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世纪后期英法两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比较研究
【背景】
首先,由于法国是欧洲大陆传统的天主教国家,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对法国的影响十分深刻,天主教一直是法国的国教,甚至在中世纪末期,法国中央集权国家仍未形成。而英国1066年便统一了英格兰,建立起英格兰王国。
但奇妙的是,本来英国是最有可能提前完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但直到15-16世纪法国在中世纪之后确立稳固的中央集权国家,英国却在朝相反的方向行进。
【英国与法国中世纪后的比较】
也就是在南特敕令颁布以后,法国的改革逐渐使国家走向强盛。国王的积极措施使他得到了广大市民及贵族的支持,法国王权得到巩固,并随即对外扩张,国王的权利至高无上,成为国家的象征和最高权威,路易时期甚至废除了首相制,可以说法国在16-18世纪早期是一个君主专制主义盛行的中央集权国家,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拥有绝对权威。
而英国却早在12世纪就因为大宪章的缘故将英王严格的管制起来,但这种依靠贵族力量挟制国王的方式并不稳固,英王开始在战争中谋求机会确立个人统治。结果遭到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反对。与法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基础不同的是,由于日不落帝国全球贸易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基本确立,可以说资产阶级成为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基础阶级之一。英王的行为遭到了严厉的制裁,清教徒革命的爆发最终在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体制。
总的来说,由于大陆和岛国先天的自然条件使双方无论在经济基础还是社会制度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加之由于英国王权一开始就遭到了限制,可以说贵族并不相信国王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英王试图通过垄断教权强化王权的行为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计划了矛盾,结果导致在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统治轰然倒塌。而由于法国国王的宗教自由政策与他的威信,同时对外战争也在增加王权,尤其17世纪以后,两国就完全分道扬镳了。
2. 为什么欧洲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没有得到加强
罗马时代欧洲的蛮族,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盎格鲁人等等生活在德波平原和东欧的地方,伴随着阿提拉的入侵,这些蛮族纷纷东迁,进入西罗马帝国的领域并纷纷成立民族国家,西罗马帝国为了抵御阿提拉的进攻,不得不任用各蛮族首领作为雇佣军。而这也恰恰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中央权威和军事力量。不久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首领废止(是法兰克人还是哥特人,我既不清楚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而阿提拉的后代也在今天的匈牙利地方开始了定居生活。东罗马帝国很像是我国南北朝的南朝,保留了先进的文明和科技。
除了阿提拉,后来还有马扎然人,维京人,阿拉伯人等等蛮族入侵,直到后来的拔都。不过后来的入侵对欧洲的影响并不大。蛮族部落和罗马的文明相结合,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民族国家。也形成了王权,领主,教会三者互相制衡的力量。欧洲重新统一的努力一直在继续,比如东罗马帝国的君士但丁,法兰克的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的巴巴罗萨。不过他们建立的貌似统一的王权,在他们死后很快就又分崩离析了。 欧洲为什么没有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蛮族部落的特性得到了极大的保留。欧洲蛮族不像中国南北朝的胡族,中国的胡族早就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比如匈奴在曹魏的时候内迁,拓拔家族的迁都汉化,都使他们比较完全的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同化。而欧洲蛮族则不一样。他们是被阿提拉赶到罗马帝国境内的,本身保留了相当大的蛮族传统,比如封邑制度。封邑制度或者说封建制度,使得欧洲的王国和中国的王朝截然不同,王权不是至高无上的。国王和领主,他们的关系类似于条约关系,条约的双方都不能破坏规则,这就极大的限制了王权。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如此则欧洲各王国的中央政权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没有一个好的国家机构传统,那些偶然建立起来的大帝国,便不能延续下去。
2,宗教制度。中国没有类似基督教那样的足以影响政权的宗教。也没有类似教会那样遍布全国影响世俗的机构。中国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发展很快,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也是由于少数统治者个人力量所致。一旦当权者觉得佛教影响太大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下令废除佛教,那么佛教在这种王权的力量下没有丝毫的反抗力量,比如着名的三武灭佛。而欧洲不同,欧洲的宗教力量很强大,足以和王权以及领主相抗衡,以至于形成这三者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贸然的以武力消灭一个王国并宣布吞并,在中世纪的欧洲是要受到教廷的谴责的。而教廷更是和王权合作,组织了着名的十字军东征。总之,由于宗教力量在欧洲很强大,压制了王权,也使得欧洲各王国迟迟不能完成王国内部的中央集权化,更遑论整个欧洲的统一。
3. 英国不是中央集权国家吗
当然不是
英国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和美国类似
4. 英国政府体系及内阁,枢密院,议会之间的关系
政府由内阁组成并领导,内阁由议会中产生,议会负责立法和监察政府行为并负责行政拨款。枢密院是礼仪性机构,和前三者没有统属关系,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英国是中央集权制而不是联邦制,首先这一点要清楚。
