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纪录片,海战,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英国接到了一封错误的电报,里面有提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你说的是PQ17船队的悲剧
1942年夏天,苏联战场危如累卵。德机械化部队在南线突破,越过顿河草原直逼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三次 致信丘吉尔,请求英国皇家海军PQ-17船队火速增援。
但丘吉尔虑于北挪威海德军兵力,迟不发兵。罗斯福总统亲自致信催促,英国PQ-17护航船队终于1942年6月27日从冰岛出发。
途中,由于害怕遭遇以“提尔皮茨”号为主力的德军水面舰队,英军指挥官冒险下令护航军舰撤退,剩下船队任由德国轰炸机和潜艇打击。PQ-17船队中的34艘编队运输船中的23艘运输船和1艘救生船沉没,153人死亡,损失船舶吨位14.4万吨,损失运载物资包括210架飞机、430辆坦克、3350辆汽车和近10万吨其他军需物资。
康辉:对于这场至今被称为英国海军灾难之最的大海战,英国军方的叙述一直是纯军事战略角度的。PQ17船队遭遇强大德军联合攻击,似乎成为躲不过的一劫。
然而前不久,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一份解密文件让英国皇家海军尴尬不已,因为解密文件披露:当初PQ17船队是典型的自投罗网。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代号“蜘蛛网”的先生说起。
“蜘蛛网”先生真名:艾搏·阿纳森·里斯
曾经是一名冰岛水兵,代号“蜘蛛网”,为英国军情五处效力。后被德军在丹麦抓获,作为返回冰岛的条件,里斯必须在盟军军舰上充当德国间谍。
但不久,他的双料间谍身份曝光,英国军情五处冒险继续收买他,专门给德国提供假情报。假情报搅乱了德军的战略部署,但一直没有因此取得重大战果。
直到1942年6月,“蜘蛛网”先生真的被派上了大用场。
丘吉尔决定要借PQ-17船队北上援俄的机会,来个“诱敌深入”,引出德军的“提尔比茨”号,一鼓而歼灭之,永绝北极海上大患。
但如何让“北方孤狼”自动出现在皇家海军的炮口之下呢?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根据军情五处的命令,“蜘蛛网”先生在PQ17船队上向德国人发出了一份关键而又致命的情报。
“1942年6月27日,PQ17舰队将装备精良驶离冰岛,北上援苏。”
德军果然上钩,“提尔比茨”号立刻枕戈待旦,宣布只等英国船队靠近,他们就会倾巢出动!
而此时的英国PQ-17船队的确编队规模空前庞大,载货量前所未有。由于必须在漫长的远航中经受住空中、水面和水下的猛烈打击,船队分成三部分:护航船队本身、紧急支援舰队和打击舰队。共包括近90艘大小舰船和一艘航空母舰。
从理论上和实际兵力上看,PQ-17船队都足以在除掉这匹北方孤狼之后闯过北极。
但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军情五处这次居然因为疏忽而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蜘蛛网先生”的电文实在太完美了。
电文是由英国特别准备的,语句流畅、用词严谨。
然而,英国方面忘记了这样一个德国人熟悉的事实:“蜘蛛网先生”是个冰岛人,没有受过系统教育,英语水平非常有限。
果真,德国人凭借那份无可挑剔的电文很快认定“蜘蛛网先生”已经变节。
然而,PQ17船队这个“诱饵”实在太诱人了。德国军方决定将计就计。
7月5号,“提尔比茨”号战列舰作为旗舰在大张旗鼓的锣鼓声中开出挪威北部的阿尔塔峡湾基地。
英国间谍火速通报英国皇家海军,PQ17船队立刻投入战斗准备。
但孰不知,“提尔皮茨”号带着整个舰队只不过在挪威附近海面兜了个圈子,便在夜幕的掩护下又悄悄返回基地。
而英军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潜伏在挪威的英国间谍还没有来得及发出舰队返航的电报就被德军抓获了。
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至少犯下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个是盲目恋战。对于一向表现得相当低调的德国舰队这次大张旗鼓地出航丝毫没有怀疑。
另一个就是麻痹大意。在没有后续情报支援的情况下,英国人依然进行着围歼“提尔比茨”号的准备。
然而,更要命的是,这时英国皇家海军部高官们又犯下了第三个致命错误。
这是二战史上最着名的错误命令之一,堪与希特勒在诺曼底战役中禁止第十五集团军调往诺曼底和日军南云中将在中途岛战役中“换弹”命令相媲美。
当时一直与PQ-17主力船队保持四五个小时航程的打击舰队突然遇到大片流冰,航行速度严重受阻。一旦接到紧急战斗指令,将根本无法与PQ17主力船队会和。
这一情况,使诱歼“提尔比茨”的计划彻底破产,PQ-17瞬间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危险境地。出于对“提尔比茨”号的严重心理恐惧,皇家海军的高官们开始不知所措。
当晚八点三十分,英国海军部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推算,十小时之后,PQ-17船队就将进入“提尔比兹”的主炮射程,到那时运输船和护航军舰将有可能一起葬送,与其这样,不如解散船队,撤出护航军舰,起码可以保全全部军舰和部分运输船。
时间紧迫,英国皇家海军庞德上将在36分钟内连续向PQ-17船队发出了三道指令:
二十一时:巡洋舰编队以最快航速向西撤退。
二十一时二十三分:运输船队立即解散,各自驶向苏联港口。
二十一时三十六分:重申二十一时二十三分的命令,运输船队立即解散。
就这样,巴伦支海西北广阔海域上,单枪匹马、没有武装也没有护航的PQ-17船队所属运输船,一艘接一艘被击中,数百名被击沉运输船的船员漂浮在冰海上,由于气温很低,大部分人很快就被冻死,小部分被救生船救起,但其中很多人因严重冻伤而终身残疾。
