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矮化砧
能控制接穗生长、使嫁接树树体小于标准树体的一类砧木。利用矮化砧木栽培的苹果树冠为乔砧树的1/2~2/3(见砧木)利用矮化砧适于密植,经济利用土地,管理方便,省工,栽植后一般2~4年开始结果,6~8年即进入丰产,果品质量较好,早期经济效益较高,并便于果园更新。矮化砧木的矮化作用比其他致矮措施效果持久。它的利用促进了果树向集约栽培方向发展。矮化砧木已在世界苹果生产中广为应用,梨和柑橘的矮化砧木也进入实用阶段,桃、杏、樱桃等树种的矮化砧木的研究和培育也在发展中。
发展概况
矮化砧木首先在苹果中发现并被利用,欧洲,尤其是西欧应用历史悠久。乐园苹果(Malus pumila var.paradisiaca)和道生苹果(Malus pumila var.praecox)是一些矮化砧木的原始类型,分别于1472和1519年已有记载。1912年英国东茂林(East Malling)试验站着手进行矮化砧木系统化工作,共计发表茂林系(M系)砧木27个类型。1922年该站开始了砧木育种工作,首先与约翰英尼斯(John Innes)园艺研究所联合培育抗绵蚜类型,于1951年发表15个类型,即茂林一默登(Malling-Merton)系101~115(MM101~115),其中一个不抗绵蚜的类型编入M系为M25。1929年泰德曼(Tydeman)由M9的杂交组合中选出了M26(3436)和M27(3431)以及尚未定名的极矮化类型3426。M系及MM系砧木首先在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推广,随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并推动了苹果矮化砧木的育种和其他树种矮化砧木的利用研究工作。
矮化机制
比较普遍的解释是:①组织结构上的差异。矮化砧木皮层厚,射线和薄壁细胞等活组织比例高,木质部较细小,筛管和导管小而少,致使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较多,抑制了生长,促进了结果。②生理功能上的差异。砧、穗间的嫁接亲和力存在着轻度不亲和,矮砧呼吸强度和蒸腾强度低,细胞内电解质含量较多。③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矮化砧木含脱落酸等生长抑制剂的数量较多。④有的带有致矮病毒。苹果属植物单独感染大果海棠矮化病毒后,表现矮生性状而无其他病害症状。柑橘类和核果类果树也发现有致矮病毒存在。⑤有的带有致矮基因。一些苹果短枝型芽变品种,是受单个基因Co的支配而致矮,其矮化程度与修饰因子有关。
主要果树的矮化砧木
苹果矮化砧木
现在苹果生产上应用的矮化砧木都是无性系砧木,与实生乔化砧木上的树冠比较,矮化砧木生长势力的分组情况如下。
表3M系矮化砧木
有①M2。原名道生,又称英国乐园。嫁接后生成半矮化树,根深耐旱,适合轻壤土。是早期广泛应用的砧木,因其抗寒性差,嫁接树果实不整齐,现已少用。②M4。原名霍尔金斯道生,又称荷兰道生和黄色道生。嫁接后生成半矮化树,结果较早,产量高,较耐寒。根系较小且分布浅,不耐旱,结果后衰老较快。③M7。无原名,有的称英国乐园。嫁接后生成半矮化树,早结果,早丰产,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但易生根癌,是各国广泛应用的砧木。④M9。原名黄色梅兹乐园。嫁接后生成矮化树,早果性强,嫁接多数品种1~2年即可开花,果实品质风味亦佳,唯其根系小且分布较浅,固地性差,木质脆而易断,抗逆性不强。⑤M26。嫁接后生成矮化树,矮化程度介于M9和M7之间,抗逆性、固地性强于M9。抗寒力较强,可耐-17.8℃的土温。为各国推广砧木。⑥M27。为极矮化砧,嫁接树树高只有M9的一半。结果早,适于高密度栽植。⑦MM106。抗绵蚜砧木,嫁接后生成半矮化树,树体大小与产量接近M7。早果性强于M7,根系发达,固地性好,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大量结果后不易衰弱,丰产性好,是各国广泛应用的砧木。
MAC系矮化砧木
1973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由M系、A2、Robusta-5等无性系砧木的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是抗苹果绵蚜和颈腐病的砧木,嫁接后生成矮化树的有MAC1、9、10、25、39、46等,其中MAC9又称马克(Mark),早果,丰产,固地性好,适应性强,受到各国好评,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渥太华系矮化砧木
加拿大渥太华农业试验站育成的抗寒砧木,其中渥太华3号,是由耐寒酸苹果与M9杂交育成,嫁接后树体大小介于M9和M26之间,较M26丰产,抗寒,因生根困难,适用作中间砧。
C G矮化砧木
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从M8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其中CG10、CG80为矮化砧,早果、丰产、固地性较强,且不生气根束。
P系矮化砧木
波兰园艺研究所从安托诺夫卡与M9的杂交实生苗中选出,其中P2、16、22为矮化砧,结果早、丰产、抗寒力强、极抗颈腐病。
B系矮化砧木
苏联米丘林大学育成的抗寒和抗颈腐病砧木,其中B9为矮化砧,B118为半矮化砧,抗寒力很强。但B9生根困难,常用作中间砧。
中国吉林农业大学从小红果与M9的杂交实生苗中选出适用小苹果的抗寒半矮化砧63-2-19,山西省果树研究所从武乡海棠(M.honanensis)中选出了抗寒性强的矮化砧木S20和半矮化砧S63,早果性强、果实品质好,但生根困难,宜作中间砧。
梨矮化砧木
榅桲是西洋梨的矮化砧木,法国现在约有90%的梨树以榅桲为砧木。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EMA、EMB和EMC3种砧木。EMC为矮化砧,EMB为半矮化砧。榅桲与中国梨之间存在嫁接不亲和现象,正在进行以哈蒂、故园等西洋梨品种为亲和中间砧的利用试验。
柑橘矮化砧木
枳,又称枸橘,原产中国,是柑橘的半矮化砧木。极抗寒,能耐-20~-28℃的低温。但根系较浅,抗旱、耐涝能力稍差。是金柑、酸橘、华盛顿脐橙、葡萄柚的优良矮化砧;对椪柑、温州蜜柑、锦橙、哈姆林甜橙等也有较好的矮化作用。在枳的类型中,大叶小花型的矮化作用强。此外,糖橙是先锋橙的优良半矮化砧木,宜昌橙是先锋橙的矮化砧木。
桃矮化砧木
桃树结果早,树体不大,寿命较短,生产上注意的是生成健壮、丰产、长寿的大树,对于矮化砧的应用尚未引起重视,培育矮化桃常常是为了观赏。郁李、毛樱挑、矮扁桃、圣儒利昂李A、西沙樱桃等都可作为桃的矮化砧木。
其他树种矮化砧水的利用尚未达到实用阶段中国新疆用榆叶梅嫁接李树,成活率高,树体矮小。英国东茂林试验站选育的李矮化砧Pixy及樱桃矮化砧Colt较有应用前途。
注意事项
①矮化砧木类型多,其抗性、适应性及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需根据立地条件,果树品种因地制宜地选择利用。以苹果矮化砧木而言,中国北部有冻害或有抽条现象发生的地区,宜选用M7、M4和MM106及S63、S20和B系等为砧木,没有冻害的地区可用M26、M9、M7、MM106等为砧木。②可以中间砧方式,也可以自根砧方式利用矮化砧木。但自根砧根系较浅,抗逆能力略逊于中间砧,利用中应注意选择较好的土壤条件,并加强管理。③矮化砧木促使果树早果、丰产,也促使果树早衰,栽培中必须运用较好的技术措施,特别注意疏果和科学施肥,才能实现丰产、稳产、长寿的目的。④矮砧果树的早果和早丰产性与苗木质量有关,利用壮苗允为重要。
