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法兰西帝国怎么打败英国的

法兰西帝国怎么打败英国的

发布时间:2022-11-12 05:37:00

Ⅰ 历史上法国和英国之间有哪些战争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
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
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
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国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
结果法国被迫于1360年签订不平等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
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
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
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
在法国圣女贞德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虽然贞德于英军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
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法国帮助美国,所以英法两国也有交战;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英国曾向法。西。斯。控制下的法国宣战

Ⅱ 描述18世纪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过程,结果,具体原因。

一、战争名称:北美殖民地战争

二、战争过程:

1、威廉王战争(威廉王之战)

1689年,因光荣革命成为英王的威廉三世参加欧洲的奥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对立开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属美洲和法属加拿大也发生战争,但是,未获得决定性的结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条约而停战。

2、安妮女王战争(安妮女王之战)

呼应欧洲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开始的北美殖民地战争(1702年~1713年),英军占领法属阿卡迪亚的皇家港,根据1713年的乌特勒支条约,获得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岛和哈得逊湾地域。

三、结果:

战争进行中,英国渐次掌握优势。但是,英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反而导致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丧失。法国的威胁消失后,新英格兰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国的军事保护。《巴黎条约》签订的12年后,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扩张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内陆地域支配权的竞合,另外,欧洲爆发战争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陆。

(2)法兰西帝国怎么打败英国的扩展阅读:

英法百年战争: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

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

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采取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

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Ⅲ 法兰西帝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拿破仑是如何让法兰西第一帝国积重难返的

拿破仑让法兰西帝国的力量不断的消耗,最终处在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拿破仑不断的发动战争,让法兰西国家时时都处在战争之中。沉重的赋税和无限制的征兵都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滑铁卢战役 但拿破仑的战争无休止,从1793年拿破仑第一次领导法军征战到1815年拿破仑兵败的22年间,拿破仑每年都在打仗。 在之前法国封建专制王权国家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积累起来的力量和元气,都被拿破仑的战争严重的损耗。

Ⅳ 拿破仑1813战史

早年
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着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

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埃及之战与夺取权力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着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着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征服欧洲,成为皇帝

拿破仑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博罗金诺战役获胜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

Image:Napoleon tomb.JPG
拿破仑在老残军人退休院圆顶大堂内墓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Ⅳ 拿破仑如何横扫欧洲

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着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打掉斯芬克斯鼻子的事情也是在这里发生的。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情形,幸运之神把头转向了拿破仑,他从一张法国过期的报纸上得知了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感到时机成熟的拿破仑丢下了自己的军队,秘密回国,作为一名军事统帅,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但作为一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仑做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抉择。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作“英雄”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面对紧张的国内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拿破仑进行了多项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着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其中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制定,法典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法律上得以稳固,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拿破仑在编写回忆录时曾说过:“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将永远庇护法兰西的人民享受自由”。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宝座上的法兰西共和国人的皇帝拿破仑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共和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帝国共和国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帝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兰西共和国,最后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兰西共和国,重新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兰西共和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共和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Ⅵ 法兰西第一帝国曾经无比强大,为何却在1812年开始走向了衰落

法兰西第一帝国曾经无比强大,但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在1812年开始走向了衰落。其实它衰落完全是因为政治策略的原因,对外扩张加剧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财政压力。在政策的引导下经济情况急剧下降。所以造成了曾经无比强大的法兰西,在他最鼎盛的时期走向了衰落。

一个越战越强的法兰西帝国,却在它的统治达到鼎盛的时候,很快就走上了末路,拿破仑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维持霸权的战争吃掉了法国太多的劳动力。除了征兵之外,战争造成的平民死亡、残疾都加剧了这一情况。此外,新扩张的领土尽管替法国本土分担了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财政用于镇压反叛和维持漫长的战线。

Ⅶ 法兰西帝国的最后辉煌是如何破灭的

法兰西帝国(法文:Empire français),分别由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组成。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的皇帝,正式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反法联盟。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第一帝国覆灭。
1851年12月2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翌年1月14日颁布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12月2日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法军战败,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2] 、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克里木战争后至60年代初是第二帝国发展的顶点。但是,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共和派加强斗争。因长期争夺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法国和普鲁士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第二帝国支持罗马教皇阻挠意大利统一、武装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等一系列问题上失策,使法国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和重夺欧陆优势,1870年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法军战败,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国,法国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Ⅷ 为什么大英帝国会灭亡

