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议会为什么发出声音

英国议会为什么发出声音

发布时间:2022-11-03 15:44:16

1. 为什么英国议会感觉就像说相声

英国议会就是各党派互相指责、挖苦、讽刺对方政策意见的地方,所以感觉像在说相声。

2. 英国议会的选举

下院是民主的代议机关,议员是选举产生的。
英国下院议员通过普选、平等、直接、秘密的方式进行选举。这是英国劳动人民经过100多年斗争的结果。从1832年选举改革开始以后,先后通过了1867年、1884年、1918年3个人民代表法,最终取消了选举财产资格的限制。选民开始不以财产所有人的资格而以国家公民的资格参加选举。1872年取消举手投票采用秘密投票方式。1918年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1948年才取消了给予大学12个席位,实行了一人投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通过的人民代表制法规定选举权的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
在英国凡年满18岁没有被法律取消投票资格的英国公民都有选举权。但居住期限的资格仍保留,选民必须在某一选区中居住3-4个月以上才能在该选区选民册上登记。凡年满21岁的公民都有被选举权。在选区获得2名选民推荐和8名选民联署同意都可成为议员的候选人,但贵族、主教、法官、高级文官、现役军人、宣布破产者、重罪犯人、受权办理选举事务的负责人等没有被选举权。
下院议员选举采用小选举区相对多数选举制。即每一选区产生一名议员,议员候选人只要取得相对多数就能当选。2010年,全国总共659个选区,选出650名议员。议席的分配苏格兰不少于71席,威尔士不少于35席,北爱尔兰不少于12席,其他就属于英格兰的席位。
英国的竞选费用很高,1983年英国各大党的竞选费用:保守党因为得到大企业主的支持,花费了1500万英镑,工党为250万英镑,社会民主党自由党联盟为100万英镑。
英国下议院议员的成员比较复杂,特别在工党获得大选胜利以来议员中议员有大地主、董事长、银行界、工商企业界、律师、教员、新闻记者、农民、工人、工会职员等,在各方面的人都有代表,议员每年要开会8个月左右,长时间的出席会议他们是职业议会人。平民院法定任期为5年。但首相有权选择合适时机,请求英王下令解散议会,提前大选,或者执政党的重大决策、提案受下院多数议员的否决而被解散议会,征求民意,提前大选,因而下院实际任期比5年短。平均任期不到4年。1987年英国议会大选时比规定日期提前11个月零28天。
此外在特殊情况下,主要在战争时期,议会任期可以延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平民院任期自1910年到1918年才改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民院任期自1935年到1945年才改选,任期为10年。 英国在1949年制定了人民代表法,1969年又对该法进行了某些修改。例如,将选民的年龄由21岁降低到18岁。下院议员的选举主要根据该法进行。在英国,有几类人不享有选举权。第一是贵族,但1963年的选举法规定:凡放弃贵族身份者即有权选举议员,1999年又规定被排除出上议院的世袭贵族可以在大选中投票或参选,这是历史上的首次。第二是服刑中的罪犯。第三是接受精神医院治疗中的住院患者。第四是选举中犯有腐败行为者,5年内不得选举议员。第五是选举前未登记为选民者。另外,很多人认为王室成员不准投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女王可以投票,其他王室成员也可以投票,但是他们一般不会投票,因为这样做会被视为有悖于君主立宪制度。
人民代表法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了两种规定:基本资格条件是凡年满21岁以上的英国男女公民,有选区的两名选民提名和8名选民同意,便可登记为该区的下院议员候选人;职业资格条件是上院议员、英格兰教会、苏格兰教会、爱尔兰教会的牧师和罗马天主教的神父、法官、文官、正规武装部队的警察部队的成员以及在企业中担任由政府指定的董事等,均不得成为候选人。但担任有报酬的国家职务者辞去原来职务和贵族放弃爵位后,仍享有被选举权。这一规定是发生了托尼·本事件以后所做出的修改。
