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李嘉诚向英国捐了多少钱

李嘉诚向英国捐了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10-19 16:45:34

A. 目前为止,李嘉诚在慈善事业上共捐了多少钱

目前为止,李嘉诚在慈善事业上共捐了80亿港元。
中国房地产与酒店业大亨余彭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捐资超10亿美元的慈善家

B. 李嘉诚,又要从英国“跑”回来了香港还会欢迎他吗

执笔/刀剑笑&无影刀

李嘉诚,要回来了?

这两天,网上有关“李嘉诚改回中国国籍”的消息热传。与此同时,李氏家族近期在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资产出售操作。这些都让人们想到过去十年来他陆续从中国内地和香港撤资的场景。

现在,“买下半个英国”的李嘉诚,又要从英国“跑了”?为何李嘉诚这时候大手笔抛售在英国甚至欧洲的资产?他这轮“资产大挪移”的目标选择会是哪里?李氏家族会再次将香港和内地作为投资重点吗?

1


有关“李嘉诚回来了”的猜测,首先源自他改回中国国籍的传闻。


大概两天前,网上开始流传一则消息,说香港首富李嘉诚日前已由英国籍转为中国籍。“据内部人士透露,李嘉诚的二度入籍所交税额总计约为500亿人民币左右。”


作为证据,有人翻出网络有关李嘉诚的词条,国籍一栏显示的是“中国”。



不过,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暂时无从证实。


在此之前,有关李嘉诚改国籍的传闻隔段时间就会热闹一阵。最近一次是去年8月,当时内地各大社交平台上就流传着“李嘉诚改回中国国籍”的消息,但随后不了了之。


来自谷歌搜索的信息则显示,李嘉诚的国籍仍是“加拿大”,居住地香港,1997年后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



改没改国籍不知道,但李氏资产正“从英国大撤退”却是动作明显。


11日,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实业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出售全资附属公司持有的英国伦敦写字楼“5 Broadgate”全部股权,作价7.29亿英镑,约合60亿元人民币。


对比2018年购入时的10亿英镑价格,这笔买卖亏了2.71亿英镑。但长实集团说,综合近4年来的物业出租等综合因素,预计仍能从这笔出售中获得1.08亿英镑收益。


这是短短一周时间内,李嘉诚家族对在英资产的第二次大手笔抛售。


彭博社4日报道,李家已将旗下英国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摆上货架,估值150亿英镑,约合1260亿元人民币。对比2010年买入时的58亿英镑,现在售价达到近3倍。



这笔交易有望成为今年业内最大交易之一,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就与竞购方达成协议。


加上更早时候出售旗下英国电信公司Three UK等,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一系列大规模资产处置,被外界视为又一次资产大腾挪。


这次,轮到英国舆论大喊“别让李嘉诚跑了”。


大概10年前开始,李嘉诚开始陆续出售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持有的物业和地产项目,引发舆论有关他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撤资甚至“逃跑”的猜测和指责。


李嘉诚将转移出来的资产大规模投向欧洲,尤其是英国。


2011年收购英格兰北部自来水公司,2012年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2015年先后买下英国铁路车辆租赁公司和客运列车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2016年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管线业务......



有人戏称,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买下了半个英国”。


事实数据也印证着这种说法。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李嘉诚家族控制着英国25%左右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另外还有超过40%的电信市场、近30%的英国码头。


加大在英资产处置,李嘉诚的下个选择在哪?


长实集团负责“5 Broadgate”写字楼出售事宜的一位高管对媒体说,“全世界都是我们的潜在市场。”他说,长实将会继续在世界不同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其中也包括香港和内地”。



过去两年,李嘉诚布局香港和内地的消息一直不断。


去年年初耗资102.8亿元买下香港启德机场附近一块地皮,同年8月又在元朗花了71.6亿元买下一块土地。再早一点,2020年,李嘉诚旗下公司先后收购成都晶融汇、上海三林印象城,年底又与吉电股份合作投资,共同商讨电力能源合作计划。


李嘉诚,真的要回来了?