英国,一个领土面积仅有244100平方公里的国家,资源相当贫乏.但其为何能创造出一个领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4,人口占世界1/4的大帝国.而这个疆域和人口均超过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大蒙古帝国的帝国又是怎样在世界竞争中崩溃的呢?
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公元前476年,以意大利为中心的罗马帝国打败了不列颠岛的土着部队,开始实行对不列颠岛南部1200多年的殖民统治.此后,不列颠岛得到开发.395年,驰骋欧洲千余年的罗马帝国终于由于外国入侵和人民不满奴隶制度所发动的起义造成了分裂,意大利及其以东的广大领土为东罗马帝国(即历史上着名的拜占廷帝国),以西为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由于人口众多,领域广大,很快复苏起来.而西罗马帝国由于领土少,人口稀疏,资源短缺,在分裂后时常遭外国侵略.所以478年西罗马帝国率先被外国侵略所率先覆亡,入侵西罗马帝国的主要外族是日耳曼民族,他们首先侵占了高卢(法国)北部,后来又强占了不列颠岛南部地区.日耳曼民族有一部分人为盎克逊族人,盎族人于768年开始在不列颠岛大肆繁殖,而不列颠人大多为亚克森民族,长此以往,盎族人与亚族人混合成一个民族,即盎可逊--亚克森民族,后来这个民族被成为英吉利民族.
但这时的英国相当落后,他们没有政府管理,不象当时文明的中国一样,人们大多都讲道德和伦理,他们十分不团结,生活习惯不卫生.
公元942年至1042年,英国先后遭受到挪威和丹麦的侵略,英国人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才把侵略者击退.但此时,英国已穷得不象样了,再加上英国人不文明,没有太高的智慧,无法挽救残局,在20多年后,他们又无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外国的侵略和洗劫.
公元1066年,也就是因为英国土着人未走向文明的原因,他们又一次地遭受到了侵略,这次的侵略者不是1500多年前的意大利人,也不是丹麦和挪威人,而是离他们最近的外国--法国人.法国的统帅是诺曼人的王的长孙,他迅速消灭了英国,诺曼王封他为英吉利的藩王.诺曼王死后,英吉利藩王及其以后的藩王也不再受法王的约束.这样一来,英国又成立了,只不过这是个完全法兰西化的英国.而英国殖民地的拥有也是源自1066年,诺曼王长孙的大军在攻占英国后,又吞并了英国和挪威公海之间的设得兰群岛,这便是英国第一个殖民地.
1066年英吉利王被封之后,他开始着手开发遭烂不堪的英国,也带领英国从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比世界上最早从努力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晚了1531年).英国开始一天天强盛了,但是,英王也是法国人,英国强盛后,其综合国力超过了他的母国法兰西帝国,终于英国也要搞一次自己的扩张了.1337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开始入侵法国,并要夺取皇位,目的是建立以法国为中心的包括英国和设得兰群岛的大法兰西帝国.英军很快得手,英王把首都从伦敦迁到其本民族法国首都巴黎,因为巴黎是他本民族的首都,也是英法两国第一大城市,甚至在当时千年多时间里欧洲最大城市,因为法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首都居民数量高居各欧洲城市之首,而且其繁华程度也高居欧洲之首,外国定居者也多.
尽管亨利二世夺取皇位,统一大法国是成功的.但英军在作战中没少遭受人民抵抗,亨利二世下令英军士兵屠杀百姓,并焚毁文物,这就使得英法战争从皇位争夺战变成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巴黎失守后,人民决定发动起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这使英国与法国又开始争斗下去.
