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如何降服毛利人

英国人如何降服毛利人

发布时间:2022-11-03 02:09:56

⑴ 英国人为什么要进攻毛利人,发动毛利战争。

毛利土地战争,指1845年至1872年之间爆发在英国殖民者与新西兰土着毛利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战争的起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出售给英国殖民者的土地问题纠纷。

⑵ 毛利人起义的真相是什么

主要是收到了压迫,1840年英国殖民军占领新西兰,1843年6月,入侵南岛威劳谷地,当地毛利人在T.劳帕腊哈领导下奋起反抗,击退了入侵者,起义迅速扩大到南岛大部分地区,1845年北岛科罗拉雷卡地区在H.黑克的领导下,筑起戒备森严的堡垒-“帕”,多次击败武器精良的英国殖民军,但由于力量悬殊,各部落之间又缺乏联合,1846年起义被镇压。

⑶ 听说,南新北新发生过南北战争啊,谁知道什

新西兰土地战争,又称为土地战争或毛利人战争,指1845年至1872年之间爆发在英国殖民者与新西兰土着毛利人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
签署于1840年的怀唐伊条约授予了毛利部落对其土地,森林,捕鱼及宝藏无可争议的所有权,当时的毛利人与英国人接触已经有数十年,从欧洲殖民者那里,毛利人学会了使用一些现代技术,学校,教堂及农场,而殖民地政府为了确保这些资源不被他人利用,与毛利人签订协议,即新西兰的所有资源只能授予英国王室。但是新来的殖民者们并不领情,他们往往忽略毛利人的这些权利,逐渐地向殖民地政府施压,迫于压力,当地政府开始允许殖民者占有那些所有权不明的土地,这些土地中就包括了爆发于1820-1835年间,新西兰北岛的毛瑟枪战争之后留下来的大片无人区。毛利人因此开始了抵抗,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发生。最终这场战争的结果以殖民地政府的胜利而告终,而战败的毛利人则被没收了大片的土地,毛利人社会因此而瓦解。

⑷ 孤悬大西洋南部发达的新西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有长白云之乡美誉的新西兰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方约1600公里处,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新喀里多尼亚、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不到27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1%,国土长1600公里,东西最宽处宽450公里。新西兰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两座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面积就超过26万平方公里。

新西兰是个美丽的国度。其中位于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是在南阿尔卑斯山包围下的一个美丽小镇。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万多,可谓人烟稀少的城市。它依山傍海,到处都是美丽,到处都有美景。而且四季分明,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碧空如洗、艳阳高照,秋季到处可见红黄色的树叶,冬天皑皑白雪,仿佛进入到童话世界。

还有商业中心城市达尼丁,面积有33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3万。一座苏格兰风格的城市,古色古香,美轮美奂。达尼丁火车站是当地一座地标性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外表精致,内部富丽堂皇,让有进入王宫之感。

⑸ 为什么说毛利人是最能战斗民族毛利人有何历史

最后,一部分勇士冲了出去,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在阵地上。英国人虽然取得这次战斗的旺利,但也被毛利战士的英勇精神所摄服。从此以后,他们不敢轻易深入“王国”的内地,只敢在边沿的地方进行袭扰。于是,战争就这样打打停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直到1866年时,英国正规军都撤走了,只留下了一个团。而成千的毛利战士,还在“王国”内部的要塞里坚持战斗。最后,英国人利用毛利人内部的分裂,打败了毛利人。1872年,毛利人的主要领导者都宣布停止战斗,毛利人称之为“白人的愤怒”的这场战争结束了。

毛利战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英国人不得不向毛利人作出某些让步,毛利人和白人一样取得了选举权,白人政府承认毛利人与白人在法律上平等。1872年,新西兰的上议院的两个席位是专门留给毛利人的,毛利人的王国,也被承认是独立的,英国的官员和土地丈量员不准进入“王国”的领土。

毛利人的英勇战斗,使毛利人与其他殖民地土着的命运大不相同,他们最早获得了和白人一样的地位,而且还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白人。白人的文化和毛利人的文化现在已经非常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大家相处得也很好,这对于新西兰的国家建设来说,当然是很有利的。