2


对李嘉诚的新动态,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告诉“补壹刀”,香港媒体的 财经 版报道了这些动态,但并没有太多评论,而李嘉诚本人和其公司也没有任何说明。


何亮亮认为,李嘉诚在英国或是其他地方进行资产转移或处置,都是投资行为,进行相关操作的原因无非两点:盈利和避险。这次的一系列操作,地缘政治避险的可能性最大。香港人普遍认为李嘉诚老谋深算,对地缘政治很有他的看法和判断。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富人的海外资产遭到美西方“围剿”,即使是所谓“永久中立国”瑞士,也冻结了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资产。法国、意大利等也扣押了俄罗斯富豪的游艇。


英国也不例外。3月10日英国冻结7名俄罗斯商人的资产,其中包括英超球队切尔西的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等人,他们在英国的资产总值约为150亿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现在还在考虑没收俄罗斯人的资产。


俄富豪乌斯马诺夫的游艇(资料图)


何亮亮说,资本主义 社会 的法律一般认为私有财产只要是合法取得的,就“神圣不可侵犯”,特别是在英国这样的普通法国家。如果要没收财产,也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但现在英国似乎在仅仅因为这些人从俄罗斯来,就要肆意剥夺他们的财产,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开辟了不好的先例。


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李嘉诚在英国的决策,他肯定不会无视这种情况。在中美博弈加剧,伦敦又被认为是华盛顿主要追随者之一的背景下,富豪肯定会想考虑资产安全和重新配置,尽最大可能避开风险。



不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告诉“补壹刀”,李嘉诚这一动向只是碰巧遇上了俄乌冲突,它本身跟地缘政治无关。此外,它与英国经济发展状况也无关。英国很多房地产项目投资里都有香港人的身影,这和香港与英国有过往联系,投资者偏好于买自己熟悉的资产有关。


陈凤英觉得,李嘉诚主要还是出于利润和收益的考虑,他之前在中国出售房地产等时,应该是判断当时到了阶段性高点,而现在英美等西方 社会 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肯定会导致房地产以及股市资产价格有泡沫,及时出手是明智选择。


李嘉诚应该是看准了这个趋势。


3


据何亮亮观察,香港 社会 对李嘉诚的看法总体以正面为主。


香港 社会 总体上认为他是爱国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李嘉诚就一直支持改革开放。他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快速增长。李嘉诚也捐了不少钱用以推动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医疗、公益扶贫等项目。这次香港疫情李嘉诚第一阶段捐了3000万港元给私立医院用于帮助接收公立医院的非确诊病人,也是侧面支援了抗疫。


当然,作为香港主要四大地产商之一,李嘉诚近年来也一直因香港持续高企的房价而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另外,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他说的一些话也曾引起爱国爱港人士不满。李嘉诚当时没为自己辩解,事情后来不了了之。




比如,之前李嘉诚售出大中华地区资产而去买英国的,其潜台词就是李对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态势“不看好”。这次被认为从英国和欧洲向外转移资产,也有类似因素。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补壹刀”,李嘉诚首先是一名商人,对其资产购入与出售不用赋予太多含义,因为一个投资人在决策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政治因素只会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个动向值得注意。何亮亮认为,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富豪在香港的影响力没以前那么大了,象征性也变弱了。


香港经历修例风波和疫情冲击,受影响最大的还是经济条件不好、居住条件拥挤的普通民众。民众对富裕阶层的不信任感增大,富豪的影响力不断下降。这两年,由于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和选举制度的改革,香港富豪阶层对政治的影响力也在弱化。



在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加上疫情冲击持续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尤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力量,这是良好投资和收益的重要保证。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李嘉诚家族再次将投资目光聚焦香港和内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C. 李嘉诚英国投资的项目