这场战争前后延绵116年,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军攻陷巴黎后20多年,人民起义又推翻了英国对法殖民统治.后来英军又卷土重来,再次吞并了法国.此后的20多年,人民起义又将英军击退.就这样多次反反复复,最终以英国战术上失败和战略上双方两败俱伤告终,英国在法国的领土也只剩下了加来港.
这场战争消耗了双方的国力,法国虽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将英国侵略军击退,但人员损失是英国的20倍,经济损失是英国的7到8倍.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是英国大资本家,他们在100多年的战争中制造军用服装,建设兵工厂,倒卖军火,剥削遭受经济困难的百姓.尽管是这样,由于英国资本家在战争中大量投资英国政府,使得英国终于没被战争的失败所击倒,而且还把法国打的瘫痪.
英法百年战争于1453年结束,此后,英国开始致力于经济发展,并发动了一次对小规模的埃塞俄比亚的远征,这次远征是成功的,但由于战线过长,人数太少,战果十分微薄,只占领一隅之地.但是,这是英国真正对外殖民战争的打响,也是继葡萄牙军队于1428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到1433年失败后,欧洲国家第二次发动对外殖民战争.
1525年,埃塞俄比亚军队将失地收复,击退英军,英军返回祖国.尽管英国的殖民地又丢失,但英军损失不大,并没有重大影响.但是这一仗的失败把英军打明白了,只有绝对的国力,军力,财力,资源力和地缘优势.第二次英埃战争失败后,英国开始虚心发展实力.但当时世界上国力,军力,财力最强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西葡两国在百余年内,攻占了拉美(除巴西归属葡萄牙外,拉美其他地区尽属西班牙),美国西部(属西班牙),摩洛哥(属西班牙),西撒哈拉(属西班牙),刚果(布)(属葡萄牙),澳门(属葡萄牙),莫桑比克(属葡萄牙).
1588年,西班牙政府要求在英国领土驻5000人的军队(西也说不白派驻军,还给英政府2000万西朗),以向美国东部和加拿大扩张.但遭受英国拒绝,西班牙对英国宣战,这是西政府预谋好的.但英国为打败西班牙,自己拥有对世界的支配权,早就在西班牙政府内派出了间谍,所以英国政府得知了这个消息.
1588年6月,西军开始从比斯开湾远征.8月西军在法国领海遭受英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西班牙丧失对世界支配权,但殖民地仍然存在.英国通过此胜利,威胁西班牙政府割让了直布罗陀给自己,而且英军对直城的占领一直到现在.而葡萄牙尽管还拥有其殖民地,但是由于英西战争以西班牙失败告终,得不到西班牙的支持,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而英国通过这场战役壮大了自己,军力,国力,经济力丝毫不受威胁,得到十分强大的膨胀.
1628年,英国开始了新的远征,首先英国开始进攻西非领土,取得了胜利,从此大英帝国在世界竞争中建立起来了.
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地同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瓜分了非洲,又将势力伸进了北美和圭亚那.
而后,他们又吞并了印度.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从此,外国殖民者接踵而至.1854年,英国与法美俄三国共同入侵日本,日本也成了英法美俄的半殖民地.
1856年,英国伙同法国共同入侵中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持续了四年的大战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1860年,英法联军攻克北京,烧平了圆明园.

