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
四行仓库是钢筋水泥筑建的,上下好几层,火力威猛,并且仓库里储备了大量的枪支弹药,食物,医药品,还有自来水,日军要是绕过去的话,这数百名中国军队守在这坚固的仓库里进可攻退可守,这些有生力量会成为日军后方的很大威胁,所以日军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其消灭。还有,掩护上海守军撤退的还有一场松江阻击战,比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晚几天。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大批精锐从金山卫登陆向北推进,目的是拦住正在撤退的数十万中国守军,王公与的保安军,郭汝栋的川军40军,吴克仁的东北军67军死守松江三日,完成任务之后,67军几乎全军覆没,军长吴克仁阵亡,松江阻击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都远远超过四行仓库保卫战。
㈡ 四行仓库孤军勇士撤退的历史真实情况真如《八佰》反映的那样吗
电影《八佰》已经从院线转到网络上播映了,这部票房成功却也争议颇多的电影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它带不走的是:通过这部电影带入我们脑海的那段历史。更多的中国人愿意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
谢晋元戎装像
这四年里面,谢晋元将军,他每天都是按照部队里面的习惯来要求他的士兵。早晨四点半起床,五点钟开始训练,八点钟接受白俄的点名,九点钟用膳,然后开始整体的训练。包括武术,格斗,文化学习啊等等等等,并且生产自救。下午四点钟吃晚饭,一天就两顿,晚上九点就寝。谢晋元就是这样有条不紊地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也要求他的士兵。
我们看《八佰》可能非常感人的一段就是那位小姑娘往仓库送了一面旗帜。士兵们为了保护那面旗帜前赴后继。因为当旗帜在四行仓库的楼顶升起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知道,我们依然在,我们的士兵依然在,中国依然在。也要让日本人看到,也要让全世界看到。在俘虏营里,其实,谢晋元也升起了一面旗帜。他说,尽管在英租界,我们依然要有我们的尊严,我们依然要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觉。
㈢ 电影《八佰》里为什么值班英国士兵不让送电话线到四行仓库
导演不让,为了剧情故意安排的。
历史上,送军旗,送电话都是英国士兵放行的,不是什么游水,也不是一个人送。
㈣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结局
故事的结局是八百将士,在经历了了4天5夜的战斗后,顺利安全地退回了东面的租界,在撤退过程中也没有收到伤亡,但是在进到租界后,遭到了英军的缴械,四行守军以军人武器不能离手为由,谢绝缴械,一度与英军形成了对峙,后来在国民政府的斡旋劝说下,八百将士才决定放下武器。
于是将士们被羁押到了一个地方,并且被严密看管,这个时候将士们才感觉到了不对劲,这个地方和战俘营没有任何区别,甚至环境更差,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没有了任何回旋的余地。
就这样,八百将士被一直关押在这里,简陋的环境没有打败将士们的士气,在谢晋元的指挥下,将领们例行做早操,锻炼。 关押期间,多亏了上海民众的支持,才让将士们稍微提高一点生活条件。
将士们还在谢晋元的带领下开办肥皂、毛巾的小作坊,除了补贴将士们的生活外,还捐出一部分作为抗战经费。但是自由还有被严格限制。
随着抗日形势的日渐严峻,上海成立了汪伪政府,陈公博被汪伪政府委任为上海市市长,陈公博为了提升自己在上海的威望,多次派人前去游说谢晋元,让他早日投靠日本人,结果被严词拒绝。
后来不久,陈公博就派人前去杀害谢晋元,并且还收买了一部分将士,最后导致谢晋元被杀害,后来四行孤军依旧被关押在此。
直到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和英国关系破裂,日军直接强行进入租界,并将四行孤军押往沦陷区做苦力,四行孤军备受摧残,直到最后存活下来的不足百人。
㈤ 守四行仓库的战士仅有四百多人,为何称为八百壮士呢
中国到了任何时候都不缺乏有血性的军人,上海四行仓库的血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因为淞沪会战中国的失利,国军为保存有生力量,陆续进行了战略撤退。谢晋元主动承担了断后的任务。
这些壮士们守卫四行仓库坚守五天,仅仅四百人,号称八百人,但是击毙日军不计其数。让日军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宣言彻底流产。并且他们用行动告知了世人,中国军人不可战胜,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㈥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斗经过
10月27日.当晚各连分批穿过前线,杨瑞符命令一连去四行仓库自己带领二连前进。而三连、机枪连和一连第三排的士兵无法联络。直到第二日上午9时他们才到达四行仓库,他们是在随大部队撤退途中得到有关一营留守四行仓库的消息的。之后他们的这种志愿参加“自杀行动”的精神被蒋介石称为英勇行为的典范。
早上有关中国军队仍在四行仓库保卫闸北的消息在上海传开。这引起了女童子军杨惠敏的关注,而她将在整个保卫战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凌晨4点左右她听到枪声便沿苏州河行走,他发现英国士兵向仓库丢了一袋香烟,她问新垃圾桥头的英国士兵对岸发生了什么,英军回答四行仓库中有中国守军。于是她要求附上她自己的纸条,不久后仓库传回纸条,说明他们需要弹药与食物。杨惠敏向上海商会求助,不过对方并不相信。
