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结束时英国有五百万军队,为何却让印度独立了
从近代史来看,凭借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欧洲国家纷纷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国。凭借几千万人却统治了全世界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借2万人就敢东征大清帝国,凭借无敌舰队更是横扫世界。而且英国征服印度,花费的军队也比较少。但是有个问题很让人不解,那就是二战结束后,英国明明还有500多万军队,但是却为何甘心,眼睁睁的看着印度独立呢?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
⑵ 英国什么时候占领印度的 听说只有1万名士兵.是真的么
有可能。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入的兵力也就一万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少印度人。
⑶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⑷ 五百多万军队的大英帝国为什么允许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独立
1945年,德国和日本先后投降。截止那个时候,英国军队的总兵力超过了510万。但是这个数字包括了各个殖民地的军队,并不全都是英军。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了,印度希望英国兑现自己的承诺。此时丘吉尔准备反悔,印度对于英国太重要,他不惜违背自己的承诺。但面对印度负责的局势,英国想维持在印度的独立,需要大量的军队。经过二战的消耗,英国的国力遭到严重削弱。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军队,战争刚刚结束,英国就开始大裁军。此时的英国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想放弃印度,另一方面有无力阻止。截止这样的情况下,艾德礼取代丘吉尔成为了新任首相。艾德礼是工党领袖,主张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在对外问题上主张战略收缩。艾德礼同意印度独立,并且派遣蒙巴顿前往印度负责此事。印度的独立已成定局,英国人根本无力阻止。
⑸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印度跟随英国出动了多少人参战庚子赔款分给了印度多少
八国联军中英军占约3000人,大部分都来自印度等殖民地,英国本土的人反而没多少,至于钱分了多少给印度,真的没找到资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以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入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着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⑹ 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征服印度时用了多少名军队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拉特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在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
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 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支雇佣 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1757年6月23日发生的普拉西战 役,英军的胜利标志着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此战当中,英军的指挥官是克莱武,他手下的军队只有900名英兵,还有2000名印度雇佣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印度雇佣军逐渐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比如有:廓尔喀骑兵、旁遮普骑兵、锡克骑兵、孟加拉轻骑兵、孟加拉步兵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疯狂进行殖 民 掠夺,除了抢 劫孟加拉国库外,1799年攻 陷迈索尔首府时又抢 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
⑺ 1840年雅片战争时,英军来了多少人多少船他们是从哪来的
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香港的命运。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东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再听由鸦片泛滥下去,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再无可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4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应。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应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优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欣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端口;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⑻ 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征服印度时用了多少名军队好像只是几百名,是不是
1757年6月23日发生的普拉西战役,英军的胜利标志着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此战当中,英军的指挥官是克莱武,他手下的军队只有900名英兵,还有2000名印度雇佣兵。
关于英国在印度的雇佣兵:
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势力的不断扩张,他们开始训练雇佣军。这些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这支雇佣兵由印度当地人组成,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这支印度雇佣军随着时间的退役,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逐渐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比如有:廓尔喀骑兵、旁遮普骑兵、锡克骑兵、孟加拉轻骑兵、孟加拉步兵等。
⑼ 鸦片战争中怎么有那么多印度士兵,难道和印度人有关
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大,印度人在整个鸦片战争中可是出力不小,煞费苦心。
印度是当时英国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块,每年都会给英国带来大量的商业利润和税收,而英国商人向中国贩卖的鸦片种植和加工地就在印度的孟加拉地区。英国鸦片贩子需要到印度鸦片产地收购大量的鸦片,在收购交易中也让印度本土大商人和地主获得不少好处。
鸦片战争中,英国首次出兵4000人,其中来自印度殖民地仆从军就高达2000人,而且有很高比例的印度的志愿兵,说明印度人为了这场战争可是操碎了心,出嘴、出人、出力,成为鸦片战争的重要支持者。
由此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和印度人的关系非常大,虽然不是印度人主导的,但印度人是从头参与到最后,成为这次毒品战争的重要帮凶,有着一份原始的罪恶。
具体可以参考百家号的文章:网页链接
⑽ 二战的时候英国在印度有多少兵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 二战前法国有三百万陆军,号称“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