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二战英国为什么离开马岛

二战英国为什么离开马岛

发布时间:2022-11-07 20:59:06

‘壹’ 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为啥会为马岛大动干戈

这个和其他殖民地的性质不一样,因为马岛不同于印度,澳大利亚这些主权国家,这些大国是因为本身就希望脱离英国,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而不愿意继续当殖民地,但是马岛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当时阿根廷想要夺走马岛,英国自然是不愿意妥协了,最后英国还是打赢了阿根廷。

当时的阿根廷认为,英国的实力已经远远不如当年了,加上阿根廷本身军事实力也不算太弱,也拥有着航空母舰,想不到英国就算衰落了,他们的海军底子还是有的,当时英国拼出全力也要夺回马岛,所以说最后依然打败了阿根廷,成功的夺回了马岛,保留了最后一点尊严。

‘贰’ 二战后,英国丢失了那么多殖民地,为什么英国不愿放弃马岛

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就战后的情况来看,英国的损失挺惨的,不只是在经济,工业上的,英国的国际地位也是一落千丈,甚至有些一蹶不振。

英国为何在二战后不断丢失殖民地?

曾经的大英帝国,在苏联没有出现之前,美国没有崛起之前,勉强能算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经历了一战,二战,英国的工业,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本来这也没啥,毕竟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靠着众多的殖民地提供的资源,十多年也就缓过来了。

马岛战争中挥舞着英国国旗的英军士兵

所以马岛和英国的其他殖民地有一些不同,这是双方还在谈判时,阿根廷政府就以武力占领了马岛,虽然英国已经衰落了,但是五常不要面子吗?所以只能对阿根廷还以颜色,最后英国打赢了阿根廷收复了马岛,马岛战争的胜利对当时英国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叁’ 英阿马岛之战发生的原因及结果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爆发了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岛屿争夺战,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英(国)阿(阿根廷)马岛之战。
发生地点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1度,西经57度地区,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2800平方公里,人口2000人,首府斯坦利港。这个群岛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马岛在军事上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曾被称为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钥匙”。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级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马岛所处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引起马岛战争的重要因素。
阿根廷和英国就马岛的归属问题整整争议了一个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行了持久的谈判,但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阿根廷认为,马岛原属西班牙王室,阿根廷独立后,其主权应属于阿根延。自1832年被英国占领后,阿根廷一直为恢复它的主权而斗争。而英国认为,马岛是它的殖民地,只接受把它作为一个非殖民化问题来处理,不承认阿方拥有主权。1960年以来,联合国大会曾4次作出决议,要求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不结盟国家会议曾作出决议,支持阿根廷人民为恢复马岛主权而进行斗争。20多年中,两国谈判时断时续,但主权归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谈判破裂后,英阿双方关系日趋恶化,阿根廷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殖民主义这一“毒瘤”,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的武力统治。 1982年3月19日,一支由60来人组成的阿根廷小分队在马尔维斯群岛中的南乔治亚岛登陆,在那里安营并动手拆毁一个旧渔船码头,还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外交部指责这一行为是“入侵”,接着两国都立即向出事地点派出军舰,准备兵戎相见,从而使局势激化。这事件也就成为英阿马岛战争的导火线。阿方把这一天看作是战争的开始日。 在这次战争中,阿方海军的主力基本出动,参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飞机250余架,以及陆军部队等,总兵力达65000人。英国出动了海军实力的二分之一,参战舰船118艘,飞机200余架,以及步兵,伞兵,陆战部队,总兵力达35000人。这次战争历时74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阿军占领马岛和南乔治岛,英国调集三军,组成特混舰队开赴马岛水域,展开兵力,夺取前进基地,完成封锁部署。第二阶段主要是双方出动飞机和舰艇,进行海空战斗,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激烈,战场形势急剧变化,阿逐步丧失战争的主动权。第三段主要是登陆和抗登陆作战,阿守岛兵力虽较多,但由于部署不到指挥失误,战术笨拙,只消极据守孤立据点,不实施有力反击和机动作战,最后失败,被英国重占马岛。在74天(实战时间仅一个半月)的战争中,据资料统计,阿军死1000余人,伤 1300左右,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100余架,耗费10亿美元以上。 马岛之战,英阿双方在作战中都投入了许多现代化先进的武器装备,有些是首次用于实战,战果十分突出。

