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那边的节礼日,到底是什么由来
节礼日(Boxing Day),为每年的12月26日,圣诞节次日或是圣诞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在英联邦部分地区庆祝的节日,一些欧洲国家也将其定为节日,叫做“圣士提反日”。这一日传统上要向服务业工人赠送圣诞节礼物。
追溯节礼日起源,与商业一点关系也没有,节礼日原本称为圣司提反节(St. Stephen's Day),为纪念圣司提反遭异教徒用石块砸死,成为基督教第一位殉教者。大英国协旗下国家,包括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加拿大,都把这天定为节日并举行纪念庆典。
节礼日(Boxing Day)这个名词出现于中世纪,当时圣诞节前教堂门口放置捐款箱,圣诞节过后工作人员打开箱子,将募得款项捐给穷人因此称为节礼日。
节礼日曾一度销声匿迹,直到十九世纪才再度风行,英国皇宫贵族及贵妇,习惯将赐予仆人的礼物用盒子包起来,到12月26日那一天送给他们,作为圣诞节前辛勤工作的奖励。
“Boxing”在英文中有“拳击”的含义,不少人因而以为节礼日是“拳击日”,但两者实无关连。
B. 英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元旦、情人节、圣帕特里克节、女王诞辰日、复活节等。
1、元旦
英国元旦习俗从元旦的前一天说起,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2、情人节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3、圣帕特里克节
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是每年的3月17日,是为了纪念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这一节日5世纪末期起源于爱尔兰,如今已成为爱尔兰的国庆节。随着爱尔兰后裔遍布世界各地,现在,圣帕特里克节已经渐渐在一些国家成为节日。
4、女王诞辰日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按历史惯例,国王的生日为英国国庆日,现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为4月21日,但由于伦敦4月气候欠佳,因此将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女王官方诞辰日。
5、复活节
一年一度纪念耶稣复活的宗教节日,日期年年不同,在每年3月21日或过了3月21日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则复活节推迟一星期举行。
C. 英国节日的介绍
★复活节 Easter day
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家,纪念耶稣受难后复活的复活节(Easter)当然在英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按照西方基督教会的传统,通常这个日子是在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这是因为复活节好像一些其他个别的教会日子一样都是按照阴历计算的。复活节确实是3月21日或以后的第一个月圆日之后的星期日。
除了教会的庆典之外,英国有不同的活动或风俗,标记这个日子,其中,“蛋”是经常出现的。对小孩子来说,当然是所谓的“复活蛋”。这些一般都是巧克力制造的。比较简单的,在超级市场也可以买到,但是,在英国,不少高档的餐厅、咖啡厅,都会在每年这个时候推出自己特制的“复活蛋”,有 黑巧克力制造的,有牛奶巧克力的,有白巧克力的,也有蛋白杏仁糖制造的。除了一般的蛋型设计外,也有不少是动物、鲜花、卡通人物等,款式繁多,就算是对吃“复活蛋”没有兴趣的也会在这个时候可以到这些餐厅、店铺外的橱窗一饱眼福。
除了吃“复活蛋”以外,英国不少地方每年复活节左右都有有关“蛋”的活动,例如:英国的一些慈善组织和旅游机构都会在这个时候在一些着名的花园或大宅的园圃内举办寻“复活蛋”的活动。最有趣的莫如一些地方在山坡上举行的“滚蛋”比赛。参赛者自备生鸡蛋,到山顶上把鸡蛋“滚”到山下,大家都会各出奇谋,希望取胜。
★愚人节 April Fool’s Day, All Fools’ Day
每年的4月1日是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All Fools’ Day)。这个节日的确实来源已经不大清楚,但是,有资料显示,在16世纪法国,一种类似的传统已经存在。无论如何,英国各地现在都有类似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的愚弄周遭的人,但是,最终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意。只不过,如果你在这天看英国的报纸,或者听天台广播,听到或看到有什么特别的消息时,你得千万小心,以免受愚弄。
D. 盖伊 福克斯节的由来
盖伊·福克斯之夜 (或篝火节之夜) 这是英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1月5日。它纪念“火药的阴0000谋”这个历史事件。一小撮天主教反叛分子密0000谋炸毁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国国会大厦,当时国王正在开会,讨论天主教改革的事宜。但是,密000谋泄000露了,一个卫兵发现了当时正在国会大厦地窑内,被成桶成桶的炸000药包围着的盖伊·福克斯。他们的阴00000谋被挫败了。在严000刑00拷000打下,盖伊·福克斯招供了一切。于是,阴000谋反000叛的人被团团包围起来,根据当时的律法以叛000国贼000论处,被判处绞刑并剖尸裂肢。今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盖伊”-一个用旧衣服填充做成的假人,再把它放到篝火上焚000烧。最后,当绚丽的焰火燃放起来时,代表多年前的那场爆炸根本没有发生过。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990661.html
E. 英国节日,地理,历史,习俗是什么,谢谢
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1月1日
St.Valentine's Day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2月14日
St. Patrick's Day
圣帕特里克节,每年3月17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
愚人节4月1日
Good Friday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Holy Saturday
圣星期六(是Easter的前一天)
Easter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
Easter Monday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Holy Thursday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的40天的星期四)
Pentecost也称为White Sunday
圣灵降临日(是Easter后的第7个星期天)
May Day or Labour Day
五一劳动节
the Spring Bank Holiday
春假(英国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Mother's Day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
Memorial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5月26日)
Independence Day
美国独立纪念日(7月4日)算和英国有关的
the Summer Bank Holiday
夏季公假(英国,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Columbus Day
哥伦布日(10月12日)
Halloween
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
Hallowmas
万圣节(11月1日)
Armistice day or Veterans Day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在美国是1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Christmas Eve
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
Christmas Day
圣诞节(12月25日)
Boxing Day
节礼日(圣诞节次日,如遇星期日,推迟一天)
其他还有:
国庆日:英国的国庆日期并不固定,而是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银行节: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及最后一个星期一,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性的假日,并不仅限于银行)
