 232

夫妇有子女家庭 47 37 200 285

夫妇无子女家庭 18 21 272 384

单身有子女家庭 4 8 155 182

单身无子女家庭 14 17 237 313

按就业状况全日工作家庭 100 100

自我雇佣家庭 6 10 237 379

单身或夫妇全日工作家庭 24 23 275 398

夫妇一人全日一人非全日工作家庭 20 13 215 310

夫妇一人全日一人无业家庭 21 13 203 296

一人或多人非全日工作家庭 6 7 183 253

户主或配偶60岁或以上家庭 15 17 148 229

户主或配偶失业家庭 3 6 122 151

其他就业状况家庭 5 10 136 187

注:家庭分组的比重是按家庭人口在不同类型组中的分布,类型组的收入是指按可比价格计算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上层社会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惠普中国官网是哪个 浏览:173
为什么说咖啡是起源于意大利 浏览:173
台湾什么时候属于中国的 浏览:869
中国粮仓储备粮食够中国人吃多久 浏览:741
中国到哪里到国外是最远的 浏览:669
越南为什么不改回小面额货币 浏览:576
印度人为什么没有蚊子 浏览:531
中国哪里一天只吃两餐 浏览:901
英国人种怎么样 浏览:422
印度孟买冬天多少度 浏览:135
印尼卢比英语怎么读 浏览:501
伊朗和瑞典哪个国力强 浏览:855
中国哪里产翡翠和玉 浏览:267
印度传说中的众神之车是什么 浏览:258
航运从美国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24
越南小米手机有哪些 浏览: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钱 浏览:383
中国目前援助了哪些国家 浏览:419
越南华人什么意思 浏览:376
印度长途汽车怎么下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