⑵ 东茂林试验站位于哪里
位于伦敦东南肯特郡,是英国最着名的果树试验站,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成立于1913年,1920年以前为东南农学院(今Wye Agricultural Co-llege的前身)的果树试验站,后独立成为今天的东茂林试验站,经费由农业研究委员会提供,一部分由果农捐助。该站拥有土地200公顷,其中2/3为试验果园,1/3土地作轮栽用。设有栽培、植保、育种、贮藏、植物生理和植物繁殖等研究室。在栽培方面主要从事矮化栽培生理、土壤管理、生长控制方面的研究;植保方面主要从事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真菌病害,昆虫、线虫和植保化学的研究;育种方面从事仁果类、浆果类育种、砧木及种质资源的研究;贮藏方面从事采前因子、贮藏环境、果实生化研究;植物生理方面主要从事碳源、逆境生理、生长调节剂、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1985年前后全站职工人数约350人,其中科技人员160~17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约50余人。主要研究苹果、梨、甜樱桃、李以及树莓、穗醋栗、草莓等小浆果。该站在苹果无性系砧木、特别是矮砧选育研究方面成绩卓着,对世界苹果矮化栽培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M2、M4、M7、M9、M26、M27等苹果矮砧都是该站选出的。MM106、MM111等系该站与约翰英尼斯研究所(Iohn Innes Institute)共同培育的抗绵蚜的矮化砧。EMLA系列矮化苹果砧木则是该站与朗阿什顿试验站合作培育的无病毒砧木。此外,该站培育的甜樱桃半矮化砧Colt在国际上也颇为着名。
冬梢
见营养枝。
短果枝
见结果枝。
短截
见修剪。
短枝型
枝条节间短缩、树冠矮小的变异植株类型。特点是枝条节间短缩,树冠矮小,萌芽力强,成枝5533,长枝少,短枝多而粗,单位长度上叶量大,5533花,结果早。有些短枝型的枝条直立,树冠结构紧凑,又称5533凑型。将短枝型的变异类型以无性繁殖固定下来,即成为短枝型品种。生产上应用的短枝型品种,多数是由普通型品种芽变而来。
192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苹果短枝型,但直至1953年选出了果色艳丽的短枝型品种新红星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后,通过芽变选种、实生选种、电离辐射诱变和杂交育种等途径,培育了大量短枝型品种。继苹果之后,在梨、柑橘和核果类中也选出了一些短枝型品种。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入了短枝型苹果品种,在全国各产区试种、推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短枝型类型,苹果中如辽宁的华帅一号、药王132;山东的玫瑰红、烟青;河北的帅丰等;板栗中如金坪矮垂栗和垂枝栗等。
短枝型品种的叶片较大而厚,海绵组织和栅状组织细胞层数较多,薄壁细胞较大,叶片气孔较少,含叶绿素多,含氮量高,颜色深绿,光合活性高。短枝型树在结果后生长量小,矮化,对修剪反应不敏感,适于密植和降低管理成本,已成为矮化密植的重要途径之一。
短枝型品种也有缺点。有些短枝型突变是周缘嵌合体,在多次嫁接和修剪的作用下,突变可能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复原为普通型;有些短枝型突变是易感病毒型突变,如金冠苹果短枝型芽变系,多数易感软枝病:元帅和金冠苹果的短枝型品种,如新红星、矮威尔等抗寒性差,花芽易受冻害:果实成熟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如不能满足,果实风味变差:分枝角度小,常使树冠骨架不牢固。
⑶ 樱桃的砧木亲和性比较好的有哪些
(1)矮樱桃,莱阳市林业局1987年在吕格庄乡陡岸村发现的实生变异。树冠矮小,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2.2克,深红色,肉淡黄色,叶大,节间短,结果早1~2年,可作中国樱桃矮化砧及甜樱桃的砧木,亦可作中国樱桃品种栽培。(2)考脱(Colt)英国东茂林试验站以欧洲甜樱桃和中国樱桃杂交而成。幼树矮化不明显,成树为马扎德F12/1的2/3,半矮化,与甜樱桃亲和性好,果实品质好,易扦插繁殖,抗细菌性溃疡病。抗寒性差。但不耐干旱,易感根癌病。(3)GM系,比利时琼布罗果树蔬菜研究所育成。常用有GM9、GM79及GM16/1。GM9是豆樱与山樱桃杂交选育而成。与甜樱桃亲和性好,结果早,果个与着色优于马扎德F12/1,可用绿枝扦插与组培苗。
(4)MM系,美国俄勒冈的莱、布罗克斯用马哈利×马扎德杂交选育而成,M×M14矮化效果最佳,M×M2号、3号、39号及60号为半矮化砧。它固地性好,根蘖少,丰产性好,抗颈腐病与溃疡病。(5)毛樱桃,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毛樱桃,具有极强抗寒力,还表现矮化、抗风、抗旱、耐瘠等特点,但毛樱桃与甜樱桃不亲和,如用中国樱桃作中间砧,在上嫁接甜樱桃的佐藤锦、萨米脱及斯坦勒;表现较强的抗寒性,在西部开发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6)吉塞拉系(Gisela)由德国吉森市的贾斯特斯、黑贝哥大学育成的种间杂种,有17种,其中5个比乔砧矮化50%,矮化性、丰产性比马扎德高、早果、丰产、果大。抗根癌病、流胶病、洋李矮缩病毒(POV)及樱属环斑坏死病毒(PNRSV)。其中GI5产量高,亲和性好、角度开张、抗病毒等,矮化性GI7最好,为F12/1为45%。最近,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出与甜樱桃亲和力强,半矮化的矮化砧。(7)微根,系列由德国育成,从酸樱桃无性系中选出。微根10.13树体高度为考脱砧的85%~90%,产量微根10为考脱砧的2倍。微根158为微根10树势的一半与甜樱桃亲和性好。盆栽时宜选微根58和微根10。(8)DNA系列1986年丹麦从酸樱桃中选出,其矮化性与丰产性比考脱好。
⑷ 哪些是最具有种植价值的观赏类珍稀水果
海棠、芭蕾苹果、碧桃、日月桃、垂直梅。
⑸ 苹果属矮化砧木资源有哪些
矮化密植是果树生产的发展方向,而利用矮化砧(自根砧或中间砧)是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虽然世界范围内矮化砧的概念和本质是一致的,但各国对矮化砧(包括半矮化砧)的分级标准有差异。现以我国对矮化砧(嫁接树高为现有实生砧树高的1/2,约2.5m左右)和半矮化砧(嫁接树高为现有实生砧树高的2/3,约3.5m左右)的分级标准为依据,介绍现有的苹果属矮化砧木资源。
1.M系和MM系、EMLA系矮化砧木资源
由英国东茂林试验站(East Mailing Research Station)选育整理的M系、英国约翰英尼斯研究所(John Innes Institute)和东茂林试验站合作选育的MM系及英国朗·阿什顿试验站(Long Ashton Research Station)和东茂林试验站合作培育的EMLA系矮化砧木,是目前世界果树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苹果无性系矮化砧,也是宝贵的苹果属矮化砧木种质资源。主要的M系、MM系和EMLA系矮化砧木资源如表3-1-3所示。