自四行仓库房顶就战斗位置的中国守军谢晋元将一连沿西藏路部署在四行仓库右翼,三连在左翼交通银行大楼对面,二连在在中央担任四行仓库外围之守备。机枪连除以两挺布置在楼顶担任防空其余分配一、三两连完成全营火力网的编成。苏州河北路有原为防御租界内欧美军队的防御工事,但工事的枪眼是向现在中国守军方向开的。为了防止日军利用,中国守军便在其中埋下炸药,后日军进入其中,中国守军引爆炸药而对日军造成伤亡。
守军用仓库内的沙袋、装玉米、大豆和其他货物的麻袋构筑工事。并将楼内电灯全部破坏以便隐蔽,焚烧四行仓库周围房屋。
上午7时日军第三师团开至上海北站,到午后1时开至四行仓库附近。约十名日军接近防御工事进行侦查,很快被击毙。午后2点由排长尹求成带领的一队中国侦察兵与约50名日军交火。之后不久一个连的日军从西侧发动进攻,三连连长石美豪面部中弹但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腿部再次中弹。大约七十名日军进入仓库西南墙根中国军队火力死角,中国守军便爬上楼顶向其投掷迫击炮弹及手榴弹,炸死日军七名,伤约二三十名。在第一波攻击失败后,日军向储有燃料及木材的仓库西区放火。下午5时大火被扑灭。同时日军在闸北进行抢掠纵火。
晚9时营长杨瑞符判断当日日军不会再发动进攻,便下令做饭并加固防御工事。当天有两名守军阵亡,四人受伤。
10月28日.英军军官在观看四行仓库的战斗中国守军连夜抢筑工事,没有人睡觉。早上谢晋元用从杨惠敏处得到的上海商会的电话号码与上海商会联系。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四行仓库临近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海军炮火攻击。他们怕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因为日本此时尚不愿意同欧美开战。日军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样使用芥子毒气,因为这将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早7时一架日军轰炸机在仓库上方盘旋,但因为害怕误中公共租界并未投弹。在遭到守军防空火力攻击后日军轰炸机离去。
上午8时营长杨瑞符召集全营官长及班长讲话鼓舞士气。10时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当他们在楼顶上时谢晋元发现一队日军沿苏州河北路移动,据杨瑞符回忆大约在一千米外。谢晋元拿起一支枪向其射击,当场击毙日军宪兵一名。
下午3时开始下雨,四行仓库周围的火逐渐熄灭。日军在西侧发动另一次主攻,他们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并在四行仓库北面部署加农炮进行攻击。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而在交通银行大楼内的日军又很容易被占领制高点的中国守军压制住。两小时后日军放弃进攻,但得以切断四行仓库的供电及供水。
当日由一连上官志标连长、营部军官汤聘梓和机枪连杨排长带领的一小队中国士兵加入了战斗。
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的消息后相当激动,这个消息很快通过电台传遍全城。人们在雨中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守军助威。上海市民向守军捐献了十多卡车给养。卡车于夜间抵达四行仓库附近,守军用沙袋筑墙到卡车旁,将给养拖至仓库。搬运给养用了四个小时,在此期间三名守军阵亡。守军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一队记者也来到了四行仓库,但由于谢晋元与杨瑞符因事繁忙,由机枪连雷连长代为接见。
杨惠敏与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军要求送十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同意了此项要求,因此伤员趁夜幕掩护被抬离战场。
同晚上海商会决定向守军送一面中国国旗。中国整编部队当时没有携带国旗和军旗,当杨惠敏将国旗送入四行仓库时由最高指挥官谢晋元亲自接旗。当杨惠敏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守军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杨惠敏十分感动并向谢晋元索取所有守军的名册,并将其通告全国。但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杨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524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其实共423人。另据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就医的伤员也被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有多少守军时要回答有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㈦ “四行仓库”在哪里,“四行仓库”经历过什么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在上海爆发。中国国民党与日军激烈抗战,持续了两个多月之久。两个多月之后,中国国民党宣布从上海撤离到苏州,面对众多的日军,为了保护这最后一块阵地,需要留下一支部队在这里进行抵抗以掩护大部队的撤离。而这个掩护的位置就选在了四行仓库——四行储蓄会所为堆放货物而买的一块地建立的仓库。这场战争就是着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而当时我们军队装备短缺,武器落后,且人数比日军少,在种种都劣势的情况下,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临时提升为团长的谢晋元带领大家顽强抗战,凭借着大家的爱国热情和顽强的斗志,抵御了日军的多番进攻,在这里坚守了4天5夜,成功地掩护了国民革命军的撤离。