1、据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在英国的最大一笔投资包括:以110亿英镑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管道业务51%的股权;以102.5亿英镑收购BT O2;以46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的酒吧集团;在英国投资100亿房地产项目。目前,李嘉诚控制着英国40%以上的电信市场、约1 / 4的配电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三分之一的终端等。
2、1939年6月,初中生李嘉诚随家人移居香港。一家人住在舅舅庄靖安家。 1958年开始投资房地产,1979年买下英国老牌和记黄埔,成为第一个买下英国公司的华人。 In 1981, he was elected "man of the hour in Hong Kong" and justice of the peace. 1989年获英国女王授予CBE勋章,1992年受聘为香港顾问,1993年为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为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自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首富以来,已连续15年成为华人首富。 2011年,李嘉诚功夫茶的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中外教文章。 2014年3月,李嘉诚以440亿港元的价格将屈臣氏近25%的股份出售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内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6亿元)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O2。
拓展资料
投资是指国家、企业和个人为特定目的相互签署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转移资金的过程。也是特定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一领域投入足够数量的资金或实物货币等价物,以期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得收益或资本增值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用金钱投资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一定的利润。后者是用金钱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以资本推动项目产业化综合体发展的经济活动。投资是一种营利性商业活动,其中货币收入或任何其他可以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财富所有者牺牲当前的消费,购买或购买资本货物,以实现未来的价值增值。

D. 李嘉诚投资英国4000亿将被没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商场如同战场这句话不仅在中国,适用在全球经济中也是十分通用的。在经济行业中来说,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在商业赚钱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国际概念,而只在乎结果是盈利或者是亏钱,许多人都已经忘了,商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以及最自己的原则。
最近大家众所周知的香港富豪李嘉诚最近突然传出消息。他之前在英国的4,000亿资产,即当时2018年向英国转去的4,000亿资产,可能会面临被英国没收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不得不开始投资大陆的产业。从2020年的年初开始,李嘉诚就已经开始转变自己公司的对大陆的投资政策了。,并且已经开始放弃以往的对于海外的投资思路,开始逐渐向中国大陆内陆进行投资。据消息称,李嘉诚名下有一家名为长江集团的公司,已经和大陆一家着名的企业签署了合作经营的意向书。就是这份相册的签署,可以证实李嘉诚对于国内的投入也开始了进军模式。
按照government协议来说,该份协议所投资的能源项目会坐落在辽宁市的通化市,而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李嘉诚的投资款达到了40%以上,在该项目建成之后,可以有效解决吉林省的部分能源短缺问题。并且对国内能源项目进行强而有力的促进作用。

E. 李嘉诚玉树捐款多少

李嘉诚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曾经表示愿意出3分之一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根据最近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0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单笔捐赠超过亿元的有12笔,有5笔是指定向教育领域捐赠。比如李嘉诚基金会及李嘉诚旗下企业总共向内地捐赠的19亿多元中,有18亿多元指定用于建设汕头大学和通过教育部援助地震灾区学生。

历年的慈善:
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31亿港元(包括长江商学院)。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赃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界亚洲运动会。
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在已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着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4年南亚海啸,李嘉诚透过旗下的和记黄埔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出300万美元予受灾人士。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转名引起社会巨大争议。
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合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
2005年11月,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捐出2500万元加币(当时约1亿6仟4百75万港元),兴建以他命名的医学教育大楼。于2009年落成。
2007年3月,李嘉诚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款1亿新加坡币(逾5亿港元),创立教育及学术发展基金,设立教授席及40个硕士奖学金等。志在培育区内公共管治人才。这笔捐款一半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其余则由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捐出四分之一。获捐款的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布巴尼表示,新增奖学金将惠泽中国大陆、香港、印度、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新加坡学生亦可受惠。继香港大学医学院后,新加坡国大校园内一幢建筑物,将其中一幢建筑物命名为“李嘉诚大楼”。
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校内不少设施的建设费用亦是由他捐赠的。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
2008年5月十九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

F. 李嘉诚为什么4000亿投资英国而不是中国

李嘉诚已投资4000亿元收购英国一半地区,顺便帮助华为赢得200亿订单!随着改革开放,许多香港企业家在中国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为香港的富人赚了很多钱。但今年,香港许多房地产大亨纷纷在中国出售房地产项目,并相继兑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最受欢迎的是中国富豪李嘉诚。




此前有报道称,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将收购英国西北电力公司,交易价值高达20亿英镑。目前,英国近30%的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市场和约5%的供水市场都归李家诚家族所有。网友说,李嘉诚买下了英国一半的土地,可以说是敌人。




