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天文学家什么发现了哈雷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1531年、1607年和1683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推测该彗星在1759年还会出现.果然,1759年3月发观哈雷预言的彗星,人们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公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猎户座流星雨是由着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
② 哈雷对哈雷彗星的发现作出了什么贡献
哈雷编纂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并且是第一个全力以赴地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哈雷搜集了英国和世界各地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找到了从1337年到他1698年观测到的24次关于彗星的记载。哈雷对这24颗彗星的轨道做了计算后,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轨道十分接近,而且这三颗彗星出现的时间,又恰好都是相隔75年左右。这使哈雷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难道它们竟是同一颗彗星吗?这个想法使他兴奋不已。但是,他清楚地认识到,要使设想变成科学,必须掌握大量的真实数据。
于是,他又开始查阅更早的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看来,这颗彗星的周期回归已经无可怀疑了。接着他又开始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进一步的计算。
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计算、复核、计算……哈雷得到了令人欢欣鼓舞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载完全相符。他不仅发现彗星的运行轨道,同时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使天文学和物理学都向前推进了关键的一步。哈雷令人信服地指出:这颗彗星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受太阳引力的吸引,围绕太阳运行,不过,这个椭圆形的轨道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大得多。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它则需时75年左右。
1720年,哈雷担任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成为皇家天文学家。他正式宣布:“人们在1682年看到的所谓‘妖星’,是颗大彗星,实际上是1607年那颗彗星的回归。这颗彗星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这一庄严的宣告,振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整个英国社会乃至欧洲都产生了强烈的回响。社会上大多数人半信半疑,一些天主教士更是立即跳出来进行冷嘲热讽。但是,许多真正的科学家却极为重视哈雷的预言和论证,肯定了这一天文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绩。
哈雷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吗?人们都拭目以待。
1758年12月25日,圣诞节之夜,这颗彗星没有辜负爱德蒙·哈雷的厚望,果然如期莅临了。人们高声呐喊:“哈雷来了!”
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使天文学界为之振奋,遗憾的是,哈雷没有等到这一天,他已于1742年1月14日卒于格林威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的预言,将该彗星定名为“哈雷彗星”。此时,长眠地下达16年之久的爱德蒙·哈雷可以瞑目了。
③ 爱德蒙·哈雷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夜空群星闪耀,时而有流星闪现,给人们以无限遐想。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天空带给人更多的是神秘。
彗星是一种特殊的星,它与其他星星的区别在于它的大尾巴。现在我们知道,彗核内有许多冰尘物质,蒸发和消散形成的痕迹就是彗尾。
丹麦17世纪的天文学家布拉尔认为彗星是妖星,说“彗星是由于人类的罪恶造成的。罪恶上升形成气体,上帝一怒之下把罪恶点燃,变成丑陋的星体”。这种宗教式的说法神秘而恐怖。当1682年的夜晚,有一颗披头散发的彗星出现在天空时,人们全都吓呆了。彗星拖着长长的亮闪闪的尾巴,一连几十个夜晚在天边运行,仿佛妖魔降临大地。人们恐惧异常,纷纷向上帝忏悔,但是无济于事,一时间天下大乱,占星家、巫师也趁乱打劫,弄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从第谷那里已经得到过这样的结论,彗星不是特殊的妖怪,也是一种天体。另外,开普勒等天文学家也研究过彗星的轨道,但没人认真地计算观察,也没有人得出准确的结论。
天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研究彗星轨道的人是爱德蒙·哈雷。他于1656年出生在英国。当时人们传说妖星出现,而哈雷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天体,宇宙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决定认真研究它,揭开彗星之谜。
哈雷开始详尽地搜集资料,查检星图星表,当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问世,哈雷利用定律对1337年到1698年的20多颗彗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他把彗星的轨道根据时间绘制成图,以便观察比较,结果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轨道十分类似。哈雷眼前一亮:莫非这是同一颗彗星所为?
结果不出所料,哈雷继续向前查,发现每隔76年左右,这颗彗星就出现一次。于是哈雷向社会宣布:彗星是按固定的周期运行的,在1758年将再度光临地球。
人们都被这个消息惊动了,结果1758年12月24日,彗星光临地球,人们为了纪念哈雷,命名为“哈雷彗星”。1742年,哈雷去世,距他的预言早14年离开人间。
哈雷彗星在1986年光临了地球,不难知道它下一次光临地球的大概年份,现在科学家们早已经可以精确计算出时间了。
哈雷不仅仅发现了彗星周期,在1718年他还发现了恒星的自运转。人们之所以区分恒星与行星,就是因为恒星都是看起来不动的,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恒星的遥远使人们产生了视觉错误。
哈雷被誉为南方的第谷,是第一个观测南半球天空的天文学家。
哈雷与牛顿交往甚笃。正是由于他的鼓励,牛顿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用自己的钱资助出版。也正是二人的交往,又影响了哈雷,使其在彗星上感兴趣而取得成就。这是科学界相互促进、互扶互助的佳话。
哈雷1678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他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工作时,提出了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日地距离,推算太阳系大小。他算出的数字直到现在人们仍在采用。
④ 哈雷彗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哈雷彗星的发现
1758年12月25日,那颗美丽的彗星按照哈雷的预言如期地出现在了天幕上,引起了全世界巨大的轰动
