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中国现在有多少日资企业啊
中国的我不知道,但是苏州的日本企业我倒知道一些,可以给你提供一下参考:
松下系:松下电工,松下半导体,松下系统科技,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东洋电波
日立系:瑞萨半导体,日立显示器件,日立电线,日立精技,日立医疗器械,日立化成,日立金属,日东电工,日立工程建设,日立汽车部件(New)
富士通系:江苏富士通(新区),富士通多媒体(园区),富积电子
三菱系:瑞萨半导体,三菱化学,旭硝子特种玻璃,菱富铝业(New)
吉田系:吉田建材,吉田精密机械
富士系:富士胶片映像机器,富士胶片映像机器元器件,富士胶片商三物流,富士数码,富士印板,富士胶片电子器件(前面三家其实在一起的)
住友系:三井住友银行,住友电工电子线,住矿金属,住金电子,住电装
三井系:三井铜箔,三井住友银行
佳能系:苏州佳能,佳能系统
伊奈系:伊奈建材,伊奈卫生陶瓷,伊奈洁具
横河系:横河电表,横河电机
三洋系:三洋能源,三洋电机,三洋电子部品
雅马哈系:苏州雅马哈(新区),雅马哈发动机(园区)
板销子系:板销子,日硝特殊玻璃纤维,美日薄膜(美日薄膜和板销子将于2006年正式合并)
千代田系:千代达电子,千代田精机
爱普生,福田金属,竹本油脂,力克士机电,索尼凯美高,日本电波,NGK,太阳包装,王子妮飘,斯坦雷电气,牛尾电机,神视电子,高岭电子,和泉电气,佐竹机械,久保田机械,大金机电设备,藤堂精密,平田精密器材,黑田化学,世联汽车内饰,新日石液晶,昂星团,普美驾驶室,好灵通金属制品,华努迪克,对松堂电子,美伊娜多,自润轴承,太阳油墨,高砂电气,泰美克科技,希密埃电子,日矿宇进精密加工,爱培朗缓冲塑料,清源水业,百佳四州食品,萩谷新技,多摩电子,太阳电子通讯,古河奇宏电子,冈本光学,威泰克斯,智能泰克,TDK,柿沼金属精机,光荣电子,琳得科,先锋精密电子,菊水电子,日京创业 积水化学 日通物流 NSK 日空山阳 睦月电机 豪雅光电 华帮光美……
参考资料:苏州热线
Ⅱ 日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有哪些
在可供比较的16150家日资(含与日合资)企业中,无疑在上海的企业是最多的,达到了6126家,所占比例37.9%,也就是说,近五分之二的日资企业选择了上海。看来日企看中的是上海的开放和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有报道说央行的二部准备迁往上海,这无疑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不过,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北京,也不是广东,而是辽宁,日企有2142家,占可比数据总数的13.3%。想想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辽宁的地理位置与日本相对较近,辽宁又是我国的工业重地,在东三省中又最为发达。投资辽宁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排在第三的是山东,日企在山东有很长的投资历史,与日本地理位置也相对较近,在山东的日资企业为1678家,所占比例为10.39%。排在第四的是江苏,江苏与上海地理位置很近,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而物价水平相对较低。在此的日资企业有1515家,所占比例为9.38%。其中又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在苏州昆山市。 在日资企业在华地域分布排名中,北京排在了六,882家,低于排在第五的天津(949家)。而广东的排名较为靠后,486家,其中深圳199家,广州72家,珠海52家。 日资企业在华地域分布 省市自治区 家数 北京 882 上海 6126 广东 486 四川 168 山东 1678 重庆 67 河南 71 海南 39 河北 159 广西 27 浙江 762 云南 45 江西 36 安徽 65 福建 441 黑龙江 95 甘肃 24 贵州 11 湖北 78 湖南 28 吉林 79 江苏 1515 辽宁 2142 内蒙古 30 宁夏 7 青海 3 山西 28 陕西 102 天津 949 西藏 0 新疆 7 注:1.这里所讲日资企业均包括与日合资企业,并不限定纯日资企业。 2.台湾省、香港、澳门资料暂缺。 3.本次分析所选数据均为可比较的数据,数据会有一定偏差,仅供参考,如引用,还需核实。 4.本数据来源为伊梅名录在华日企数据库,数据结构略有调整。
Ⅲ 请问番禺有哪些日资厂(公司)
番禺成日资企业投资热土
本刊讯2004年12月8日,区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和区外商协会召开的日资企业、日商座谈会透露:番禺现已成为日资企业投资热土,受丰田项目带动,眼下,有20家日资企业正和我区有关方面接洽,商讨投资事宜。
丰田项目带动,日资企业涌来番禺