1960年,工党候选人托尼·本世袭了上议院议员职位,又参与了下议院议员选举并胜出,所以当局下令举行补选,但这位本先生依然在下议院议员补选中“获胜”。为此,英国选举法庭做出裁决,由补选中排名第二位的保守党候选人担任议员职务。这个案例的出现令英国在1963年修改有关法案,允许拥有世袭头衔的上议院议员放弃其头衔,以便能在英国下议院担任议员。
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从1918年开始实行选举保证金制度。按规定,议员候选人必须交纳150英镑保证金(按今天的折算大约相当于4500英镑),如果该候选人在选举中所得选票不足选区全部选票的1/8,则保证金收归国家所有。1985年,保证金数额标准修改为500万英镑,如果候选人在选举后获得5%的基本选票,这笔钱就退还给候选人。
英国议会下院选举实行秘密投票、一人一票的原则。1872年颁布的秘密投票法,其目的是要消除选举中的贿赂和高压手段,改进选民登记的机构,进一步简化、扩大公民权。秘密投票法阻止了选举中的腐败行为,使选举制向合理化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现行的计票制度:英国基本实行小选区制。如1992年的大选将全国分成642个选区,选举产生651个下院议员。全国划分为650个选区,每逢议会大选时,英国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便在650个选区逐个争夺每一个议席。与小选区制相匹配,英国实行的是相对多数代表制的计票制度。即在选举中,某个候选人虽未得到过半数票,但只要比其他候选人得票都多,哪怕只多得一票,就能获得议席,而得票第二的政党没有任何议席。虽然说像绿党一样的较小的政党在全国的得票总数可以数以万计,但是却不足以赢得某一特定选区的议席。因此,这种计票制度不能如实地从议席中反映出政党斗争的力量对比,对于小党尤其不利。
尽管英国议会选举实行的相对多数代表制在不少人眼里看起来不公平,但是,这种选举制度却在英国始终实施并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不可否认,相对多数代表制具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说简单易行,能相对节省普选的时间和费用;议员和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地工作,因此更能保持政局的稳定,有利于政府高效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的相对多数选举制度注重的是稳定性和延续性。
海曼女男爵当选上院议长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拥有1400年历史的大法官一职的终结。在英国历史上,大法官曾是英伦三岛上仅次于国王的职务。这个职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05年,它最初是王室的书记员,后来一度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于一身。在英国历史上,担任大法官这一职位的名人很多,其中既有贤人圣徒,也不乏奸诈之徒。但到了现代,大法官一职的重要性越来越弱,只是在上议院和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开会时担任主持人的工作,不过在名义上,大法官仍是最高法院的院长、上议院的议长,另外还兼任内阁的法务大臣(因而也是执政党的要员,须与政府共同进退)。 布莱尔上台之后,一直致力于宪政改革,大法官一职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海曼女男爵的当选,大法官这一存在了1401年的职位“寿终正寝”了。
从宏观视野看,这次上议院议长产生方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不过是英国议会从“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变迁规律的一个佐证而已。这种变迁,从长远来看,对于实现英国国家机构权力行使的制约和平衡是有利的。

