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大反攻是在什么时候

英国大反攻是在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10-22 21:22:15

① 法国和英国历史上打过几次仗

·百年战争·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
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
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
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国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
结果法国被迫于1360年签订不平等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
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
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
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
在法国圣女贞德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虽然贞德于英军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
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法国帮助美国,所以英法两国也有交战;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英国曾向法。西。斯。控制下的法国宣战;

②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勃艮第是在什么时候撤出法国的

勃艮第是法国的一部分,不可能撤出法国。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趁查理六世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10月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占领法国北部,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
1435年勃艮第背弃英王,重新与法联合,促使法军转入大反攻。
勃艮第, 西欧历史地区名,各历史时期所指各异。多用指除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勃艮第省外,另拥有其他广大领土的两个王国和一个公国。在汝拉山脉和巴黎盆地东南端之间,为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和罗讷河之间的通道地区。
勃艮第王国一般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实体,但是在法兰克王国内部,它的话语权一般很小。到后来,勃艮第甚至被合并于纽斯特里亚王国(次级王国之一),但是勃艮第仍然保持了自主权。到了加洛林王朝时代,勃艮第在统一的帝国之下直到凡尔登条约的签订。

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的时间 颁布法律 人物 导火线 经过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 , 颁布法律《权利法案》,人物:克伦威尔、查理一世,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经过: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开始,颁布法律:《人权宣言》等众多法律法典,人物:包括拿破仑在内的众多革命派别领导人,导火线: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巴士底监狱起义,经过长时间,意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 颁布法律:《独立宣言》 人物华盛顿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经过:第一阶段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第二阶段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第三阶段
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
南北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法律《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人物:林肯 导火线:林肯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获胜引发南卡罗莱那州脱离联邦 经过:太长! 意义: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但是,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④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在希特勒闪击波兰的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但是当时的英法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闪电击败波兰,施行绥靖政策。闪击波兰的成功给了德军还有希特勒极大的自信,因此,紧接着,德军就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进攻法国的计划。

法兰西战役第一阶段结束,随后,德军越过索姆河,转向巴黎进军,法军剩余部队土崩瓦解。6月22日,尽管马其诺防线40万大军仍在原地坚持战斗,但法国政府已经没有可用部队继续作战,正式签署投降协议。直到5月27日拂晓,6个精锐的德国装甲师才开始重新前进。5月26日下午6时57分,英国海军部发信号通知多佛:“发电机行动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救英国远征军。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9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⑤ 英国与法国历史上打过多少次战争 包括殖民地战争

英国与法国在中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宿敌。他们打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几十个,我就说说我知道的几场大战争。
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起因是因为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而英王爱德华三世要以近亲的身份继承王位,结果腓力六世继承王位,英王继而向法国宣战,而此时英国早已经拥有法国半壁江山了。这场战争出现了最先进的武器:大弓。英军用这种武器大量射杀法国骑士。当时论人口来说,英国远远少于法国。但一直到出现圣女贞德解救法国之前,在100年间的战争中,英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第二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中英法在比利时、殖民地和大海上进行战争。