由于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已获批准落户南沙,加上日本在我区投资的另外4个项目,2004年以来,我区加大力度开展对日本汽车零部件的招商工作,连续三次赴日招商。在对日招商过程中,我区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日本汽车产业界协会、贸易促进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不仅为在日招商带来了便利,还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利用日本汽车产业界一些有影响的研讨会宣传番禺,借助日本的专家学者、媒体宣传番禺,介绍我区的投资环境,使番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仅2004年上半年,来源于日本的合同利用外资占我区总体合同外资的36.4%。
日资企业在番禺发展势头喜人
迄今为止,我区共有日资企业35家,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一大批日资企业在我区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立于2003年的奥林巴斯(广州)工业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00多人,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年出口额3.5~4亿美元。1994年成立的广东日立工机有限公司,现有员工460多人,投资总额21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40846.21万元人民币,纳税566.85万元,利润总额2215.91万元。
政府全力支持日资企业发展
12月8日上午,奥林巴斯(广州)工业有限公司、番禺亿源机电有限公司、南沙阪田油墨有限公司、广东日立工机有限公司、广州塔祈巴那电器有限公司、旭东阪田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日资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区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和区外商协会召集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地税、国税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倾听日商们的意见,回答日商提出的问题。座谈会上,日商们就设备进口、固定资产投资、电力能源、货物报关、内销申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向现场的职能部门提出他们的疑问和困难。在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热情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区外经贸局局长崔颖说,为让日商在番禺的生产经营顺利、开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误解,以后还会举办类似的活动,更好地服务外商。他说,现在正有20家日资企业欲投资番禺,以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区还将继续抓住丰田汽车落户番禺的有利时机,抓紧对日本汽车零部件的招商工作,让番禺真正成为日资企业的投资乐园。(谭阳春)
文中提到了 奥林巴斯(广州)工业有限公司、番禺亿源机电有限公司、南沙阪田油墨有限公司、广东日立工机有限公司、广州塔祈巴那电器有限公司、旭东阪田有限公司 还说到了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已获批准落户南沙 这个材料是2004年的 所以...
Ⅳ 烟台日本企业有多少家
一、烟台有日本企业大约317家。
二、具体而言:
1、烟台现有日资企业317家,投资总额23.6亿美元,包括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通商、等在内的10多家日本世界500强企业已在烟台投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67家在烟台投资的日本企业持续增资,十分看好烟台的发展前景。2020年,在国际疫情严峻的形势下,烟台对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63.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11.2%。现在,日本已成为烟台第三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日资4884万美元,增长54.9%;对日本进出口209.9亿元,增长24.5%。
2、举一些例子:
大丰工业(烟台)有限公司、烟台鲁星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日冷食品有限公司、东和食品、顺和食品、大宇精密汽车零部件(烟台)有限公司、烟台世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莱山区保宁电子、喜特电子、烟台锦昌丝织有限公司、佳世客购物中心(JUSCO)、烟台福达音响有限公司、烟台爱丽思中宠食品有限公司、汉和食品、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福山烟台鲁星食品有限公司、烟台三井富士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烟台首钢电装有限公司、山东华润厚木尼龙有限公司、烟台鲁星食品有限公司、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JUSCO烟台购物中心、烟台三井富士金型有限公司、烟台宝井钢材加工有限公司、莱阳伊天果汁有限公司、烟台朝日啤酒有限公司、山东朝日绿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骏辉金型有限公司、烟台锦筑食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出光清洁能源(烟台)有限公司。
Ⅳ 深圳日资生产企业有多少家
25家
拓展资料
北京市
2005年,北京日资(含与日合资)企业及代表处为882家,根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日本企业及代表处为1122家。
2999平米约占12.35%,1000-1999平米的企业约占17.84%,500-999平米的企业约占7.25%,200-499平米的企业约占27.56%,200平米以下的企业约占34.85%。日资企业办公使用面积的大小,与所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
在北京,办公使用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日资企业,一般多为技术研发类、商业类等企业,需要使用大面积的办公场所;而办公使用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的企业,多数为一些在北京设立的代表处,对小面积办公场所的需求较大。
上海市
上海是日资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据统计,2005年,全国在可供比较的16150家日资(含与日合资)企业中,上海的企业数量是最多的,达到了6126家,所占比例37.9%,也就是说,近40%的日资企业选择了上海。据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透露,截止2011年年底,在上海开展业务的日本企业数量已达8807家。与2005年相比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7.3%。
上海地区日资企业办公面积在3000平米以上的企业占比为0.20%,在2000-2999平米的企业约占10%,1000-1999平米的企业占比约15.46%,500-999平米区间的日企数量占比约为8.86%,200-499平米的企业约占25.68%,在 200平米以下的企业数量较多,约为39.8%。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办公使用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日资企业,多为大型贸易型及技术研发型企业,办公面积在1000平米以下的日企数量较多,这些日资企业多为贸易型企业、服务型及代表处等,对小面积的办公室需求较大。
广州市
据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统计,2005年广州的日资(含与日合资)企业数目486家。根据广州日本总领事馆的调查,2011年日资企业(含与日合资)约有1931家。
Ⅵ 杭州日资企业有多少
截至2004年11月底,杭州市已有日本投资企业498家
Ⅶ 佛山有哪些企业是日资的
南海有很多汽车散件厂都是。
据统计,佛山目前有日资企业15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5家,投资总额超过18亿美元。
佛山共有5个区,各区部份日资企业分布如下:
禅城:
佛山腾龙光学
光学元件, 镜头
佛山华鹭制冷
冷冻空调, 压力控制器
佛山市丰富汽配
供本田
佛山优达佳汽配
供本田
吉之岛
百货
南海:
松下,
数字媒体;
双日,
数据,软件
东芝,
洗衣机、电冰箱;
本田阿克塞斯汽车用品 供本田
佛山阿迪雅汽车
供日产
日本制麻株式会社
供日产
爱信精机车身零部件
供丰田
朝日汽配
汽配
日立捷贝汽车配件
汽配
神户制钢所线材加工
汽配
日本制动器
汽配
爱和陶陶瓷
陶瓷
顺德
松下环境系统
换气产品
松下电器
松下精工
丰田合成橡塑
供丰田
爱信精机汽车零部件
供丰田
爱三汽车部件
供丰田
顺德矢崎
供丰田,日产
东海理化汽车部件
汽配
光洋六合
汽配
顶峰日嘉模具
汽配
汤浅蓄电池
蓄电池
顺德日清食品
食品
美芝精密制造
压缩机
美芝制冷设备
空调
三洋科龙冷柜
冷柜
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西药
三水
长丰塑胶
塑料
Ⅷ 北京有多少家日资企业
有2745家!
最新 2745 家北京日资企业名录, 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8月,数据库中含有2008年8月以及之前注册的绝大部分北京日资企业名录!
