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是缺钙吗
缺钙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但是骨质疏松并不全部因为缺钙。
下面是引起骨质疏松的8大原因:
饮食因素:
1.缺钙: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左右的钙,而我国国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390毫克左右,不到人体需要量的一半。长期的低钙饮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重要原因。
2.蛋白质过量:目前全世界出少数地区之外,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能量蛋白质超标的难题。高蛋白饮食,会抑制钙的吸收,也是造成我国骨质疏松高发的原因之一。
3.喝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阻碍钙的吸收。长期饮酒,也被证实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4.吸烟:研究表明,每抽1根烟,会导致0.25毫克钙流失。因此长期吸烟,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5.长期大量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促进钙的流失,因此长期大量喝咖啡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活动减少:
大家可能不知道,骨骼中的两种细胞,决定着骨骼是生长还是退化,他们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沉积和矿化,也就说负责将人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转化成人的骨骼。但是成骨细胞比较“懒”,只有受到纵向压力时,才会开始干活。如果活动量不足,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比较低,骨骼的合成效率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雄激素减少,降钙素的缺乏,都会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和雄激素均和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有关,当这两种激素缺乏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导致骨骼中的钙的流失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引起骨质疏松。降钙素则负责将血液中的钙,更多的沉积到骨骼中去,降钙素缺乏,食物中获取的钙则不能很好的沉积到骨骼中,在血液循环中走了一遭之后,最终排除体外,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钙吸收异常:
1.年龄增长:年龄增大之后,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钙吸收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2.服用制酸剂:长期服用某些制酸剂如奥美拉唑等,会引起钙吸收异常,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
药物因素:
肝素、皮质醇、抗癫痫药物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反生。
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从而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获取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深海鱼类,第二种是晒太阳。我国深海鱼类摄入量很低,维生素D的主要获取渠道为晒太阳。现在,由于年轻人户外活动减少、雾霾等因素,导致人们接受日照不足,引起维生素D缺乏,进一步导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
肾功能问题:
高钙尿、慢性肾功能疾病,都会导致钙等矿物质的重吸收效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钙的吸收效率,从而导致人体缺钙,进一步引起骨质疏松。
性别与种族因素:
由于更年期之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激素下降,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则下降较慢,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而白种人由于基因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则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
骨质疏松预防饮食方案:
多吃富含钙、镁的食物:钙、镁是构成人体骨骼的“混凝土”,补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常见的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苜蓿、芝麻酱、虾皮等。含镁丰富的食物,一般为绿叶蔬菜。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骨的构成包括灰分和胶原蛋白,骨质疏松是骨骼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同时减少引起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合成胶原蛋白,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恢复骨骼的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增加骨骼中有机质的含量,维持骨骼韧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是绿叶蔬菜及水果,如:青菜、彩椒、鲜枣、猕猴桃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中老年人成骨细胞活性低、破骨细胞活性高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维生素A能够刺激成果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合成,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维生素的获取渠道有两种:1.直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A;2.获取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合成维生素A。常见的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有:肝脏、胡萝卜等。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锌既影响维生素A的合成,又参与细胞代谢,还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锌的食物。一般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牡蛎、瘦肉、鱼类、蛋黄等,尤其以海产品含锌量丰富。
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维生素D3是重要的降钙素,能够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中,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包括: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等。也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3(晒太阳是将皮下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的哦~一定要多晒太阳哦~)
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女性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效应,因此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多摄入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比如:大豆、豆浆、豆腐、苜蓿、葛根等。