⑹ 毛利人的历史

新西兰的波利尼西亚人。据他们传统的历史说法,大约从公元1150年开始,他们的祖先就一批又一批地从一个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神话式地方移居到新西兰,到14世纪则随着一个“大舰队”的到来而形成移居高潮。而这个神话式的地方,人们通常认定就是大溪地(Tahiti)岛。但是考古学家发现,至少在800年或更早以前,新西兰已有毛利人居住,因此上述传说不尽可信。然而传统的毛利人社会组织仍然以上述传说为依据。每一部落的成员都承认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父母一方或双方),并效忠于一个或几个酋长。在传统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集团一是“哈普”(亚族),这是基本的土地占有集团,也是在其内部优先通婚的集团,另一是“华脑”,即扩大的家庭。
1642年12月第一个欧洲人塔斯曼(Abel Tasman)到达新西兰海岸时,这种社会制度仍在实行。他和一个毛利人部落在南岛发生战斗,离去时,这个地区大部分未经勘查。1769~1770年科克(James Cook)船长环绕南北两个主要岛屿航行,写出了有关毛利人情况和新西兰适合开拓为殖民地的报告。其后,猎捕鲸鱼、海豹者和其他寻求暴利的欧洲人在这里最先受到毛利人的欢迎。随着滑膛枪、疾病、西方农业方法和传教士的传入,毛利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到了1830年代末,新西兰与欧洲建立了联系,因而许多欧洲移民来到这里。
新西兰原本就是毛利民族的土地,1839年,传教士henry williams将怀唐伊条约翻译成毛利语,一共有512位毛利酋长签署了这一条约,从此,新西兰才成为英国殖民地,或者说是现在的英联邦国家之一。
所以毛利战争,决不是毛利人民掠夺北岛土地,而是真正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的民族战争
1840年英国人正式兼并新西兰后,欧洲的殖民和统治开始使毛利人感到惊恐,特别是在北岛。1845年一些毛利族酋长开始劫掠群岛湾(The Bay of Islands)和其他极北部地区(对此有时被称为第一次毛利战争),直到1847年才被总督格雷(George Grey)爵士率领的殖民军镇压下去。他的胜利带来一段从1847年至1860年的和平时期。
“国王运动”(King Movement)是毛利人对土地受到日益增长的威胁所作出的反应。1857年北岛怀卡托(Waikato)地区的若干部族推选蒂·韦罗韦罗(Te Wherowhero)为国王,称为波塔陶(Potatau)一世。除推选出国王之外,他们还建立了参政会、司法制度和警察机构,这一切都是为了支持毛利人保留他们土地的决心和阻止在此争端上出现的部落间战争。虽然毛利人不是全部都承认这个国王的权威,但其中绝大多数人赞同“国王运动”关于拒绝出售土地的决定。
截至1860年,毛利人仍然占有北岛的大部分土地,但1850年代移民人数大量增加,导致政府需要购买更多土地,可是许多毛利人坚决不愿出售土地。1859年塔拉纳基(Taranaki)地区的一个毛利人蒂·泰拉(Te Teira)未经其部落同意私自把他在怀塔拉河(Waitara River)边的土地卖给殖民地政府,从而引起1860~1861年的第一次塔拉纳基战争。只有“国王运动”的极端主义派参加了这次战争。
第一次塔拉纳基战争基本上是一系列英国军队大体上成功地围攻毛利人的设防村寨和民兵从事挖掘坑道的进程。英国人在1860年6月对普基塔考尔村寨(Puketakauere pa)的一次攻击中遭到失败,因为当时毛利人突然发动反击。但毛利人于10月在奥龙哥梅(Orongomai)和11月在马霍埃塔希(Mahoetahi)连续被击败。1861年3月下旬蒂阿雷村寨(Te Arei pa)投降后达成休战协定,毛利人继续留在欧洲人占有的塔塔莱马卡(Tataraimaka)那片土地上。
1863年4月格雷总督修建一条进入怀卡托地区的进攻道路,把塔拉纳基毛利人从塔塔莱马卡区驱逐后,再度爆发第二次塔拉纳基战争。与此同时,怀卡托战争也于1863年7月开始;“国王运动”各部落中心的怀卡托河地区成为欧洲人的主要目标。战争又一次围攻毛利人村寨,但毛利人也开始采用游击战术。英国军队则得到炮艇和由殖民地志愿人员组成的森林别动队的帮助。1863年10月和11月,欧洲人分别在米里米里(Meremere)和朗伊里里(Rangiriri)赢得重大胜利。1864年4月初,随着奥拉考村寨(Orakau pa)的陷落,基本上结束了怀卡托战争。
被欧洲人称为“蕨类植物中之火”,即毛利人称为“白人的愤怒”的最后一次战争,从1864年持续到1872年。敌对行动实际上扩展到全部北岛,在1860年代中期,主要的毛利族战斗人员是狂热的豪豪(Hauhau)武士。1864年英国政府有意缔结和约,但是希望获得更多土地的殖民地政府继续战争并不断扩大战火。1865年7月格雷占领塔拉纳基南部的韦洛洛(Weroroa)村寨。欧洲人和支持他们的毛利族部队(1864年后大量增加)制止了敌对部落每次的新行动。从1868~1872年,豪豪武士得到由游击队领袖蒂·库梯(Te Kooti)建立并领导的新武士信徒集团林格图(Ringatu)的补充。
所有战斗于1872年结束。毛利人的大片土地被没收,毛利族的社会被永远瓦解。“国王运动”的支持者退却到北岛中西部的国王领地。1881年前这个地区一直对欧洲人封闭,并仍由毛利人控制,1881年才出让给政府。
20世纪后半叶,约有9%的新西兰人是毛利人,其中几乎4/5为城市居民。城市化意味着充分接受城市文化和增加与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的接触。毛利人和欧洲人之间的通婚率稳步增长,特别是青年毛利男子和欧洲妇女结婚者日多。然而从经济方面来看,在从事地位较低、工资较少职业的人们中,毛利人所占比例仍多于欧洲人。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毛利人所受教育较少的结果。为了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准,1961年设立了毛利人教育基金会。虽然这个团体得到一些成功,但大多数毛利儿童的教育成绩仍然比其他新西兰儿童低。因此很少毛利人能从事地位较高的职业。不过在所有等级的工作中,都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毛利人,他们在工作中也很少受到歧视。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毛利人一般说来也已被其他新西兰人接受,虽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难,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结婚,也许会遭到反对,但就绝大部分而言,偏见并不是根深柢固的。许多毛利人害怕文化优势甚于歧视,总希望保持他们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欧洲祖先,某些认为他们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实际上其欧洲祖先尤为突出。因此他们的特性与其说是遗传学的,不如说是文化上的。
对于大多数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着承认和尊敬他们的祖先,有对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们祖先的村庄内被接纳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权利。它意味着被接纳为团体成员的资格,并和团体成员一道共同承认毛利人的独特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对毛利语(Maori language)的教学,1987年毛利语被规定为新西兰的一种官方语言。
在当代新西兰,许多毛利人的文化习俗仍被保存下来。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会都伴随着毛利语的演讲、战歌,正式接待宾客时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欢迎(称为hongi),有时还举行一种作为仪式的挑战;在预先烧热石头的地炉上烹调食物。在毛利人村庄中用作开会和典礼中心的雕有图案的房屋,仍在建筑。
现在多数毛利人认为在新西兰最大的争端仍然是土地问题。19世纪欧洲人土地交易中的不公正行为,使他们感受极深,所以他们对于政府采取任何有关改变土地法的措施,都疑惧不安。以前凡称作“毛利人土地”的土地,必须经过特别法庭批准,业主本人才能出售。后来法律使得毛利人可以较容易地出卖他们祖业的土地。然而毛利人中有一部分持强烈反对的意见,认为他们占有的土地只是由子孙托管,要一代代传下去。
自19世纪中期毛利人首次进入议会以来,他们在新西兰的政治生活中已发挥作用。在议会的全部95个议席中,为毛利人保留了4席,所有自称为毛利族后裔的选民,都可以在毛利人选区投票,但亦可在毛利人选区或非毛利人(普通)选区登记。