‘肆’ 英国失去了很多殖民地,为何会因为区区一个马岛和阿根廷大打出手

实际上,马岛的全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马岛被称作是太平洋的钥匙,这是因为它是扼守麦哲伦海峡的咽喉要地,也是连接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唯一通道,所以可以说谁控制了马岛,谁就掌控了两洋间的航线。

但事实上,除了马岛之外,英国人还占据着很多海外据点,而这些据点基本上和马岛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往往都扼守着各大海洋交通的要道。所以这样来看英国人之所以如此看重马岛,就是等待有朝一日他们能重新崛起的时候,这些地区将会为他们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伍’ 英国为何不放马岛,却宁愿失去三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

作为历史上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曾经多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巅峰时刻,几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英国的管辖领地。利用从这些殖民地攫取的财富,英国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二战之后,独立运动风生水起,衰落的英国再也无力维系庞大的殖民统治。加上苏美的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分崩离析。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英国独立,英国也本着好聚好散的原则,和各殖民地和平分手。

令人奇怪的是,连被称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曾贡献40%经济总量的印度,英国都能任其独立。为何对于距离英伦三岛万里之遥小小的马岛,却至今不肯放手。甚至在1982年还为之发动马岛战争,和阿根廷大打出手呢?

(撒切尔夫人)

三、老牌帝国的尊严。

原本准备放手马岛的英国,让加尔铁里这么一闹,再也不提放弃主权了。骄傲的英国人认为,虽然马岛对于遥远的英国来说,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我可以不要,你也不能明火执仗来夺,老牌帝国的尊严不容侵犯。

时至今日,虽然马岛每年所消耗的军费,仍然让英国人心疼。可无奈岛上的居民,坚决不同意独立,心甘情愿接受英国管辖。而经过当年的马岛战争后,心高气傲的英国人,也断然不可能将马岛向阿根廷双手奉上,马岛只能继续成为英国万里之外的一块飞地了。

‘陆’ 为什么英国当初愿意归还香港,不愿意放弃马岛呢你知道原因吗

英国当初宁愿把繁荣的香港归还给中中国,也不愿意放弃马尔维纳斯群岛,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还有政治原因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南美洲南端,是南美洲商路的必经之路。历史原因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人发现的,主权理应归属英国,政治原因就是,和英国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是阿根廷,而香港背后是强大的中国,权衡一下就能得出这个结果,英国人放弃香港是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英国放弃香港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而保留了马岛,就是因为中国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而阿根廷相比就显得弱小很多,而且马岛确实是属于英国的,而香港一直都是中国领土,不想发生战争就必须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所以英国不放弃马岛而归还了香港!

‘柒’ 当年英国为什么那么远去打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的爆发,始于阿根廷出兵抢占马岛。由于战前英国已打算从马岛撤军,导致岛上英军数量极少,无力抵抗数倍于己的阿根廷登陆部队。但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军队占领后,英国以惊人的速度做出反击决定,最终恢复了对马岛的实际控制.
有争议的领土或岛屿远离所属国家本土的情况并不罕见,但以此作为回避争端的借口太过牵强。每一片领土都是同样神圣不可侵犯的的,不能以距离远近衡量其是否应得到关注。马岛距离英伦13000公里,几乎横跨了半个地球,但英国仍然派出远洋特混舰队赴马岛海域作战。这样的行动不能仅仅以英国是传统海军大国来解释,反而应该成为每个想解决领土争端国家砺练远洋兵力投送和打击能力的榜样。只有有能力出兵远洋,才有可能为最终解决争端打下基础。