Ⅸ 请问关于日资企业在大连的详细资料历史,过程,现状,分析等。一些有用的文章或网站也可。-50金币
转产中国 日资企业把大连当第二故乡
今年以来,日资企业纷纷转产中国,大连市日企增长近40%。要在中国建第二个欧姆龙的欧姆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皆川泰平说,大连会成为与北京、上海、深圳并列的被跨国公司看好的中心城市。 10月25日,日本欧姆龙公司在大连软件园设立了日本电子企业的第一家中国研发中心。这标志着具有全球传感技术领头羊位置的电子大鳄全面布局中国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落定。欧姆龙(中国)集团公司总裁皆川泰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选择大连作为他们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是因为大连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与北京、上海和深圳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欧姆龙是在1991年在大连设立独资公司的,而后又在上海、北京、深圳设立了相应的公司。今年4月,该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仅次于日本本部的“中国本部”,要在中国市场上唱主角,创建第二个欧姆龙。据欧姆龙(中国)集团公司的总裁皆川泰平介绍,这家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多个中心,上海是欧姆龙中国的总部,同时也是欧姆龙中国的营销中心,大连是研发中心,深圳有欧姆龙的产品加工中心,在香港,欧姆龙还有自己的情报管理资金运作中心,北京是欧姆龙的品牌管理中心。皆川泰平先生说:“中国很大,有很多发达的城市,这一点与美国很相似,中国的国土是日本的26倍,在这么大的国家办企业当然要在不同的中心地带设立不同的职能。大连作为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逐渐形成为北方的中心城市。”这几年,大连的高科技发展尤其是软件业的发展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在新技术领域里,大连是一个走在前面的城市,这也是欧姆龙选择把研发中心设在大连的一个理由。 由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显现,大连吸引外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连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统计的数字表明,今年以来,大连共吸引日资企业的投资达190户,占今年新设立外资企业的33%,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7%。值得注意的是,在日资新设立的企业当中,有64.2%的企业采用的是独资经营的形式进驻大连的。据了解,日资企业大量转移大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经济环境不好,加上大连的北方中心城市的位置,这块土地上的日资企业也越来越多。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1年底,日本对华实际投资为278.6亿美元,在大连的实际投资为42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每投资中国100美元,就有13美元是落户在大连的。日商在大连的投资企业数已达2054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实际使用外资额为42.1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39.5%,占第一位。这一切用不可雄辩的事实向人们宣告:日商是大连最大的投资者。
2002年上半年,在大连开发区投资的日本企业项目为397家,已经建成投产的企业约180多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1家,一亿美元以上项目6家,投资总额达到37亿美元,占开发区投资总额的32%,投资额位居所有在大连开发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之首。而回首日本企业投资大连开发区,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1984年是日本对华投资的第一个高峰年,但是到大连来投资的并不多。1987年,随着大连开发区第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万宝至马达有限公司的成立,便由此拉开了日本对连投资的序幕。1988年,中日两国政府间缔结投资保护协定,便迎来了第二个日本对华投资高峰年。1988年8月18日,日本独资企业大连原田工业公司成立,总投资额25亿日元。
访谈观点:
竞争的核心就是投资环境的质量 哪儿的投资环境好 竞争力强 哪儿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资
招商引资也要注重外力 注重方式创新 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大连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了 就是创造机会 制定一些政策 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连投资
访谈:
大连原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崎博
记者:原田工业呢是在80年代末,那时候来大连建厂的,也算是来大连比较早的日资企业了。那么你们当初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来大连建厂的?
宫:当时正好赶上中国在搞改革开放这样一项政策,那么大连离日本第一个是地理位置比较近,再一个就是大连政府人员对招商引资非常热心,由于他们的热心打动了我们,我们觉得到这个地方投资对于今后企业的发展等各方面将会是非常有利的。
记者:原田工业是在89年就正式投产了,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几年当中,你们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怎么样?