目前,PQ17舰队灾难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蜘蛛网”先生依然健在。不过对于泄密事件,“蜘蛛网”先生愤怒地予以了否认。还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纳粹德国海军档案中相关文件也整理了出来。文件显示:德国人当时并没有想到皇家海军会让船队如此靠近挪威近海,也没有想到船队会因遭遇浮冰而解散,更没有想到英国人对“提尔比茨”号竟是如此恐惧。
‘贰’ 英国议会还能正常运转吗
在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袭击事件之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22日下午召开代号为“眼镜蛇”的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叁’ 英国曼城大爆炸,背后的黑手是谁
当地时间5月22日晚上10点半左右,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ManchesterArena)发生炸弹袭击事件,目前已经造成22死59伤。英国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加强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反恐戒备。爆炸正值英国大选期间,各大政党宣布暂停竞选活动。曼彻斯特爆炸案发生后,英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将其“作为恐怖袭击事件处理”。由于体育场紧邻曼彻斯特的维多利亚火车站,为了防止后续袭击和民众恐慌,警方关闭了火车站,并取消了所有火车班次。警方还设立了热线电话,为民众提供信息。曼彻斯特警方的推特账号也不断更新最新消息。人们自发发起团结互助活动,很多人为无法回家者提供临时住所,出租车司机为遭受袭击影响的人提供免费搭载。在伦敦,警方也加强了戒备,增加了街头巡逻警察的数量。爱莉安娜·格兰德在伦敦的演唱会决定取消。23日上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次袭击的应对措施。与会者包括主要的内阁成员和情报官员。英国各大主要政党也决定暂停6月8日大选的竞选活动。苏格兰民族党原定于23日公布竞选纲领的活动也被取消。梅称,警方正将此事作为“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进行进一步调查,以便确定细节。工党领袖科尔宾称,整个国家都为遇难者悲痛。科尔宾称,他在袭击后与梅进行了沟通,双方决定,暂停大选的竞选活动。苏格兰民族党主席斯特金称,袭击的新闻令人心碎,她谴责这一野蛮的袭击行为。自由民主党主席法伦也取消了原定到直布罗陀的访问。袭击除了对大选竞选日程有影响之外,还将影响竞选的内容。一名分析人士表示,竞选讨论的内容、各党的论调可能都会有所变化,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移民政策。
‘肆’ 什么是紧急会议,麻烦讲通俗点。
针对于突发的情况召开的会议。,
‘伍’ 英国对次贷危机发表的言论,立场和解决的方法
美国次贷危机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房贷银行惊现挤兑
该国央行注资"拯救"第五大按揭机构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14日宣布,向在波及全球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陷入融资困难的北岩银行提供金融援助。北岩银行当天宣布,银行今年盈利将比预计低20%左右。
这一消息引得银行大批储户排起长队,取出存在北岩银行的存款。
求救
房贷佼佼者遭遇"滑铁卢"
英国政府、英格兰银行与英金融管理局14日发表联合声明说,政府授权央行向北岩银行提供金融援助。这是英格兰银行自1997年开始独立调整利率以来首次出资"拯救"陷入困境的银行。
北岩银行13日向央行提出金融援助申请。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与金融管理局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同意了北岩银行的申请,但没有公开向其提供资金的具体数额。
北岩银行总部设在英格兰西北部城市纽卡斯尔,是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其今年上半年新增抵押贷款额排名英国第一,拥有大约150万储户,向80万购房者提供房贷。但北岩银行在房贷市场的"佳绩"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遭遇"滑铁卢",不得不向央行求救。
告急
英政府接连出招
英国最权威的金融类报纸《金融时报》当天报道此事的标题是《北岩银行信心崩盘》。
为稳定人心,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对英国广播公司说:"金融系统有足够的钱,各银行都有钱……它们只不过现在不愿意短期拆借,让北岩银行等机构遇到融资困难。"英格兰银行与英财政部和金融管理局的联合声明也说:"金融管理局确定北岩银行有偿付能力,资本超过规定要求,贷款质量良好。"储户在北岩银行存有大约240亿英镑存款。
疯狂
储户信心崩盘排队提款
按照英国的金融补偿条例,如果银行倒闭,存款数额少于2000英镑的储户可获全额补偿。但如果存款超过2000英镑,补偿的上限则到3.5万英镑为止,超出2000英镑的部分只能获得90%补偿。也就是说,存款3.5万和35万英镑的储户最后都可能只获得3.17万英镑补偿。
央行出资"拯救"北岩银行让在这家银行拥有存款的英国储户无比紧张。从伦敦到纽卡斯尔,北岩银行各分行门口排起长队,储户争相取款,在纽卡斯尔甚至出现了储户为争夺队伍位置而扭打的混乱场面。
现年51岁的约翰·邓肯从北岩银行取出了所有存款。他对路透社说:"今天的报纸上全是'北岩银行现金告急'之类的标题,你要在这里存了钱你会怎么办?"