‘捌’ 二战后的英国殖民地都独立了,为何英国会因为马岛而与阿根廷大打一架

马岛虽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而且矿产丰富,所以英国不会轻言放弃马岛,二则阿根廷并不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英国与阿根廷作战,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三则英国当时内部矛盾重重,也急需一场战场来转移国内矛盾。

马岛靠近南极洲,又可以为英国进军南极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基地,而且马岛东控制着非洲的好望角,西边又抵达新西兰,北至南美洲,南部到达南极洲,马岛的地理位置是连着两大洋控制着四大洲。

再加上撒切尔夫人此时的民意正处在最低点,英国失业人数比三年前她执政初增加一倍,通货膨胀更是惊人,撒切尔夫人想要连任,需要一个政治掩护,助她扭转民意,所以她抓住马岛问题,不惜与阿根廷一战。

果然,通过马岛战争,爱国主义精神被唤醒,马岛不但回到英国的忙抱中,撒切尔夫人也成功地赢得了连任。

‘玖’ 马岛之争:英国是如何获得马岛的阿根廷为何输掉了马岛海战

海岛具有重要的地理、军事、经济战略价值,所以历年来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之地。据初步统计,全球有将近60个国家,在海岛主权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其中较为着名的是 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之争,他们为了争夺马岛主权,爆发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

马岛的全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其为福克兰群岛。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马岛被称作是太平洋的钥匙,因为它是扼守麦哲伦海峡的咽喉要地,是连接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唯一通道, 所以谁控制了马岛,谁就掌控了两洋间的航线。

后来巴拿马运河开通后,运河成为新的捷径通道,马岛的战略价值受其影响有所下降,但因地形条件及扼守两洋要冲的优势还在,所以它在军事上依旧还是南大西洋的战略支点。英国就曾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利用马岛便于隐蔽突袭的地形,击溃了当时进入马岛海域的德国舰队。

正是因为马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英国和阿根廷才会为了其主权归属问题兵戎相见。究竟, 英国与阿根廷为何会起马岛争端?阿根廷又是如何在马岛战争中败下阵来?而世界大国美国,又在马岛海战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新发现地域的主权,一般都归属于第一个发现的国家。通俗点来讲,就是谁先发现,谁先殖民,谁就先占有。而 在谁先发现马岛这一问题上,阿根廷与英国也存在着争议

史书上确切记载最先发现马岛的其实是荷兰人,时间点是1600年。但 英国坚持认为自己才是第一个发现马岛的国家 ,因为早在1592年的时候,英国航海家就曾在远处眺望过马岛,只是当时没有用地图绘制下来,所以无法拿来当考证。

阿根廷则认为,马岛是由西班牙资助的麦哲伦探险队发现的 。探险队中的一名船员,在1520年时发现马岛,早于英国几十年,所以英国不能用最早发现为由,去主张马岛主权归属他们。

既然两国都没在“谁先发现”上占理儿,那就从谁先殖民说起。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西班牙帝国,因为王朝绝嗣的问题爆发了 王位继承战争 。英、法、奥等国为了掠夺其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争斗,最后由法国的波旁王室胜出。

自波旁王室取得西班牙王位后,法国就经常干涉南美洲事务。1764年法国航海第一人布干维尔,就曾在路易十四的指示下, 以法国的名义在马岛的东岛建立了据点 。而英国紧随其后,于1765年 以乔治三世的名义在马岛的西岛也建立了据点

众所周知,西班牙是南美洲的殖民帝国,法国染指南美占领马岛东岛的行为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对其抗议施压。最后法国决定将东岛转让给西班牙,条件是西班牙需为此付出2.4万英镑的代价(赔偿款)。

西、法两国交接完东岛事务后,西班牙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隔壁邻居”身上。他们用武力逐出了西岛上的英国人,然后完整占有整个马岛。只不过当时的西班牙,并没有在马岛上做殖民建设,而是 将马岛交给了“西班牙阿根廷联合州”去管理,这也是阿根廷独立后争夺马岛主权的伏笔。