宫:当初我们是在89年的6 月10日开业的,同年的9月份开始正常生产。开始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一些半成品,那么在大连生产的产品运回日本后呢,再进行加工,最终把完成品提供给客户。最近三年呢,因为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世界制造业的集散地,我们的总部也遵照这样一个想法,把日本的一些生产都带到大连来,这样的话,最近我们在大连的生产都是以完成品的形式提供给日本。
(随着大连原田工业公司落户大连,紧跟其后,日清、JMS、富田、精工电子、孔翎羽绒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先后以合资、独资的形式落户大连,带来了日本企业到开发区投资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说80年代日资企业来连投资还有些拘谨,有些慎重,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观望和实践之后,他们便开始放开了手脚,投资、合资可谓投资动作频频。大连东芝公司是1996年由大连大显公司作为唯一中方投资者,与日本东芝公司成立的彩电生产合资企业。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大连东芝公司已成为东芝公司最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初,他们又将数码和宽频彩电生产线转移至大连,此举,无疑是一场革命。)
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松浦纯一
记者:现在大连东芝厂不仅是生产的数量增加了,同时也将这个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的16:9的宽频彩电和数字彩电全部转移到大连生产了。那是不是说大连东芝厂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东芝总部的要求呢?
松:如果您指的是技术水平,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了日本本社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有欠缺的地方。以前我们在数码电视机最主要、最关键的印刷机版的生产完全在日本本社来生产,然后再运到大连进行组装。但是从今年8月份到9月份,我们将要在大连的工厂内进行生产印刷机版,在技术之外,我们觉得在质量方面,我们也完全达到了本社的要求。
记者:随着3月6日第一台数字彩电的下线,可以说大连东芝厂生产的彩电已经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了,那这时候,大连东芝厂的规模是怎么样的?
松:因为我们是中日合资企业,大连大显股份有限公司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有我们的一条生产线,包括大显那条生产线在内,我们年产量是150万台,其中70%出口日本。
记者:那现在这样的一个生产量,达没达到我们预期的标准?
松:因为在我们公司成立之初,我们没有想会把日本的生产线转移到大连,所以当初设计能力是100万台,现在因为日本的生产线已经全部转移到我们(大连)公司来,所以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50万台,相比成立之初的目标,我们是远远超过了。
(一位美国客商曾经这样说过:“日本人办企业是十分精明的,他们像海欧一样,哪里有鱼就向哪里飞。他们愿意在大连投资,再投资,那就说明这里的投资环境很好,非常好。”的确,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精明的日本企业家,2001年,日本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在连取得营业执照,投资总额为1.2826亿美元。)
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添野守
记者:通世泰建材是一家独资企业,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想到在大连建厂呢?
添:首先是这样的,大连优质人才比较多,会日语的人也比较多。另外呢,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特别优秀,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周主任跟我在日本就已经相识,是老朋友了,所以在他极力的推荐下,我们就做出了在大连建工厂的决定。
记者:您觉得开发区为外企提供的环境怎么样?
添:比如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工厂的时候,在申请这个项目时是有规定的,如果资金超过300万美元时,必须到北京政府去申请,作为我们公司来讲,自己去办这个事情比较困难,所以说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付一鸣副主任,他当时在韩国出差,特意从韩国赶回来,替我们办了这个事儿,所以我们也非常感动。另外一件事是跟自来水公司的联系。因为我们公司建工厂是要建宿舍的,在宿舍那片大地的下面有一根自来水管儿,如果不把它移到别处的话,可能就会对我们建宿舍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开发区管委会和自来水公司给了我们很大关照,帮我们解决了这件事儿,使我们工厂的工程进展的很顺利。
(在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排名中,大连开发区日资企业6家,占1%强;全国出口创汇最大200家企业,开发区日资企业有2家;2001年度大连市纳税企业50强,开发区日资企业占10家,达到五分之一;开发区工业企业销售额20强,日资企业占15家。可以说,日资企业在大连开发区招商引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和带头的作用,起到了榜样和拉动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如此众多的日资企业,他们在连的投资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采访:大连市外经贸局局长 钟善恩)
记者:在大连投资的日资企业它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它们的经营状况都非常好。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日资企业云集大连呢?
钟:因为大连和日本历史上的这种渊源,这是客观历史上形成的原因,另外呢,大连和日本距离比较近,和日韩之间交通也比较方便,那么大连日语人才也比较多,所以这样,日本的企业纷纷在大连建立生产型企业和加工出口企业,数量都比较多。还是以生产型和加工出口这样的企业为主对。
记者:它们的投资都有哪些特点呢?