第三次欧洲七年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称,1756~1763年。这是一场殖民争霸战争。英国自始自终就是法国的宿敌,而法国也是英国宿敌,英国一直都在大陆寻找盟友一起对付法国。英国的盟友在1700年前后都是奥地利,而普鲁士要在中欧的崛起,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战争不可避免。当奥地利人正忙于和普鲁士战斗时,他们对法国的关注自然没那么强了,而英国看他们的盟友真在忙别的事情是,英国人决定从新找一个盟友。他们找到了同样对法国有矛盾的普鲁士王国。于是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普鲁士新的国王将成为那个火星。而奥地利和法国抛弃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没几个月,就向奥地利宣战,进攻西里西亚地区。随后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鲁士宣战,英国向法国宣战,俄国早已垂涎欧洲大陆,与法奥结盟宣战普鲁士。这是主要战争国还有不少小国,其中就有汉若威王国是帮英普的,其他还有好多就不说了。
这是欧洲局势,在美洲:法国与英国上演了殖民战争,法国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区。在亚洲即印度次大陆:英国在海上以少胜多并在陆上突击法军据点,法国在印度元气大伤,法军被迫转为守势,与孟加拉将军结盟。在决战时,英国买通了孟加拉将军,英军将领罗伯特 克莱武率领英军进攻法军阵地,孟加拉将军拒不出战,直到英军攻下法军阵地,击败法军。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仅在印度保留几个港口。
第四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在途中英军遇到了几十名民兵,英国军官劝他们不要和自己的祖国战斗不要受到蛊惑反抗国王。。。就在民兵准备缴械时,一个民兵向英军开了一枪,导致了战斗,英军打败他们后来到目的地发现军火被转移了,就在这时后面出现了上百名民兵,英军死伤惨重突围出去(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欧洲的线列步兵)。 在与英军的历次交锋中,屡败屡战,终于在一次战斗中重创英军,告诉了世人美利坚人民独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国看到了希望于是帮助美国独立,在法国王室陆军的帮助下,打败了英国。
第五次: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这些战斗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
关于你们说的二战的英法战争可有可无,主要对手是德意,在亚洲是日本,和法国的作战除了马达加斯加岛战役就没了,英国害怕日本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马达加斯加建立潜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几个月(包括从英国调兵去那里的时间),法军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战,在后期登陆阿尔及尔的计划还没实施,北非的维希政府就投降了。欧洲大反攻,诺曼底登陆成功后打到法国南部,法国维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战还是有法国人打德国的,法国的一个组织‘自由法国’由戴高乐将军领导,还创立了精锐的柯菲尔突击队(绿色贝雷帽)
仔细看的人会知道我没有抄袭

⑥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英美盟军抢滩登陆……苏


(1)斯大林格勒战役(2分)
(2)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4分)
(3)雅尔塔会议(2分)
(4)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2分)(答出一两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⑦ 为什么二战欧洲战场的大规模进攻都选择在夏季呢

德军大举侵苏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间为1941年6月22日,引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蓝色计划”,则以包克集团军群1942年6月28日从库尔斯克地区发起攻击为起始点。而决定苏德战争走向的库尔斯克会战之“堡垒计划”,德军攻击发起时间为1943年7月5日,确实,这三次大战的爆发时间都是欧洲的夏季。

肯定会有人提起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D日是6月6日,那也是夏天啊?其实那是个意外,因为夏天的海洋气候多变,反而不利于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正是天气问题当时把艾森豪威尔愁得要死要活,好容易赶上一个48小时的窗口期,美国大兵急吼吼就开始了“霸王行动”,要么就将失去机会,而“隆不在”之所以缺席诺曼底前线,也是认为两周内的天气都不适合登陆。

幕后的历史是,在1943年12月的“六分仪会议”上,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确定的登陆时间是:不晚于1944年春季,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最终确定的为1944年5月!只是因为方方面面准备的不足、盟国之间的讨价还价以及美英将领之间的争吵,才拖到了6月,所以跟夏天原本无关。

⑧ 英国历史上“百年战争”的详细资料

百年战争
(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至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着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 - 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 - 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 - 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同样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阶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在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出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锁链甲已经在欧洲历史上使用了1000年,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其防护力大为改观,1513年Flodden 战役,让称雄300年的英国长弓战术面对板甲,已经失去了效用。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⑨ 阅读下列材料:10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

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2分)
⑵诺曼底。(1分)
⑶雅尔塔会议。(1分)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1分)
⑷为反对,打败共同的敌人,因而走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分)
⑸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推动历史发展(学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也可酌情赋分。)

与英国大反攻是在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蚝海鲜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875
印度的鸡肉怎么去皮 浏览:492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380
伊朗驻欧佩克代表什么 浏览:833
中国男篮奥运落选赛哪里看 浏览:709
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穿的衣服叫什么 浏览:118
绿茶在英国怎么说 浏览:394
越南人自己怎么做水泥 浏览:724
中国哪个省种樱桃 浏览: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么兼职 浏览:41
英国炸鱼薯条多少钱 浏览:647
英国总共有多少运输机 浏览:477
美国海运到中国港口需要多久 浏览:372
美国给中国转钱怎么办 浏览:938
人在英国怎么玩微博 浏览:701
英国留学回国有什么补贴 浏览:181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浏览:511
目前英国女王管辖多少国家 浏览:738
注销中国电信宽带怎么办理 浏览:29
越南人怎么养鸡 浏览:812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