表3-1-3 主要的M系、MM系和EMLA系矮化砧木
2.渥太华系矮化砧木资源
加拿大渥太华农业实验站(Wattawa Canadian Agriculture Research)培育的抗寒砧木系列中的渥太华3号具有矮化性能,为矮化砧木,是由(山定子×塞威氏苹果)×M9杂交育成。
3.MAC系矮化砧木资源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从M系、A2、Robusta-5等无性系砧木的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的抗苹果绵蚜和苹果颈腐病的砧木系列,其中的MAC1、MAC9、MAC10,MAC25、MAC39、MAC46等具有矮化性能。尤其MAC9,又称马克(Mark),具有包括矮化在内的优良综合性状。
4.CG系矮化砧木资源
位于美国纽约的康萘尔大学(Connell University)从M8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的CG10、CG80具矮化性能,为矮化砧木。
5.P系矮化砧木资源
由波兰园艺研究所从安托诺夫卡×M9的杂交实生苗中选育的P1、P2、P5、P16、P22具有矮化性能,为半矮化砧木。
6.B系矮化砧木资源
前苏联米丘林大学育成的苹果抗寒和抗苹果颈腐病的砧木系列中,B9、B118具矮化性能,其中B9为矮化砧,B118为半矮化砧木。
7.国外其它的矮化砧木资源
具有矮化性能、作为矮化或半矮化砧木的国外其它的矮化砧木资源还有美国的奥里岗1号(OAR-1)、德国的J9、芬兰的YP系等。
8.我国的矮化砧木资源
在我国丰富的苹果属及异属植物资源中,有很多具有矮化性状,可作为或试作为苹果矮化砧木。目前已报道的苹果属植物崂山萘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陇东海棠(甘肃天水园艺试验站)、樱桃叶海棠(浙江省园艺研究所)、海棠(宁夏农学院)、山楂海棠(吉林省果树研究所)、花叶海棠(青海省园艺研究所)、小海棠(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变叶海棠(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矮花红(四川省园艺研究所)、维西小海棠、九子海山定子(云南农业大学)、小金海棠(西南农业大学等)等;异属植物毛叶水栒子(Cotoneaaster submultiflorus Popov.)、水栒子(山西农业大学)、牛筋条(云南省园艺科学研究所)等。此外,山西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武乡海棠中选出了矮化性能很好的我国苹果属砧木资源SH系列,其中S20为矮化砧,S63为半矮化砧。
在实生选择的同时,我国还培育了一些矮化或半矮化砧木。如63-2-19(小红果×M9,吉林农业大学)、晋矮一号(祝×M7,山西农业大学)、74-14(从60Co辐射处理种子后的平邑甜茶单株选育出的、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实生矮化砧木(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
丰富的苹果砧木种质资源(包括苹果属植物及用于苹果砧木的异属植物)中还有许多具有其它优良性状的资源,如抗寒、旱、涝、盐碱、病虫、营养胁迫等等,为保持连贯性,将在本书对苹果属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等节中论述。
⑹ 哪些是最具有种植价值的观赏类珍稀水果
(一)苹果类
在植物学上,蔷薇科苹果属包括苹果(MaluspumilaL.),含大多数的栽培品种,还有海棠花(M.spectabilisBorkh.)、西府海棠(M.micromalusMak.)、楸子(M.prunifoliaBorkh.)、山荆子(M.baccataRehd.)、沙果(M.asiaticaNakai.)、垂丝海棠(M.hallianaKoehne)等种;这些品种或种,在观赏栽培上有的是直接用,有的是做砧木用。
1.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是树冠较紧凑的乔木,树高3~5米,喜阳光,耐寒耐旱,忌水涝,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土上生长。多用于庭院栽植,或作风景栽植的配置材料。主要观赏花,花期长,在北京4~5月开花,花深粉红色,花冠大而艳丽,果实可食用,但品质不佳。河北怀来产的八棱海棠亦属西府海棠,多用于苹果栽培品种的砧木(河北、北京、河南等地)。
2.海棠花
海棠花,乔木,树高4~5米,大树冠,喜光,耐旱,亦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壤轻度盐碱、土壤疏松或较粘重,均可生长良好。有很多的品种,如粉红色花的,白色花(大花蕾时红色)的。适宜在较开阔的场地栽植,主要观花。花期在4月,花冠大,盛花时花有绿叶衬托,宜于观赏。果实个小,黄底红晕或全红色,亦很耐观赏;果实可鲜食或加工食用。以种子实生繁殖,也用于砧木。
3.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乔木,树高3~4米,喜光,耐旱,耐寒,忌水涝,宜栽植在背风向阳处;对土壤适应性强,于较深厚的土壤中长势好。主要观花,花量大,花色鲜红,艳丽,花期长,北京4~5月开花。果实小,坐果少,果实食用品质不好。可以作庭院栽植,或作风景配置树种。
4.苹果栽培品种
苹果栽培品种,一般是开白花(花蕾粉红色或红色),果实有红色(深或浅)、金黄色或绿色的,以着色鲜红色的更具观赏性。宜于观赏栽培的品种,早熟的如早捷、麦艳、藤牧1号等;中熟品种如霞丽、首红、哈蒂、红鲁比、瓦里短枝、红津轻、新嘎拉、红星等;晚熟品种如乙女、新乔纳金、红冠、新红玉、香红、红富士等。其中一些短枝型或紧凑型品种,由于树冠较矮小、早结果、果实着色好,在较宽阔的庭院中栽植,很受欢迎。
5.芭蕾苹果
芭蕾苹果(Ballerinaapple),是英国新近推出的极紧凑、独干型品种系列,由于其树冠只是一个细长的柱子,故也称柱型品种。这类品种尤其适于观赏栽培,在庭院很小的场地就可以栽,也容易管理。我国已经引入芭蕾苹果的4个品种,其中舞美(Maypole)开鲜红色花,幼果自坐住即呈红色或紫红色,春季和晚秋的叶片呈紫红色,也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唯果实较小,单果重平均46克,品质较差、不耐贮藏;舞姿(Waltz),开粉红色花,果实大(单果重平均230克),果实深红色,且着色早,观赏时间长,果实不耐贮藏,品质有待改良。由于芭蕾苹果可以极高密度栽植,甚至作绿篱栽植,在绿化工程上很有应用价值;盆栽或制作盆景,也是很好的材料。在花卉园林业,还有珠眉海棠、贴梗海棠和西府海棠、垂丝海棠一类有相似的用途与栽培技术,它们不属于苹果属。
(二)桃梅类
我国自古就有“桃红柳绿”、“红杏出墙”、“梅开春来”的诗句和谚语,表明桃、杏和梅一类果树作观赏栽培已有久远的历史。现代园林绿化工程中,特别是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东方风格的园林建筑中,更是少不了桃、杏、梅花和樱桃的栽植,既有观赏的品种,也有鲜食品种兼用的。
1.桃