西班牙强行驱逐英国人之后,英、西之间产生了冲突。为了防止矛盾继续升级,两国还为此进行了协商,并签了一份秘密协议。 协议中同意将西岛归还给英国,但马岛的主权优先权必须在西班牙手上。

两国达成协议后,英国在1771年重新拿回了西岛。只是当时的英国认为马岛缺乏经济价值,不值得开垦建设,所以决定在三年后撤出,走前为了留下主权证据,还立了一块“ 西岛属于乔治三世财产 ”的牌匾。

西班牙对东岛的占有,也只维持到了1811年,所以 当英、西据点全部撤出之后,马岛又恢复了无人岛的状态。 而这一阶段的南美刚好爆发了独立战争,阿根廷竖起独立大旗发动了“五月革命”,不仅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还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

独立后的阿根廷认为自己享有西班牙殖民遗产继承权,所以宣告马岛主权归属于阿根廷。 得知消息的英国非常恼火,他们认为马岛是西班牙从英国手上抢走的,并且自己也从未放弃过马岛主权,所以与阿根廷起了争执。

然而就在两国为此争吵不休之时,马岛海域内发生了件事情。阿根廷借“非法捕捞”为由没收了美国三艘渔船,这一举动彻底将美方激怒。所以美国为了报复,摧毁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所有据点,并宣告马岛是无主权岛。

美国的报复行为,刚好给了英国夺走马岛主权的机会。1833年,英国派护卫舰武装占领马岛,不仅将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还在岛上插上了英国国旗,重新宣誓了英对马岛的主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英国便一直事实占领着马岛,最后还在1892年将其正式划为自己的殖民地。

英国拿下马岛期间,为彰显主权,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行政机构以及移民居点。不仅源源不断的往马岛输送英国移民,还把之前残余在岛上阿根廷居民强制迁走,这也是目前马岛常驻居民有90%以上是英国后裔的原因。

虽然马岛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被英国长期占有着,但阿根廷却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诉求。1935年阿根廷发表地图邮票表决心,而英国也不甘示弱,于1946年发行马岛地图邮票,两国都在为了争夺马岛主权,明里暗里的相互较劲。

后来二战结束刮起一阵非殖民化浪潮,阿根廷开始借助这股力量,推动夺回马岛的进程。其不仅向马岛海域派驻海军,还 在1958年的时候,将马岛归属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

联合国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就让英、阿两国和平谈判解决,所以他们这一期间经常进行外交谈判。原本在这一过程当中,英国改变了强硬的态度,缓和了与阿根廷之间的关系,愿意让其与马岛进行往来,但偏偏马岛海域在这个时候 被勘探出有丰富石油资源,所以英国又马上收紧了马岛与阿根廷之间的联系。

只是英国的做法非常矛盾,一边在强调马岛主权归属英国,一边又开始削弱自己在马岛上的军事力量,不仅减少驻扎马岛的海军舰船和装备,还撤出了防务巡洋舰。虽然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只是不相信阿根廷敢跟自己武力抗衡;但在阿根廷的眼里,这是一种放弃主权的行为。

所以阿根廷军政府决定针对马岛问题,对英国使用双轨政策。如果英国同意再次对马岛主权事宜进行谈判,那就和平处理,如果英国不同意,那么阿根廷将使用武力夺回。结果英国一直在实施拖延战术,还用“岛民自决”方案回避主权谈判。

加尔铁里非常不得民心,但南乔治亚岛国旗事件让他驳回了不少好感。所以当大家称呼他为阿根廷英雄之后,他开始飘了,在收复马岛的问题上没有循序渐进,而是选择提前对英国发动马岛战争。所以 1982年初,英国与阿根廷再次谈判破裂,阿根廷决定武力收复马岛,收回马岛主权。

