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和英国都霸占过的大清海军基地,现在发展的怎样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清政府体验一定是最深的,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国门,由此开始西方列强纷纷展开了对我国的侵略。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之后,晚清政府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清政府开始创办新式军工产业,培养新式海陆军。而为了弥补自身海军军事实力的不足,李鸿章则把洋务运动的重点放在了北洋舰队身上。
1898年英国强行租占威海卫,清政府迫于无奈只能同意,日本不敢抢英国的风头,只能乖乖撤军,英国调来十艘军舰,占领威海卫这一占就是43年。直到抗日战争之后,威海卫才重新回到了祖国的的怀抱。如今的威海卫,凭借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殖民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发展迅速,经济稳居前列。
2. 威海卫 被侵占的过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 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威海卫陷落,被日军占领
1895年2月2日,威海卫陷落。1月20日,日军分两路包抄威海卫背部。李鸿章严令提督丁汝昌不许出战,坐失战机。22日,清军营官孙万龄率部于桥头集多次进犯日军,终因兵少而败。30日,日军占领南岸炮台。本日,日军又占北岸炮台,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遥对旅顺,与旅顺同为拱卫渤海的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
3. 中国重要军事基地被英国强占32年,我国交涉8年,结果如何
引言
在我们的认识当中,清朝的统治变得尤为薄弱,不仅在1840年受到了来自国外的鸦片战争,以及再后来面对各种进攻时候的懦弱无能,无法还手,选择各种赔款割地,损失了自己的大片土地,以及大批财物。
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选择提升军队的力量去抵抗外来的侵略,反而一度把入侵国家的人们当作上层的人俯首称臣,久而久之,国外的许许多多的国家知道我们没有还手的能力,就大举的进攻我国的沿海地区,而且我国的求和,赔款,政策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许许多多个国家的入侵,清政府更是没有了还手的能力,我国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形式。好在经过我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后来的时期,逐渐摆脱了清政府懦弱的影子,领土也不断的收回来,其中就包括了我国重要的军事基地——威海卫。
总结
1930年的10月1日,中国终于收回了长达32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威海卫。威海卫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京津海域的门户,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把他拿回来,因为它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寸土地的割让。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强盛起来,我们绝不允许清政府的历史重新上演!
4. 威海卫割占及回归历史
元朝称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以威镇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卫,复归文登县。清光绪二十一年( 威海卫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围攻威海的作战。
11日凌晨3时30分,日军鱼雷艇又偷袭南北两口,北北洋舰队用小炮击退。当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烟台后,谎报刘公岛已经失守,同时接到李鸿章电报,催令冲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无期,而这时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满日军战舰和鱼雷艇,北洋舰队子弹将尽,无法冲出,随派人将镇远舰用鱼雷轰沉,但无人动手。便派人招来牛昶眪,说“吾誓以身殉”,并命其“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牛佯作应允,丁汝昌随饮鸦片自尽,终年59岁。
丁汝昌殉国后,牛昶眪加盖海军提督印,12日凌晨将投降书送到日军旗舰松岛号,14日,牛昶眪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1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驶入威海卫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亚洲的大清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民国时期经过浴血奋战,威海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了威海卫。 然而,就在人民还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内战。威海军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后来威海保卫战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占领威海卫的企图完全破灭。
元朝称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以威镇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卫,复归文登县。清光绪二十一年( 威海卫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元朝称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以威镇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卫,复归文登县。清光绪二十一年( 威海卫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摩托罗辣 | 十二级 | 2011-7-3 12:39
这个和我没有什么关系的啊 回答者: 删除源文件 | 二级 | 2011-7-3 14:19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回答者: 孙扬12 | 五级 | 2011-7-3 16:06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围攻威海的作战。
11日凌晨3时30分,日军鱼雷艇又偷袭南北两口,北北洋舰队用小炮击退。当天晚上,丁汝昌得知王平逃到烟台后,谎报刘公岛已经失守,同时接到李鸿章电报,催令冲出威海海口。丁汝昌知道援兵无期,而这时候威海港口外已布满日军战舰和鱼雷艇,北洋舰队子弹将尽,无法冲出,随派人将镇远舰用鱼雷轰沉,但无人动手。便派人招来牛昶眪,说“吾誓以身殉”,并命其“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牛佯作应允,丁汝昌随饮鸦片自尽,终年59岁。
丁汝昌殉国后,牛昶眪加盖海军提督印,12日凌晨将投降书送到日军旗舰松岛号,14日,牛昶眪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1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驶入威海卫港受降。自此,曾雄霸亚洲的大清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民国时期经过浴血奋战,威海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了威海卫。 然而,就在人民还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内战。威海军民,又一次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后来威海保卫战胜利结束,国民党军占领威海卫的企图完全破灭。 回答者: 等待落花的季节 | 四级 | 2011-7-4 21:48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后被英国强租。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卫,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回答者: 孤坟寻一 | 二级 | 2011-7-7 16:53
huifu 回答者: 为月亮祈祷L | 一级 | 2011-7-9 21:27
1945年8月中旬,东海军分区对驻守威海的日伪军展开了全面反攻。8月16日下午5时,参战部队占领威海卫城区,日伪军残部逃至刘公岛。威海因此成为日军投降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收复的城市。 回答者: 1469815402 | 一级 | 2011-7-10 10:56
元朝称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以威镇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卫,复归文登县。清光绪二十一年( 威海卫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4264.html?wtp=tt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7-10 13:01
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回答者: huakai08 | 一级 | 2011-7-10 15:30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1938年再次被日军侵占,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回答者: fghjvbnm9 | 二级 | 2011-7-11 07:53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 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回答者: 杉儿32 | 一级 | 2011-7-11 08:33.
