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据说,英国室内都有暖气,室外比较冷,室内外温差大那一般怎么穿衣服啊该带点什么衣服去英国啊
温度:英国夏天温度10几度到20多度,阳光灿烂穿个短袖/裙子,下雨还是要穿长袖或者风衣,而且能有个1个月的夏天不错了。冬天温度5-10度,有点像成都那种湿乎乎的冬天,偶尔下点雪,温度不会差太大。
这样的情况下,夏天很清凉的衣服穿出来的机会比较少,冲锋衣/防水风衣/羽绒服+长袖或者薄毛衣穿的很多,尤其是冬天,屋内脱掉外套即可。
另外防水风衣什么的建议在英国卖,burberry神马的打折比国内便宜了很多。雨靴什么的也很有必要(英国也有,但是价格有点偏高),尤其是曼彻斯特等等天气糟糕的城市。雨伞基本上天天包里装着,要是女生喜欢漂亮点的话建议国内买好带过去。
秋裤神马的必备啊,英国没有这种高级货啊!作为女生秋裤+厚袜子至少曼城不会冷。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客气。
BTW宿舍内的暖气一般都是定时的,三个小时自动关了,所以厚睡衣防感冒我觉得挺有用的
② 欧洲和美国居民冬季是如何取暖的
美国
供暖方式多样,暖气费很高
在美国,没有明确的供暖季,只要感到寒冷,随时可以打开暖气。美国供暖有天然气、电力、石油等多种方式,然而随着油价上涨,美国人多年前就开始为交供暖费犯愁。
我有个朋友,在新泽西州买下了一幢将近300平方米的房屋,交房时房屋内已装有供暖和制冷设备。这套温度调控设备有“开关”、“供暖”、“制冷”3个选项,可以自行调节温度,还有定时功能,但冬季每月的供暖费达到了约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多元)。
早在2007年,一项美国公众对2008年能源价格走势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1%的美国人打算靠借贷支付供暖费。近两年,随着油价持续上涨,高昂的供暖费让他们忧心忡忡,很多人甚至开始考虑使用柴炉取暖。
韩国
广泛应用地暖系统
如果你喜欢看韩剧,你一定惊讶于韩国的美眉真抗冻,大冬天都露着大长腿。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她们的家里暖和着呢。
大部分韩国人家里装有地暖,地暖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每年进入11月份,韩国各地就普遍进入供暖期,各种供暖设施全面进入运营状态。
韩国的供暖方式主要有单独供暖和集中供暖两种,不同种类的住宅采取不同的供暖方式,但供暖末端多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韩国的家庭采暖技术目前已经很纯熟,蜚声海内外,其地暖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全世界。
德国
选用壁挂炉的家庭很多
在德国没有固定的供暖期。对于德国居民来说,他们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集中供暖。因为,德国90%以上的家庭采用独立供暖,这其中又有70%以上的用户选用壁挂炉。
德国能源机构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的室温为:卧室16℃,起居室20℃,书房22℃,浴室24℃。德国能源匮乏,所以格外注重供暖节能。为此,德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旨在规范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
供暖设备在德国是一个非常成熟、发达的产业。作为世界供暖王国,德国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始终占据着家庭供暖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德国威能是百年以来世界公认的采暖高端精品,也正是源于德国的家庭供暖顶级品牌,秉持着德国人特有的专业精神,威能才将采暖产品一丝不苟地做到了极致。
意大利
家庭自备取暖占很大比例
意大利的家庭供暖分为集中式和家庭自备式,其中后者占了很大比例。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家庭安装了单户供暖供热设备,住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温度和供暖时间。
