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给世界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一、影响:
1、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从而取得对荷兰法国等老牌强国优势,改变了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2、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开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民主化潮流(政治近代化潮流)
3、催生早期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乃至近代世界思想解放开辟道路总而言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与进程,所以一度被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重要标志。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民主制度的社会革命。 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他们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理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职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影响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全球通史·第27章·欧洲的政治革命>
6. 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权利法案》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以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没收财产所作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大抗议书》
⒈列举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封建暴政,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⒉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为。
⒊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
⒋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⒌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165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出生于亨丁顿郡的新贵族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后在伦敦学习法律。1628、1640年,他两次当选为议会议员,在1640年的新议会中,他参加起草了《大抗议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内战后,克伦威尔一直站在议会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便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即“新模范军”。新军总司令名义上是费尔法克斯,但实际上克伦威尔掌握全权。1645年6月的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1648年春,王军发动第二次内战。8月,克伦威尔率领新军击溃了王军。9月,又俘获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专政,对内他一方面击退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一方面又镇压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平等派和无地、少地农民的掘地派运动。在国外,他把侵略矛头指向爱尔兰,同时兼并苏格兰。
1649年8月,他率军镇压爱尔兰人民起义。爱尔兰1/3的人口被剿灭,2/3的土地被侵占,克伦威尔本人、高级军官和土地投机者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1652至1654年,克伦威尔又打败海上劲敌荷兰,使英国控制了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亡。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王党分子也趁机活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在危机四伏中病逝。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本课选用的插图《克伦威尔在战场上》反映了克伦威尔议会军队在纳西比战场上击败国王军队的情景,图中骑在白马上的将军正是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1630—1685),查理一世之子,1646年逃亡国外。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党分子拥护他为国王,以他的名字为号召,进行复辟活动。克伦威尔死后,经与英国议会协议后,于1660年4月4日发表《布雷达宣言》。宣言保证大赦政治犯、保障宗教自由并保持在革命期间所获得的财产的所有权。答应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国王不设常备军,只有王宫卫队和驻在苏格兰、爱尔兰各据点的人数较少的部队。王室土地在革命时期已被拍卖,在财政方面完全依靠议会,议会在所谓王室费项目下规定一定的款项来维持国王及其宫廷的开支。同年5月8日,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5月29日进入伦敦,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刚复辟时,他表面上遵守宣言,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以稳定局势。不久即露出狰狞面目,全面恢复专制统治。利用国教迫害清教徒,逮捕、杀害反对君主封建政权的人,对曾签署查理一世死刑的人一个不赦,没来得及逃走的28人全部逮捕,其中13人处以绞刑,15人终身监禁。甚至连已死的人也不饶过,把克伦威尔等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掘出,施以绞刑,枭首示众。由国库开支收购国王与教会在革命时期所损失的土地。在位期间曾两次发动对荷兰的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并联合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答应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其推行的政策强烈不满。
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1633-1701),查理二世之弟,继位前为约克公爵。英国革命战争期间于1648年逃往欧洲大陆,在法国和西班牙军队中服役。1660年复辟后回英国。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继位。他降低对法国商品的关税率,接受法国经济援助,积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会及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1687年,颁布《信仰自由宣言》,废除反天主教的法律,允许天主教徒担任文武官员。这不仅引起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过去曾并吞过天主教地产的封建贵族和国教教士的不满,后来在1688年政变中逃往法国。1688年政变
詹姆士二世上台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引起了英国国教会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得了一个儿子,这样,他那位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就失去了将来继承王位的希望,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本来曾经寄希望于玛丽继位后能改变现状,詹姆士得子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为了防止天主教徒将来可能继承王位,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领袖人物出面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威廉(1650—1702)来英国,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威廉生于尼德兰,信奉新教。22岁任尼德兰执政。5年后娶詹姆士二世(当时为约克公爵)之女玛丽为妻。接到邀请后,威廉在9月30日即发表声明,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英国王位继承权。
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一支1.5万人的军队和600艘舰船在英国西南海港托尔贝登陆,向伦敦挺进。消息传到伦敦,引起一片混乱,英国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甚至国王的部分大臣和军队都表示支持威廉。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仓皇出逃,中途被截。后经威廉同意,逃亡法国。1688年12月18日威廉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管理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这次政变也称“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同时,议会也向威廉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对詹姆士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进行了谴责,指出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国王也不能同天主教徒结婚等等。威廉接受了这个宣言,当年10月,该宣言经议会批准定为法律,这就是《权利法案》。威廉在位期间,保障议会权利;采取保护关税政策,鼓励国内工农业发展;将爱尔兰变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与法国进行竞争。光荣革命以后,因为国王威廉来自英国以外,又不懂英语,很多事情需要议会的帮助,加上《权利法案》的限制,王权受到制约,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㈣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给英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主义制度,为英国带来了君主立宪制,同时也使得英国的政治从人治变成了法治。
1640年到1688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光荣革命”。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英国执政国王查理一世行事荒诞,肆意压榨群众,惹得天怒人怨,进而引发暴乱。
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胜利不仅推进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对世界各地影响巨大。如革命的胜利让欧洲和北美洲同样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纷纷发起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世界其他区域的改革进程。
㈤ 光荣革命后,英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历史意义
公元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集团联起手来,将意在恢复英国天主教势力的英王詹姆斯二世推下了王座。为了防止君主权力过大从而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英国人选择让能够接受自身提出的条件的尼德兰执政威廉前来做英国的国王,是为威廉三世。
次年,威廉三世与英国人签订了以限制王权行使为核心的《权利法案》。自此,君主立宪制正式在英国建立了起来。这一事件,就是所谓的光荣革命。
那么这一一直被英国人视为骄傲的事件,在英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呢?又对英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
㈥ 光荣革命的积极影响
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标志着英国革命以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政体,英国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日后一系列的发展,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㈦ 光荣革命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各派可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保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使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你有字数要求的告诉我。
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玛丽和威廉三世虽然仍属于斯图亚特家族(后为汉诺威家族),但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制已经被推翻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它又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㈨ 光荣革命的意义
光荣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
2、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了议会高于王权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保持了政局和社会稳定,为社会变革方式提供了一种参考。
4、光荣革命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5、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打下了政治、经济基础。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
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