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中世纪的英国是怎么样的

中世纪的英国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2-11-13 18:32:25

① 关于中世纪的英国

1、中世纪(1066至1485年)这段时间主要讲英国王朝的更替,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中世纪的农民是自由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归领主所有(英国贵族)。中世纪农民的负担之重,也是极为罕见: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使用公共设施费用,结婚时必须付的婚姻税(尤其是庄园之外的人,更要交罚金),继承税以及庄园主的生活费。哦,对了,有个风俗。新婚女孩的第一次需献给当地领主,才能结婚。
2、13世纪是分水岭,13世纪后男女的服装趋于一致。13世纪:下面有长筒袜、靴鞋。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
劳动者: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3、不一样,庄园的范围更大一些。庄园不仅仅是经济行为的单位,而是集政治、法律、刑事(也包括经济在内)于一体的行政管理单位,彼此之间相互干涉。而农场的定义为:用机械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从概念上看,庄园先于农场,是封建王权的政治产物。就庄园土地成分而言,大致上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 领主的私有地(农场无)。第二, 农民的份地。第三, 供放牧的草地。第四, 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农场无)。
4、一定是贵族,庄园是指皇室、贵族、大官、富豪、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属于自己,英国封建制度类似西周诸侯国。
5、一位贵族可以统治多个庄园,庄园只属于一人,是占用它的贵族的私有土地,但贵族听命于国王。

② 如何描述中世纪结束时期的英国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③ 中世纪的英国处于什么政体。

封建君主专制
中世纪(1066至1485年)这段时间主要讲英国王朝的更替,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中世纪的农民是自由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所有权归领主所有(英国贵族)。中世纪农民的负担之重,也是极为罕见: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使用公共设施费用,结婚时必须付的婚姻税(尤其是庄园之外的人,更要交罚金),继承税以及庄园主的生活费。哦,对了,有个风俗。新婚女孩的第一次需献给当地领主,才能结婚。

*********************************************************************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网络历史达人团】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④ 历史上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王国是怎么样的

英国也是世界上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纵观英国的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也是一个战争多发的国家。从最初的罗马入侵不列颠,再到中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后来又是发现海外殖民等等。几乎世界历史上的一些比出名的战争,都会找到英国人的影子。那么小伙伴们知道英国中世纪晚期,与法国的百年战争期间是什么样子的吗?

爱德华三世是第一位声称拥有法国王位的英国国王。他对这一主张的追求导致了百年战争( 1337 -1453年),金雀花王朝的五个英格兰国王与瓦卢瓦的卡佩王朝的五个法国国王对抗。战争期间,各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突袭,通常涉及私人武装,如达特茅斯的约翰·霍利或卡斯蒂利亚·佩罗·尼尼奥。尽管英国人赢得了无数的胜利,但他们无法克服法国人在数量上的优势以及他们对火药武器的战略使用。英格兰在1450年的福米尼战役中被打败,最后在1453年的卡斯蒂略战役中被打败,只保留了法国的一个城镇——加莱。

在百年战争期间,一种英国身份开始发展,取代了诺曼领主和他们的盎格鲁撒克逊臣民之间以前的分裂。这是对日益民族主义的法国人持续敌视的结果,法国国王和其他领导人(尤其是魅力非凡的圣女贞德)利用不断发展的法国身份感来吸引人们投身于他们的事业。盎格鲁-诺曼人与他们的堂兄弟分离了,他们主要在法国拥有土地,嘲笑前者说的是过时的、不道德的法语。在此期间,英语也成为法庭的语言。

在进入玫瑰战争( 1455 -1487年)之前,王国几乎没有时间恢复,这场战争是兰开斯特家族(其纹章符号是红玫瑰)和约克家族(其符号是白玫瑰)之间争夺王位的一系列内战,每一场战争都由爱德华三世后裔的不同分支领导。这些战争结束后,兰开斯特家族一名最初不合法成员的后裔继承了王位,他娶了约克家族的长女:亨利七世和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他们是都铎王朝的创始人,都铎王朝从1485年到1603年统治着这个王国。

威尔士保留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和行政系统,这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后期建立的。这个国家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向王室效忠的马尔默领主,另一部分是威尔士公国。在都铎王朝统治下,亨利八世用英格兰法律取代了威尔士法律(根据1535- 1542年威尔士法律)。威尔士并入英格兰王国,从此在英格兰议会中有了代表。