李嘉诚斥资4000亿收购了英国一半的土地,还顺便帮助华为获得了200亿订单。我们不得不说,李嘉诚是霸道的。在此之前,英国第一次5G直播及时使用了华为的技术。从画面的流畅性可以看出,华为的技术还是很优秀的,但是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做不到。诺基亚总部英国和芬兰位于欧洲,但李嘉诚致力于帮助国内企业发展。这也是李嘉诚作为首富的独特愿景。华为确实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国内企业互相帮助,那么美国的禁令根本就不是问题

G. 李嘉诚资产有哪些

、房地产。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李嘉诚的主要业务,李嘉诚也是靠房地产起家的。

李嘉诚在刚创业的时候主要做的是塑料制品,但是真正让他积累大量财富的是房地产,1958年他在香港建一栋12层高的工业大厦,此后正式进军房地产,1967年他趁着香港地价暴跌的时候大量买入土地,然后在市场回暖之后大量开发房地产,从而大赚一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李嘉诚开始把房地产业务延伸到大陆,当时大陆的土地价格相对比较低,所以李嘉诚就趁机购入了大量的土地,随后也采取蜗牛式的开发,有些土地开发成楼盘卖出去,有的建成物业对外出租,有的则囤积土地代价而沽,通过房地产业务,李嘉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没钱的时候他就把一些物业卖出去变现,比如从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累计抛售的物业就超过1,700亿港元。


2、基础设施。

李嘉诚非常偏爱基础设施这些业务,因为基础设施这些业务现金流非常充裕而且稳定,所以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欧洲等多个地方,李嘉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布局基础设施领域。

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燃气,铁路,港口,电信等行业,目前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李嘉诚旗下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比如在大陆,李嘉诚参与投资的项目就包括深汕高速,汕头海湾大桥,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等等。

而在英国目前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已经控制英国超过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水。


3、零售。

零售也是李嘉诚主要的业务之一,其零售业务主要以有几个比较知名的品牌。

(1)屈臣氏

目前屈臣氏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就超过1.5万家,全球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692亿港元(2019年数据),单是在大陆门店数量就接近4000家,2019年营业额达到248亿。

(2)百佳超市。

虽然百佳超市规模没有屈臣氏那么大,门店数量也没有那么多,但也是一个重要的企业。

(3)丰泽电器。

丰泽电器目前是屈臣氏集团旗下的一个成员,这个主要经营一些电子产品,目前香港的数码家电行业基本上被丰泽电器主导,


4、能源。

李嘉诚对于能源也是情有独钟,过去几十年曾经投资过很多国家的基础能源设施,比如1986获得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的股权,1999年投资30亿澳元获得南澳洲ETSA的电网的权益,2010年李嘉诚以700亿收购英国电网100%的股权,2012年以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电量及供应商WWU,2016年又投资加拿大最大的铀矿,2017年以424.5亿港元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等等。

5、投资板块。

除了传统的业务之外,李嘉诚还有一个投资业务,他的投资业务主要由维港投资负责。

维港投资从成立至今已经投资上百个项目,其中有很多项目都给李嘉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比如在2017年,李嘉诚投资了Facebook1.2亿美元,在Facebook上市之后就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再比如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先后两次投Zoom,累计投入的金额是850万美元,在Zoom上市的时候,李嘉诚持有的股份是8.6%,随后随着Zoom市值的不断飙升,李嘉诚所持有市值曾经达到110亿美元;而截止2019年末,李嘉诚所持有的Zoom股权比例是5.25%,股权市值为62.74亿美元,相当于这一笔投资,李嘉诚至少赚60亿美元以上。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业务板块有的是上市的有的则没有上市,所以李嘉诚有很多财富,其实都是隐藏没人知道的。

比如单单是在欧洲,李嘉诚累计投资的金额就超过4000亿港元,截至2018年底,李嘉诚在欧洲拥有的资产总和已经达到6736.9亿港元。

当然除了我们所提到的这业务之外,李嘉诚应该还有大量的现金,比如前几年李嘉诚在分家的时候,他将旗下的企业交给了长子李泽钜,这份家产市值大约2,900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则得到了部分现金,至于这个现金是多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这个现金应该不会比李泽钜所持有的市值低太多。

