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为何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失败原因:备战不利
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天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此次战役。导致广州沦陷。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挑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还是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加上装备落后,导致惨败。
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给与了重视,僧格林沁亲自负责指挥海防,加上英法联军有些轻敌,仅派12艘军舰来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清军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大沽口。
从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来看,英法联军由于是临时组建,长途跋涉,所以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加上麻痹大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州沦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利。
‘贰’ 英法为什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秘史,我们的史学家有所隐瞒,夸大其词。欧洲列强当年虽然在大清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可是现在当年的欧洲列强教科书,官方口径都是很忌讳谈这个历史事实的。我认为呢,两个国家一般都不会随便动武,更何况英国不是日本离我们近,而是跨越两个大洲劳师远征,所以英国人一定是权衡再三才发动战争的。其次根据当年英国随军军官日记记录:大清皇帝言而无信,捉摸不透,通过外交途径根本上无法打开通商口岸,所以才发动鸦片战争。
‘叁’ 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1、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2、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根本原因要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来考虑.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强烈愿望.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无理要求,就是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武装侵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从英法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看,其根本目的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肆’ 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856年10月23日,英军海军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发动进攻,进犯珠江内河,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开始,到1860年二十年间,共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标题是我们自己命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战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英国人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法国人以“西林教案”为由头,组成联军进攻大清朝。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对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来龙去脉的思考,我想搞清楚一件事,就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从耆英到徐广缙再到叶名琛,为什么如此固执地坚拒英国人自由进入广州城。他们代表的真的是当时的民意吗?我以为当时的广州应该是大清朝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人民对于英国人并不陌生,他们何至于对英国人畏之如虎讨厌至极?我想这极有可能是当时的清朝官员们制造的民意。因为一旦广州城对英国人自由开放,中国人与英国人杂交相处,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在所难免,以清朝官员的对外的认知水平,他们非常害怕处理国人与洋人之间的各种纠纷。洋人是惹不起的,在大清朝的官员中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执法的天平总是倾向于洋人一边,必然造成政府的声名狼藉和权威扫地,长此以往下去,大清朝的统治早晚会分崩离析。这,才是他们最恐惧的事情。
从1840年到1860年,二十年的时间,不断太短,也不算太长。从广东虎门到北京的圆明园,两把大火,映照着历史的天空。我突然想起来在1853年7月发生在日本的“黑船事件”,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几声炮响,敲开了日本幕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于次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即《日美和亲条约》。二十年之后,日本中央政府成立内务省,大久保利通任第一任内务卿,日本历史进入大久保时代,明治政府全方位推进维新变革。又二十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全歼大清朝北洋舰队。
一个人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奋斗,足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努力,也足可以让社会改观,震惊海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今天,我们仰望星空,回首不堪的往事,只有,也只能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伍’ 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是这样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当时英国国内贸易入不够出,处于赤字,当时的清朝出口茶、瓷器、丝绸等,则处于贸易盈余,但清朝政府却又不肯开放贸易,以便让国外的好东西通畅的进来,这让英政府很无奈,所以战争是撬开清朝大门的唯一和最好办法,只不过没想到清朝如此不堪一击,结果你也看到了,割地、赔款,耻辱啊。
‘陆’ 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但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英、法、美要求修约,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
