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工业化革命的影响。。回答必采
1.对生产力的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1〕。
2.对资产阶级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产阶级专政建筑在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和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基础上,使资本主义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2〕。
3.对阶级阶构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得使用机器生产和现代大工业(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建立起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3〕。
4.对全球交通和市场的影响: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商品交流,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为了扩大海外殖民掠夺和市场,致力于远洋运输网的开拓,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
5.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工业革命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同时,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改变了他们的历史命运,将其卷入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5〕。
此外,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在发展生产力、在人同自然作斗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巨大历史意义。同时,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和混乱,物欲横流,金钱第一,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人刚刚有可能摆脱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会本身缠结的罗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必须认真考虑的。”
❷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1、引起社会阶级的分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3、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人口迅速增长。4、社会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5、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现代化的强大海军。
工业革命的介绍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工业革命的意义
(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6)带来了工业污染。环境问题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了严重的问题。
(7)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8)使弱小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进程。
❸ 英国为什么率先完成工业化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的英国以世界主要列强的角色活跃于国际舞台。早在16- - - 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可以说,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殖民地的赤裸裸的掠夺。英国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工业化起步早,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贸易和世界工业的领先和垄断地位,成为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因此,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始终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在殖民地掠夺财富和占领市场,并在世界范围内赚取市场垄断利润。
❹ 英国的崛起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36年威尔士与英格兰合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历史上,英格兰,苏格兰,威而士和爱尔兰是四个国家。后来英格兰和威而士由联姻合并,再后来,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伊里莎白一世无后,便传为给她的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后詹姆士的儿子查理被克伦威尔的革命军推翻,克伦威尔统治期间武力征服了爱尔兰。1923年,英国国会决定将爱尔兰分为2部分,南部的23个郡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的4个郡作为北爱尔兰仍留在英国。大不列颠是一个岛屿,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同组成,所谓UK是United Kingdom的缩写,也就是联合王国的意思。
❺ 英国工业革命对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详细
一、城市化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1、城市化是指人口居住地的变动,即由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是由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迁徙城市,是由工业“聚集效益”引起的人口集中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了英国的城市化,是英国城市化的加速器,反过来,城市化又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城市化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行将生产、服务、居住、消费等集中在同一区域,从而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恩格斯曾在评论伦敦时指出:“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
3、随着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266倍;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
4、总之,城市化的进行,加速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使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镑的广泛使用
1、在工业革命前英国人还是以黄金为主对商品进行计价和交易,所以那时候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是记录黄金的单位,用于兑换金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国力迅速壮大,英镑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逐渐取代黄金,成为了世界通用货币。至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都变为了英镑而不是黄金,并且在国际贸易中90%的贸易都使用了英镑。
2、1844年,英国还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了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并且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为其它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和英镑的坚定地位,从而使伦敦也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为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做出贡献。
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最大债权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巨大成果的鼓舞下,英国向世界的产品敞开了它的国内市场。英国的帝国主义形式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大量金融资产,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家,拥有净债权国地位——占世界资本输出的50%左右。因此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了世界最大债权国。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拥有高工业产值
1、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有着巨大飞跃,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
2、并且,工业革命后,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1851年仅占14.2%,到1850,城市人口已基本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英国已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由此可看出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从农业国瞬间蜕变了世界工业大国,从而间接推进了其经济的发展
五、综上所诉,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英国城市化发展,使英镑得到广泛使用,让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债权国,为英国提供高工业产值,引导英国从农业国一步步走向工业国,从各方面加强了英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❻ 18世纪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原因:(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了.
