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二战英国经济为什么这么慢

二战英国经济为什么这么慢

发布时间:2022-10-19 02:24:35

①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后英国为什么迅速衰落呢

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杰文斯并没有吹牛。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开始在全世界疯狂扩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已经在各大洲都拥有了殖民地。并且世界上诸如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大清帝国等强国都被英国击败。所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也并不为过。

(纳粹德国军旧照)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② 为什么二战中的英国这么弱

现在仔细想来,二战时期的英国似乎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不列颠空战中算是抗住了德国人,然而在北非被隆美尔一顿狠揍,后期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才打赢了阿拉曼战役;在东南亚动不动就是投降,甚至惨到中国都要帮他派遣远征军;欧战就更不行了,蒙哥马利搞了个“市场花园”,然后被德国人揍得满头包。而一战前的英国可是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同时一战结束后它瓜分的战利品也是最多,德国的殖民地有百分之六七十都归了英国人了,它怎么就变成了二战中的弱鸡了呢?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并没有听取传统工业之外的声音,他们对于新兴工业重视不足。甚至于为了保护传统工业,英国政府不惜动用贸易保护来挽救那些生产效率低下的传统工业,使得新兴工业没有机会成为经济恢复的引擎。当英国人还在想方设法保护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时,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又给了英国人一记重拳。700万英国人因此而失业,为了保护国内就业,英国又执行了更为严苛的贸易保护。

这恶性循环就这样被建立了,为了保护就业,不能淘汰传统的低竞争力企业;又因为传统的低竞争力企业太多,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又引发了更强烈的贸易保护;这所谓的经济恢复政策,也就更难执行了。

③ 英国在二战过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计划经济。
作为最早的本钱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在184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全世界的 45%。到1870年,尽管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有1/3的份额。然而,好景不长,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进入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它主要本钱主义国家,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赶上。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经济也一直是发展滞缓、步履维艰,即使是在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普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经济仍无多大起色,到60年代又先后被法国、日本赶上。到80年代,甚至连原先很不起眼的意大利也几乎赶上了英国。
历史上,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1945年7月,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守旧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着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 10家公司(企业)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司、英国机场办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鞭策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手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彼此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必然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 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掩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虽然,这些国家干预办法对于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毛病也很快显露:效率低下,包袱沉重,也因此,到1951年,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守旧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这种国家干预政策遭到质疑。1951年10月,守旧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 13年的守旧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守旧党政府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必然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按照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本钱主义世界第二位。而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 年代上半期,与实行完全自由经济的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比拟,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为此,英国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调整。好比,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一改造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本钱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办法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 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罗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罗: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措施。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在这样改造过程中,为包管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部署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部署是指:政府保存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必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按照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自己进行划分,按照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办法之间的彼此衔接配套。由于政策可行、办法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办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办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示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虽然,英国私有化改造取得必然成效。然而,国家干预政策终究使得英国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期,因而跟一直实行完全自由经济的美国、德国和日本比拟力,也就只能望尘莫及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计划经济虽然可以集中财力,取胜一时,但其违背人性违背市场的顽疾,终究会拖累整个经济——英国是这样,GDP曾经是韩国三倍的朝鲜也是这样。

④ 二战后,英国经济衰败的原因

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就被德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庞大的海外殖民尾大不掉,成了负担。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泥潭。所谓二战后的衰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加速罢了。

1. 二战结束后,英国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工会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失去活性。
2. 经济的快速衰落,让英国国内政治也极不稳定。在撒切尔夫人之前,首相频繁下台,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
3.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如医疗和教育体系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
4. 英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巨头的话语权也很大。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转移。
5. 二战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冲突,比如马岛海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带来经济上的包袱。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
1. 德国人在工作场所的纪律和效率高于英国人
2. 英国人多购房,德国人多租房。英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低。

⑤ 二战英国都没有被德国攻占本土为什么经济还是变低

实际上在二战之前,英国的经济就已经出现了颓势。英国当时经济支柱是殖民地体系,英国站在这个经济生态圈的顶层,吸取殖民地的血,然后依靠自己的国际地位,确保英镑的国际地位。看看,就是美国二战后的模式。
但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下降,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美元取代。没办法薅世界的羊毛了。加上殖民地体系瓦解,以及马歇尔计划后,美国工业制成品的泛滥
英国经济彻底陷入泥潭