(3)直接原因: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柒’ 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1、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2、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根本原因要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来考虑。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强烈愿望。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无理要求,就是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武装侵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从英法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原因看,其根本目的是与鸦片战争相同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蒲事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是英法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经过:
1、概况:时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头目:额尔金、葛罗,美俄充当调停
第一阶段
1856年
炮击广州,二鸦片战开始
1857年
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联军在广州设立占领委员会。伯贵投降,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
1858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阶段
1859年
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三、结果
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
这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从此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太平天国已在中国南方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强大农民政权的形势下发生的,通过这次战争攫取大量中国特权的外国侵略者逐渐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太平天国政权是绝不会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要想使这些特权实现,必须支持清朝的统治。而清朝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必须借助这些“洋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刚一结束,在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立即勾结起来。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了
‘捌’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与英国人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并且赔款。这种行为让英国人尝到甜头,并且认为只有不断扩展殖民地范围让清政府不断开放本国市场,才能保证它们在中国获得更多利益,因此通过亚罗号事件和马赖事件作为借口对清政府发动战争,逼着清政府开放更多通商口岸。最终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英法两国想要扩展殖展地范围
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英法两国军队数量并不多,单纯由它们来对付清政府力量很弱,而此时美国与俄罗期出于自己得益考虑,对清政府威胁哄骗敲诈最终清政府全面屈从。俄罗期由此夺取了清政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美国也在我国多地获得通商资格。
对于当时清朝政府来讲,一大堆烂事都摊到自己身上。外有列强不断要求通商获得更多利益,内有太平天国不断进攻江南各省。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天国,清政府想要快速结束与列强敌对状态因此签订一系列条约,使得自己进一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玖’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但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英、法、美要求修约,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
(3)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备战不利
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此次战役。导致广州沦陷。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挑起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还是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加上装备落后,导致惨败。等到了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清政府给与了重视,僧格林沁亲自负责指挥海防,加上英法联军有些轻敌,仅派12艘军舰来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清军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大沽口。
从第二次大沽口战役来看,英法联军由于是临时组建,长途跋涉,所以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政府忙于和太平军作战,加上麻痹大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州沦陷和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利。
政治腐败
1860年8月,英法联军重新组织了1万8千人,先攻占了天津。1860年9月,英法联军8000多人进犯北京。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领3万人在八里桥附近,与英法联军展开激战。这是一场冷兵器为主的军队,和一个当时已经先进装备的军队之间的对话。结果,清军惨败,3万清军伤亡过半,英军死2人,伤29人,法军死3人,伤18人。这是一场令人叹息的战斗,清军虽有火器,但是基本没用,全是骑兵步兵拿着冷兵器,向对方的枪炮阵地发起的自杀式冲锋。
不客气的说,这完全是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造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20年了。清政府早领教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军队的厉害,但是清军基本还是原地踏步,没有提升装备,也没有改进训练。3万蒙满精兵,就这样被稀里糊涂的派上了战场,被敌军当成活靶子打。
训练不足
当时清兵入关的时候,依靠的是满蒙骑兵打败了拥有火器的明军。当时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多为明朝的流民和逃犯组成),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
在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骑兵使用的是150斤拉力的强弓,到了皇太极时代,满蒙骑兵可以使用120斤强弓,就是到了康熙干隆时代也可以使用90斤拉力硬弓。
而到了咸丰年间,很多接近内地的盟旗已经以耕地为主,而这次征调的蒙古骑兵实际上都是各个王公手下的农牧民,根本不是脱产的正规军,这些蒙古人和马都没有受过训练,乘马上了战场甚至会因为巨大的爆炸声而受惊。
同样,由于蒙古草原长期的和平和喇嘛教的传播,普通蒙古人的骑射本领已经下降到了惊人的程度,多数牧民只能使用拉力为20-30斤的弱弓,既没有射程,也没有穿透力,更加没有射速。
另一部分“精锐”则因为距离文明更近而改用火枪,欠缺训练的现实,使得他们马上肉搏的能力也退化到惊人的程度,因此,当他们面对印度锡克骑兵时,除了凭借优异的马术逃跑之外,完全没有可称道之处。说白了,清军的火枪队,只是“看起来很美”,由于缺乏正规的训练,上了战场基本就是花架子,没法和对方的正规军相抗衡。
在八里桥之战,清军惨败。3万清军骑兵伤亡过半。当8月12日的战斗结束后,方圆几公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清军骑兵的尸体,军官们指着地上强壮的尸体说,他们只是缺乏正当的操练。
装备落后