Ⅸ 拿破仑战争

动摇欧洲封建制度的拿破仑战争
在世界近代史上,从1799年到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 (即拿破仑一世) 在法国执政,使欧洲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史学家称之为拿破仑时代。这一期间,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同英、奥、普、俄为主的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法国,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凭借大革命所造成的先进的政治、军事制度和它所组建的富有革命性及战斗力的军队,同腐朽、落后的反法联盟军队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武装斗争。战争规模之大,使用兵力兵器之多,其结局所造成的影响,都在近代战争史上首开先河。拿破仑后来虽然当了皇帝(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后为法兰西第一帝国),但他作为新兴的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在前后2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中,始终处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地位。他统率法军打败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联盟,促使大革命以后的法国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后来,由于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同时,也由于主动出国作战,使后期的战争带有扩张侵略性质,招致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以致在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战争中,在进攻俄国的战争中,特别是在对抗欧洲第六次和第七次反法联盟的战争中,拿破仑相继失败,最后使得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封建王朝复辟。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拿破仑战争是从一连串的胜利而走向最后失败的。1793年 1月,奥、普、英、荷兰、撒丁、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出兵进攻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的雅各宾革命政府,领导法国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1796年~1797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军进攻意大利,取得了蒙特诺特、洛迪、里沃利等作战的一系列胜利,迫使奥地利于170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1798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土耳其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在联军进攻下,法军在北意大利、荷兰与多瑙河上游等地区相继失败。次年10月,远征埃及的波拿巴将军返回法国,于11月 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从此,拿破仑?波拿巴掌握了主宰法国的军政大权,并凭借这份权力导演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1800年 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于 6月取得马伦戈会战的胜利。12 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于是,法奥两国于 1801年 2月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 4~ 8月,英、俄、奥、瑞典、丹麦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商定由奥俄出兵50万,在大陆进攻法国。已经称帝的拿破仑一世,亲率法军迎击奥俄联军,于10月20日和12月 2日先后取得乌尔姆会战和奥斯特利茨会战的特大胜利,迫使奥地利与他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出奥境,从而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崩溃。可是,在当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却被英国舰队彻底摧垮,拿破仑从此丧失了海上竞争能力。
1806年 9月,英、俄、普、瑞典和萨克森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普萨联军首先发动进攻。拿破仑率军反击,于10月14日进行耶拿和奥尔施泰特会战联军惨败,法军乘胜席卷普鲁士。俄国于11月对法宣战。1807年2 月和 6月,法俄两军进行埃劳会战,和弗里德兰会战,俄军失败。随后,法国同俄、普分别签订《蒂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宣告破灭。
1807年11月,拿破仑派兵入侵葡萄牙,次年3~4月,法军进而抢占西.班牙战略要地,从此开始了延续 6年多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几十万法军被困在半岛人民和英国远征军的游击战火之中,直到法兰西帝国覆灭为止。
1809年 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经过军事改革的奥地利,想趁法国已陷入半岛战争之机打败法军。拿破仑虽然开始两线作战,并在 5月21~22日的阿斯璃恩一埃斯灵会战中,遭到了自他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但到 7月 5日~ 6日进行瓦格拉姆会战时,他又再次将奥军击败,并通过《申布伦和约》的签订,使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 6月,拿破仑率大军六十余万人入侵俄国。他虽在战争初期迫使俄军后撤,并取得斯摩棱斯克会战的胜利,但在 9月 7日进行的博罗季诺会战中,遭受惨重伤亡的俄军竟自动撤离了战场,而付出了很大代价的法军,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进占莫斯科的法军,很快被迫撤出,在退军路上节节失利,到当年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五十多万官兵和全部辎重的惨败告终。
1813年 2月,俄普结盟。3 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普、英、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也于 8月加入)。拿破仑在抗击这次联盟的战争中,虽曾取得吕岑和包岑会战的胜利,但却在10月的莱比锡会战中又惨遭失败,以致联军在1814年 1月先后进入法国本土。拿破仑转战法国内地,连获小胜,但联军多路进逼,终于在 3月底攻陷巴黎。4 月 1日,法国成立临时政府,法兰西帝国被推翻。拿破仑被迫于 6日宣布退位,被放逐到厄尔巴岛。5 月 3日,路易十八世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得以复辟。
1815年 3月 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本土,于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此时,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奉命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并决定出兵70万分 5路进攻法国。 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虽在16日的利尼会战中小胜普军,但在18日的滑铁卢会战中,却被英军 (随后即有普军赶来配合) 彻底击败。拿破仑逃回巴黎,于22日再次退位,并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战争贯穿着拿破仑在法国执政的全部历史,曾是他用来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和专制政权的重要手段。这些战争对于向欧洲各国扩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促进旧的封建制度的解体,产生了重大作用。正是这些战争唤起了欧洲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拿破仑虽然在战争中最后失败了,但他仍然被人们誉为“战争之神”,尊为“欧洲第一名将”和“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他的建军思想和灵巧战法,他多次以积极进攻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法,一直是欧洲各国君主和将领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被迫进行军事改革的动力。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和探讨拿破仑的统帅艺术分不开的。

Ⅹ 英法百年战争初期,法国为什么会频繁大败于英国

法国为什么会频繁大败于英国?个人认为一件事情频繁的发生,我觉得应该是内部的原因。百年战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英国金雀花王朝早在12世纪便在法国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由于金雀花家族在法国拥有土地,他们据此自认为属法王诸侯,但法王则并不信任他们的这些英国表兄弟。说白了主要原因的那时的法国经济不如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建立了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亦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着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阅读全文

与法兰西帝国怎么打败英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男足对伊朗哪个台 浏览:45
中国古代印尼叫什么 浏览:737
伊朗新年是什么时间 浏览:466
丹顶鹤在中国哪里越冬 浏览:217
伊朗石油怎么运输到中国 浏览:431
二战意大利美国哪个更强 浏览:17
建行在越南取钱手续费多少 浏览:446
抄底伊朗什么意思 浏览:50
中国移动语音如何设置 浏览:13
英国什么时候实行炮舰政策 浏览:941
ems寄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591
为什么要去印尼盾国家打工 浏览:98
中国电信怎么看电视 浏览:862
印尼的果冻果是什么 浏览:681
1885年英国什么报纸停刊了 浏览:563
在北京申请英国t4签证要多久 浏览:7
劳森为什么来中国了 浏览:665
伊朗为什么不把油卖给中国 浏览:513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赤脚医生 浏览:92
印度舞腰链怎么用的时间长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