桃在植物学上属蔷薇科李属,包括的种主要有:普通桃(Prunuspersica)、甘肃桃(P.kansuensis)、山桃(P.davidiana)、光核桃(P.mira)等,普通桃中又有蟠桃、油桃和寿星桃等几个变种。果树栽培上用的都是普通桃,山桃等常用于砧木。一般是矮小的乔木,树冠多开张或半开张,喜阳光,要求栽培的环境通风良好;耐寒,耐旱,怕涝(淹水超过5~7日则落叶死亡),故宜栽在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土地。桃花在北京4月中旬左右开放,山桃开花约早10天。鲜食和加工的品种,包括水蜜桃、油桃、蟠桃和硬肉质桃的很多着色艳丽的品种,都适宜观赏栽培。
用于观赏花和叶的桃,主要种和品种有:
单瓣白桃,变型花白色、单瓣,有若干品种,花色有略微粉红者。白碧桃,又称千瓣白桃,花白,开复瓣或重瓣花,大花白碧桃、玉花桃是其中较着名的品种。
碧桃,开重瓣淡红色花,有粉碧桃等品种。
绛桃,开复瓣深红色花,如红碧桃、黑川矢口等品种,花艳丽、花期长。
红花碧桃,开复瓣红色花,花期长,品种甚多。
绯桃,花重瓣鲜红色,花期长,有大红桃等品种,栽培较普遍。
日月桃,又称洒金桃,花复瓣或重瓣,同一枝上开粉红色花,又开白色花,或白底又有粉红色条斑,如五宝桃。紫叶桃,叶常年保持紫红色,花单瓣淡红色,以观叶为主。
另外还有垂枝桃、塔型碧桃、寿星桃等,供庭院栽或盆栽用。
2.梅
梅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亦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学名P.mume,以获取果实为主要栽培目的的和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品种,在栽培技术上有很大不同。果实鲜食者少,多用于加工,如制成梅干、梅汁等。
梅花傲雪开放,花形端雅,玉洁冰清,芬芳秀丽,是着名的观赏树木。落叶乔木,树冠开张,早春开花,树势强健,常有各种奇异的树姿。观赏的梅,类型和品种很多,主要和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直脚梅类,枝直上或斜伸,长势旺盛,包括江梅型、宫粉型、大红型、朱砂型、玉碟型、绿萼型、洒金型等,有很多的栽培品种。
杏梅类,枝叶似杏,开杏花型复瓣花,花粉红色,是梅花中最抗寒的,但花期较晚;现有品种不多,“送春梅”是较着名的一个。
照水梅类,枝下垂,伞状树形,故又称垂枝梅,花开时花朵向下,别有韵趣;又分多个变型,如单粉照水型、双粉照水型、骨红照水型、残雪照水型等。
龙游梅类,枝条自然扭曲犹如游龙,花碟形,白色,复瓣,常见品种龙游梅。观赏的梅花,多在庭院栽植,或作风景的配置树种;也可作盆景。
3.杏
杏,乔木,是栽培适应性很强的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北京3月中下旬开花,花粉红或白色。食用鲜果或杏仁的品种多单瓣花;观赏品种的花有单瓣的、重瓣的,还有斑叶的、垂枝的。杏亦是蔷薇科李属植物,主要种类有普通杏(P.arminiaca)、辽杏(P.mandschuriaca)和西伯利亚杏(P.sibirica)。山杏,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西伯利亚杏,我国华北山地多野生,资源极其丰富,小乔木或丛生灌木,耐寒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山杏可作大片观赏林栽植,如北京八达岭长城附近、香山风景区的山坡上;果树生产上,山杏多用作桃、杏或李的砧木。
(三)柑桔类
柑桔类果树种类很多,包括枳属(Poncirus)、金柑属(Fortunella)和柑桔属(Citrus)3个属的所有果树,如枳属的枳;金柑属的金豆(金柑)、金桔、圆金柑、长叶金柑、金弹等;柑桔属的柠檬、酸橙、甜橙(又有先锋橙、雪柑、新会甜橙、香水橙、改良橙、红玉雪橙、伏令夏橙等品种)、柚(文旦柚、坪山柚、沙田柚、晚白柚等)、葡萄柚、红河橙、宜昌橙、宽皮柑(又有红桔、年桔、蕉柑、南丰蜜桔、温州蜜柑等)许多品种。多是小乔木,也有灌木,我国淮河以南多为露地栽培,北方温室和有暖气的楼堂室内多为盆栽。
柑桔用于观赏栽植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是:
1.金桔
金桔,又称金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稍微耐荫,喜微酸性土,喜肥;花白色或微黄色,单生或数朵簇生;果实金黄色,有芳香味,果实的观赏期长。
2.朱红桔
朱红桔,又称红桔,常绿小乔木;较耐寒,喜避风环境,喜土壤湿润和肥沃;花黄白色,单生或簇生;果实朱红色,果实累累,宜观赏期长。较适宜在北方温室内栽培。
3.香圆
香圆,即香橼、枸橼,常绿小乔木;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力,喜阳光,好肥,喜沙质土壤;花白色,果实黄色,有芳香味;果实成熟也不容易脱落,越冬期间可放置室内(盆栽)久久观赏。
4.佛手
佛手,亦称佛手柑,常绿小乔木;喜温暖气候,冬季怕冻;好肥,宜栽在肥沃又排水良好的土壤;花白色或浅红色,果实似拳形,成熟时由绿转为黄色或浅绿黄色,在树上的观赏时间较长。
5.代代
代代,亦称代代花,常绿灌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冻,宜在肥沃的沙质土壤上栽培;黄白色花,有芳香味,果实冬季橙红色,翌年夏季又变青绿色。
(四)石榴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栽培的只一个种,即石榴(Punicagranatum),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红花绿叶,花期长(北京5~8月),果实硕大垂吊,观赏价值很高,又极易栽培。石榴原产伊朗和阿富汗一带,我国栽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引进中国,首先在宫廷中作为观赏栽培,后来广泛在乡间民院栽培,一是美化环境,二是生产可口的果品。我国生产果品的石榴,主要品种有:陕西临潼的天红蛋、粉红甜石榴,山东枣庄的大马牙甜、软籽石榴、大青皮甜,安徽怀远的玉石子、玛瑙子,河南的大甜石榴等。观赏栽培的石榴,常见的品种有:
1.月季石榴
月季石榴,植株矮小,庭院栽培或盆栽。5~9月间,每月开花一次,花朵小,鲜红色,重瓣或半重瓣,花多,果实较小,多不食用。
2.重瓣红石榴
重瓣红石榴,亦称千瓣大红榴或重瓣红榴;花大,重瓣,深红色,花果都鲜艳夺目,是观赏石榴中珍品。适于庭院中露地栽培,也可栽在大的木盆中,生长季在庭院中,落叶后放入室内(不加温,防冻)越冬。
3.白花石榴
白花石榴,亦称银榴;5~6月开花,花白色,有重瓣的也有单瓣的,花大;重瓣的白花石榴,有的5~9月开3~4次花。适于庭院栽培。
4.黄花石榴
黄花石榴,亦称黄白榴,花色微黄而带白色;花单瓣或重瓣,重瓣者亦称千瓣黄榴。在栽培中,重瓣红榴的植株中间植千瓣黄榴,开花季节的观赏性更好。
5.玛瑙石榴
玛瑙石榴,又称千瓣彩色榴,花重瓣,有红色及黄白色条纹。
(五)葡萄和猕猴桃
观赏栽培的藤本或蔓生果树,当首推葡萄,近年来也有栽猕猴桃的。葡萄和猕猴桃,既可作篱壁式栽培,也可作棚架栽培;庭院中栽培葡萄或猕猴桃的棚架,可大可小,与院落的建筑相协调或根据庭院主人的喜好而定。在公园或机关大院的通道上方,设走廊式大棚架,栽植葡萄或猕猴桃,也是很值得提倡的。
1.葡萄