钟: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生产零部件为主的企业,那么在这儿加工零部件,零部件再返回去到日本企业再组装成整机。那现在呢,随着中国的入世,近几年呢,整机企业在逐步增加,比如说佳能,最近又准备在大连建立生产基地,把彩色激光打印机要准备到大连来,东芝彩电的这个基地建设,实际上这两年已经形成了,这个日本国内的彩电生产线已经全部挪到大连来生产了。
记者:他们在投资策略上有什么变化吗?
钟: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呀,起步的时候,日本的投资主要是 或者是劳动密集型的比较多,那么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规模也相对小一些。那可能是考虑到我们中国国内的劳动力比较便宜。对,它是开始的时候呢,它主要是按照政策性的投资,觉得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为它投资的一个主要考虑的一个东西,但是随着现在这几年的中国国内的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形成,日本现在由原来的政策性的这种投资就变成注重环境的投资。大连的环境建设现在也很好,城市建设也好,软环境建设也不错,所以呢,日本企业把这个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整机的这样企业,而且呢有些像佳能、东芝、YKK这些大企业呢,它逐步在原来的投资基础上再扩大投资,而且扩大投资额每个企业都在上亿美圆以上就是追加投资追加投资,那么形成了这些大企业在大连的生产基地,这个基地它面向的是全国的,甚至有些是面向亚太地区的。
(如果说,1998年以前日本企业还是试行投资过程,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停留在低水平,这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担心。而1998年以后,随着中国和大连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这一背景下,伴随着日圆升值,包括日本企业立足于长远的眼光,瞄准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日本企业的大连投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质和量上都有扩大和充实,投资额和项目都大大加大了,投资行业也变得多样化起来。尤其是大连工业团地的正式进入,拉动了日资企业到大连投资的热潮。)
记者:在这个大连的开发区有一个叫“日本工业团地”的地方,它那里有46家日资企业,那当初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工业团地呢?
钟:当初建立这个工业团地呀是因为开发区刚刚开始建设,为了发挥各方面特别是日方在招商引资当中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开辟了工业团地,吸引了日本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到开发区来进行投资。
记者:那当初刚开始的时候,吸引的日资企业多吗?当初的情况开展的容易吗?
钟:也不是很容易的,倒不是说工业团地这个建设搞的有问题,它主要还是日资企业刚开始对中国的这种改革开放的政策或者是它有个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的过程。那当初肯定开展工作也挺难的是比较难的。
记者:刚开始那几年,你们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宫:当初呢,我们的生产大概有现在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几年呢,公司是赤字的。最近呢,特别是去年,我们公司实行了计件生产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截止到去年为止,我们的累计赤字全部消化了以后,我们又有了盈利,而且去年呢还为国家上缴了税金。
记者:我们知道,在今年的这个6月份,你们又在大连这个厂增资了将近1000万美圆左右,这个增资的额度也比较大。
宫:这次增资是在大连市外经贸委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使我们通过了增资申请。这次的增资,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将来在国内市场,不光是搞汽车天线,而且还有其它一些电器产品的生产。所以作为一个前期的准备呢,我们就进行了这次增资。
(尽管开发区在1988年掀起了一次投资热潮,但几年过后,这次热潮却如泡漠般消逝殆尽,一度时间,开发区的日资投资企业开始走向滑坡,使发展陷入低谷。)
记者:我们知道开发区前几年的发展,虽然说还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是发展的很理想,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那您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钟:从客观上讲,前几年正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这样对日韩、东南亚地区的这些国家呢,投资国就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从主观上讲,就是我们没有及时的调整思路,就是那么针对当时的情况,如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啊,如何从其它方面再去做些工作,这个招商引资的力度看起来不够,思路上没有完全调整过来,这恐怕是当时我们工作没有跟上去的主要原因。
(采访:大连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周海斐)
记者:前几年,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周: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个呢就是先期进入的一些大的企业比较多,全国的扩大的区域范围应该说越来越广,外商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所以这一方面也是我们开发区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二个呢,就是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觉得我们没有与时俱进。尽管外商投资心理比较成熟了,那么引进的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由过去比较初级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的或者是产品更加高级化了,因此它要求各方面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九五期间,坦率地讲,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是八五期间的基础,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另外一个呢,就是在投资者的服务方面,我们也没有适应形势发展的一种新的服务。
(痛定思痛,在徘徊了一段时间后,大连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开始调整思路,再次加大了招商力度,一度消沉的开发区开始呈现出生机。)
记者:有人说现在开发区从去年开始,就这一两年啊,发展速度有了回升的这样一个势头,有人说这是发展的第二个高潮。那您觉得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一个高潮,究竟是什么激活了开发区的发展呢?