议会是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政府从议会产生,由多数党组织内阁进而组成政府。
议会由君主,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政府产生于议会。议会选举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指定阁员组成内阁进而组成政府。同时议会负责立法,批准政府工作资金,检查政府政策和行政管理执行,同时包括拨款。
枢密院曾经被称为政府行政权力的源泉,也称国王议会,负责给君主提供私人建议。但今天的枢密院就像君主一样是礼仪性的,基本没有权力,只有建议君主接受政府法令之类的礼节性权力和职能。
完全手打,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可以追问。
5. 英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英国是单一制的国家。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是“四个一,两个统一”。“四个一”是指: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公民只有一种国籍。“两个统一”是指:中央统一领导地方;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英国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点。在法律体系上,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英国法律在历史上形成的特点),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这些宪法性的法律,都是中央的,因此,可以说英国只有一种宪法;从立法机关看,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议员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故上院也叫贵族院。下院选举产生。所以,英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两院制);英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由首相领导);所有英国臣民都只有一个国籍,即英国国籍。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 那么,“英联邦”是怎么回事?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是国际组织。英联邦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大家知道,英国在近现代史上是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亚非拉美和大洋洲都有大量殖民地,这些国家先后掀起了独立运动,并摆脱殖民统治,但仍然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国家仍然保留英国女皇为本国象征性君主。
6. 请问有哪些发达国家是中央集权制度,那些不是。
中央集权制(法国,中国,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变革前的一些东欧国家)
相对应的是
地方分权制(英国为典型,另有意大利、、瑞典、挪威等)
合成单一制
联邦制(阿根廷,澳大利亚联邦,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科摩洛,埃塞俄比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伊拉克,马来西亚,墨西哥合众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尼日尔爾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苏丹,瑞士,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美利坚合众国,委内瑞拉)
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一种(另一个是邦联制)
相对应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结构)
7. 美国和英国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
中央集权和专制是两个概念
英国:没大中央集权(地方小) 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首相内阁享有行政权,对议会负责,从此英国人治转向法治,避免了专制
美国:美国1787宪法确立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各州虽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必须保证服从中央政府,这就保证了中央集权。 又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
8. 如何评价英国的地方自治和法国的中央集权
(1)法国主要采用行政途径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而英国则主要靠政党组织。法国被称为“垂直式行政统制”,通过委派共和国专员下达中央的指令,监督地方行政。而英国由于政党的组织很严密,由于特有的政党组织结构和议会内阁制度,执政党中央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地方的组织机构,影响地方行政。地方议员可以通过提高党内地位,上升为国家级的政治家。因此,英国的单一制被有人称为“垂直的政党统制”。
(2)在法国,兼职在维持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起着很独特的作用。吉斯卡尔·德斯坦既是总统,又是圣玛利亚市的地方议员,据统计1980年法国参议员中54%同时是市长,57%是省议会议员,这样有利于上下沟通。英国没有这种现象,英国靠制度化和手续化来调节国家权力,其制度大多制定得非常细,非常专门化。
(3) 法国的市长权力较大“(常兼任中央的国会议员),而英国的地方政府中,重要的是具有立法和行政双重职能的市议会,市长是虚位,没有多大实权。
(4) 从地方政府的数量上看,英国较少(400多个),法国较多(3万多个)从规模上看,英国的地方政府较大,而法国的较小。
(5) 英国的地方自制程度比法国高。法国传统上是中央集权国家。尽管1982年的改革扩大了地方的自治程度,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仍很严密。
总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英国走的是一条通过政党组织来联络上下的政治途径,而法国走的是一条以中央代表为轴心的行政途径,这是两国单一制的最重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