5. 风云刘公岛(三)——沦为英国租借地的威海卫
1898年7月,中英订立《租借威海卫专条》,规定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等湾内十英里地方租与英国,期限25年。刘公岛从此沦为英国租地。
为什么英国要强租威海卫呢?
在俄国占领旅大后,英国为抵制俄国势力的扩展,提出租借威海卫,以与俄国对抗。
弱国无外交!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前,清政府的采取的是妥协与投降,他们的腐败无能和软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参观刘公岛展出的塑像馆里,我们领悟到了当时的悲惨情景。
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强迫租借,期间,岛上修建了饭店、酒吧、俱乐部、球场等,英国人俨然是刘公岛高贵的主人。
位于威海东山市区一带的国王饭店,是英国租借威海卫时期的主要 娱乐 场所。
威海卫的市民生活景况。
刘公岛上的生计店铺。
1902年,修建在刘公岛上的英军高尔夫球场。
刘公岛上一对英国夫妇。
英国贵族的生活实景。
自从英军进占开始,就着手将刘公岛上的民宅田土悉数购买,并将岛上中国居民迁出岛外。规定华人未经批准,严禁随意进岛。
威海卫高等公堂审案实景。
“遵循先觉路,灌溉自由花”。这是1931年为收回威海卫建立纪念塔时,书写过的楹联。收复祖国领土,是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强烈情怀。
历史 的悲哀,无过于强者恃强凌弱,犯我主权而使威海卫成为中国人之痛,寄人篱下,任人摆布!
历史 的奇异,无过于和强权俱来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东方封建文明的冲撞,导致威海卫经历数十年列强的侵染!
祖国母亲,我归来了!1930年10月1日10时50分,刻骨铭心的中英交收威海卫典礼载入了史册!
6. 威海卫被侵占是哪一年
威海卫被英国侵占是1898年,被日本侵占是1938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
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
(6)英国占领威海卫多少人扩展阅读:
威海卫名称由来: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后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
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
另据《威海卫志》(清干隆本)记载:“在环翠楼东南石窟中,泉洁而甘,大旱弗匮。邑人咸取以酿,号‘小惠泉’”,不知这“小惠泉”对于这个名字有无历史渊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威海市。
7. 威海被英国侵占多少年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7月1日)大清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硕庆亲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大英国 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不久,清政府和英国代表,在刘公岛西海岸(黄岛)举行了交接威海卫仪式。从此,英国军队正式驻扎于威海卫港。1930年10月1日,英国统治32年的威海卫,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8. 英国占领威海卫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五)宗教传播
在英国租占威海卫的过程中,外国教会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早在1898年英国决定租占威海卫时,英国教会就曾积极支持。1898年后曾遭到威海人民反洋教斗争沉重打击的外国教会卷土重来,势力迅速膨胀。
1898年后,外国教会在殖民政府支持下,纷纷占地建教堂,在威海形成了以鲸园为中心的教堂区,并将势力扩展到文登、荣成、牟平等地。基督教会先后在商端口区、刘公岛、观里村、盐滩村等地建教堂、传道所4处,并设有教会印书局,每年出版福音年历,承印殖民政府印刷品,同时向当地居民散发布道传单以及其他宗教读物。天主教会在租借地内外建天主教堂、礼拜堂、圣母院等17处,并在内部附设接生院、方济医院、养老院、幼稚院、绣花厂、园艺园等机构。为培养本地传教士和为殖民统治服务的知识分子,教会还在殖民政府的支持下开设学校6处。在教会学校里,传教士们积极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和西方价值观,学生一般被要求信仰宗教。同时,外国传教士还四处活动,传经布道,发展教徒,把宗教教规散布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威海教徒最多时曾达到4000多人。当国内反洋教浪潮持续高涨时,威海的中国教徒竟然联名上书殖民政府要求将中国寺庙改建为教堂,所受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六)公共事业