意大利家庭自备取暖方式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以前,意大利许多住宅采取集中供暖与供热水,上世纪70年代欧洲爆发了能源危机,为了节省能源,意大利政府出台政策让每个家庭共同担起节约能源的责任。住宅楼不再设集中供暖设备,促使各住户自行解决采暖与用热水的问题。
实践证明,家庭自备式取暖与供热水,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方便了居民生活。
瑞典
生物燃料、天然气、垃圾供暖
近些年流行暖井
瑞典的冬季漫长又寒冷,为了让人们舒适地生活,瑞典政府千方百计地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证供暖,使“有屋檐的地方都温暖如春”。
以前瑞典冬季供暖靠煤、炭、石油及电力,每年用于供暖的能源消耗占整个能源供应的四分之一。现在大多改为生物燃料、天然气、垃圾供暖。
近年来,一种新式供暖方式——暖井在瑞典流行开来。这种方式是用专门的公司在用户住宅旁打一口通向地下热水的井,用地下热泉为用户取暖,虽然开始花钱比较多,但以后就省钱了,又干净又环保。
英国
电费便宜时,给储热器充电
英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独立供暖,目前供暖方式有天然气和电力两种。现在,一种被称为经济型储热器的设备在英国家庭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这是一种充电七小时就可以持续放热一整天的节能装置,居民们通常在电费便宜的时候充电,用以维持平日的供暖。
③ 英媒称英国人开始为冬天取暖囤木柴,如何看待这现象没更好的办法了吗
英媒称英国人开始为冬天取暖囤木柴,小编觉得这种现象确实是无奈之举,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讲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关注国际现状的网友都知道如今英国的物价是非常昂贵的,如今的物价和以前相比而言是翻了很多倍的,所以很多当地人连饭都吃不饱。有些本地人以前花费一英镑就可以购买能够让整个家庭吃饱的食物,但是如今一英镑根本就买不到什么东西,所以饿肚子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困扰,如果说英国政府没有办法提供充足的能源的话,那么接下来英国的民众生活就变得更加困苦了。所以英国的百姓只能通过燃烧木柴的方式取暖,假如能源问题始终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后期整个欧洲甚至都有可能会陷入这种困境。所以解决能源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希望当地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④ 简谈世界各国供暖
自采暖和集中供暖一直是采暖的两种主要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两种供暖方式占有不同的份额,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各国的供暖状况。
日本的集中供暖(冷)系统始建于1970年大阪的千里中央地区,截止到2000年,就普及率而言只占6%,在发达国家里算比较低的。而集中供暖发展较快的是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到平成30年1月(2018年)日本有83个集中供暖企业。许多企业运营的是电热联产的热电站,为本区域的很多办公楼提供蒸气和热水。另外,在东京包括郊区,多数运营商还提供制冷服务。看得出日本的集中供暖都局限在办公楼一类的建筑,住宅占比比较低。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代(也是南北分界线),所以在中国南方几乎没有集中供暖系统。在中国北方,供暖系统是很常见的,一般最早的是东北地区从九月低开始供暖一直持续到来年3月为止。很多地区的都有专门的供暖系统,而不是使用热电联产系统(南方倒有一部分热电联产供暖给附近的居民区,但大部分都是自采暖)。由于中国在冬季有很重的空气污染,许多城市的供暖已经使用天然气,还有一些使用地热和海水热泵系统。
1877年的美国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区域锅炉向附近的14家用户供热。到1882年美国进行了集中供暖的商业化。现在全美共有5800座集中供暖能源系统。美国最早的集中供暖系统为纽约1882建造的地下蒸汽系统,到1963年纽约市的地下蒸汽管道系统已达105公里,拥有六部发电机组,为2500栋建筑提供供暖服务,而在1882年那时只能为62个客户服务。同时在其他各州还有利用各种能源驱动的集中供暖系统。