3. 英国首相选举制度和美国总统选举有什么不同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其选举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也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单扼要的介绍了英国选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对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的借鉴之处,也就是英国选举制度的优点,做了重点的分析。

一、英国三大立法主体

在英国, 君主(monarch)以及下议院(又称平民院)和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两院(House of Commons and House of Lords)是法定的三大立法主体。当然君王的立法地位只是流于形式,而两院中的下议院又具有主导地位。

至今为止,上议院还不是通过选举产生,其中一部分议员是执政党政府建议英女王授封的终身贵族;另一部分则是世袭贵族,也就是说,他们的议员身份是由其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英国的政治议事日程上,有关上议院的改革以及是否废除上议院的争论已持续多年。经过改革,上议院中世袭贵族议员的数目已经大大减少,但其变革现仍处于进行当中。

历史上,英国议会上、下两院之间一直存在着权力斗争。这方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下议院的权力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政府处在自由党执政时期,下议院的优势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在立法方面,只要是下议院通过的法案,上议院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但是却很难完全推翻有关的法案。

所以,在立法方面来说,上议院虽然仍然具有修订法律的职能,但是议会权力的中心已集中在由选民选出的659名议员所组成的下议院。下议院议员的工作是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如果这些法案在下议院得到通过的话,法案将送交上议院进行审议和最后批准。可见,一项法案的批准,经常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英国并没有正式的宪法,政府执政是基于习惯法(即以过往法院判例和惯例作为依据)。所以英国最终的立法权基本上掌握在下议院。

二、英国选举制度

下议院议员是通过普选产生的。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取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根据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2000),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electoral register)之中。

那么,下议院选举制度的基础又是什么样呢?整个英国被分为659个选区(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每个选区的选民人数约为五万名,每一个选区都要选出一名代表成为下议院中的议员(MP)。所以,下议院一共由659名成员组成。根据最新的《2000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Political Parties,Elections and Referenms Act 2000),规定原来由几个边界委员会(Boundary Commission)共同履行的职权现通归选举委员会执行(Electoral Commission),再由选举委员会根据《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建立四个边界委员会,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有一个。每个边界委员会由2到4名成员组成,只有选举委员会的委员或副委员才有资格担任其成员。选举委员会直接对英国议会负责,而并非对任何政府部门负责的独立机构,其最明显的功能是在大选中的规划角色:包括各选区候选人的登记功能,以及全民投票和政府行政区域划定等有关选举的重大事宜。

选举委员会将定期对每一个选区的选民进行核查,并对选区进行调整。比如说,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增多就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区,而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减少,则可能需要废弃这个选区或将其并入其他的选区。选举委员会对选区的划分以及选民登记等事项的决议,一般来讲都会得到英国各政党的认可。对选举委员会决定的诉讼在历史上来说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如案例:R v Boundary Commission for England,ex parte Foot [1993] QB 600。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选举的方法是 “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选举委员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包括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在内的英国各政党将会在整个英国各选区逐一争夺每一个议席。各政党的地方组织首先负责挑选本党在659个选区的候选人。候选人一旦确定下来,各政党就要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核心是宣传自己的候选人和攻击竞选对手。竞选中,候选人会不断走访选民,发表演说。各政党还将以政治集会、设宣传车以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等形式,扩大本党的影响,替本党候选人拉选票。在英国选举中,政党的影响度非常重要,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通常根本不可能获胜。选民一般不看重候选人,反而更看重他(她)所代表的政党的总体表现。竞选一般仅持续3—4周,时间虽短,却很激烈。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照例,内阁名单早已拟好,议会表决通过后,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党依法成为正式的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

三、英国选举制度的缺点和优点

英国一直坚持的“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向来争议颇多。批评者认为,这种选举方法有失公正,因为按照这种方法,一个候选人在本选区内即使有大多数选民没有投他票的情况下,他(她)也有可能当选。比如说,A 获得了10,000张选票,B获得了7,000张选票,C获得了6,000张选票,结果就是A以最多票数当选,但是在这个选区内还是有大多数选民是不支持他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A来说,超过7001张选票以后的选票其实都是废票。

这样的选举系统最终将导致一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选票总数和其在下议院所拥有的议席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在1992 普选中,保守党仅获得了全国41.9%的选票,然而在下议院中却占51.6%的议席。而少数党在这种选举系统中举步履维艰,如自由民主党虽然获得了全国17%的选票,而在下议院中却只占到3.2%的议席。又如绿党在全国的得票总数可以数以万计,但是却不足以赢得某一个特定选区而没有赢得下议院议席。

在2001年6月的普选中,统计数字如下:

政党 议席 所占议席% 所占总选票%

保守党 166 25 32

工党 412 62 41

自由民主党 52 8 18

其他 29 4 10

这个统计再次说明一个党在普选中的总得票数和其在下议院中所占议席数是不平衡的。在各选区普选的竞争中,成为第二名没有太大的意义。一些党派在很多选区成为第二名,反映在下议院中占的议席数与获得第三、第四名的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小党派而言,他们要在选区中胜出的唯一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地方代表性,例如:苏格兰人民民族主义党的候选人在苏格兰的某选区就极有可能胜出而获得议席。