当然除了这部分家产之外,李嘉诚还有一个慈善基金,这个慈善基金至少占李嘉诚资产的1/3左右。

把李嘉诚拥有的固定资产、持有的上市公司市值、物业、现金、以及所投资企业的股份计算在内,李嘉诚家族真实的财富至少达到8,000亿港元以上。

正如在2013年长和记者会上,李嘉诚曾对在场的记者朋友说,过去至少有10年外界的富豪榜对他的财富估计少估了一半,而且他还表示有杂志和媒体问他有多少钱,他只会说现在有三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别的私人财产不会透露。

H. 李嘉诚曾经在中国担任何职务

李嘉诚并未在中国担任任何政治性职务,唯一在内地担任的是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职务。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福建 莆田,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是香港开端口后第三任首富。

1939年6月,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2011年,李嘉诚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8个月中已套现超过710亿港元。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2017年11月,李嘉诚基金会决定未来8年再捐资20亿元支持汕头大学建设,曾被传要从汕头大学撤出被证实为谣言。2018年5月10日,李嘉诚正式退休;6月29日,李嘉诚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职务; 9月,李嘉诚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8)李嘉诚向英国捐了多少钱扩展阅读:

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对汕头大学(包括长江商学院)已承诺及捐出的款额共60亿港元,其中截至2013年的捐款约45亿港元。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

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I. 李嘉诚一生捐了多少善款

李嘉诚基金会于1981年拨港币1亿元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20亿港元。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转名引起社会巨大争议。

2005年11月,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捐出2500万元加币(当时约1亿6仟4百75万港元),兴建以他命名的医学教育大楼。大楼预计于2009年建成。[5]

2007年3月,李嘉诚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款1亿新加坡币(逾5亿港元),创立教育及学术发展基金,设立教授席及40个硕士奖学金等。志在培育区内公共管治人才。这笔捐款一半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其余则由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捐出四分之一。获捐款的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布巴尼表示,新增奖学金将惠泽中国大陆、香港、印度 、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新加坡学生亦可受惠。继香港大学医学院后,新加坡国大校园内一幢建筑物,将其中一幢建筑物命名为“李嘉诚大楼”。

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校内不少设施的建设费用亦是由他捐赠的。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嘉诚以及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等共计捐款人民币1亿3000万元人民币

早就超过20亿了, 这个绝对权威!

J. 只重逐利的李嘉诚:携巨款回国投资,爱国人设崩塌后还能否赚钱-

|明煜

编辑 |明煜论点

2013年前后,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内地大肆抛售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回笼资金超 2500 亿元,给国内经济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钱一进腰包他便转身投资 海外市场 ,斥资 4000 亿 买下了 “半个”英国 ,还曾两次被英国女王封赏爵位。

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不顾的李嘉诚,在国外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多个项目都出现亏损状况,许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值,毕竟他曾经是 中国人心中的“超人”

曾几何时, 李嘉诚在国人心目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仅仅是惊叹于他的商业天赋和投资眼光,更是敬佩他的爱国情怀。

他注重教育,1981年他斥巨资创办汕头大学 ,直至2013年,他持续为其输入资金约 45 亿 港元,与国家携手共同建造了一所广东省重点大学。

他还多次出席汕头大学组织的活动,给莘莘学子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不光自己创办大学, 他还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捐款 1000 万美元 ,用于新建图书馆,给学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注重教育以外,他还多次出资建设公共设施 ,在香港有许多家敬老院、儿童医院和残疾人基金会等等,都能看到李嘉诚援助的身影。

他还赞助过许多提高国家地位的大型活动, 1989年,他就曾捐赠 1000 万,用于支持北京举办亚运会。

以前李嘉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 特别能挣钱,也舍得为国家和百姓花钱,是“爱国商人”的典范。

作为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他有商场敏锐的觉察能力,对于商人的本质追逐利益也是发挥到了极致。

相信我们中国人对“ 公摊面积 ”这个词都很熟悉,它的定义就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摊部分的建筑面积。

简而言之就是:整栋楼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等等,只要是能计算在内的公共设施全都要平摊在业主身上。

因为有了“公摊面积”,我们买的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100平,实际面积才70平左右,更难接受的是你还要按100平来交物业费、供暖费等等。