教育事业英租威海时期的学校主要是由中国人和教会开办的。其中威海民众开办的学校占该时期学校总数的70%多。据档案记载,1930年威海2656名在读生中,华人教育机构的学生有2033人,占77%以上。因此,这一时期为威海人民提供教育机会最多的是威海人民创办的华人学校。而由殖民政府投资开设的学校仅有一处皇仁小学。最早成立的华人学校是威海反缠足运动组织天足会于1909年创办的淑德女校。该校初期招收妇女20名,教授国文、缝纫和家政知识。此后,刘公岛和陆地租占区又相继建起了15所学校。农村学生就学主要依靠私塾,到1905年全区私塾发展到287处,有塾生3276名。为扫除成年人文盲,1923年威海开明绅商又组成平民教育会,开设穷人夜校,到1924年就发展到26处。在威海民众创办的学校中,较为突出的是威海中学。1926年毕业于南开高中的孙启昌、戚道纯等人,为提高威海教育水平,四处筹资创办了威海首家中学——齐东中学。后在商会支持下,投资15980元,于1929年8月14日扩建为威海中学。该校教师主要由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学内容新颖、方法先进。设施也比较完备,成为威海当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的重要基地。这一时期,华人学校虽然属威海教育主体,但其投资主要靠民间捐助。殖民政府直到1928年才把教育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当年支出为3000元,第二年达到11000元,主要投入到教会学校中。但为控制华人学校,殖民政府也用少量经费对其进行补贴。办学经费的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威海教育事业的发展。1921年,全区识字率仅为9%,妇女则仅有227人识字,约占万分之十四。即便到1930年,全区识字率也不过10%。
回复 收起回复 5楼2006-10-17 10:42举报 |我也说一句
雅掰子
深海黑鱼8体育活动英国租占威海卫后,随着来威外国人的增多,一些产生于外国的体育运动项目逐渐兴起,并带动了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到20世纪初,足球、网球、高尔夫球等体育活动在威海已经开始流行。足球普及面较宽。殖民当局先后在刘公岛设足球场4个,1910年又在东门外大操场上设立足球场1处。安立甘堂学校等教会学校 和皇仁小学及威海中学都有足球队组织,经常与英国水兵和外籍人士举行比赛。当时,威海足球队就已经闻名于烟台、青岛、济南等地。国内较为罕见的高尔夫球在威海也风行一时。全区共建有高尔夫球场4处。1901年殖民政府在刘公岛上设立一处占地面积216100平方米的专用球场。1914年又在东门外大操场上种植草坪,设立高尔夫球场,该场占地几百亩,并配有休息室等配套设施,由英国人组织的高尔夫球俱乐部管理。另外两处位于西、南两乡。网球活动,场所更多,仅刘公岛就有网球场6个。凡是英国人办公处和住所旁几乎都建有网球场供外国人使用,有时也对青年学生开放。体育竞赛活动也较多,学校、乡村每年都要开一两次运动会。1929年6月9日区内又举行了第一届全区运动会。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以武术、游泳、登山、象棋等为主,开展得也比较活跃。为普及体育活动,1907年张福来、李华锷等人还专门组织体育会,在北大营原中国军团训练场西段开辟体育操场,组织开展体操运动。
传统文化当时的文艺设施仅有戏楼、茶社,剧场很少。1918年阮长升在迪华街(今延安街)路南兴建的同乐戏院(建国后改为大众剧场,1982年拆除)是威海最早的营业性新式剧场。1921年以后,威海相继出现两家无声电影院。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是戏剧和杂耍。戏剧演出多在露天戏台或戏楼进行,当时的寺庙都建有戏楼或戏台。杂耍项目主要有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舞龙、跑驴等,多在节日或赶庙会时表演。过春节时,较大的村落还要组织闹新春的“光景会”逐日轮流到各寺庙、祠堂和市区演出。为压制舆论,殖民政府对报刊业严加限制。1923年威海创办了第一家报纸,但没过多久就被当局查封。1927年12月孙汉川等人创办了《威海午报》,殖民政府又以不允许登载抨击殖民统治的文章对其进行牵制。1930年由于英国在威海的统治行将结束,对文化事业的管制有所放松,当年1月许震江创办了《威海日报》。该报在宣传民族主义、抨击劣绅卖国言行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当时,威海商人还开设4家书局,经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出版的各种书刊。早期的图书业也开始出现。据1907年9月25日《东方杂志》第9期记载;威海卫商界松江沈某、江宁朱某、登州柳某创设阅报社一所,名为“威海阅报社”,以天后宫为社址,并在每星期日开会演说,以通风气。