四行仓库保卫战使因淞沪会战挫败而士气低下的中国军队重新振奋,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
㈧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斗争四天四夜的故事
《八佰》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pwd=1234 提取码:1234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㈨ 四行仓库的事件起因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进行全面侵华。当日军在中国北方横行的同时又于同年8月13日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尽管面对着后勤保障不利、士兵训练不足及缺乏空中及重炮支援等困难,国民革命军仍固守着几近成废墟的上海。但日军并没有攻击位于上海的外国租借地,表面上仍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尽管事实上与其关系十分紧张。直到四年后日本决定向同盟国宣战,日军才占领上海的外国租借区。
到1937年10月26日国民革命军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该区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八十八师单独留守。这样做一是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正好将于当年11月6日召开会议。顾祝同本人出于个人感情并不愿意让第八十八师留守,因为他曾是第二师(第八十八师整编前的番号)的指挥官。顾打电话向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传达命令,而孙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之后孙又将自己的参谋长张柏亭派到离前线20公里的顾祝同的司令部反复协商。
无论是顾祝同、孙元良还是张柏亭都不会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但孙经张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顾祝同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
10月26日晚10点驻扎与上海北站的第524团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于四行仓库的师部。第一营营长杨瑞符面对这条要求其撤出已坚守两个多月的阵地的命令一开始难以接受,但在得知孙元良是让第一营防守四行仓库后便同意撤退。 27日早晨,天色还灰蒙蒙时,日军大摇大摆地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进行了首次进攻。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面对这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虽然有飞机,但是不敢胡乱投弹轰炸,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都不敢施放,这里东、南面都是租界地盘,日军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了。四行仓库内的中国守军任凭日军的炮火乱轰乱炸,该修工事的修工事,该睡觉的就睡觉,全然没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里面。
二小时后日军无奈地结束了第一次的攻击。 下午二点,日军派来了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火,在仓库外面的敢死队也忽然投弹、扫射,与楼上形式交叉火力,顿时撂倒了一片日军。激战二小时时,敢死队撤回了仓库,几十名日军企图偷偷跟进,仓库内的守军放过了自己人后,立即用机枪,集索手榴弹朝日军狂打了一顿,这几十个日军大部留尸当场。
第一天的战斗,日军死亡200多人,大败而归。我军无一阵亡,只有几个轻伤,可说是大获全胜了。 28日,恼羞成怒的日军这天豁出老本,非要拨掉四行仓库这颗眼中钉,战斗的激烈巳无法述说,当日军突破四行仓库外围阵地后,有一小队十几个日军,潜至仓库底层,企图用成包的烈性炸药,炸毁底层墙体,借以打开一个突破口。这里恰是一个射击死角,这要是让日军炸开一个大口子出来,四行仓库就算是完了。
在这紧急关头,忽然一名叫陈树生的敢死队员,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这一小队日军是中,一声巨响后,敢死队员陈树生与十几个日军同归而尽,后面的日军全惊呆了。
谢晋元看着楼下的浓浓烟火,他流泪了,他为手下有这样的勇士流泪,他为勇士的舍生取义之英雄气概流泪。他相信,有这样的勇士在,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
这一天的残酷战斗中,谢晋元亲手击毙日军官佐两名。
四行守卫战,真正是一场空前绝后战场奇景,一场有成千上万人亲眼观战的敌我厮杀。每当日军要进攻时,苏州河对岸的“观众”,就举起大黑板,告诉中国守军敌军的主攻方向,并集合起来高唱《八百壮士之歌》(*注),于以声援。