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❼ 18~19世纪,当时英国工业化的影响是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时间上比美、法、德、意等发达国家提前了100年左右,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前了200多年。这种绝对先行国地位使英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农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加上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保护主义、倡导自由竞争的政治学和经济学传统,英国于工业化完成后在对农业的保护上反而比其他发达国家要晚一些,从而走出了一条从通过“财产剥夺——贸易条件恶化”模式积累工业化资金,到适度农业保护的较为独特的工农关系变动的道路;也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从农业剥夺向农业保护的转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从工农业关系上看,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圈地运动”及其对工业化的初始推动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财产剥夺和强制性农场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剩余的能力,迫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从而开始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圈地运动”历经了大约4个世纪,但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以后。其结果主要有二:
首先是扩大了农场的规模,提高了农业的相对和绝对剩余水平。根据1851年的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100~500英亩以及500亩以上的大农场约占78.2%,经营面积在50~100英亩的中等农场约占13%,经营面积在5~50英亩的小农场仅占8.6%。同时,即使是小农场,在经营方式上也完全不同于产业革命以前的小农经济。农场规模的扩大,为具有不可分特征的农业机械技术的广泛采用提供了可能。在机械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化肥和良种技术也开始推广,并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这就使得当时英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剩余水平大大提高。在从1650~1800年的150年间,英国的小麦单产水平平均提高了77%,而仅在19世纪上半叶就提高了79%,其中19世纪50年代比30年代小麦产量提高了大约50%。1790年以后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90~1815年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0.2%,1816~1846年为0.3%。一个农业劳动力在1700年时只能养活1.7人,而到1800年时就能够养活2.5人了。可见,“圈地运动”实际上是通过土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农业剩余供给水平大大提高。18世纪中叶之前,英国的谷物几乎每年都有出口。
其次,迫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小自耕农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和在公有土地上的放牧权,为当时日益增长着的城市机器大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英国当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迅速降低。170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1851年降到16%。180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市只有105座,到了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的1851年猛增到265座。这时,英国已经出现了象伦敦、曼彻斯特等人口上百万和数十万人的大城市。1801~1851年间,英国城市居民占全体居民的比重由32%上升到50.1%。
可见,“圈地运动”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一是强制性集中土地,提高了农业剩余水平;二是为城市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土地集中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剩余水平的提高又为劳动力的非农化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贸易条件恶化及其效应
19世纪40年代以前,英国的议会和政府基本由大地主、大商人和金融贵族控制着,他们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多次颁布谷物条例,实行关税保护,限制和禁止国外廉价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进口。谷物条例在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同时,也为高速发展的工业产业带来了一系列障碍。主要是:谷物价格过高,在工人的日常支出中食物费用占一半以上;工资的高低取决于面包的价格,从而造成了谷物价格和工人工资轮番上涨的现象,导致了工业产品中工资成本过高;食品和原料价格过高造成工业资本家的利润逐渐下降。从而,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在19世纪上半叶反而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降低谷物价格,降低工业品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增加工业利润,工业资本家和城市消费者联合起来与大地主进行斗争。终于在1846年,通过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方式废除了谷物条例,放开农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此后,两大产业的比较利益逐渐向工业转移。1840年,英国农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为112%,废除了谷物条例后,1850年即下降为90%,1900年下降到80%。其中,种植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更快。与1840年相比,1850年种植业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20个百分点,到了19世纪末期,种植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只及1840年的57%。可见,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农业的贸易条件明显地恶化了。这种状况又通过城市和农村的“推”、“拉”两种力量,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加快。1851年,英国城市居民的比重为50.1%,1881年达到67.9%,1901年达到了78.0%。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在工业对农业的超强度剥夺中大大地向前迈进了。
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在极大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农业的衰退。1846年谷物条例废除后,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农业便逐步走向衰退。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谷物的海运成本急剧下降,美国和广大殖民地国家的廉价农产品源源涌入英国市场,使大量农业经营者破产,农业衰退益发严重。在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急剧减少。1870~1900年,小麦播种面积由141.6万公顷减少到58.9万公顷,产量从30.7万公担下降到14.8万公担,粮食自给率由1870年的79%下降到1900年的39.6%。农业的衰退迫使英国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国外农业的支持,这也是导致农业劳动力在此期间快速转移的重要原因。
2、在市场和利益的驱动下,乡镇人口向城市进行了大规模转移,使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大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在经济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情况下,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已经就业的工人也经常面临着失业的危险;贫民窟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大量存在,居住条件恶劣,许多人住在不透空气、没有光线的地下室里;由于农业衰退,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穷人的贫困。城市中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者,其生活还不如原来的自耕农。无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还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犯罪现象的剧增。
可见,对农业的过分剥夺,在高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不仅造成农业的衰退,也在城市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降低了城市化的质量,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与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
由于自由贸易政策对农业造成的持久性衰退,美国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自20世纪初起就开始实行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政策,但英国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开始这一转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进口受阻,国内粮食供给发生困难,英国不得不实行配给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和扶持。主要政策有:奖励垦荒,对开恳荒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扩大耕地面积;在政策上鼓励农机、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于二战以后迅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各出口国用出口补贴的办法廉价倾销其过剩的农产品现象,英国等欧洲进口国采用提高关税以及非关税的手段对国内农产品生产者进行保护,这就大大提高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建立健全了国家农业生产管理机构,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农业合作企业和流通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按照欧盟的统一政策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补贴等。上述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显着的,其标志之一就是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供给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80年代以后甚至一度出现了过剩现象;标志之二就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中等规模农户的收入水平超过了城市中的一般产业工人;标志之三是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显着改善,乡村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从而改善了乡村落后的历史面貌,逐渐同城市接近起来,社会学家把这一过程称为“乡村城市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中使用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1978年英国农业劳动力仅有65万人;1991年进一步减少到27万人,只占全部劳动力的1.3%,此后便稳定下来。而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在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其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从而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城市中就业结构的改善使失业人数大为减少,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大为改观。随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城市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渐得到了治理。城市产业逐渐向乡村渗透,城乡联系更加密切,80年代以后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现象。
❽ 英国的工业革命有什么意义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
❾ 大国崛起英国之工业先声简介
18世纪,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