葡萄,是葡萄科的植物,学名Vitis,葡萄生产上,作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的原料以及部分鲜食,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基本上都可在观赏栽培上用。主要品种是:巨锋,欧美杂交种,北京地区5月下至6月上旬开花,8月下至9月中旬果实成熟;果粒大,完全成熟时紫黑色;鲜食品质极上,皮稍厚。先锋、黑奥林、红富士、红瑞宝等品种,是与巨峰相似的一类品种。玫瑰香,欧亚种,北京地区6月上旬开花,花微绿色,略有香气;果实9月上旬成熟,果粒中大,完全成熟时紫黑色,有浓重的玫瑰香味,皮薄,鲜食品质极上;风土适应性强,略不耐寒。观赏栽培时容易实施一年多次结果,分期采收。牛奶,我国古老的品种之一,果粒绿白色,长形大粒,很好看;果实适宜于鲜食,味甜淡,是餐后美味果品,由于低糖低酸,近来颇受青睐。庭院中适于棚架栽培。意大利,欧洲种,北京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果穗大,果粒亦大,椭圆形,黄绿色,果肉肥厚多汁,味甜并有玫瑰香味,品质上。栽培上对肥水要求较高。
红地球,即市场上称作红提的,由美国引进的新品种;亦是晚熟品种,北京地区9月中旬成熟,果实红紫色,皮比玫瑰香的稍厚,果肉无香气。这个品种市场上很走俏,主要因为它的果粒大,色泽比玫瑰香鲜艳,果肉在食用时有“离口”感。原来栽培玫瑰香的地区,均可栽植。
另外,京雅、京早晶、凤凰51号、龙眼等品种,也可应用。
观赏栽培的葡萄品种,应当果粒大,着色鲜艳,或红紫色,或绿色,适于棚架或篱架栽培,果穗整齐,适应性强,容易管理。北京地区栽培葡萄,应选用越冬不埋土的品种,即应选用耐寒性、耐旱性极强的品种,如北醇1号、公酿1号等,但这些品种一般较酸,适宜于制葡萄汁或葡萄酒。
2.猕猴桃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辽阔的国土到处都有野生的猕猴桃资源。现代猕猴桃栽培,兴起于新西兰,由我国引去野生的中华猕猴桃而培育出一些果个大、风味好的优良品种,已经大规模地栽培。猕猴桃(Actinidiaspp.),藤本植物,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雌雄异株,花大,颜色绚丽,芳香宜人,可谓色香俱备,适于庭院中作棚架栽培。唐诗中有“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的佳句,说明我国观赏栽培猕猴桃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最近20年来,我国各地发展猕猴桃很快,栽培最多的品种是美味猕猴桃系统和中华猕猴桃系统,如:海沃德,新西兰育成,单果重80~100克,是世界各地主栽品种,果实外形美观,果心小,风味品质优,耐贮藏。本品种不耐寒,喜潮湿,喜肥沃的土壤。秦美,陕西育成,原代号111,单果重105~160克,风味品质优,耐寒又耐旱,栽培适应性好,丰产,唯果实的贮藏性稍差。魁蜜,江西育成,单果重在90克以上,最大果重155克,果实有芳香味,风味品质优。抗风,耐高温和干旱,很少虫害,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较粗放栽培。果实的贮藏性亦不理想。庐山香,江西育成,果实外形美观,果个整齐,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114.5克,最大果重226.3克,有浓郁的香味,早结果,丰产,易栽培。果实贮藏性亦较差。无论什么条件下栽培,也无论什么品种,都要配置一定的授粉品种,目前优良的授粉品种有:马图阿、陶木里(新西兰品种);湘峰、83-06、磨山4号、郑雄1号等。
(六)柿
柿原产我国,是一种栽培广、易管理、果实食用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果树,尤其是庭院中栽培柿子树,秋天绛红色的叶、橙红色的果,鲜艳夺目,十分诱人。柿属于柿科柿属植物,栽培上主要有4个种,其中适于北方栽培的有2个种,即:柿(Diospyroskaki.)、君迁子(D.Lotus)。柿栽培品种多用君迁子(即黑枣)作砧木。我国适于北方栽培的柿主要品种有:磨盘柿,又名盖柿、帽儿柿,属涩柿类;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230克,果面、果肉均橙红色;果形似磨盘,因果腰有缢痕而得名。该柿无核,果汁多,味稍甜。北京10月下旬成熟,着色和成熟后还需后熟期或人工脱涩才能食用。柿树喜肥沃土壤,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一般有大小年。栽培上可以不配置授粉树。北京还有八月黄柿,形似磨盘柿,但早熟(9月中下)。火柿,亦属涩柿类,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72克,果面、果肉橙黄或橙红色,果实有圆形和高桩形两种。果实无核,极甜,贮后变软而多汁,宜鲜食,也可制柿饼。树抗寒抗旱,适应性很强;丰产,容易管理,无明显大小年,一般不须配置授粉树。杵头柿,又名高桩柿,也是涩柿。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55克,果实橙红色,无核,果肉面。树冠紧凑,丰产,不用配授粉树;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
(七)其他树种
北京地区适于观赏栽培的果树,还有山楂、樱桃、李、枣、无花果(庭院或盆栽)、果桑、银杏、核桃等,草本的草莓、灌木的枸杞等也可用于观赏栽培。北京市古老胡同的四合院里,栽植较为常见的枣树,容易管理,秋季红枣满天,甚有情趣。山楂春季开白花,秋天见红果,寓意隆重庄严,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周围栽植几百株,景致宜人,十分得体。枸杞可栽在庭院窗前或配景用,也可在阳台上盆栽,垂枝潇洒,红果似剔透的玛瑙,又能随时采摘,特别受到家庭养殖者的青睐。机关大院,适宜栽银杏,待大树参天,树荫下设桌椅、球案,乘凉或娱乐,可以想象其景致。事在人为,许多果树都能作观赏栽培,既绿化环境,又能获取鲜美的果品,又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实践,值得提倡。
⑺ 落叶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概况是怎么样的
1.国外落叶果树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有关种质保存的专门机构,其中绝大多数包括落叶果树和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如日本农林省低温种子库(保存种子资源份数约30000份),意大利国家资源保存委员会下设果树资源工作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约7000份,其中落叶果树资源约5000份以上),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等科研机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近100000份),前苏联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保存包括果树在内的作物种质资源近400000份),保加利亚的种质资源研究所,匈牙利的种质资源库(保存近6000份果树种质资源)及叙利亚的阿拉伯干旱地区研究中心等等。在此,对作物和果树种质资源较贫乏的美国在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上的成就做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说明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重要及对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国际性重视。