但应当指出的是,“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也具有其优越性。这个选举方法简单易行、容易理解,能够简单迅速的获得各选区及全国的选举结果。并且议员(MP)与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下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而这在其他某些选举系统中却并非如此。议员与其选区的这种联系,也使得其他一些机构,如议会行政委员(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administration)的工作更有效率,因为议员能直接将本选区的不满和建议向议会行政委员提出来。另外,一个议员也能考虑到本区的实际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一名来自拥有很多外国移民人口选区的议员,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个有利于移民的议案。从另一方面来说,议员只有尽其所能地代表其选区的利益,才能在下一届为自己或本党的其他候选人赢得更多的选票。

进一步说,这种选举系统的优点还有,它一般会选出一个在下议院中占大多数议席的政党,并由这个政党组成内阁。所以当普选结束,政府以及首相实际上也随即产生了。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因此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而在有些国家情况并非如此,如在有些选举制度下, 更有必要由几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政府较难获得共识,对解决急迫的政治难题上很难满足人民的要求。

虽然也有人抱怨现行的选举方法对小党派不公平,但现行的选举方法却成功的阻止了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下议院。比如,在1930年由Oswald Mosley领导的“英国法西斯党”在普选中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选票,但是这些选民分散在全国各地,未能在任何一个选区获得最多数票,所以此党没有在当年的下议院中获得议席。而在某些国家的议院以一党的全国总得票数比例来决定在议院的议席的情况下,一些极端主义党派极有可能在议会占有一定数目的议席。

尽管如此,对于英国选举系统变革的呼声近来仍然很高。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包括选择性投票(alternative vote)、政党排名表(party list)、单一可转移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等。一般来说,要求选举制度变革呼声最高的主要是如自由党这样一些在议会选举中一无所获的小党。而对于象工党这样的大党派来说似乎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引用一位英国法学家的一句话说:“我们的选举方法也许是不公平的和不令人满意的,但是别人的也一样!”

结论:

总而言之,英国的选举制度虽然有一定缺点,但也不可否认其具有重要的一些优点,比如:1)简单易行,能相对节省普选的时间和费用;2)议员(MP)和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3)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的工作,因此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有利于政府高效;4)另外可以阻止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议会。

英国选举制度的上述优点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这四个主要的特征和优点,恰恰也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最需要的,完全可能结合中国的现状而被借鉴与吸收。

美国 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告结束。

4. 英国两党竟为特朗普吵了起来 为什么

央视新闻称,当地时间20号下午,英国议会下院就两份英国议会官网上的民众请愿进行辩论。这两份请愿关注的焦点是,特朗普是否应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中,呼吁英国政府取消对特朗普发出的国事访问邀请的请愿书获得了超过185万人的签字;还有超过30万人在另一份请愿书上签字,支持英国邀请特朗普进行国事访问。



新闻分析:美英“特殊关系”难再昨日重现

美英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到冷战时期的里根和撒切尔,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小布什和布莱尔,一般来说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英国都唯美国马首是瞻。上个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美期间,英美双方承诺将重塑两国间长久以来的“特殊关系”,两国的这份“特殊关系”真的能够昨日重现吗?

重塑“特殊关系”为口头承诺 重大问题仍存分歧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上月在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会晤中,口头上对美英特殊关系进行了再确认,这让选择“脱欧”后担心在美国外交战略中重要性降低的英国勉强松了口气,但美英关系显然并不牢靠。

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这与英国急需在“脱欧”后通过扩大自由贸易拥抱世界的利益诉求相悖。此外,在对待北约、欧盟、俄罗斯的态度上,以及伊朗核协议、使用酷刑对待恐怖嫌疑人等问题,英国也与特朗普的主张存在着分歧。


“特殊关系”走向何方仍待观察



英国首相梅是特朗普上任后会晤的首位外国领导人,梅同时也邀请特朗普访问英国并且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但是这一邀请却遭到了大量英国民众的反对。舆论指出,尽管两国领导人有意重塑两国特殊关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和民意的转变,这种特殊关系的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美英特殊关系今后将走向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

专家:“特殊关系”令英国处境危机重重

英国专家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准备与美国重塑“特殊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借助美国的力量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但对于英国来说,这一方针现在却令英国的处境危机重重。随着时代发展和英美利益的分化,英国面临着被美国抛弃的窘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昆廷·皮尔认为,美英保持“特殊关系”的前提是英国是欧盟的一部分,而一旦离开欧盟英国对美国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5. 英国历史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6. 为什么英国议会辩论的时候都那么搞笑啊 一点都不严肃谁知道他们辩论的具体规则和流程