西班牙最大的集中供热系统位于索里亚,他被称为“环境之城”,将从生物发电中获得41兆瓦的电能。除此之外,西班牙普遍采用独立的中央供暖,由一个锅炉负责几栋楼的供暖。
英国第一次尝试集中供暖是在1742年,做为律师和园艺家的Hugh Plat用管道输送整齐到房间取暖。1745年,William Cook用同样的方式输送蒸汽给家庭采暖。1898年热电联产用于Clydebank的一家烫毛厂。1911年安装于曼彻斯特的Bloom街的热电联产电厂为周围的商店、办公室和工厂提供热气。1920年到1922年Durdee和Stirling分别开始集中供暖。目前英国热电站的发电容量为2000MWe,到2020年英国热电联产发电量要达到全国总发电量的25%
瑞典为城市提供集中供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瑞典的集中供暖协会表示,2015年,瑞典约为60%的住宅提供集中供暖,韦克舍市在1993年至2006年期间将矿物燃料消耗量减少了30%,到2010年将减少50%。这主要是使用生物燃料来提供集中供暖实现的。
在塞尔维亚主要城市,特别是首都贝尔格莱德,都采用集中供暖。第一个集中供暖厂于1961年建成,为贝尔格莱德新建的郊区提供供暖。从那以后,建造了许多这样的工厂为城市供暖,他们都是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但离开首都后,很多地区就需要靠自己来取暖,譬如进入十月份的山区需要准备不少的劈柴来应付寒冬。
在俄罗斯的大多数城市,区级联合热电厂产生全国一半以上的电力,同时为临近的城市提供热水。他们大多数使用煤和石油做燃料。现在天然气也被广泛使用。苏联时代使用大型中心站为城市供暖,即使不考虑旧的供暖网络的低效率,由于泄露和缺乏适当的热量隔绝,使得供暖管道中的热量大量流失。
罗马尼亚最大的集中供暖在布加勒斯特。由RADET经营。为57万个家庭提供供暖服务。这相当于布加勒斯特总供热量的68%。但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新闻,截止到2016年,有越来越多的公寓从集中供热系统中断网,采用自采暖,以节省成本。
2009年有40%的波兰家庭采用集中供暖,其中大部分家庭都位于城市地区。热量主要由热电联产的电厂提供,其中大部分的燃料是煤。
在挪威,集中供暖只占供暖系统的2%,与同类国家相比,这个比例是很低的。集中供暖普及率低,是因为挪威又很廉价的水电,80%的私人电力用于供暖。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挪威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愿意烧柴火,使用现代化的火炉,即取暖又有格调。
在意大利部分城市提供集中供暖(贝加莫,布雷西亚,克雷莫纳,博尔扎诺,费拉拉,伊莫拉,雷焦艾米利亚,泰尔拉诺,都灵,洛迪,现在的米兰),都令的集中供暖是全国最大的,供应55万人。
都柏林垃圾焚烧发电厂为Poolbeg和周边地区多达5万个家庭提供集中供暖。但大部分地区仍是独立供暖。
在冰岛有95%的住房享受集中供暖的服务,热源来自地热,而使用地热可以追溯到1930年。冰岛是集中供暖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连一部分足球场都提供供暖。
最大的供暖系统位于布达佩斯的大都会电力公司,为23.8万家庭和7000家企业提供暖气和热水
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先进的供暖系统。希腊的集中供暖专门用于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市的私人与公共建筑。从1994年至2003年,集中供暖网的供热能力提高了65%。现在的希腊主要在西马其顿、中马其顿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省提供集中供暖。
在德国,在前民主德国地区,集中供暖占供热系统的30%,但是在前联邦德国地区仅占9%,不过最大的集中供暖位于柏林,城市里有1875公里的供暖管道,供主城区的130万人使用。在鲁尔地区及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连接几个城市的城际间供热系统。
在芬兰,集中供暖占供热市场份额的50%,其中80%是由热电联合电厂产生的。东南管道网主要使用天然气,靠近港口的地区使用进口的煤炭。
在赫尔辛基,总统府旁边的一个地下数据中心将多余的热烈输送到附近的住宅,其产生的热量总共为500冻房子供暖。