美国设有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国家植物种质委员会。仅果树和坚果作物,计划在全美设立十二个果树营养系种质库,目前已建立九个。这九个建成的果树营养系种质库中,有七个种质库包含有落叶果树,其地点及保存的主要果树种类见表2-3-2。
表2-3-2 美国已建成的九个果树营养系种质库
2.我国落叶果树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我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可划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我国开展了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果树资源的普查工作,对我国果树种质资源的“家底”有了基本了解,此可为第一时期。在第一时期普查的基础上,至70年代末,可为第二时期。此期内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果树研究所、各省市及地方果树科研单位及农业高等院校,根据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各自的果树资源原始材料圃、母本园、品种园,收集、保存了大量的果树种质资源。70年代至今,可为第三时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组织、农业部批准,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表2-3-3)。至1989年底,共收集、保存有31科58属的果树种质资源8900余份。
表2-3-3 中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简况
资料来源:朱扬虎,1993,《中国农业网络全书·果树卷》。
⑻ 国内外甜樱桃生产、科研现状如何
(1)生产概况
近20年,世界甜樱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05年收获面积达40万公顷,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生产国家有土耳其、伊朗、美国、德国、乌克兰等。美国是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之一,年产量2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等,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早实性能好、自花授粉的硬肉类型品种,栽培技术上采用矮化密植代替了原来的乔化稀植,商品性生产的果园全部选用优良品种,所需苗木由专业苗圃公司培育,均为脱毒苗木,苗木健壮优质,果园定植采用宽行密植,行间生草,以适合果园机械化作业,普遍采用管道滴灌、微形喷灌。一般亩产1000~1500千克,新栽果园亩产量高达1500~2000千克,果个大、平均单果重8~11克,风味佳,耐贮运,果实品质优良。
我国甜樱桃最早于1871年引入烟台,但长期没有进入生产栽培,多在教会的庭院和城市的郊区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大连等地区开始少量生产栽培,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滞缓,管理粗放,栽培措施主要是肥水管理,树形多采用自然开心形,结果晚、产量低,年产量徘徊在1000吨左右。栽培品种主要有大紫、那翁、黄玉等。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甜樱桃的种植效益愈加显着,大大高于苹果和梨,促进了环渤海湾地区栽培面积的扩大。到1990年,山东省樱桃产量达到2050吨,其中甜樱桃产量占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栽培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引进大量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同时我国科研单位也开展了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各产区开始建立大规模商业果园,通过推广密植早果、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肥水精细管理、起垄种植、合理配置授粉树、促花保果,采用疏层形、纺锤形等树形等,甜樱桃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除环渤海湾主产区外,北京、河南、陕西、江苏、甘肃、山西、新疆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冷凉高地也相继引种栽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1996年我国甜樱桃收获面积为1000公顷,年产量3800吨;1999年收获面积为2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2006年收获面积为5000公顷,占世界收获面积的1.20%,产量1.9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01%,但2006年统计数据应远远小于实际。据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根据各地估计数字的汇总,2007年我国甜樱桃栽培面积已达8万公顷。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数据,2007年山东樱桃栽培面积5万公顷,产量25万吨。
目前,我国甜樱桃栽培已初具规模,由于甜樱桃种植效益仍高于其他树种,发展势头强劲,各地仍在积极规划发展,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果品质量有待提高。栽培品种中大紫、那翁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新发展的果园这些品种的比例急剧下降,红灯、早大果、拉宾斯、萨米脱、龙冠、先锋、美早等品种近年来发展较多。(2)品种研究进展
