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责任制内阁怎么运作的

英国责任制内阁怎么运作的

发布时间:2022-11-05 12:06:03

㈠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1) 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 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 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㈡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答:英国责任内阁制是长期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失去这种信任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㈢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逐渐对参加内阁会议失去兴趣,于是很少出席会议,甚至不出席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商定对策,然后提交给国王审定。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尔伯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辞职,由下院多数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到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1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
2 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3 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4 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5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 ,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6 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
7 内阁首脑拥有决定性发言权: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拥有大臣与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政策决策权)。内阁大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制与首相相辅相成,内阁首脑(首相或者总理)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
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㈣ 英国责任制内阁是怎么运作的上院有什么权利

①内阁与国王:国王形式上任命首相,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②内阁与议会: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责任制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

(2)一切阁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3)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上院有什么权利: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



㈤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发展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的权力:(1) 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 行使(最高行政权):(4)协调(政府职权);(5)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6)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5)英国责任制内阁怎么运作的扩展阅读

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㈥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责任内阁制一、英国内阁的基本情况 cabinet of Britain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政府与内阁是两个概念。政府是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的总称,而内阁只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1、沿革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由于枢密院人数众多,英王常在王宫的内室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讨论决定重大事务。17世纪后期,外交委员会便有“内阁”之别称,并逐渐代替枢密院,成为实际最高行政机关。它由英王主持,并对英王负责。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期,内阁改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并开始转向对议会负责。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不懂英语,自1718年后就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指定下院多数党领袖R.沃波尔主持。从此,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便成为惯例。1742年辉格党发生内讧,沃波尔内阁因失去议会支持而集体辞职,由此开创了组阁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多数并集体负责的先例。1783年,托利党人W.皮特(小)出任首相,次年因得不到下院支持而提请国王解散下院,并提前大选,选举中托利党获胜继续组阁,这一作法也成为惯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宪政实践中,通过宪法惯例的积累逐步完备并最终形成。2、组成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英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与本党其他领导人会商后,从本党议员中提出阁员名单,请英王任命。根据1937年《国王大臣法》规定:大臣分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参加内阁的阁员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组成人数经常变动。1939年前基本上全体大臣都参加内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阁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参加内阁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不担负某一具体部门首长的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内阁会议之前,首相有时就重要政策方针先召集少数亲近大臣开会讨论,称小内阁或内内阁。3、职权 主要包括: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此外,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有权采取紧急行动。内阁职权主要根据惯例行使,范围十分广泛,一切重要的内外政策均由它制定和执行,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受它直接指挥和控制,议会和英王也受它的操纵和支配。4、组织和活动 下设各种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除个别委员会外,其组成和职权范围均系机密,该届任期内不得泄露。办事机构设办公厅,主管安排议事日程,沟通内阁与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内部行政事务。内阁会议由首相随时召集,议会会期内一般每周开会1~2次。会议内容保密,会上讨论不作记录,也从不进行表决,最后由首相按自己的观点把意见加以归纳即成决定。内阁成员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连带责任。不论阁员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对外必须保持一致。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守机密”和“保持一致”这两个惯例,曾在欧洲共同体等问题上被打破,其约束力已明显减弱。二、责任内阁制特点 1、 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① 质询② 辩论③ 批准立法④ 倒阁解散下院是内阁控制议会最有力的手段,决定一经作出,下院只得服从,不能拒绝。2、 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3、 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4、 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三、内阁的作用 1. 决策作用2. 立法作用3. 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监督4. 作为政党的领导第四节 稳定的两党制一、英国两党制概况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早在1688年光荣革命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存在两大政治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1694年,开始实行由辉格党执政的第一个政党内阁。18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由辉格党执政,60年代之后,则主要由托利党执政。在18世纪的前半叶逐渐形成了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的制度。工业革命后,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法颁布后,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正式确立。两大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竞选争夺执政地位,在议会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成为执政党;而获得议会次多数席位的政党就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对政府起某种监督和牵制作用。在每次议会大选后,如果两大政党在议会中所拥有的席位发生相反的变化,执政党和反对党就互易其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党在朝,一党在野,轮流执政的格局。20世纪后工党兴起并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形成两大党。二、两党制长期稳定的原因 1. 保守主义的重要影响。2. 两党制的历史传统排除了两党或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3. 现行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党制。英国现行的是简单多数制,4. 英国内左、右派势力都承认两大政党的政府的合法性。三、两党制的特点 1. 两党制导致稳定而有效的政府。2.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3. 两党制有其明显的阶级基础。4. 政策与立法的趋同现象是英国两党制的又一显着特点。5. 政党活动的连续性。6. 两党战后的一致性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这是英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四、反对党的作用 1. 它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制衡和监督。2. 在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反对党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3. 在下院的某些实际事务上与政府进行合作。4. 反对党的存在本身表明了英国宪法中的自由原则。

㈦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①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到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② 内阁的主要职权有三:一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二是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三是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让学生看“历史纵横”关于英国行政机构一栏的内容,了解英国行政机构的构成比较复杂及内阁的组成与权力。

③ 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可举一例来说明首相被质询的情况:如因情报称伊拉克拥有核武器,美英等国派兵联合打击伊拉克。后来,首相布莱尔遭到议员的质询。

可引导学生列举英国的首相:华尔波尔、丘吉尔、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等。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并指导学生看教材撒切尔夫人像。

责任制内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在“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六个问题:

① 教材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相比较地讲,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或称代议民主制属于间接民主。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又使它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联系已学《历史Ⅰ》(必修)第六单元的知识。公元前5世纪雅典当政的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②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并完善。近代以来,随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形成并完善起来。

③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它是一种间接民主,它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④ 引导学生看“历史纵横”栏内关于代议制的内容,结合有关史实归纳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按一定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贯彻主权在民的根本原则,要受到相应的机构监督约束,它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基本框架主要由国王、上院、下院、内阁组成。

可引导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明确代议制民主的概念。

让学生看“学思之窗”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史实思考“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可不急于得出答案,学完新课后再讨论得出答案。

⑤ 英国是比较成功地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为便于理解,列表讲述。(表见教学案例二)

然后分析指出:这表实际是一份英国近代政治制度文明进程的履历表。

让学生看“历史纵横”栏内的内容,了解英国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史实;再让学生看英国议会大厦图,从建筑角度去体会议会的地位。

⑥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二是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三是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四是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

㈧ 英国责任制内阁是如何形成的

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由于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手中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而作为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等。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到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㈨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结构与特点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

㈩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原因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原因: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辞职,由下院多数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10)英国责任制内阁怎么运作的扩展阅读

权力分配:

1、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

2、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3、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4、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5、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 ,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阅读全文

与英国责任制内阁怎么运作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特与伊朗哪个国家大 浏览:752
中国移动如何办理不限流 浏览:65
伊朗后院巨响怎么回事 浏览:863
意大利面的煮法怎么做 浏览:234
中国人口最多是哪个县城 浏览:534
印尼和尼泊尔金刚我什么区别 浏览:25
伊朗人生气该怎么安慰 浏览:769
印尼语怎么说口语 浏览:662
印度为什么生产鸦片 浏览:617
美国驻伊朗军队有多少 浏览:427
哪些中国名人人穷志不穷 浏览:206
55亿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8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哪里查看 浏览:390
中国科学怎么样 浏览:89
中国的老年人为什么爱跳广场舞 浏览:493
英国中国海运什么线路 浏览:492
为什么美国斩首伊朗将军 浏览:67
去意大利劳工怎么申请 浏览:592
印度血檀木哪里产的 浏览:821
中国中部38师在哪里 浏览: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