⑺ 毛利人的历史如何

毛利人的历史:

大约从公元1150年开始,他们的祖先就一批又一批地从一个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神话式地方移居到新西兰,到14世纪则随着一个的到来而形成移居高潮。

这个神话式的地方,人们通常认定就是大溪地岛。但是考古学家发现,至少在800年或更早以前,新西兰已有毛利人居住。

然而传统的毛利人社会组织仍然以上述传说为依据。每一部落的成员都承认共同的祖先,并效忠于一个或几个酋长。

在传统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集团一是哈普,这是基本的土地占有集团,也是在其内部优先通婚的集团,另一是华脑,即扩大的家庭。

(7)英国人如何降服毛利人扩展阅读:

毛利人的文化绚丽多彩,体现在他们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追求之中。传统艺术包括:雕刻、编织、组舞、讲演和纹身术等在全国各地历久不衰。

艺师们不仅继承了祖先沿用数百年的技艺,更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技和形式。毛利人的当代文化包括:艺术、电影、电视、诗歌、戏剧和嘻哈乐等。

来到新西兰的游客立刻就会注意到许多地名来自于毛利语。最初,游客可能感到毛利语如同天书一样,简直不知道如何发音,事实上, 毛利语很有逻辑,发音方式很规则,这点与英语不同。

毛利文化是一种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口头文化。根据毛利文化的创世说,原为一天的天父和地母被子女们活生生地分开之后,才有了天地之分。很多毛利人的雕刻与艺术作品都形象地描述了这场争斗过程。