在15世纪30年代,亨利八世推翻了罗马天主教会在王国内的权力,取代教皇成为英国教会的领袖,夺取了教会的土地,从而促进了天主教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变得更加新教。这导致英格兰与苏格兰结盟,苏格兰也逐渐采用新教,而最重要的大陆强国法国和西班牙仍然是罗马天主教。1541年,亨利八世统治期间,爱尔兰议会宣布他为爱尔兰国王,从而使爱尔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结成个人联盟。加来,王国最后一个大陆财产,在菲利普和玛丽一世统治期间于1558年丢失。他们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巩固了新的、越来越多的英国新教教会。她也开始在亨利八世奠定的基础上建立王国的海军力量。到1588年,她的新海军足够强大,足以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曾试图入侵英格兰,让一位天主教君主取代她的王位。

⑤ 如何概括中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

英国、德国等政治体制模式的基本特点 这类国家的政党政治及政权构成模式在西方较为普遍,包括如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西欧大陆的多数发达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属于责任内阁制政体,是典型的议会民主制政体,其基本特点是: 1、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议员候选人大都由政党推荐或具有政党背景,多党参加的竞选是体现其所谓民主制度的重要方面,一般都设定了3-5%的门槛票,并实行以多数代表制为主的选举制度,更有利于大党获得多数议席。一般是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但也有议会的少数党组阁的现象,这尤其是在多个党进入了议会,且无一党获得议会相对多数的情况下更有可能。 2、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内阁不仅拥有行政权力,而且具有立法建议权,由执政党所控制的议会多数保证立法的通过。内阁总理或首相有很大的权力,他不仅能够挑选阁员,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甚至可以解散议会,宣布提前进行大选。 3、总统或国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在这一政体中,国王均为世袭制,总统多为间接选举产生,如由国会议员投票选举产生。总统或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平常较为超脱,不承担具体责任。 4、政党大都是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体系,但右翼比左翼要松散。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5、这种政权模式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⑥ 如何概括中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

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专制制度。

英国先后经历了诺曼王朝(1066—1154年)、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约克王朝(1461—1485年)、都铎王朝(1485—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和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⑦ 英国中世纪地方自治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英国地方自治传统历史悠久, 素有“地方自治之母” 的称号。近代以来, 地方自治制度虽然发生重大变化, 但其自治传统仍在。如1888年和1894年两个地方政府改革法都明确规定实行地方自治。1974年《地方政府法》也仍然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 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享有一定的独立地位。在当今, 地方自治制度已构成了现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的现代政治源于中世纪的政治制度”。目前, 国内对于英国中世纪制度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 但单独具体论述地方自治的文章并不多。

⑧ 中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概况

罗马人自公元43年由皇帝克劳迪乌斯统治以来,经济得到发展,但在5-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初期得到大肆破坏
差不多在8-9世纪,不列颠经济又开始得到发展,特别是伟大的国王阿尔弗烈德的统治下
但是英国中世纪经济发展的高峰应该在1066诺曼征服之后,特别是12世纪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英国的支柱产业羊毛业迅猛发展,与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兰西统治下的佛兰德尔发生贸易交往,英国负责将羊毛原料输往佛兰德尔,由后者加工后,再输往欧洲各地
15世纪以来英国的航海业也得到很大发展,15世纪后期,都铎王朝建立后,意大利人卡博特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往北美探险,发现了纽芬兰岛,仅次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年
而中世纪的伦敦城,经济也是得到提高,伦敦城里有几百种行业,街道,住宅分布的错落有致。伦敦是英国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和大陆,特别是汉撒同盟以及巴黎,意大利威尼斯发生联系,是汉撒同盟的四大贸易交往站之一
其他城市,诸如爱丁堡,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也都不同程度的发展起来
最终形成了市民阶层,他们是英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而中世纪英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进入近代时期

⑨ 中世纪的英国及伦敦

中世纪时间划分。476年--1453年。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⑩ 中世纪英国的发展史

英国中世纪历史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着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英】中世纪英国简述
http://www.97renven.cn/forum/showthread.php?p=38818

(英)中世纪的模型化:与英国经济发展有关的历史与理论http://www.97renven.cn/forum/showthread.php?p=59633

在中世纪,庄园并非理想的经济方式,其经济形态十分封闭,人们生活水平程度只供维持生存,且是进步缓慢的生产单位。这些都和当时的无序状态有关:日尔曼人推翻罗马帝国后,却没有健全的制度来取代;而且蛮族各部落之间战乱不断,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统治体制,所以当时国王为维持自我势力,而采取了给予的奖赏之法:

第一, 抢到的财产严格按平分制给予个人。
第二, 实行的赏赐土地之法,人为的形成了某个人的大地产,而且赏赐并非在一级上就完成,可级级相赐,在罗马人为地产上又形成了日尔曼人的地产;这些无偿的赏赐,加上罗马乡村地产,形成了西欧土地基本纳入的大地产。罗马时期地产为私有,而此时的地产人为进行划分,又包含着不同成分:其一是地产主的私有地,其二为让人们耕种的土地。