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的运行的轨道十分相似,他认为这可能是同一颗彗星。于是哈雷动手利用牛顿的理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完全相符。1720年哈雷担任了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并且向科学界宣布了他的计算结果:“人们在1682年看到的大彗星就是1607年那颗彗星的回归。而且它还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再次接近地球。”这件事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758年12月25日,彗星如期出现了。预测得到了证实,牛顿的理论受到了实践的检验。从此以后,这颗大彗星就以哈雷的名字命名了。
再次验证牛顿理论正确性的是海王星的发现。一直到十九世纪,人们已经发现了七大行星。但是人们发现,最外边的天王星的运行规律与计算结果总是不符。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威烈都分别同时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计算出在天王星外面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行星,天王星运行轨道的不规则就是这颗未知的行星的引力造成的。他们还从牛顿的理论出发,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这个预言发表不久,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哥尔雷就在这两位科学家计算出来的轨道上发现了这颗新的行星,并取名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再次验证了牛顿的理论的正确性。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成熟标志着科学发展的一个巨大的高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是对牛顿理论的替代,只不过是使牛顿的理论更精密化了,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直到今天,牛顿的理论依然是物理科学中最优美的那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牛顿。
哥白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宇宙体系,一个科学的世界图景。
第谷·布拉赫:提供了精确、系统的观测资料。
开普勒:确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运动模式。
伽利略:提出了一系列最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最后,由牛顿进行了科学的综合和总结。这个时候,经典力学已经成熟了,理论的普遍性已经几乎横跨了我们今天所能认识到的从1~44个数量级。(电子半径大约10的-16次方厘米,总星系大约10的28次方厘米)即从原子的结构,一直到宇宙空间。
⑤ 哈雷彗星是谁发现的
1965年我国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现过两颗彗星,分别定名为紫金山1、紫金山2。在观测研究彗星方面,最着名的是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这个彗星是17世纪时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哈雷计算出这个彗星每隔76年左右接近太阳一次,并准确地推算出1758年12月25日在太阳附近的位置,这是被人类计算出周期的第一颗彗星。
⑥ 哈雷彗星是怎样发现的 哈雷彗星有什么特点
1、1682年,夜空中出现了一颗特别大的彗星,子十分奇特,光亮异常。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进行了大量的观测,他发现这颗彗星的周期是76年。为了纪念他的重大贡献,人们便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慧星。
2、彗星可算是夜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天体。在那井然有序的星空里,彗星好像是位形象怪异的不速之客,给人以来去无踪的神秘感觉。
3、在众多彗星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就是哈雷彗星,它也是第一颗被算出正确轨道并按预言准时回归的彗星。
4、1682年,夜空中出现了一颗特别大的彗星,子十分奇特,光亮异常。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经过潜心研究,他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颗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个天体,它的轨道也是椭圆形的,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扁长的椭圆。使哈雷倍感兴奋的是,他发现这颗彗星的周期是76年,也就是说,每隔76年它就要光临太阳一次。而他从历史资料中知道,76年前左右,也就是1607年,正好出现过一颗大彗星;再往前推76年,即1531年,天空中也出现过一颗大彗星。于是他大胆地推想:1682年的大彗星就是1531年和1607年出现过的大彗星,并且进一步作出了科学的预言:“1682年曾引起人们莫大恐慌的大彗星,将于76年之后,1758年再次出现于天空。”
5、邻近1758年岁末,哈雷本人早已不在人世,然而那颗大彗星却应照哈雷的预言,于圣诞之夜在天空出现了。
6、哈雷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彗星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了。人们从此认识到彗星的行踪虽然十分复杂,但却可以根据科学定律推算出来。哈雷的工作为人类认识彗星开辟了道路。为了纪念他的重大贡献,人们便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慧星。
⑦ 哈雷的预言是什么
新彗星常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但哈雷彗星却不是哈雷首先发现的。据我国已故着名天文学家张钰哲教授考证,早在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时代,我国就有关于这颗彗星的记载。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比西方的最早记载早了1000多年,比哈雷观测到这颗彗星早2700多年!可见,中国人才是这颗彗星的最早发现者。
但为什么它却以哈雷的名字命名呢?这是因为,当公元1682年这颗彗星出现时,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首先计算出它的轨道,他发现这颗彗星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曾经出现过的两颗彗星的轨道完全一样。据此,他认为这三颗彗星是同一颗彗星的重复出现,经过反复计算和研究,哈雷作出了天文学家伟大的预言之一:“……我可以冒昧地预言,它将于1758年再次归来。如果到那时它真的回归了,我们将毋庸置疑,它还会有多次的回归。”
这样的预言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在一般人对天文还很无知的情况下,可想而知,人们会以怎样好奇、怀疑甚至嘲弄的态度来对待哈雷的预言。千千万万的人都盼着1758年的到来,以便检验这位天文大师的预言是否准确。
1758年12月25日,德国天文爱好者帕立兹用一架焦距2.4米的望远镜发现了它。果然,这颗彗星如期而至,轰动了全世界。人们佩服哈雷的远见卓识,连那些持怀疑和蔑视态度的人,也不得不拜倒在哈雷的脚下。遗憾的是,哈雷这时已逝世16年了。他没有亲眼目睹他的预言实现,但是,人们为了纪念和表彰他在天文学上的卓越功绩,遂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哈雷的预言
⑧ 哪一年哈雷发现恒星是在运动的
自行运动现象是爱德蒙·哈雷在公元1718年发现的,当在比较他的天狼星、大角星、毕宿五等天体测量数据和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巴克斯在1850年前所描述的位置数据时,哈雷注意到有些数据竟然相差半度以上,因而推知此一现象。 恒星在一年内沿着垂直于视线方向走过的距离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度。其单位为角秒/年。1718年,E.哈雷把他当时观测所得的恒星位置同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的观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恒星的位置有显着的变化,首次指出了所谓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