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英国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相关内容: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⑵ “食物纤维”的概念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在哪一年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就推测,膳食中纤维含量不足或缺乏是导致发达国家“现代文明症”(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此,食物纤维(Dietary Fiber,DF)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受到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工业界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元前430年,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经描述了全麦和精制麦在改善便秘作用上的差别。西方最早亦有记载高纤食品通便作用人体试验的文献。20世纪的20年代中期,Kellogg提出了麦麸在改善肠道疾病方面的作用。1953年,Hipsley首先提出了粗纤维(crude fiber)的概念——“食物纤维是指食物中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1956年,英国的军医上蔚Cleave提出了一个假说,即西方的“现代文明病”与摄入过量糖和过低的膳食纤维有关;该假说引起了2位博士Trowell和Burkitt的注意,他们确信食物纤维在:对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憩室病、肠道癌症等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与保健作用。1972~1976年,Trowell&Burkitt等人在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时,提出并修改了食物纤维的定义——“食物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内源消化道酶消化吸收的所有植物细胞及相关物质的总和”;从1977年美国参议院在“美国的膳食目标”中,开始建议“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消费”起,在科学家的多项研究成果支持下,各国的政府部门和学术团体纷纷推出了引导和教育消费者增加食物纤维摄入量的膳食指南。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世界粮农组织和美国谷物化学家学会在统一全世界范围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膳食纤维”(DF)的定义。1979年第93届AOAC年会上,Prosky和Harland提出希望能统一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1981年第95届AOAC年会上,逾百位学者提出了他们对食物纤维定义的理解和分类方法,其中广为认同的定义还是由Trowell于1974年提出的。从1994年开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强制要求在食品的营养标签上标示“膳食纤维DF”。
⑶ 英国是否是最早提出动员概念的国家
不是,“动员”一词迄今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
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反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
动员是军事术语,即战争动员,也有的称国防动员,指把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以及把所有的经济部门转入供应战争需要的工作。
动员概念的现代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方向、重要理念、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是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根本依靠。
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同志指出,“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和保护人民的积极性,最广泛地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建立在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不懈奋斗的基础之上。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建议》从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高度,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十三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
⑷ 在西方最早提出 课程这一概念的是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斯宾塞。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斯宾塞的影响力
1、着作
他一生的着作吸引很多读者。1869年,他更可以依靠着作的收入维生。他的着作被翻译了多国语言的版本,譬如: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俄罗斯语、日语、中文,并在欧洲北美等地得了很多荣誉。
2、理论
他的哲学证明了对政治保守派是有用的,不单是对社会阶级架构的应用,也包括社会公义概念,当中强调对本性及行为的个体责任。斯宾塞支持“平等自由定律”,这是自由意志论的基本的原则。在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下,每个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而做事。
很多美国高等法庭的裁判官面对政府劳资惯例出现限制的时候都根据这个原则来下定论。但是不只保守派利用斯宾塞的理论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很多社会学家都套用他的理论来解释阶级战争。无政府主义者把它应用在个体自主的信念上。
⑸ 1803年,英国的道尔顿首先提出了科学意义上的第一个原子概念。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太阳系果仁…
葡萄干布丁、原子太阳系、电子云。
⑹ 依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精神病学家谁提出的
英国儿童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1]最早提出“依恋”这个术语,
依恋形成于婴幼时期,并贯穿人的一生。自从英国精神病学家J.Bowlby最早提出了依恋这一
概念以来,依恋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章从不同理论学派对依恋如何形成所持的观点开始,从时间纬度分别介绍了“依恋”研究在幼儿期、青少年期以至成年期的主要理论以及与依恋行为有关的研究发现。
⑺ 最早使用课程概念且有确定含义的国家是。
英国。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这一概念的是斯宾塞(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
⑻ 英国在全球最早提出了什么的概念
英国在全球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英国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并且,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世界人口的数量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从而导致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被过度地开采、消耗和浪费,该现象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便是全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以及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已逐渐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所以在此情形下人类社会逐渐开始高度关注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缓解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为此做出了贡献与努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低碳经济
⑼ 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表示
A、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电场线来表示电场;故A正确;
B、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B正确;
C、库仑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故C正确;
D、关系式Q=I 2 Rt最初是焦耳用实验直接得到的,故D错误;
故选:ABC.
⑽ 创意产业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提出。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1997年英国大选后工党政府上台,新上任的首相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自担任主席,意在大力推进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他认为英国的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提出要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使英国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世界工厂”,蜕变为当代的“世界创意中心”,从而全方位地增强英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
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