钟:从客观上讲啊,中国的入世对提高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信心,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那么由于前几年的这个金融危机,就迫使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一些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有些产业需要转移,正好赶上这两年呢日本、美国、欧美这些国家,特别是日本,它有些产业需要往外转移,因为往外转移又赶上中国入世了,所以自然而然,中国又是最大的首选地。那么主观上讲,这恐怕是我们现在开发区最近一两年发展上比较快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观上的,一个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开发区的发展工作,刚才说了要给它做改革下放,让它真正的享有市级管理权限。另外开发区本身呢,它又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一站式审批,还包括其它的零部件配套园的建设等等,包括如何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好的服务条件,做了很多的工作。那么再一个呢就是开发区和市里有关部门又抓住了现在中国入世和日本的产业结构转移的这么一个大好时机,加大了招商力度。
记者:那么现在大连开发区的这些日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周:应该说我们大连开发区的这个日资企业98%以上都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有这样几个数字表明,他们纳税的数字,在整个企业中间,日本企业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大连的工业企业有34家,纳税大户超过2000万以上的,我们开发区就占了一半,第二个标志就是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日本企业不断的增资,有的是像佳能公司最初是56亿日圆,经过8次增资,增加到400亿日圆,有的建了一个工厂,又建第二个工厂,比如说YKK连续建了四个工厂,欧姆龙也建了两个工厂,日本的三洋,跟我们冰山的合资企业,在开发区就有11家,就是建设了11家合资企业。那么他们的这种投资热情和一再增加投资,说明了这个日本企业在开发区的经营是非常成功的。
记者:那么在这个具体的招商引资上你们曾经做过几次大的招商?
周:我们采取的是叫兵团式的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相结合。那么兵团式的招商就是一个规模大的这种宣传活动为载体,以把我们的形象推出为主,那么还有一个叫小分队出去叫敲门招商,就是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洽谈。去年我们曾经派出了8批小分队,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一个呢,我们也考虑,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比如说,通过中介机构来进行介绍项目,跟它进行合作,我们最近跟全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美国的 远东公司携手签署了共同招商的协议,这个我想发展前景也会很好的。因为我们知道, 公司掌握了世界500强三分之二企业的资源,就是500强三分之二企业是它的重要客户,所以瞄准一些大的项目,用项目推荐方式去做工作,又有中介机构的协力,那么这样,我觉得我们招商会有新的起色。
(目前在大连投资的日资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投资效益也非常好。一些企业都纷纷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事实证明,经过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大连工业团地项目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在2。1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已经摆满了项目。但是,今后开发区的路将如何走,这一深刻的课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
记者:作为一个外资企业,在大连建厂投产,您觉得在这么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当中,有什么比较难的、困难的事儿?