英国议会开会辩论的时候,对发言人的观点赞同一般表示会站起来喊“YEA”(赞同)反对时喊“NAY”(反对)。

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君主和上议院共同组成英国最高立法机构英国国会。

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没什么权利,能经常到会的只有不到300人,分为两种:
A。上议院神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Church of England)中的高级神职人员]26名,担任者于其保有神职身份时续任,一般称之为‘国会缙绅’(Lords of Parliament);而俗职为终身职。

B。上议院世俗议员(Lords Temporal)(即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成员600多名)。

上议院还是英国的最高上诉法院,负责审理来自英联邦自治领和英伦三岛除苏格兰刑事案件以外所有的上诉案件。

下议院议员则是由民主选举产生。

上院议员于发言前无需征得主席同意,下院内发言前必须征得主席同意。若有2名以上议员同时起身发言,以院内鼓掌通过的方式决定先听取哪一方的发言。

表决结果若为平手,议案由下列程序决定:继续沿用现行法规,除非多数议员主张修订或驳回;其他新进提案则遭驳回,除非多数议员主张通过。院内法定最低出席人数(quorum)在一般表决或程序表决为三人;在法案表决为30人。若不足法定出席人数,则表决无效。

7. 为什么英国议会辩论总会发出一种声音

英国上院是由王室和贵族组成的,基本上对国事不是很care。 英国下院的辩论,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面对面分坐在两边,当一边的议员,发言完毕后,对方有...

8. 什么是搞笑

我同意楼上哪位朋友说的,智慧的幽默是 搞笑 的最高境界,我也说几个名人轶事。

1,一位贵族夫人傲慢的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的回答道:“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2,在英国议会开会时,一位议员在发表意见时见到坐在席上的丘吉尔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4、一天晚上,华区顿与几位客人坐在壁炉边聊天,因背后的炉烧得太旺,华区顿感到太热,就转过身来,脸朝壁炉坐下。在座的一位客人开玩笑说:“我的将军,您应该顶住战火才对呀,怎能畏惯战火呢?“华区笑着回答:“您错了。

作为将军,我应该面对战火,接受挑战,假如我用后背朝着战火,那不成了临阵脱逃的败将了吗?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为好笑的可能他人并不觉得好笑,他觉得幽默的我可能认为很无趣。

首先“ 搞笑 ”一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组合而成,主体仍然是人,简单的来说就是施加一系列动作与某事物上,例如表达某些观点或产生某些行为,得到让人发笑或感觉得好笑的最终结果,这个过程就是 搞笑 。

“ 搞笑 ”在不同的环境下表达不同的寓意。如“你是来 搞笑 的吧!,别 搞笑 了等”,显然这里的“ 搞笑 ”是贬义,带有讽刺的意味,表示主体不分场合,行事荒唐。又例“某某人挺 搞笑 的”,这种情况下就得结合发声者说话时的语气,如果是欢快等积极的语气,就表示对主体的赞赏或认可,这里“ 搞笑 ”表示幽默、有趣的意思。如果发声者说话时语气很严肃不开心等带有消极的情绪,则表示对主体的不认可,和不满。

对于个人来说 搞笑 是性格特征,是谈话和为人处世的手段方法。 搞笑 也是一门艺术,是智商,情商文化水平和阶层视野的综合体现。在我看来, 搞笑 是分段位分境界的,有很明显的层级差距,市井走卒聚在一起,盯着酒肆老板娘说几句荤话,然后就能一起哈哈大笑,喜剧大师卓别林在荧屏上的一举一动会让亿万观众开怀大笑。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产生了很多梗,就此催生出了段子手、“秀儿”、“斗图帝”,产生了很多的段子和表情包图片,有低俗荒唐博人眼球的,有高雅富有哲理的,有简洁令人深思的,但不管那一种都不能令所有的人觉得幽默和好笑,因为每个人思考事物的深度和认知是不一样的,这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所处的环境,阶层,经历以及年龄等决定的。但又不管是哪一种总能引起一部分人或个别人发笑甚至捧腹大笑。