⑻ 毛利人的历史发展

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
现在毛利人总人口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62万,澳大利亚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
毛利语是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 另一种官方语言是英语。
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到了19世纪的初期阶段,他们就开始跟欧洲人交易,交换枪,衣服和许多西方先进的科技品。白人也开始来跟毛利人买地及砍伐开垦。到1840年的时候两百个毛利领袖就跟英国政府签定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从这时候就合法的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之一。但是西方人也带来了很多疾病,因为毛利人对这些疾病没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的时候在五天内就去世了。
从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间,许多毛利族感觉到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及侵略性,他们就不愿意在继续卖土地给英国政府,有几个族就在奥克兰南边的怀卡托地区联合起来,成立他们自己的王国并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引起十年的“新西兰土地战争”或“毛利土地战争”。当然,西方先进的枪与大炮很容易就胜过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在1864年的战争当中,一些毛利反抗者在一个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一次用堑壕战的战术。英国殖民政府军队用大炮轰炸那个“帕”后,认为他们已经胜利了便前进,其实那毛利反抗者已经躲在了堑壕底下,等英国军队到来。十分钟内就有一百个白人被打死。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游客可拜访一户毛利族会堂,观赏毛利传统迎客仪式。每一户毛利会堂皆由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⑼ 瓦伊坦吉条约

怀唐伊 Waitangi
一译“怀坦吉”。新西兰的北岛东北部村镇,在群岛湾边。1840年英国殖民者迫使原土着毛利人酋长在此签订条约,使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
怀唐伊国家级保护区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历史遗址。它包括大量的独木舟战船(毛利语称为“瓦卡”),豪华的毛利人教堂以及条约签字屋,1840年在这里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毛利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协议)。在参观中心,你可以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参观肖像馆以及毛利人的武器。每天有好几次毛利人文化表演;大多数晚上都有舞台轻松的音乐演出和柔和的灯光。条约签字屋作为一个博物馆保留着。陈列包括条约原件复制品。旅馆位于保护区内,有餐厅和酒吧。
实用信息:有游客中心、旅馆住宿。
怀唐伊——新西兰的诞生地
1840年,毛利人和欧洲人在怀唐伊的条约屋(Treaty House)共同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这所房子至今仍屹立在开阔、祥和的公园之内。这里的其它重要景点有雕梁画栋的毛利会堂(Maori Meeting House)、毛利人最大的战舟、旅游中心和艺术馆。怀唐伊在新西兰人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必到”之处。
在怀唐伊(Waitangi)
Activities (5)
开车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派希亚 (Paihia) (2 minutes)
凯利凯利 (Kerikeri) (13 minutes)
罗素 (Russell) (17 minutes)
乘火车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怀唐伊 (Waitangi) does not have any rail stations.
乘飞机离怀唐伊(Waitangi)近的其它城镇:
怀唐伊 (Waitangi) does not have scheled passenger air services.
最近的飞机场在凯利凯利(Kerikeri) (13 minutes)
怀唐伊条约
英国政府诱迫新西兰毛利人酋长签订的吞并新西兰的条约。又译《威坦哲条约》。1840年2月6日在新西兰北岛北端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订,故名。1839年7月,英国委派海军官员W.霍布森任新西兰副总督。1840年2月5日在怀唐伊召开新西兰北部毛利人部落酋长会议,宣布条约草案,6日与毛利族酋长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为:①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主权,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②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如出售土地,应优先出售给英国女王。③许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可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特权”。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

⑽ 新西兰毛利人为什么要起义

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沉重压迫,新西兰土着居民毛利人于1843年~1872年发起了一系列的反殖民战争,又称“毛利战争”。 1840年英国殖民侵略军占领新西兰,掠夺土地,攫取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当地毛利人在T劳帕腊哈领导下奋起反击,成功击退入侵者,起义在南岛大部分地区迅速扩展。1845年北岛科罗拉雷卡地区在H黑克的领导下,筑起戒备森严的堡垒,多次击退武器精良的英国殖民军。但由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部落内部发生分裂,1846年起义被镇压,反抗斗争陷入低谷。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如何降服毛利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省市手机卖得最多 浏览:247
沙特与伊朗哪个国家大 浏览:752
中国移动如何办理不限流 浏览:65
伊朗后院巨响怎么回事 浏览:863
意大利面的煮法怎么做 浏览:234
中国人口最多是哪个县城 浏览:534
印尼和尼泊尔金刚我什么区别 浏览:25
伊朗人生气该怎么安慰 浏览:769
印尼语怎么说口语 浏览:662
印度为什么生产鸦片 浏览:617
美国驻伊朗军队有多少 浏览:427
哪些中国名人人穷志不穷 浏览:206
55亿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8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哪里查看 浏览:390
中国科学怎么样 浏览:89
中国的老年人为什么爱跳广场舞 浏览:493
英国中国海运什么线路 浏览:492
为什么美国斩首伊朗将军 浏览:67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92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