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普通英国人是怎么看待英国的贵族制度的呢
年轻的英国人觉得英国王室是累赘,什么贡献都没有为国家做到,就这样吃白饭,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是大部分公民还是支持的。
加上有媒体对英国需不需英国王室,结果还是可喜的,大部分公民还是选择需要,要知道统计出来公民对英国王室满意度高达90%,都认为英国需要君主,短时间是不可能会废除的。也就是说明英国王室还是很得民心的。
② 《权利法案》颁布后,评价英国近代历史上的“贵族民主制”
“贵族民主制”是独一无二的制度,也是波兰政体有争议的一点。它是个例外,是以强大的贵族和弱小的国王构成为特点,在专制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盛行的时候——但是波兰的这种制度,这个例外与某些现代价值观念相符。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日趋中央集权化,君主专制,宗教与王朝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时,联邦却大胆做出权力分散,邦联制,联邦制,民主制,宗教宽容甚至是和平主义的尝试。因为瑟姆经常否决君王发动战争的计划,这导致贵族们对民主和平论的辩论。这个政体是现代观念泛民主,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的先驱者。联邦的施拉赤塔赞赏抵抗的权力,社会契约论,个人自由,被赞成的政府的原则,依靠自己的价值观——所有在现世中流行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正像19至20世纪的自由民主主义者,波兰贵族关注国家的权力。波兰贵族受到专制国家的强烈反对。
它仅局限于贵族阶层,不包括平民阶层而且没有向人民的大多数提供自由的法律体系,引起城市的缓慢发展和农民的农奴待遇。联邦被称为贵族的乐园,有时是——犹太人天堂,但也是市民(中产阶级)的炼狱和农民的地狱。甚至在贵族(施拉赤塔)中,贵族民主制被滥用,而且 被他们的最强者(权贵)扭曲。可是,“犹太人天堂,但也是市民的炼狱与农民的地狱”是由德裔犹太小说家阿尔弗雷德·多布林第一次提出的,而非是当时的人说的,所以应该评估这句话的真实性。事实上大部分俄罗斯农民从他们残忍的领主那里逃到开放的波兰,并安置下来是事实。这是所谓的“农民的地狱”的反例。
在贵族民主制的尽头,它被批评,并为“内战与外族的入侵,国力虚弱,不决断和精神的贫乏”负责。联邦没有转变为专制与民族国家的“现代”政体,因为自由否决权和对贵族民主制的其他滥用让联邦因处于混乱的边缘而江河日下。施拉赤塔的多数票让他们相信他们住在一个完美的国家里,并信仰萨尔马提亚主义,直到它的强弩之末。因为施拉赤塔拒绝为组织一支强大而现代的军队而征税,而且权贵受到国外势力的贿赂而瘫痪联邦政体,联邦不能跟上它军事化越来越明显的和办事效率越来越高(因为官僚制)的邻国,变为了邻国的肥肉。最后波兰被瓜分,并在18世纪末瓜分波兰时成为了强大的专制邻国的附庸国。
③ 评价英国的贵族民主制
英国的贵族民主制其实就是指光荣革命后的君主立宪制吧……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发动旨在推翻英王詹姆斯二世、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为了防止詹姆斯二世传位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大部分支持议会的贵族迎回了王位原本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以及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卿威廉回国继承英国王位。
作为条件,威廉同意了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即君主为国家象征,基本没有实际权力,国家权力掌握在有贵族组成的议会,以及由议会选举的内阁手中。也就是所谓的贵族民主制。
英国建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以及两党制度,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君主专制依旧是十分普遍的政治体制。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英国的贵族民主制度,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议会、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④ 你如何认识中世纪英国的骑士阶层与英国民主政治传统的关系
1. 首先,如果限定目前讨论的是联合王国和大英国协的共主君主,那么“没有实权”来形容君主是不正确的。君主对于政治和政局的影响并不是“左右政治”或者“不左右政治”这样的关系,君主是“超越政治”的地位。
2. 在政治和国家制度上来看,我们虽然说英国是典范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英国本身并没有一部叫做“宪法”的立国大典,英国的宪法是由许多套成文法、皇室制诰、惯例等组成,而君主以及皇室的地位是几个世纪各方妥协的结果,是动态的。经由民主程序选出的执政党所组建的政府(Administration),仍然是称呼为“某君主的政府”,即使获得大选胜利的执政党,也不能主动要求君主授予组建政府的权利和“首相”的政治地位,而只能由君主任命。即英国与美国不同的是,获得大选的政党和党魁,并不是“自动”便成为了执政党和首相,而是要在获胜后通过面圣觐见的方式(称为“吻手仪式”),在这样的场合,由君主主动提出任命。
理论上君主可以拒绝任命民主选举的结果,因为“必须任命选举获最多席位党派的党魁为首相”并不是一项真正的宪法条文,而是一项“宪政惯例”,君主为了避免宪法危机所以必须接受民选结果。
被任命后的首相,有义务每周向君主本人报告政府工作和国家运转,听取意见。
3. 英国的法律需要经由英国君主签署,才能成为通行的法律。
4. 皇室是否交税在本质上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制度的伦理的问题。税收在本质上是国民和领主对于国王的义务,以支持国王对于海外征服和国家运转的开销。因此君主对自己本身又怎么会有“收入了 10 块钱且其中 1 块钱是自己的收入”这种义务呢?