‘贰’ 为什么会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怎么样造成的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最早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1993年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将该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骨吸收出现、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断裂等一系列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现象;骨的脆性增加,强度下降,降低了对原有载荷的承受能力,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也极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女性多见于绝经后,男性多在55岁后。女性发病较早且数倍于男性。除了年龄因素之外,还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生活方式与机械活动也对骨密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体力活动对骨骼的影响极大,活动越多,对骨的牵拉力越强,就能促使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有利于新骨形成。长期闲居以及各种原因的废用,由于对骨骼的机械刺激不够,以致骨形成少而骨吸收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与骨病长期固定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够导致维生素D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因此,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负重有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选择强度过大,速度过快,较为强烈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过大,易引起骨折、软组织损伤,亦可引发心血管疾病,故在选择体育项目之前,应做一次较全面的体格检查,最好根据医生的意见或建议,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要遵循循序渐进、有计划、有规律的原则,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的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如果体能较好者,运动量可适当加大。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运动后注意放松运动。
‘叁’ 请问为什么会有骨质疏松呢
人体在35岁以前,骨量处于逐渐积累过程。根据骨形态、部位不同,达到骨峰值的年龄各异。从35-50岁,骨量处于平衡状态,即骨积累、骨消除处于动态平衡。
50岁以后或女性绝经期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动态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减弱。破骨细胞大于成骨细胞,骨量逐渐减少。此时检查骨密度可发现骨质疏松。
‘肆’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会患骨质疏松呢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没有骨质疏松症,其实恰恰相反。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会骨质疏松。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也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虽然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有些患者会因为挑食、偏食或节食而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可能是缺乏锻炼造成的。当今社会,一些年轻人长期坐着或躺在不活动的地方。久而久之,它们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外力刺激,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否与峰值骨PBM有关,峰值骨是人在成熟期获得的最高骨量,之后逐渐丢失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成年期的骨峰值和骨丢失率密切相关,所以骨质疏松的防治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获得最高的PBM,另一方面减缓骨丢失率。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有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周3-4次,运动强度不宜过高,营养全面均衡,均衡饮食可提高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合理摄入钙,戒烟戒酒,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这些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
‘伍’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引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多数居民对于身体健康更加的注重。骨质疏松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病,人们发现骨质疏松并不像之前那样多的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现在也有一些的年轻人会有骨质疏松的情况,骨质疏松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医生都列举出了原因。
三、人类种族的遗传
骨质疏松不全是被人们出生之后的生活所影响,它也受一些遗传基因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英国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他们国家的人民经常会有骨质疏松。这与他们身体的遗传因素离不开关系。欧洲那边的白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获得骨质疏松的概率都要比黑种人高。
‘陆’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旦其发病率显 着高于男性。美国人骨质疏松所致髋部骨折中,85%为女性;澳大利亚60 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58%,男性为28% ;我国北京、上海等 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40% ~ 50%, 男性约为20%。
3。很多女性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而偏食,往往不能均衡地摄取营养, 尤其是当摄入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过少时,会直接影响体内钙质的吸 收,使骨密度降低。4。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平时运动要少一些,运动量少,也会增加患骨 质疏松症的概率。因此,对于那些为了皮肤白皙而拒绝日晒、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 节食、坐在办公室中极少运动的女性而言,更要注重对骨质疏松的预防。
‘柒’ 缺钙少年为什么吃钙片还是缺钙原因是
喝牛奶真的能补钙么?这个本来人们坚信不疑的说法,最近突然疑问四起。有人宣称,越喝牛奶越缺钙——理由是,牛奶消费量越高的国家,骨质疏松率反而更高。于是百姓们不禁要问:难道牛奶不能喝了么?
其实,这句话不如这样问:怎样才能让牛奶帮人补钙?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钙如何进入骨骼,再来看看为什么发达国家喝那么多的牛奶仍然多患骨质疏松。
牛奶的确是钙的好来源。喝250克(一袋)牛奶,大约可以获得275毫克的钙,相当于一日推荐摄入量的34%。问题是,从食物中摄入了钙,要想实现提高骨骼健康的作用,还需要很多因素的帮助: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维生素C帮助骨胶原的合成,维生素K帮助钙沉积在骨胶原上。
此外,食物中的钾和镁都可以减少钙的流失;食物中的蛋白质和其它含磷、硫元素的物质则会增加钙的排泄。如果吃肉类、鱼类、蛋类和精白米精白面等食物过多,摄入蔬菜、水果、薯类、粗粮、豆类过少,那么尿钙的流失量较大,即便摄入了很多钙元素,却未必能用在骨骼建设上。反过来,如果摄入动物性食品少,蔬菜、水果、粗粮、薯类、豆类较多,那么钙的排出会减少,在同样的钙的摄入量下,更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此外,运动会促进骨骼的健康。运动太少,整日坐着不动的人,即便摄入足够多的钙,骨骼却未必能坚实。航天研究人员都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失去了重力作用,骨骼得不到压力和刺激,时间长了之后便会发生骨质疏松的迹象,正是这个原因。
有了这些知识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吃了那么多乳制品,却仍然会发生骨质疏松。
——首先,他们吃的肉鱼蛋太多,蛋白质摄入量过高,大大提高了钙的排泄量。肉和蛋都是低钙高磷硫食品,每天一大块牛排或鸡胸,会对钙平衡产生什么作用,不言而喻。
——其次,他们吃蔬菜、豆类、粗粮等太少。大部分西餐食谱的蔬菜摄入量少得可怜,根本达不到我国所推荐的每天300~500克的量,特别是绿叶蔬菜不足。主食是白面包,缺乏粗粮豆类。这样,没有足够的钾和镁,食物中的钙流失量就会增加。
——此外,他们吃的维生素K太少,运动也不足。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和豆油当中,在西方膳食中的摄入量很低。一项多国调查表明,英国人尽管钙摄入量是中国人的2倍还多,但他们的维生素K摄入量只有中国人的五分之二。其原因,正是绿叶蔬菜吃得太少。
综合以上信息,就不难得出如何让牛奶真正实现补钙作用的对策。
——适当控制肉类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00克肉/鱼,蛋不超过1个。最好能用豆制品部分替代肉类,因为豆制品中含钙较高,而不像肉类那样高磷低钙,不会促进钙的流失。
——适当多吃粗粮、薯类和豆类,用它们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饭和精白面制品(如今的馒头面条烙饼面包饼干蛋糕等所有的面食品几乎都是精白面粉制成!)。特别是薯类(甘薯、马铃薯、芋头、山药等),钾含量特别高,如果能替代部分粮食,健康效果特别好。
——大量吃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不仅能提供钾镁钙,还能提供维生素K,健骨效果特别好!对于那些吃不到足够蔬菜的人来说,水果也是增加钾供应的重要力量。每天不要嫌麻烦,半斤新鲜水果必不可少。
做到以上三点,再适当增加运动,一杯牛奶或酸奶中的丰富钙质,就能真正为骨骼健康发挥作用。那么,所谓“越喝牛奶越缺钙”的传说,也就永远不会实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