1903年,丹麦建成了第一座热电联产电站,这是一座垃圾焚烧电站。20世纪20~30年代,人们以当地发电站产生的废热作为热源,集中供暖占丹麦总供暖量的4%。当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后,丹麦觉得不光在大型城市建造热电联产电站,中小城市也要建造,到2007年,供热量中的80%是由热电联合电厂产生。垃圾焚烧的热量占20%。
捷克共和国最大的集中供热系统位于布拉格。由Pražská teplárenská经营,为265,000户家庭提供服务,大部分的供热由处在梅尔尼克30公里远的火力发电站产生。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娇小的集中供暖系统,使用废热利用、城市垃圾焚烧和热电厂
上世纪70年代,保加利亚建造了核能供热系统,做为集中供暖的热源。保加利亚有12个城镇提供集中供暖。最大的系统位于索菲亚,那里有四个发电厂为城市供暖,可以往前追溯到1949年。
奥地利最大的集中供暖系统位于维也纳,全国范围内也分布着许多小型的供暖系统。现在奥地利政府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供暖设备。
参考资料:
日本集中供热(冷)系统的发展现状
维基网络-区域供暖词条
挪威的劈柴
区域供暖技术在希腊国内供热中的有效应用
英国的区域供暖及热电联产
集中供热的发展历史与供热服务
⑤ 英国冬天几月份大家开始开暖气
英国是家庭独立供暖,只要觉得冷随时可以开。并且很多英国人表示,英国的燃气收费很高,希望能够少用暖气。
与国内北方地区集体供暖的方式不同,英国是家庭独立供暖。每个家庭都会装一个热水器,它能够将热水通过水管送到每个房间的暖气片里,再流回热水器中重新加热。
英国供暖与国内相比确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1、房子建造太薄会导致御寒性降低。比如大多数留学生所租用的房子多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或者低收入人群所居住的廉价房子,保温性能较差。
除了外墙过于单薄,室内房屋也只用单层木板隔开。通常来说暖气都安装在有人居住的房间,客厅和楼道没有供暖设施,所以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流失。
2、英国供热公司实现私有化带来了不少问题。在几十年前私有化的浪潮中,英国所有的能源公司都已经出售给了私人。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些能源公司并不愿意改造能源系统,而政府也无力命令公司做大规模的能源系统调整。
(5)英国供暖怎么用扩展阅读
《英国独立报》在2016年4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写到,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有49260人因为冬天的低温而死亡,其中有14780人是因为室内过于寒冷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统计,2015年英国的人口约为6460万,也就是说大约每4400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去年冬天因为家中过于寒冷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⑥ 英国冬天怎么取暖
英国人很勤奋也很守时,所以待在家里的时间很短,穿个军大衣啥的一个冬天就过去了!
⑦ 英国暖气为什么会自己关
英国冬天会实施统一供暖的。每个月会收你供暖费,一般情况下冬天晚上12天以后就自动关掉了。供暖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人类自从懂得用火以来,为抵御寒冷对生存的威胁,发明了火炕、火炉、火墙、火地等供暖方式,这是最早的供暖设备与系统,有的至今还在被应用。发展到今天,供暖设备与系统,在对人的舒适感和卫生、设备的美观和灵巧、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形式的多样化、能量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
供暖方式:
一、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是热力集团把市政热力通过管线输送到用户家中,是清洁且有保证的一种供暖方式。该方式价格便宜,且安全性能相对较高。
二、地板辐射供暖——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这种供暖方式温度均匀,较为节能,但对管材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还会使家具变形。