何为 搞笑 ,是人故意的作出一些动作,或是可笑逗趣的样子,来吸引别人发笑,以达到 娱乐 别人的目的。 搞笑 不需要练习,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索,如果加上充满戏剧性的夸张肢体动作,以"象形"取代"形象",绝对会带给周围人们短暂的欢乐。更注重从生活和平常中主动发掘快乐,以此作为工作之外的放松和调节。 搞笑 的手段不外乎装疯卖傻滑稽荒诞。这些手段"搞"出来的笑,多数情况下是大笑疯笑狂笑。

1、老公:老婆,你驾照也考了,朕带你去看车。

老婆满脸兴奋,跟着老公就去了,老公带着老婆逛了宝马,奔驰,路虎,保时捷各种好车的专卖店。

老婆都泪崩了,这辈子没白嫁啊!

出来后,老公:老婆,看见没,以后这些车你都别撞啊!咱赔不起。

2、有一个富翁,花大钱请了一位名师教儿子念书。一年过去了,富翁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名师说道:七窍通了六窍。富翁很高兴,此后总用名师的话当着客人的面夸儿子。一天,一位客人听了,惊叹道:原来是一窍不通啊!

什么是搞笑?

1 搞笑 就是制造笑料,引人发笑, 搞笑 就是通过一些肢体语言、一些动作来制造笑点。

2通俗点讲, 搞笑 就是指有意的作出一些举动或者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来引人发笑,以达到 搞笑 的目的。

而笑呢是一个人天生表情的一部分,它是没有主观意识的驱动,笑是属于自发行为;你可能会因为一件开心的事而笑,也会因为喜欢的人和物而欢笑。更会有成功时的喜悦。但是 搞笑 呢,它却需要人类主动去寻求快乐,更注重从生活和平常中的一些事情或者人物等来主动去发掘快乐,以此来给工作之外和闲暇时光来增添欢乐。它比笑更让人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搞笑 的方式有很多,其目的就是给人带来欢乐或解除尴尬(就不生搬硬套的做名次注解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快速拉近距离,没用隔阂。

在我认为真正的 搞笑 是智者的小段子,智慧,诙谐,让人高兴之余又能发人深思。这样的 搞笑 应该源于生活中日常交流,有智慧的人为了缓解尴尬,为了回答对方不善意的问题,为了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说出来的一些诙谐有趣的话语,在这里我举周总理几个例子。

1,美国代表团访华期间,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喜欢抬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的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搞笑 。纯属做一些 搞笑 动作, 搞笑 的话语,根本没有内涵与思维的地面一般会引起人们大笑。那我就分享两段 搞笑 的博大家一笑。

一个妇女拿着假钞去买早点,小贩恼了很严肃的说,大姐你给假钞也就算了,最起码是张印的呀,你这张假钞居然是画的,就算退1万步说画的也就算了,你给画了一张10块的5块的都行对不对?你给画了一张7块的,7块的就7块吧,就不说了,起码也得画彩色的呀,居然用铅笔画的算了,我忍了黑白就黑白吧,也不可也不能用手纸画呀,手感太差了,就算是手纸我也认了,可你也得用剪子把边剪齐呀,你这个用手撕的吧,毛边太夸张了行,毛边我也不想说了,可以用撕个长方形啊,弄这个三角形太说不过去了。

儿子是大学生,放学回家看母亲,母亲让他给跟他一起做饼,并且给了他一块面,他接着问直径多少?母亲愣了愣后,又拿刀让他拿拿刀给他切菜,他说90度角还是70度角?母亲晕倒。

笑一笑十年少,生活不能太过于枯萎,又让生活过得更精彩!