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一直重视资源和育种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通过杂交育种,结合生物技术,每年都培育出一批新种质、新品系。加拿大太平洋农业食品研究中心Summerland试验站自1936年开始育种研究,先后培育出先锋、拉宾斯、斯太拉(Stella)、甜心等新品种30多个,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推出桑提纳(Santina)、塞勒塞特(Celeste)等以自花结实为主的大果、硬肉类型品种,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栽培的主要品种。美国甜樱桃育种研究主要在各主产州大学和部分私人苗圃公司,华盛顿州大学Prosser试验站等,自1990年至今已培育出20个新品种,主要有:Glacier、Olympus、莱州早红(Chelan)、Index、Cashmere、Simcoe、美早(Tieton)、Columbia、Earlisweet、Early King、Early Red、Garnet、布鲁克斯(Brooks)、Newfine(White Gold)、Ridgewood(Black Gold)等。匈牙利樱桃育种成就显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布达佩斯果树与观赏植物研究所已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仅2005年6月一次展示活动就展出104个新杂种,目前育成的品种或品系约30个,主要有:IV-6/240、IV-5/240(Rita)、Munchebergi Korai、IV-6/12(Sandor)、IV-13/51(Tunde)、IV-6/66 Carmen、Peter、Anita、Vera、IV-6/39、Aida、H264(Botond)、Alex等,其中,Sandor、Peter、IV-6/39、Alex等为自花结实品种,生产中主栽品种有吉墨斯(Germesdorfi)、Katalin、布莱特(Burlat)、Margit、Linda、先锋、艳阳等。德国国家果树种质库保存有440份甜樱桃资源和180份酸樱桃资源,栽培品种主要有:布莱特、Margit、萨姆(Sam)、塞尔维亚(Sylvia)、Schneider、海蒂芬格(Hedelfinger)、先锋、拉宾斯、雷洁娜(Regina)、Linda、Katalin、吉墨斯、Kordia、Star、Spitze Braune等。
我国甜樱桃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主要从国外引进,山东于1957—1962年进行樱桃资源普查,1980-1982年进行了复查、核对,共有大紫、那翁、红丰、水晶等13个甜樱桃品种;砧木主要有中国樱桃、酸樱桃,通过压条或种子实生繁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加大种质资源引种力度,从加拿大、日本、美国、乌克兰、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引进品种资源,截至目前引进保存品种资源约有200份,在泰安、烟台、郑州、大连等地建立资源圃。引进种质后,各单位相继开展了品种鉴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引种试栽和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表1),其中早大果、布鲁克斯、美早、萨密脱、友谊等品种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大大缩短了与甜樱桃生产先进国家的差距。
表3 不同树形甜樱桃结果表现(续)-1品种/ 砧木 树形 每亩 株数 单株 结果数 单株产量 (千克) 每亩产量 (千克) 单果重 可溶性固 形物(%)拉实斯/吉 改良主干形 233592.2 45.4 7.6 19.0塞拉6号 网架形 703102.0136.1 7.5 17.3甜心/吉 丛状形 464802.8136.1 7.0 16.3塞拉6号 Y形 678425.2347.8 7.9 19.7 细长纺锤形 616914.4272.6 7.4 16.9 柱形 81 10767.1574.6 7.1 16.4甜樱桃采用乔化砧木,一般5~7年开始结果,7~9年进入丰产期。近年来,山东省果树所等单位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矮化砧木;开展矮化密植试验研究,株行距2.5~3米×4~5米、采用纺锤形整枝和刻芽、生长季多次摘心、拉枝等修剪技术,达到3~4年见果,5~7年丰产,实现了幼树早期丰产稳产;目前烟台、临朐等都有亩产量达到1500~2500kg的高产典型。国内甜樱桃生产急需脱毒无性系良种苗木,进行标准化模式栽培。(5)病虫害防治主要对根癌病、流胶病和桑白蚧、果蝇、金龟子、梨网蝽等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发生规律,开展了各种药剂防治试验,对药剂种类、浓度及防治关键时期进行试验并在生产中推广。分离出根癌病土壤杆菌,调查了寄主范围及对不同砧木的抗性进行研究,所有砧木均表现为感病,目前主要利用K84生物菌剂处理苗木和防止病原传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流胶对大樱桃树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修剪、增强树势等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病毒病呈上升趋势,造成叶片窄小、皱缩、黄化、穿孔、环斑,果实小果甚至不坐果、树体流胶等症状。对发生率较高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锉叶病毒(CRLV)等进行酶联免疫法(ELISA)和PCR检测研究,对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提出了培育和使用无病毒苗木、强化检疫控制病毒传播、增强树势等综合防治措施。
⑼ 章文才的简介
我国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1904-1931)。
章文才,1904年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22年考入之江大学生物系,1923年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27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陵大学授予的“金钥匙”奖,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29年,章文才与许复七、吴耕民、胡昌炽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园艺学会。1931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在福建厦门创办集美农林专科学校,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推荐章文才前去担任果树教员兼校长。到任后,他和何敬真等人在同安县天马山筹建实验果园,栽植柑桔、香蕉、菠萝、龙眼、荔枝等果树。两年间,集美农业专科学校培养了500多名毕业生,分配到广东、福建等省工作,推动了当地果树事业的发展。1933-19371933年,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停办,章文才回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园艺系讲师兼湘湖实验农场场长。在教学的同时他还从事科学研究,用乙烯处理柑桔,促其提前着色成熟,取得了可喜成果。1934年在《中国园艺学会会刊》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乙烯处理柑桔的学术论文。 