其实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后来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但是清政府还是盲目的以天朝自居,除了镇压国内起义之外,根本没用重视去缩小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中国还是封建王朝统治之下的冷兵器时代,虽然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大炮,但是其射程,拥有的数量都远远在西方列强之下。 [11] 另外,当时英法军队已经装备了世界先进的单发膛击发枪,后膛火炮,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式战舰。而清军依然是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差不多:大刀配合鸟枪,抬枪,弓箭,前膛火炮和帆船。炮台都是露天式的,根本经不起炮轰。
清军损失惨重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在奏折中曾向朝廷立下誓言:“奴才等现在督带官兵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奴才等赶紧再振军心,倘该夷由通(州)上犯,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 [13] 清军指挥官僧格林沁完全不知道对方枪炮的厉害,把3万多清军精锐送进了敌军的火力网。然而僧格林沁见大事不妙,则临阵逃脱。三万清军损失过半,却仅仅杀死敌军不到10个人,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840年,英国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得中国惊慌失措。泱泱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有上天的眷顾给我们了广大的土地和资源,也有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和修养。
虽然几千年的历史中太平盛世也不过几个朝代而已,但我们始终觉得可以自给自足,我们才是世界的中心。
国民如此,统治阶级更不必说,改朝换代,统治者无一例外地讽刺批判前朝,添色撰写自己的功绩。甚至为了遮盖自己登级过程中的残暴行径,而不惜将历史篡改得面目全非。
统治者们研读历史绝大部分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打压扼杀异己,太少有真正把国家和万民放在第一位的君主。这是君主专制的祸害,权利的争夺让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几乎从未停止过战乱。
我们在自相残杀中积弱积贫。有那么几个昌明盛世积累的社会财富和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一次次被迫毁掉,我国的文化绚烂夺目,在走入近代最需要具备的科技实力方面,我们却因长久的盲目自大闭关锁国落后太久。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进入第二次鸦片战争。这20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做。
仍旧得过且过。无非就是割点地赔点儿钱。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列强和侵略者是永远喂不饱的恶狼。
记得当时历史老师说鸦片战争主要是英国想用鸦片把我国的人民身体素质搞垮,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奴隶。搞垮国民身体诚然是鸦片带来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今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照片,形销骨立面容枯槁的中国人歪在床上靠在墙角抽鸦片。
毒品让人沉迷于眼前,最终走向自毁。
而英国当时主要的目的是要求中国开放口岸,进行自由通商贸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甚至要求开放中国全境。当时以为英国包括后来的西方其他列强只不过是想要跟这个地大物博的东方古国做生意的人可以说是太单纯善良了。
英法美先后签订的各个不平等条约,让不仅可以自由通商,列强可以一个人或一支船队,一个商队,随意大摇大摆过来传教。我们当然知道不是单纯为了商贸和文化传播,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攫取中国大量的财富,架空这个所谓地大物博的国家的经济。
中国最美的丝绸,瓷器等高级手工艺品,优质药材,茶叶等自然物产,以及这整个国家的所有可见或不可见的物质资源,早已让西方垂涎许久。
我国是白银为基本流通货币。欧洲国家找到非常廉价的有些像白银的金属矿,铸成所谓的鹰洋。一块鹰洋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大约只能买两个小饼,连肉和奶酪都买不到。而到了中国他们强行与白银进行等重等价衡定。一块鹰洋甚至可以买一块土地。
这严重欠缺公正的不合理的换算让他们的一双双红眼看到了进一步的利益。
他们要通过与中国的自由通商强行拉平贸易逆差,攫取原属于中国的财富。
这便是英国最主要也是最早的目的。鸦片是平衡贸易的一个手段。鹰洋与鸦片都成了硬通货。
所以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因英法美俄等国早就想好的不平等贸易的序幕。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我们国家的统治阶级劳民伤财穷奢极欲,却没有让这个国家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去二十年后再次被痛打。法国文学家雨果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被毁成一片废墟。雨果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强盗们的胜利。这其中两个主要强盗的名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两次鸦片战争在发动方的侵略者来看都是因为贪欲无艺,那么我们被打的一方的原因呢?
清朝政府腐朽愚弱,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天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选择的是,对内抵抗,对外妥协,割地赔款,按要求开放通商,开最惠国待遇的白名单。
除了英法,俄国,美国也争先恐后地抢夺利益,俄国瓜分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东北西北大片尽付他人。如今再看历史教科书上的地图,各种颜色象征被瓜分的区域,真是惨不忍睹。
土地被切割瓜分,鸦片贸易彻底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华大地已经奄奄一息。虽然受欺负的不仅是中国,印度在这一时间发动了国内的民族起义,失败后也在此刻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但中国如此广博富饶过的一个国家埋头吞声接受列强的暴行与无数个不平等条约,这样的屈辱和即使被多次灭国但奋勇抵抗的国家都是毫无可比性的。
所以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与其说是科技,军事,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弱势,真正失败的原因还是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民众的愚昧。
就像清军几十万对英法联军两万人,都可以惨痛失败,而一听到列强说只要乖乖签订条约,就出兵一起联合对抗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政府马上振奋精神,调转枪头,全力剿杀国内农民起义力量。为的是不要从那高高的座椅上跌下。
圆明园只留下的两根屈辱的石柱,控诉侵略者的同时也是在打我们自己的脸。洗劫圆明园的除了外国侵略者,也有我们自己的强盗。他们不甘落后在侵略者之后,圆明园的国宝成了他们镶嵌棺材的汉白玉和他们姨太太绣花鞋上的夜明珠了。
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我们赔给了日本相当于他们当时GDP的十年份。给了他们发展经济扩充军备的条件,而使我们自己国家的悲惨命运延续了上百年,更不要说带来了几乎不可磨灭的恶果了。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沉痛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