松:第一就是大连周边的零部件供应厂家远远不够。再有一点,就是如果在进出口方面、通关的速度能够提高一点,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企业会对大连感兴趣,愿意来大连投资的。
宫:作为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如果进入开发区的话,一定要有政策上的保证,让他们能够自立,从各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存环境,这样的话,他们会有兴趣过来。
记者:对这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添:另外一个有待于改善的是电脑网络系统的运用。比如说,进出口业务上单据和发票的处理,尽量能够使企业和海关商检这些政府机关用网络进行联络,是这些票据的处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成。
钟:通关环境我们去年抓了一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市政府非常重视抓。我们是从原来的进口是用3-4天时间,那么现在已经缩到了2、2天,那么出口这快儿呢,是原来4-5天,现在已经缩到2、5天了,2天半。但是按照这种速度和上海比较,上海1天就可以(那我们还是)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说现在如何把大连的投资环境真正和南方达到同步,而且超过他们的这个水平的话,我们相信,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会很快就选中大连来进性投资。
记者:那您走访过全国很多的地方,包括上海、北京、广州这样一些大的城市,您觉得他们这个和我们相比,我们觉得和人家有差距,要追赶这个差距,大概还需要多久?
钟:应该不会很长。首先有个信心。虽然北方地区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由于受国企的拖累,造成了我们前期时间经济的这种相对滞后,但是东北毕竟是一个物资资源非常丰富的这样一个地区,它的这个工业基础,特别是石化工业,这个重工业啊,加工业方面,它是非常发达的,它的技术人才的储备情况都应该比南方强。所以说我想啊,北方的经济发展在扶强做大上,这个优势完全是超过南方的,东北虎只要醒过来的话,我想应该是希望它不要睡的太久不要睡的太久。
记者:那今后开发区的路应该怎么走呢?
周:我想今后呢,我们还是遵循我们的发展理念,把投资环境作为我们的推动第一业务发展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去抓。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就是今后开发区的竞争啊,核心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只有环境好了,当然这个环境是综合性的,不光是你城市搞的漂漂亮亮,还有一个就是包括政府的服务,职能转变,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再一个就是社会人文,我们叫三个环境,一个是基础设施的环境,一个是投资的软环境,还有一个就是社会人文环境能够更加使外商在这里生产比较顺利,有利可图。同时呢生活比较舒适,所以环境啊,始终是我们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对象,就是把我们的环境搞的更具竞争力,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现代化信息手段,下半年我们也提出了一个工作目标,就是通过半年的时间,要把我们开发区的舒适化建设大大的推进一步,真正成为全国最佳的投资区。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新的一轮竞争即将开始,当世人将目光汇聚中国之时,这里已不在仅仅是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制造国。在次关头,大连在思考,在抉择。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分得更大的蛋糕,已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近日召开的“东软国际化战略交流会”让人们看到了大连未来在与日本合作软件项目上的广阔前景。)
(采访:辽宁省副省长 夏德仁)
记者:夏省长,目前在大连落户的日资企业特别多,仅在开发区的日本工业团地就有46家日资企业落户在那里,同时呢这些日资企业的经营状况都非常好。那么这里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在今后的日子里,大连如果想做的更好,想吸引更多的外资,必须在哪些方面加强一些工作呢?
夏:我觉得现在大连在吸引日本企业方面已经做出相当大的成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下步的工作我觉得应该从3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已经在大连投资的这些日本大企业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做强做大,成为这些大企业全球化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现在大连市应该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了,就是创造一些机会,制定一些政策,来吸引日本的中小企业到达连来进行投资。我觉得日本中小企业有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这些大企业作零部件配套,我觉得这些企业对这些大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次采访当中,很多的日本企业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觉得零部件的厂家不够)对对对。那么这个中小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它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希望到大连来吸引一些人才,利用大连目前大学比较集中,人才比较集中这种优势呢,来把他们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大连来,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工作。第三个方面的工作就是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世纪,进入一个新经济阶段,那么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它的新兴产业IT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我觉得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就是大连应该吸引更多的IT产业、软件产业的公司到达连来进行投资。我觉得信息服务面向日本,这是大连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所以这三项工作做好,我觉得今后这个日资企业会在过去这些年的工作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有更大的发展。
这个是所有的名录,不过要钱的
http://cache..com/c?word=%C8%D5%3B%D7%CA%3B%C6%F3%D2%B5%2C%B4%F3%C1%AC&url=http%3A//www%2Ei63%2Ecom%2Ecn/BJFAX/a0b79%2Ehtm&b=0&a=21&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