四行仓库隔着苏州河的英租界里的一位武官,也深为中国军人坚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托人婉劝孤军放下武装,特许他们退入英租界内,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谢晋元婉拒了英国军人的好意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死地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28日夜,一名14岁的童子军杨惠敏(女),她在目睹了中国守军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后发现,四行仓库四面被重叠的‘太阳旗’,‘米字旗’包围着,她突发奇想,假如在四行仓库顶上插上一面中国的国旗,这该是多么地鼓舞人心,而表现出我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不可侵犯。于是,在这天夜色深浓之时,杨惠敏在内衣上包裹着一面大大的国旗,穿上童子军制服后,便静静地各四行仓库爬去。
半路上忽然枪炮声大响,她以为是敌人发现了她,于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后仔细一看,原来是日军在向四行仓库进行夜间攻击。过了一些时间,炮火声慢慢地停了下来,于是,她又开始爬行,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东侧的楼下。
谢晋元团长(中坐者)与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一营四位连长
谢晋元与营长杨瑞符白天巳从河对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有人要来送国旗,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由一个14岁的女孩子送过来的,面对着杨惠敏递上来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国旗,四行仓库内的勇士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9日拂晓,曙色微明之中,四行仓库的顶楼平台上,站着二十来人,庄重地举手向缓缓上升的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敬礼。
这一天,在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边、街道上,数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见了四行仓库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在四周日军的‘太阳旗’包围中猎猎飘扬,显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夺目,人们脱帽、挥手致意,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晋元带领中国军的勇士们,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攻击,击毙日军数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谢晋元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后,才率部退过苏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国军人的大英帝国军人,在目睹了这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四行保卫战后,对中国军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与友好。英军驻上海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苏州河新垃圾桥边,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勇士们撤退。
谢晋元率部退出后,南京国民政府发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
谢晋元从中校团副上升为上校团长,并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这就是在“淞沪战争”中的最后一仗 ,也是打出了中国军人壮烈、英勇奇迹的一仗。
㈩ 为什么【八佰】进入租界后,谢晋元不想办法离开
不是不想离开,是因为国际、国内大环境逼得他们不得不待在租界之内,因为战争的背后负载的永远是令人窒息的政治。八百壮士在租界住了四年,这背后一方面是租、日、中三方妥协的结果,另一方面也间接导致了谢晋元的被害。
(一)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战斗应该说是淞沪会战双方打得最不走心的的战斗,因为这场战斗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四行仓库根本就守不住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一点,那为什么还要牺牲400多名勇士来防守四行仓库呢?那就是为了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从而对日本侵华这件事情进行干涉。 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四行仓库就仿佛是日军汪洋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除了背后的苏州和之外,他的其他几个方向都已经被日军占领,应该说日本人拿下四行仓库,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四年的羁押生活,对孤军普通士兵来说实在无聊,而且还不能擅自离开,导致部分士兵对谢晋元怨气越来越重,结果最终被汪伪所利用收买,杀害了谢晋元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