这种制度变化构成了庄园的基础,其与大地产的区别在于土地耕种权不被剥夺。

同时土地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庄园成为一个不仅仅是经济行为的单位,而是集政治、法律、刑事(也包括经济在内)于一体的行政管理单位,彼此之间互部干涉,这也形成了中世纪日后分化的基础:庄园主即等于庄园国王,其主权、土地皆分封,而且分封者只对上一级分封者负责,导致了中世纪国王主权的分散状况。

就庄园土地成分而言,大致上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 领主的私有地。
第二, 农民的份地。
第三, 供放牧的草地。
第四, 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

就庄园的建筑而言,则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 是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但并非一般人认为的城堡。
第二, 简陋的农民茅舍。
第三, 公共设施,包括教堂,水磨房(庄园主所有)和手工业者的库房。

庄园内有一切日常生活的设施,从根本上而言,庄园作为集体耕作,无人可以单独拥有耕地和耕地所需的动物和工具。

庄园内的公共设施很多,包括庄园主的私地在内,作为隶农的劳役,且具有优先权。

庄园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表现在庄园可以容纳人的数量为一定,可通过庄园规模的大小来判定人口数量。当然这还因为中世纪出生率低、存活率低,数量始终保持恒定。而且能够保持自然平衡。

庄园也需要进行管理,但是庄园主并不理庄园事务,常常委派手下人进行管理。庄园主住宅由委派人居住,其目的是为知道隶农能够获得实际的收成因而与当地人关系紧张,具体工作则由村庄里的人完成。

最能够体现庄园主权威的为“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统治机构,特点为:

第一, 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庄园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
第二, 规定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由代表组成,陪审团
第三, 庄园法庭诉讼程序死板,均看是否能够打动庄园主而非就事论事:法庭的判决,其结果不一定能够被执行。

庄园法庭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是为处理“家务事”,但是确实对当时庄园的管理起了重大作用,包括庄园内各种事务都可以进行诉讼,由小事到大事务都有。通过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其内部问题和起调整作用。

当时庄园内种植的物种和土地本身的划分有和大关系。

第一, 食物包括:小麦,是人吃的主要食物,但是生长期缓慢,产量偏低且对土地的要求很高;大麦,生长期短,而且产量高,但是很难让人食用,除非是在饥荒期间,平日主要用于喂马。
第二, 经济作物有葡萄和橄榄,前者可以说是罗马时期的遗留传统,通常用于酿制葡萄酒;后者则是用于制造油类。
第三, 畜牧业的作物。在当时,牛和马是必需品,牛的数量必须保证,而马作为服军役的必备品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肉类则有家禽提供,主要是猪、羊、鸡等,在天气适宜的时候,也必须保证一定数量;但因为当时饲养条件落后,所以这些家禽都无法过冬,所以当时在秋日大量屠宰之时就成为了一个节日,因为这么做可以避免其死亡而且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主要保存手法是腌制肉类。

当时,农民生活贫苦且负担很中,其阶层几乎包括了各类劳动力。这一阶层工作时间很长,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农民们不光种地,还有法定义务必须从事劳役:建桥,修路,即使交钱也不能免除。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家中没有床,更无任何娱乐活动,生活是单调且一尘不变的。中世纪前期没有世俗文化教育,农民不认识字也没有书可看;在那个时期只有教士手内有羊皮书手抄卷。

中世纪农民的负担之重,也是极为罕见: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使用公共设施费用,结婚时必须付的婚姻税(尤其是庄园之外的人,更要交罚金),继承税以及庄园主的生活费。

通过以上情况不难知道,其实中世纪的庄园经济生活十分脆弱,农民生活范围狭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问题,那个时期的灾荒、瘟疫更是平常之事。但大多数人也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和地位。这种庄园制生活在中世纪维持了很长时间,直至中世纪后期才被打破
http://tw.netsh.com/bbs/855438/html/table_26589763.html

阅读全文

与中世纪的英国是怎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多少人 浏览:847
印尼邪术1979电影在哪里能播放 浏览:762
印度和安理会哪个重要 浏览:603
越南币如何辨真伪 浏览:637
印度洋怎么读音 浏览:966
蜗牛从美国走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3
越南语塞班是什么 浏览:169
印度炒饭用什么米饭 浏览:724
印度香料怎么种植 浏览:914
亚洲哪个国家能帮伊朗 浏览:801
来中国调查是什么意思 浏览:617
中国的外企公司有哪些 浏览:477
越南沉香木哪里有卖 浏览:453
越南女孩嫁到中国的有多少 浏览:686
为什么印度那么多强奸案 浏览:309
印度坦克有哪些型号 浏览:190
欧陆风云4意大利在哪里 浏览:369
印度男人为什么喜欢你 浏览:714
怎么炒意大利肉酱 浏览:687
意大利rai是什么药材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