王丰丰(新华社专稿)
英被美"次贷危机"拖下水
北岩缘何成为第一个
解读
北岩银行是英国金融界第一个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的"受害者"。与大多数银行依靠储户存款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的做法不同,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向其他银行借款与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抵押贷款证券筹款,因此在次贷危机中的"抗打击能力"较弱。
北岩被击中"命门"
自7月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由于担心次贷危机扩大,投资者收紧投资,信贷市场萎缩,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间的同行拆借大幅减少,拆借利率随之上升。这一打击正中北岩银行"命门"。尽管贷款结构中甚少次级或不良贷款,但在融资市场与抵押贷款证券市场上遇到困难的北岩银行盈利水平仍然受到重创,自今年年初以来,北岩银行的股价已狂跌50%左右,在14日当天更是下跌30%。
股市连环"地震"
北岩银行的危机在英国股市引发连环"地震"。英国主要抵押贷款机构如联盟-莱斯特公司、布雷德福-宾利公司和帕拉冈公司等股价14日纷纷下跌,其中帕拉冈的股价跌幅达到25%。至14日下午收盘时,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1.2%左右,收于6289.3点。
‘陆’ 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结果
伊拉克战争爆发已经半个月了。这两天,巴格达郊外的国际机场成为战事焦点。就在双方军队展开争夺战同时,另一场激烈的争夺也拉开了序幕。4月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与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外交部长以及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讨论伊拉克战事结束后的善后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各方分配伊拉克重建这块大蛋糕的刀叉已经摆上了桌面。
海湾战争还在进行的同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经结束了对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等地区的访问。现在正在欧盟的总部布鲁塞尔,与欧盟成员国、北约会员国坐在一起对战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专家叶卫平教授告诉记者,鲁塞尔会议的紧急召开是鉴于鲍威尔的这次欧洲突访。叶卫平分析说:“鲍威尔这次出访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伊拉克战事已经到了决定性的时刻。为了能够使盟国多出力,美国决定把战后伊拉克市场的分割问题拿出来作为一揽子交易的一个重要筹码。
针对这次召开的紧急会议,之前一直站在反战立场上的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现在缓和了最初的强硬态度。法国总理拉法兰在3日表示,法国希望美英联军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不赞同美国采取的引发冲突的政策。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出席三国外长会议途中,临时决定访问布鲁塞尔与鲍威尔进行会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愿意解决同美国在对伊问题上的分歧。
叶卫平教授分析俄罗斯的上诉举动时说:“俄罗斯担心战后它们在伊拉克的巨大利益会受到损害,甚至被剥夺。另外一方面,它也看到了美国现在特别有求于一些世界大国。”
会议在讨论到伊拉克的重建问题时,目前还存在着严重分歧。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出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参与”,但是美国应在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美国已经就伊拉克重建拟订了详细的计划。
叶卫平教授分析说:鲍威尔坚持应该由美国来主导战后伊拉克的安排,特别是伊拉克市场的分割。实际上美国是要垄断伊拉克市场,垄断整个伊拉克势态的进展。
作为美国在战争中的盟友,英国在此问题上却持相反态度,英国外交大臣表示,战后伊拉克政权应移交给伊拉克人,并呼吁联合国发挥“适当”的重要作用。另外,欧盟也表示,不会向非联合国主导的伊拉克重建计划提供资金。
叶教授还告诉记者,在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问题上,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由联合国来主导,在联合国的主导下恢复石油换食品的计划,但如果最终是由美国独断伊拉克石油市场,那将会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叶卫平教授:通过控制伊拉克石油,美国就可以大量生产和出口廉价石油,从而压低
国际市场的油价。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一些石油进口国对海湾石油的依赖性,还打击了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的经济实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罗伯逊3日表示,这次布鲁塞尔会议虽然不会做出具体决定,但欧美之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正在缩小”,双方为了追求重要的战略利益将进行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3日也说,不希望伊拉克战争破坏俄美关系,两国还将在反恐和其他重要领域进行合作。战局明朗化之后,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明显都在积极调整国际关系,为自己参与战后重建创造有利的环境。
‘柒’ 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据悉,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英国发生的人员中毒事件。
俄方于当地时间13日致信英国外交部,要求获得相关有毒物质样本,否则将不会答复英方的“最后通牒”。
‘捌’ 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
选D,英国是君主立限制政体,女王没有实际权利。元首和内阁有行政权。好好看看《权利法案》
‘玖’ 英国国务会议是什么
英国国务会议是1649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废除君王制,取消上议院。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由41人组成的国务会议取代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