搞笑 就是让你听完以后会觉得很好笑,然后哈哈大笑;而幽默则是让你哈哈大笑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会让你每次想起来都会会心的微笑。

如果说幽默与 搞笑 有区别,那就是幽默可以让人在回味中“顿悟” 。

幽默是一种很有深度的修养,看个人的情形而定。 幽默是一种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的方式,是普通的人不能正确运用的技能。

但是,幽默是要看时机,情况的,如果时机不对,或不能让人感到快乐,那它既成为一种成熟的沉淀物——渣子,即不成熟。

幽默是成熟的标志。孩提时期只有 搞笑 ,只有成熟以后才能把这些变成幽默。

幽默是一种成熟以后才会有的品质。当然 搞笑 有时候在形式上会和幽默表现得一致,区分的依据是看其是刻意为取悦什么而为之还是自然流露得浑然一体。

什么是搞笑?

首先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说。"搞"是动词,意思是做,弄,干,办 ;"笑"也是动词,意思是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所以说," 搞笑 "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做某些行为使某人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乐的声音。

"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肢体行为,一种是需要行为。第一先来说说肢体行为,之所以先说肢体行为是因为,

在我们还是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我们最先学会的是走路而不是说话。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肯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家或者别人家的宝宝的一些动作经常会让我们捧腹大笑。除了宝宝天然的可爱之外,还少不了的就是肢体行为了。根据这种情况,电视媒体逐渐发掘出了新的节目对象和节目形式,类似于韩国的《超人回来了》,

这档节目的之中就有很多 搞笑 的片段是因为宝宝的肢体行为造成的,并且,很多还不会说话的宝宝都已经有了大批的粉丝,比如现如今的本特利和建厚,

这两位宝宝的粉丝已经遍及全球了。除了宝宝的肢体行为,还有世界着名的哑剧,舞蹈,杂技,可见肢体行为在 搞笑 中的比重。

第二我们来说说语言行为。语言自产生以来就开始逐渐的演化,人类从语言中不仅能够获得信息,还间接地获取了 娱乐 因素。世界上以语言形式进行 搞笑 娱乐 的艺术有很多,像音乐剧,相声,吐槽,脱口秀……这里着重说一下脱口秀。脱口秀,是由英文Talk Show音译而成的,也称为谈话节目,是指一种由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现如今比较着名的由"艾伦秀""吉米秀""肥伦秀"。

当然,现在类似于"今晚80后脱口秀""脱口秀大会"的脱口秀,都是经过了"本土化改造"的产物。不过无论是什么样,脱口秀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都是一样的。

什么是搞笑? 搞笑 就是用行为和语言让人暂时忘记烦恼,忘记忧愁,让人会心一笑!

有一家公司在某菜市场的路口现场直招,来了三位应聘者面试,可是,这三位应聘者的名字真是天下少闻无其不有,把那二位招聘官气的口吐鲜血,把围观的人群笑的人仰马翻,招聘官: "去、去、去、排好队,按顺序 一个一个人,不要急,"第一位,叫什么名字, 身份证""少废话 "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少 废 话","滚" 。"第二位,叫什么名字""神精病","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神精病"," 滚"。"第三位","笨蛋","我是在问你叫什么名字","笨蛋" ,"去你妈的,滚"。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一个都没有招到。

今天第一次去工作的宿舍,正巧室友在寝室吃饭,我上前去打招呼,嗨,我长沙人你呢?他抬头看我一眼说,哦,我偶尔杀。

9. 英国的议会是怎样产生的

英国议会的由来
早在13世纪时,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参加者还有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7世纪,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

10. 英国的议会是怎样产生的

英国议会的由来
早在13世纪时,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参加者还有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7世纪,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

阅读全文

与英国议会为什么发出声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特与伊朗哪个国家大 浏览:752
中国移动如何办理不限流 浏览:65
伊朗后院巨响怎么回事 浏览:863
意大利面的煮法怎么做 浏览:234
中国人口最多是哪个县城 浏览:534
印尼和尼泊尔金刚我什么区别 浏览:25
伊朗人生气该怎么安慰 浏览:769
印尼语怎么说口语 浏览:662
印度为什么生产鸦片 浏览:617
美国驻伊朗军队有多少 浏览:427
哪些中国名人人穷志不穷 浏览:206
55亿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8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哪里查看 浏览:390
中国科学怎么样 浏览:89
中国的老年人为什么爱跳广场舞 浏览:493
英国中国海运什么线路 浏览:492
为什么美国斩首伊朗将军 浏览:67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92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21
中国中部38师在哪里 浏览: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