1935年4月,章文才赴美留学,同年7月进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赫顿(RonaldHatton)是英国果树学界权威,在其指导下,章文才在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进行了“果树嫁接砧穗亲和性研究”,提出了果树砧木亲和性的一些有关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了果树嫁接成活率,并使矮化砧收到丰产优质的效果,受到好评,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章文才的博士论文在英国《果树学杂志》上发表后,美国康乃尔大学果树系和加州大学柑桔系分别邀请他去担任副研究员。1937年到美国后,他与施温格(Swingle)和福劳斯特(Frost)教授进行柑桔选种研究,选出了一些脐橙的芽变株系。同时进行柑桔砧穗组合亲和性研究,提出枳橙作为脐橙砧木,可以达到矮化早果丰产的效果。 章文才深知,果树优良品种是丰产优质的基础。70年代初,他带领宜昌分院师生深入鄂西柑桔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桔选种工作。他把选种目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农民群众,发动他们选极优良单株,向国家“献宝”,然后再进行实验室的科学分析鉴定。仅三年时间,就把宜昌地区的27万株温州蜜柑和20万株甜橙普选完毕,从中选出最优单株43株。其中有‘桃叶橙139号’、‘秭归橙35号’、‘兴山少核锦橙101号’、‘黄陵无核甜橙’、‘国庆1号’极早熟蜜柑、‘国庆4号’、‘中秋桔’等良种。其中‘兴山少核锦橙101号’的某些品质超过美国的‘哈姆林’甜橙,极早熟‘国庆1号’蜜柑比日本‘兴津早生’还早熟24天。如今有些品种已在国内推广并被引种到国外。
在群众性多年选优的基础上,章文才又提出了优中选优的观点。即将最优株系高接到成年柑桔树上,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然后将果实与原来母本树的果实进行对照鉴定。如果两者没有差异,说明遗传性一致,第三年即可鉴定繁殖推广,从而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他把这个选育过程概括为“一年选、二年接、三年鉴定推广”的选种新程序。此法已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并被美国一些专家采用。 1980年,章文才与青年教师一起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柑桔原生质体培养、人工诱变、遗传工程等研究,获得了锦橙、桃叶橙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并诱变出能耐0.8%盐碱的柑桔砧木良种,为我国沿海几万公顷的海涂找到了栽培柑桔的途径。他与邓秀新等在国内首先开展柑桔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培育出宁波金波+夏橙、粗柠檬+哈姆林甜橙的体细胞杂种。为开展抗寒、抗病、抗盐碱的育种工作开创了新途径,使我国柑桔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79年,他又从西班牙、美国引进无病毒柑桔良种脐橙、夏橙共19个品种以及脱毒和良种繁育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无病毒良种繁育推广工作。1983年培训了来自全国的100多位柑桔技术人员。先后将17万多株脐橙、夏橙无病毒良种苗繁殖推广到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的13万亩外贸出口基地栽种,已经有成批商品果运销国际市场。“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与无病毒良种繁育技术”获农业部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柑桔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融合”获农业部198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建立柑桔商品生产基地作贡献 章文才为科技兴农、发展山区农村经济不遗余力。他经常下乡,帮助农民发展柑桔生产,使农民致富,被桔农誉为“财神爷”。
早在1956年,章文才多次深入鄂西山区的宜昌窑塆乡,这里荒山多,耕地少,农民生活艰苦,他向农民传授柑桔栽培技术,培养了400多名柑桔嫁接手,推广良种。随后,他多次来到窑塆进行技术指导。该乡柑桔年产量已达2000万公斤,并有大批柑桔外销,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柑桔外销商品生产基地。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县,章文才发现当地的实生柑桔树品质低劣、味酸籽多。1962年他在那里举办了有100多人参加的技术培训班,传授柑桔高接换种技术。农民纷纷把实生柑桔树高接换种,全县已达66万多株,柑桔质量明显有了提高。长期以来,他把秭归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帮助当地发展柑桔生产。秭归县年产柑桔1亿多斤,成为湖北省的柑桔出口基地之一。
一次,章文才在远安县勘察百里荒果树基地时,上山要走15里的羊肠小道,章文才爬到半山腰,疝气病发作,仅在路边草地上休息了半小时又继续上山,带病完成了勘察任务。宜昌地区年产柑桔3.6亿斤,这与章文才的长期指导和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1980年8月,章文才应邀参加了江西省农业厅及省农科院组织的柑桔考察小组,与沈廷厚等到江西赣州19个县市进行考察,提出了赣州地区发展柑桔生产规划报告。随后,他又两次到赣州进行调查、座谈、培训技术人员,帮助南康建立地区柑桔研究所;致使赣州柑桔生产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脐橙、夏橙的外销出口基地。
1979年10月,章文才看到他亲自选育推广的柑桔优良品种已布满长江三峡两岸,便感慨地写下了一首题为《光荣伟大的三十年》的诗篇:
三十国庆三峡行,猿啼声里伴歌声;
绿水青山今胜昔,万紫千红桔满林。
1990年,农业部决定在长江中上游,从四川宜宾到湖北阳新两岸10万平方公里的山区丘陵地带,建设我国最大的现代化果树商品生产基地,使产、制、贮、运、销形成系统工程。章文才任农业部长江果树带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如今他正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余热。
⑽ 芭蕾苹果的形态特征
芭蕾舞美苹果为灌木或小乔木,由英国东茂林园艺研究所培育,可极短枝、高密度栽植,是用于园林绿化的新树种。引入我国后,在鞍山、沈阳、北京地区种植表现良好。
成龄树高2至3米,树皮紫红色,主干通直,侧枝极不发达,树干紧密着生结果枝。5月上中旬开花,花红色,花期20天左右,伞房花絮。叶片长椭圆形,质地厚,春、夏、秋三季红色,晚秋变成深红色或紫红色。果实紫红色,果期5至10月,好似灯笼挂满枝头。
该树能耐-33℃低温,南北均可种植。较耐旱,耐盐碱,在pH值为8.0的土壤条件下可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