⑥ 为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就落后了

19世纪,英国的资本家又把他们丰厚的垄断利润投向美国,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形成强大的钢铁、化学、汽车工业,而英国却成为二流工业国,不但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德国和日本。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它的一些传统部门,如造船业、金融业在世界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电气等发展也很快。但就其经济总体而言,它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着沉重的旧包袱。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革命的母国,英国的很多工厂都存在百年之久,企业设备陈旧。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资本投资的最好场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大。因此,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的第一位,一战前的几年中,英国每年在殖民地和国外的投资额与在本国的投资额是六与五之比。资本输出给英国带来惊人利润,仅1912年就达17600万英镑。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⑦ 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死亡41万,伤36万人,耗资250亿英镑,还有约1/4的财富被毁于战火,战争结束时英国不仅丧失了战前黄金与美元储备的大部分,而且积欠了30亿英镑的新外债,其出口贸易下降了将近70%
战后初期,英国工业生产地位进一步下降,海上力量被美国远远超过,国际金融地位严重削弱,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英国对英联邦内部的控制力更加削弱,殖民体系已面临土崩瓦解.

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回顾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可以197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1,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
2,1979年-现在是英国经济不断进行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时期

殖民帝国的解体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二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控制着1400多万平方公里、5亿左右人口,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地与附属国,此外还拥有1900万平方公里、5千万人口的自治领。表面上,英国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从战后初期开始,英属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便不断高涨-
•战后初期首先是缅甸、马来西亚,继而南亚各国
•1950年代亚洲、非洲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兴起,54年英被迫从苏伊士运河撤军,56年侵略埃及失败,殖民统治开始土崩瓦解
•1960年代以后,英在非洲、地中海、中东、太平洋和拉美的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
•此外,一些经济发达的自治领(如加、澳、新)的离心倾向加强
所有这些表明,英国的殖民帝国已无可挽回地崩溃了.
殖民帝国解体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1)丧失了原来作为宗主国所拥有的各种特权(如土地租借权、占有权,矿产勘察权、开采权,海关管理权,货币发行权等)

战后英国经济中的所谓“英国病”
(所谓英国病是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也是英国战后常被人称之为“欧洲病夫”的原因)
1,“英国病”的症状
•经济发展缓慢,经常走走停停(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速度都居于发达国家之末位,而且较短期增长后,便是较长的停顿
•经济衰退频发,且日趋严重
•国际经济地位大为下降,英镑不断贬值(1930年代以前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处于霸主地位,曾受到各国拥戴,但二次大战后急转直下,其霸主地位为美元取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宣布由1英镑=4.03美元降为1£=2.8$,1967年底再次贬值,1985年最低时曾为1£=1.298$,现为1£=1.5$。此外,英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国际贸易连年赤字)
2,“英国病”的病因
1)历史原因-世界工厂和庞大的殖民帝国给英国留下了陈旧的生产部门
2)产业结构缺陷-第三产业过分膨胀,传统产业长期不振,新兴产业缺乏竞争力
3)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较低
4)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轻应用,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
5)墨守成规,守旧思想严重,企业管理较落后(英国门第观念、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对引进技术审慎、保守:不让工人参加管理,有的经理甚至将工人视为仇敌,劳资关系紧张
6)过早实行高福利制度
7)两党轮流执政,经济政策缺乏必要的连续性
这些权利的丧失不仅减少了其海外收入,而且去掉了其据此进一步剥削的基础
2)使其资本输出的有利条件受到限制,因再不能象过去对待殖民地附属国那样直接进行肆无忌惮的剥削了
3)以往那种对殖民地附属国在贸易上面通过低价掠夺原材料、高价推销工业品,赤裸裸地榨取高额利润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殖民帝国的解体成为战后相当长时期中英国经济发展迟缓、对外贸易状况恶化,英镑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

⑧ 为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

英国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单纯依靠殖民地导致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德、美由单纯资源掠夺转变为资本输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独立不久的美国重视发展引进新兴科技。北美移民很大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其广阔的海外市场及丰富的资源与劳动力也极大地推动了其发展。而且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有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其科学的政体也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统一不久的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重视发展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都出自德国,德国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同时也重视产业化的发展。在统一后不久德国就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并且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点见解,各位看官参考一下吧。

阅读全文

与二战英国经济为什么这么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壹佰文化传媒怎么样 浏览:337
中国有多少徐国美 浏览:110
伊朗的教为什么是第一大教 浏览:452
印度军队为什么要用头巾包头 浏览:70
印度出嫁和中国出嫁有什么不一样 浏览:803
印尼手机官网怎么找 浏览:535
30万越南币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317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么 浏览:206
在伊朗结婚需要什么 浏览:251
中国多少种菩萨 浏览:887
印度淘汰产品如何 浏览:36
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是什么 浏览:746
印尼红矿多少一吨 浏览:6
伊朗跟阿富汗是什么关系 浏览:188
越南一百万盾能买什么 浏览:517
印度人眼罩怎么样 浏览:996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里 浏览:450
印度德尔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浏览:605
为什么这次中国会插手伊朗 浏览:208
意大利有哪些产区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