这个 神一般的概念 就是 李嘉诚提出的 ,起源于香港,适用于我国各个地区,而其他国家却没有此项规定,他对此作出解释说: 这样可以拉低平均房价,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操控,李嘉诚的手段还不止于此。

上世纪60年代,李嘉诚的塑胶花产业兴盛,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将投资眼光放得更长远,意识到 香港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房地产行业日后必然火爆

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李嘉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囤地 ,正赶上当时房地产行业处于低谷,他用极低的价格购买了许多有发展前景的地皮。

此后几十年的发展前景也正如他所料,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香港的房价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觉得高不可攀,动辄几十万一平的住宅让人望而却步。

许多人觉得房价高是因为人多地少,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才导致房价飞涨。事实上, 人多不可否认,但地皮不一定少。

房地产大鳄手中都握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地皮,他们用“ 饥饿营销 ”来抬高房价,获取更多的利润, 李嘉诚就是玩“饥饿营销”的高手

从上世纪 80年代 开始,李嘉诚将他在香港玩得炉火纯青的套路带到了内地,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着国内有潜力的城市,寻找最佳的出手时机。

截止到90年代末,李嘉诚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几十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囤地,总面积超过 1000 万平方米

在当时那个年代,李嘉诚在内地买地皮可谓是“ 白菜价 ”,而且他拿到后也不着急开发,只选择一些获利周期短的项目进行施工, 20年的时间里开发完成的地皮只占总面积的 1/3

从2012年开始,商业嗅觉敏锐的李嘉诚,开始大量抛售在内地的产业,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疯狂套现 2500 亿,此举无疑给国内的投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不光套现手段令人不齿,有些钱挣得也着实“ 昧良心 ”,李嘉诚早年在成都大量囤地,却迟迟不肯开发,一处楼盘建设了16年, 在房价达到巅峰时才开始抛售 ,单单一块地皮就挣了 38 亿 ,他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李嘉诚在国内实现大批资金套现后,转身就将钱投到了海外市场,豪掷 4000 亿 用于英国投资, 当时还有媒体调侃说: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

虽然买下“半个”英国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了他此次的投资力度之大。

李嘉诚在英国涉足的商业领域很多,包括 港口、地产、水利、电信、铁路等等暴利行业 ,其中超 40% 的电信市场份额更是让他成为了行业龙头。

他的这种行为也让国内许多富商纷纷效仿 ,其中不乏 潘石屹、柳传志 之流,给国内的经济市场带来了接连不断的“ 余震 ”。

对于此等行为,李嘉诚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哪怕面对国内外多重指责,他坦然回应说: “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 我只是一个商人 ,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投资,哪里有风险,我就在哪清仓。

此言一出,李嘉诚在国人心中地位崇高的形象瞬间崩塌。

对于李嘉诚自毁形象的迷之操作让人不能理解,有的人说他骨子里就是个商人,商人逐利所言非虚,也有人推测说与他 早年的经历 脱不开干系。

1928年7月 ,李嘉诚出身在 广东潮州 ,原本他的家庭称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 李云经 是当地受人尊重的教师,后来还升任至学校校长。

李云经的本心是让儿子好好念书,长大后成为一名学者,奈何赶上了 兵荒马乱 的年代,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许多地方都遭受了炮火的侵袭,他们的家乡也没能幸免。

1939年6月 ,为了躲避战乱,李嘉诚跟随家人前往 香港 ,投奔他久未蒙面的舅舅 庄静庵 ,为了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李嘉诚在舅舅的钟表行里当起了学徒工。

尚未成年的李嘉诚年龄虽小,但心智却很成熟,天资也比较聪慧,许多东西在老师傅的指点下他一学就会,为人也勤勉,店里扫地、烧水的杂活他都会抢着做。

就这样过了几年,李嘉诚认为自己应该出门锻炼一下,便应聘了一家五金厂的销售职位,后来又转职到塑料花厂, 由于他出色的表现,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升任了总经理

年仅 20岁 就当上了一个工厂的总经理,李嘉诚也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但他的野心仍没有止步于此, 他想为自己挣钱,而不是给别人打工

在经营了两年塑料花厂后,他把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全部吃透了,果断辞职出去单干,他拿出了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再加上舅舅的资助,创办了 长江塑胶厂