三、燃气供暖——该方式以天然气为能源,可自行设定供暖时间,分户计量,但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供暖
⑧ 英国的暖气费很贵吗是怎么收费的
首先要看你家的暖气是用电烧的还是用气烧的,电比气贵。其次要看你是怎么开暖气的,定时还是一天都开着。最后还要看你是按月付账还是用direct debt付账,后者会便宜点,因为是提前充值。当然啦,你家有几间房,住了几个人也是有影响的。我家一共3个人,用的是British Gas,定时供暖,direct debt付账,冬季一个月75镑,夏季一个月55镑。
⑨ 我还想问一下,伦敦的冬天有没有暖气啊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开始供暖啊
有暖气的,伦敦1月的平均气温 在4度左右。
现在中国北方迎来了寒冷冬天,昨天我开车匆忙往家走,忽然发觉窗外一个人不容躲闪驶进眼帘。只见不远处的路旁,正有一个下身穿牛仔短裤黑丝袜、上身桃红羽绒紧身服的女人迎面走来,车窗外寒风怒嚎着将道路上尘土一拥卷起,我的车顺势从她身边滑过。
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寒颤,大冬天的,果真不冷吗?“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对于爱美的女人想必可以战胜严冬刺骨的刹寒。车子往家的方向行驶,我开足车里的空调,思绪却飘向了英国。的确,我有些小提大作了。忘记了自己当年在英国时看见的一番“暖融”景象。
在英国,即使到了凛寒冬天到来,但这里却寒而不“冷”,不仅仅是因为室内都有暖气的缘故,而是因为英国人“不怕冷”。英国人的穿着会更让人吃了一惊。大冬天穿裙子在英国,如是说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记得我在伦敦时赶上下大雪,我与同事一大早都穿的严严实实去学校作讲座,没曾想刚一出门,就看见三个英国女孩穿着短裙、短袖在雪地里走,她们似乎一点儿都不觉得冷,这确实让人不可理解。因为总的说来,在中国冬天不怕冷者毕竟凤毛麟角,而英国这里却成了冬天很平常的一景。
因为英国人似乎天生就“不怕冷”,非常寒冷的冬天,我记得自己早已是秋裤,毛衣,羽绒服全副武装了,而站在瑟瑟寒风呼啸而过的车站等车,感觉仍然全身冰凉。可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春夏秋冬的衣服在展示,既有怕冷之人穿着羽绒衣的,也有已经习惯气候不怕冷穿短衣短裤的,甚至还有要靓不要命穿超短裙背心的。而许多英国人在大冬天穿着轻薄的外套,并将外套迎风敞怀穿者大有人在!我当时在英国时就发有感慨,不知这算不算是英国人特有的“风度翩翩”呢?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英国人“不怕冷”是包括儿童和老人在内的。中国有句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因此,我们平时特别注意保暖,注重自己穿上很温暖的鞋袜,下装,这样整个身体就处于温暖的状态,人也就舒服了。
想到年轻的时髦者或者身强力壮者这样穿是为了美,想做冷美人,可英国中小学的女学生们全都光着腿,穿着校裙,只是上身加一件防寒服!甚至还见到一些上了年岁,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也是这般装束!你简直分不清楚是在哪个季节。看着自己要全副武装,很是怀疑自己的身体是否太差。我经常盯着她们的腿脚看,感觉那似乎不是腿,而是没感觉的木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这样被带大的,已经完全习惯了。在长年累月这样的适应中,英国人的抗寒能力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
英国人在室外“不怕冷”,当然在室内更是穿得单薄。像我们在北方长大的都知道,即使室内再暖和暖气给得再足,也会穿件薄毛衣,尤其要在冬天换上棉拖鞋保暖。但是在英国呢,他们会在室内只穿一件T恤就足够了,而且居然会打赤脚。从这点上看,英国人真是“不怕冷”!其实,英国人的“不怕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英国室内的空调系统完善,而且英国室内的地面普遍铺的又是地毯,所以“不怕冷”的英国人在室内能够肆无忌惮的与“冬天”抗争到底。
回忆起英国人的“不怕冷”,在想到刚身边一闪而过穿牛仔短裙的那个女人,我忽然在想,旁人这点投以惊诧的目光算得了什么呢,久而久之,或许全世界人们的眼中都将没有冬天,正所谓与自然斗,其乐无穷,或许有一天这一切将变得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