标志着现代君主立宪制度成立的英国大宪章的签订,本质上就是一份收税义务的契约,是君主与臣民关于如何纳税的契约。臣民负担自己对于君主的义务,但君主不得随意(即不得在没有议会的同意下,也即纳税人代表的同意下)增加这项义务的内容。
5. 英国皇室并不是在“领取”议会拨给的费用,与许多人认知相反的是,英国皇室的大量私人产业与祖荫资产,除了一部分由皇室经济团队负责并且收益直接由皇室私人使用外,另外有许多产业是历代由皇室拨给予议会,其中的收益的一部分作为皇室收入由议会的名义负责皇室的开销,而收益中 80% 至 90% 的收入是归入国库,供给政府。如果英国停止君主制度,议会势必要退还君主的私产,那么实际上退位的英国君主的收入会大幅提高,但政府的收入则会相应变低。
⑤ 英国的贵族政治特色
从正反两面分析吧~纯粹个人意见,完全原创,感觉不和谐请勿见怪,希望可以给LS帮助~
正面:
客观上,岛国文化使贵族与皇权相对平等,议会的建立使平和的政治成为可能。
英国的在一段很漫长的古代历史之中,都是没有陆军的,因为不需要。
英吉利海峡成为其天然的屏障。没有陆军只有海军,就意味着岛内发生矛盾,在国王的身边没有强而有力的军权保护,贵族与君主就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因此,英国贵族和法国这样的大陆国家的贵族有本质的区别。法国贵族碍于皇帝把持军队的强大力量,都依附于国王,因此他们共同代表一个利益一致的阶级。而英国贵族于王权相对对立,议会的建立就是贵族力量联合的代表,是民主与平和协商的基本形式。从大宪章的签订开始,这种平和就已文件形式真正流传下来了。
主观上,英国人平和与荣誉政治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源于“光荣革命”。
1688的“光荣革命”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与暴力事件,只是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再立其女玛丽及其丈夫威廉为王。由此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这是一个光荣传统的开端,对英国人影响很大。不要说是政治,衍生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化宗教等等都可以体现这一特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就如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伴随国家独立,所以他们崇尚自由;中国的革命由下至上的武装斗争,所以我们重视人民的力量。这是一个相当主观,但适应各国国情,符合实际的情况。
反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强取豪夺发家的资本主义列强”的理解。
首先,从大环境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是靠海外殖民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发家的。英国没有特殊性,这可说是那个时代的历史潮流所导致的。因为殖民从客观效果上是推动了世界的近代化的,列强国家在给殖民地带来灾难同时,也强迫其快速走上近代之路。而殖民是近代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就像拿破仑征服欧洲引起战争显然不好,却在客观上使得欧洲民族国家意识崛起了。在此,战争也是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趋势表现形式。所以说,殖民与平和政治不矛盾,殖民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而平和恒指是传统,两者可以共存。
其次,从主观上说,英国的对外殖民早期是伴随着国家君权的强盛的。殖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符合英国国情的举措,让国家走向繁盛与富强。如果说议会代表民主与人性,君权意味集权与专制,那么殖民就是集权与专制兴起的体现,也就是对当时英国内部政治形势的体现。事实上,殖民都在国家与政府支持下实行,它本身就已向国家发展策略,是政治的一部分。
⑥ 为什么说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仍有一定实权:如君主可以没收分封土地与爵位,皇室募集与一票否决权,而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然有君主制特色。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一切以法为本,《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皇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皇位继承受法律保护,但议会掌握财政立法大权。这是民主特色。
在这个政体下,贵族享受保护。贵族享有可以成为皇室的特点,而且贵族在议会中享有特等席位。也具有一些贵族制的特色
⑦ 英国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指什么,英国国王世袭吗
应该是各有尊重
⑧ 英国贵族的现状,简单描述一下大致状况,不要大篇章的,谢啦
贵族大多没落了,现在贵族为了生存,也不不得像一般人从事生产,学习各种生存之道,说白了,贵族只是一种精神符号,只能说明你祖上辉煌过,但是这一切与你无关。而英国很多成功人士,也往往会被授予贵族头衔。
⑨ 英国民主政治确立的特征
英王与君主制
编辑
英国王权制度由来已久,历史上国王的权力几经消长。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在形式上继续保留君主,专制君主制逐渐向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王权不断弱化,逐渐从“实位”向“虚位”发展,国王成为虚位元首。当今的英国国王从法律上讲,还具有至尊的地位和权力,但在政治实践中,国王的权力要受到一系列宪法性习惯的限制,实权大多由内阁或议会控制,英王只是根据内阁和议会的意思,照章办事而已。这表现在:
1、国王统而不治,临朝而不理政;
2、国王不能介入政党政治,必须以“公正无私”为原则,保持中立;
3、国王对内阁提出政策建议,并无约束力,而大臣对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则有义务听取,并据此行动;
4、国王在议会或内阁的委托或建议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其它权力。
国王虽然没有实权,但绝不是全无作用,之所以英国至今还保留着国王,实行君主制,就是因为国王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
1、 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2、 国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的保证;
3、 国王是协调党派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工具;
4、 国王担任向政府首相和大臣提供咨询、建议的“政治顾问”的角色。
所以,有西方学者把英国君主的这种作用称作是“无用的有用”。议会和内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英王的名义下进行,可见它赋予了政府尊严和正统性,加强了政府活动的合法性。国王在英国的是维系国民道德感情的重要象征,因此,君主制在英国能够长时间存在下来是有其内在根据的。
英国国家制度不论是君主、议会、行政机构或法院,都深植其根于悠久的历史中,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⑩ 英国君主立宪制如何体现人民民主
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议会由全民投票选举结果来分配席位,选票就是体现人民民主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