纵然是李嘉诚天资过人,但创业初期的路总是坎坷的,厂子刚开起来就出现了质量事故,面临着事关存亡的危机局面。

面对难关,在母亲的谆谆教导和表妹 庄月明 的鼓励下,李嘉诚有条不紊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之中 将濒临倒闭的工厂拉了回来

1955年 ,李嘉诚在杂志上了解到了意大利生产的一种 塑胶花 ,此产品在欧洲市场风靡一时,他从中嗅到了商机,便立即前往发源地学习工艺。

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李嘉诚的创业思路更加开阔, 他不拘泥于自己所做的行业,而是不断地搜寻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1958年 ,李嘉诚用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房地产业有利可图,便将大批资金用于囤地建楼,位于 港岛北角 的一座工业大厦拔地而起。

此后的几年里,他又在 新界、元朗 等地区加大投资,名下的产业也飞速扩展,一位刚刚 而立之年的年轻商人 逐渐在香港崭露头角。

1963年 ,李嘉诚的表妹 庄月明 从日本留学回国,两人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举办婚礼结为夫妻, 他的舅舅庄静庵也成了自己的岳父,可谓是亲上加亲

1967年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香港出现了经济低迷的颓势,房价、地价也随之跌落,许多商人纷纷抛售手中的产业, 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筹备大量资金低价收地,这也为他后来的暴富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嘉诚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收购了老牌英资商行“ 和记黄埔 ”,成为了第一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外界还赋予他“ 李超人 ”的绰号,旗下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

此后的20年里, 李嘉诚开启了一边赚钱一边买买买的经营模式 ,只要是他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都会尝试着去涉足,凭借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和雄厚的财力,他的投资大多都会赚的盆满钵满。

1999年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税后盈利达到了惊人的 1850 亿 港元,他的身价也随之暴涨,根据 福布斯 的综合评价排名,李嘉诚在千禧年之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华人首富

不同于现如今的首富轮流做,李嘉诚在华人首富的位置上一坐就是 15年 ,在此期间,他成为了无数创业者和成功商人仰慕的对象,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李嘉诚认为自己的成功取决于自己对未来市场的把握,还有就是每时每刻不敢放松的危机意识,想要成功就要学会未雨绸缪。

2012年前后,他嗅到内地市场存在投资风险,便开始大量抛售在各大城市的产业和地皮,哪怕是一些常年带来巨额利润的产业也被忍痛割舍掉,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套现2500亿。

作为一名逐利的商人, 他将家族的资金投入到了自己比较看好的英国市场 ,陆陆续续收购了英国许多产业,港口、地产、水利、电信、铁路等都有涉足。

人算不如天算, 哪怕精明如李嘉诚,近几年在英国的投资也并不顺心 ,先是英国高举脱欧旗帜,对自身经济有一定影响。再是疫情席卷全球,英国自身的防疫工作也有所欠缺,许多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李嘉诚的产业自然也是遭受波及。

也许是体会过了国外投资的坎坷,相比之下,李嘉诚觉得还是 国内市场比较稳定 ,最近两年又开始出现了吃 回头草 的迹象。

2019年年底,李嘉诚斥资 7.16亿 在香港买地,随后又用 40亿 的高价拍下 成都晶融汇 ,同时收购的还有 上海三林印象城

阅读全文

与李嘉诚向英国捐了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一百万盾能买什么 浏览:515
印度人眼罩怎么样 浏览:994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里 浏览:448
印度德尔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浏览:603
为什么这次中国会插手伊朗 浏览:206
意大利有哪些产区 浏览:273
印尼首富捐了多少 浏览:456
中国芯怎么了 浏览:884
英国在亚洲什么地方 浏览:899
为什么英国和德国信新教 浏览:248
为什么老打击伊朗 浏览:396
硅谷在印度投资多少钱 浏览:677
意大利在哪里买珊瑚 浏览:112
印度种族相差多少 浏览:306
2021意大利杯冠军是哪个队 浏览:552
中国哪个城市雅阁最多 浏览:572
起源于中国的狗狗有哪些 浏览:146
生蚝海鲜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883
印度的鸡肉怎么去皮 浏览:498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