医疗卫生殖民政府先后在威海设立医院4处。其中设施最完善、医护人员最齐全的是位于刘公岛上的海军医院,但只为英军和外侨服务,拒收华人。1902年当局在码头区和刘公岛设立医院两处。1926年又在温泉汤设立了一处医院,这三处医院均对华人开放,总床位72张,全区人均床位占有率约为万分之四。其中,码头区的称做“大英民医院”,设备较为先进,可容纳病人五、六十人。其余两处属分院性质,规模小,设备也比较落后。除医院外,公共卫生所几乎没有。但每两星期举行公开诊治一次。针对区内流行病症,则由医官长率人每星期赴各地施诊。每年还要前往乡村产妇家施行接生。到春季医官长还要分赴各地施种牛痘以防天花。为防治传染病,由医官长定期对公共建筑物进行检查,并在公共场所修建公厕。此外还制做一些卫生宣传册发放到学校或农村。在殖民当局修建的医院里,中外病人是有别的。如大英民医院,英国人病房设备完善,而中国人的病房则相当简陋。普通病房里仅设三、四座土炕。病人住院一切用具都要自备,烧炕煮饭均在屋内进行。由于医护人员少、素质不一,误诊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其设立的医院,名义上对中外病人一视同仁,实际上主要为在威海的英国人和外侨服务。
9. 曾经被英国霸占半个世纪的是中国的哪个城市,如今发展的如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与英国签订的,从此香港岛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为了收复香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新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把侵占二百多年的香港收归祖国。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在沿海地区是耀眼的,可还有一个地方也曾经被英国殖民者侵占,它就是美丽的海港城市——威海。这座城市也被评为21世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续进行了艰难地谈判工作,时任民国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和英国大使兰普森进行了多次谈判,终于在1930年4月18日正式签订《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专约规定:威海卫所有权利移交给中国,英军全部撤出威海卫。中英两国的交接仪式于1930年10月1日进行,当年代表英国的英方代表庄士敦正式把威海卫交还中国。如今的威海不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各方面都有了高速的发展,社会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都处在全国发达前列,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10. 我国的700平方公里领土,被侵占32年,交涉26年后,如今怎样了
中国百年近代史,就是不断割让国土赔偿银子的重复史,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彻底被西方国家视为案板上的鱼肉,打算一点一点蚕食掉中国的领土。而清朝政府更是毫无作为,身为国家统治阶层,关注的不过是自己的地位财富以及性命,才有了众多条约的签订,使得当时民众陷入深渊之中。
像是澳门等这些地方都被当时的西方列强给强行侵占,以至于人们对此十分悲痛,着名的《七子之歌》也讲述了七个被侵占的领土,奈何人民有心无力,而真正有权利的人尸位素裹,不关心民众的生活,令人悲痛。万幸后来无数有志之士奋力崛起拼搏,才换回了中国的新生,让这群在其位不谋其事的人统统下位,实在是大快人心。
而今天要讲述的这片土地,就是曾经被侵占的七个地区中的一个。我国的700平方公里领土,被侵占32年,交涉26年后,最终收回。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七子之歌》这首歌道尽了当时人们的心酸悲痛,对国家分崩离析的不忍,以及故土难回的凄凉。而这七个地区就包括了澳门,香港以及北海湾等地方,它们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西方国家所强行要走的。而软弱的清王朝就是个应声虫,不敢有半点反抗之心,只能任人宰割。威海卫就是这七个地区中的一个。
而除了威海卫,其他被提到的六个地区也都在建国之后才得以回归。威海卫为何会显得如此重要?这也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的缘故。它作为海上门户,掌握了它就能随时发兵,长驱直入进攻中国,中国自然不愿意自己的门户被外方强行租占,故而一直据理力争,才在32年之后拿回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