英国首相得知消息后下令回击 ,让海陆空联合作战,实施马岛海域全封锁,切断阿根廷本土与马岛阿根廷守军的联系。所以阿根廷守军在失去支援,以及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弹尽粮绝,被迫选择了投降。而这历时74天的马岛海战,最终在阿根廷的惨败下画上句号。

在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前,美国一直不想插手英、阿之间的马岛争端,因为马岛对他来说经济、政治意义不大,他没必要参与进来,再加上要保证自己在南美洲的战略意义,不愿与南美实力较强的阿根廷闹矛盾,所以每当英国希望其对马岛问题进行站队之时, 美国都保持着旁观的态度。

但南乔治亚岛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担心局势发酵严重,会给苏联介入南美洲事务的机会,所以出面进行调停,立促英国与阿根廷和平谈判。考虑到英国如果成为战败方,苏联必定会进来搅局这一情况,美国在调停过程中还曾表示, 如果英、阿矛盾升级为军事冲突,美国将会毫不犹豫支持英国。

结果阿根廷根本不配合调停政策,他们认为美国不会为了英国,牺牲南美的地区性利益。 而且阿根廷时常会给美国的中美洲反叛乱行动提供军事支持,所以他们坚信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更胜英国,再加上有法国、西班牙等欧列可以为自己提供军火,所以阿根廷才“气势汹汹”的发起马岛海战。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真的转变中立态度支持英国,不仅为其提供卫星侦察等技术支持,还给了巨额的军事物资援助。而 北约和欧盟(当时是欧共体),也开始对阿根廷进行禁运制裁,法国等欧列全都停止向阿根廷进行军火销售。 所以阿根廷的惨败,除了有对英国“小看”的原因之外,也有对美国等大国态度的误判。

马岛战争结束后,英、阿短暂断交过几年,直到阿根廷新任总统梅内姆提出“ 搁置马岛主权,恢复两国关系 ”,英国与阿根廷才开始复交。两国于1999年关系正式破冰,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只不过英阿之间并没有“岁月静好”多久,马上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马岛主权冲突。2010年,英国在马岛海域勘探及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不满。阿根廷认为英国是非法开采,所以决定通过封锁通往马岛的航线,去抗议英国的行为。

他们先是强调所有经驶停靠马岛的船,都需提前向其申请,然后表示如果遇上英国石油开采公司的船只便一律扣押,好惩罚英国对阿根廷马岛主权的“侵犯”。英国快被阿根廷气炸,为了同样“捍卫”自己的马岛主权,派了战舰前往马岛海域。

所以英国与阿根廷的关系,又因“马岛主权新争端问题”再起争议,而马岛也因巨大石油储备等经济资源,重新成为了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争夺焦点。

马岛的大部分岛民都是英国后裔,他们受自己的族群文化、 历史 以及语言的影响,本能的亲近英国以及排斥阿根廷,所以在2013年英国政府推动下的马岛公投中,有98.8%的居民支持马岛归属英国,继续作为英国的海外领地。

参考文献:

①《浅析福克兰群岛主权之争—一种国际法视角》文丨李泽生

②《美国与英阿马岛战争(1982.3-1982.6)》文丨王娜

③《马岛战争启示:阿根廷为何会败?》文丨朱磊 张根亮

‘拾’ 放弃了绝大多数殖民地,为什么英国坚决不归还马岛

我们知道,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之后虽然很多英国殖民地追求独立,但是到了今天,英国依然享有百慕大、开曼群岛、安圭拉、英属维京群岛、蒙塞拉特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属印度洋领地、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岛等12快殖民地。所以,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形容英国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在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之后英国人不断移民到这些岛屿。不过阿根廷却从未放弃过对马岛的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转移到联合国。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因为这个岛屿还爆发了着名的 马岛战争,战争持续大约十个星期,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之后英国一直占领马岛到现在。

与二战英国为什么离开马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7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6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7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1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7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6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4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1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1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8
在越南买一头牛多少钱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