阅兵日: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节礼日:12月26日====================华丽分割线==========================================英国文化
人人均知英国文化及历史丰富,同学或曾听闻城西的戏院,皇家剧院,国家艺术馆等;但可知道每个英国城市都是个文化中心。每个主要城市均有重要及名闻国际的剧院,博物馆,艺术馆,例如在爱丁堡之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在贝尔法斯特的博物馆,卡底夫国际露天剧场。
英国欢迎你
英国是既安全及又令游客向往的地方。
英国治安良好,警察不须携枪。
染病可得到免费医疗。留学生如已注册,修读六个月或以上的课程,可免费享用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且患病的机会不高。
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及照顾。无论在大城小镇,都会找到宗教、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及敬拜的地方。
英国乃多元文化之地,欢迎不同种族,信仰和肤色的人。无论在大城小镇的街道上,也不会感到陌生,而各式食肆供应不同国家的菜式。
英 国 交 通
英国铁路及道路网发达。
铁路
英国市际铁路交通比世上任何国家都发达。除了农村腹地,邻近都有火车站。由于英国铁路发达,且地少人多,你或会感到诧异,从一端到达另一端需时不多。青少年可购买一年通用的乘车证,且有优惠价。
旅游车
英国道路网四通八达,乘旅游车比火车较廉宜,但需时较长。国家汽车公司提供一种学生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之青少年,可获整年成年票之优惠价。
飞机
在英国,飞机乃为长途旅行而设,从伦敦飞往布里斯托或伯明翰绝不廉宜,但如果从伦敦飞往格拉斯哥或爱丁堡则可考虑。
若要享受优惠,须出示国际学生证(ISIC),有关申请表格可在学生或学生旅游办事处索取。
到欧洲旅游
英国与欧洲大陆相连,无论身在英国何处,欧洲各地都近在咫尺。英国有不少到欧洲大陆的出口,可用下列交通工具:
轮船
差不多从南岸每一个港口可乘轮船,水翼船,汽垫船到法国,比利时及荷兰港口。往北欧各国航程较长,须从英格兰北部乘船。
火车
新建成之海峡隧道使火车可从伦敦中部之滑铁卢站,直达巴黎或布鲁塞尔之市中心。旅程只需三小时半。
汽车
火车载汽车经海峡隧道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去,旅程从英国到法国只需二十五分钟。
飞机
英国每一机场均有班机往返欧洲各主要城市。 渡海交通工具,铁路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使旅客可以廉宜的价钱,往返欧洲大陆。
英国天气
据说英国人很多时候谈及天气,或许这是事实。英国气候变化很大,由下雪到灿烂阳光均见,但很少太热或太冷至不能抵受。==========================继续分割线=================================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但最终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英国君主与其近亲的关系由其名号可知。王室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英国王室官方网站上的英国王室成员列表: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长子)
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剑桥公爵夫妇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英国王室的姓氏
“1917年英国王室采用了Windsor(温莎)这一新姓氏。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会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科堡家族则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科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于是乔治五世决定顺应民意,结果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同时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国式”的头衔。 在英王乔治五世君临王位的第八年,一个新命名的温莎王朝就这样诞生了,王家的传统和风格就这么变得“本国化”了。
现在的英国王室属于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国皇室历史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英格兰、联合王国王室世袭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尔沃夫 (839-858在位)
3埃塞尔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尔伯特 (860-866在位)
5埃塞尔烈德一世 (866-871在位)
6阿尔弗烈德 (871~899在位)。
7爱德华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尔斯坦 (924-940在位)
9爱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爱德华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尔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麦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麦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麦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罗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麦王兼) (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续)
1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
2哈罗德二世(1066在位)
诺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 )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1470—1471)
约克王朝(1461—1485年):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都铎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国王1509-1547)
3爱德华六世(1537 - 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女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1558)(英格兰女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兰女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
共和政体(1649-)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续)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在位)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1917—)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1952)(联合王国国王1936—1952)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联合王国国王1952—)你是想要这样的历史么。。。反正英国王室比较有历史概念=======================在一次分割======================================礼仪习俗
见面: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热恋中的男女,步行时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
当你去访问一个英国人时,得先在门口敲门,一直等到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先生们进屋脱帽,而女士们则不必在室内脱帽。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天气,往往也是第一个话题。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盥洗室与去“100号”: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去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送礼和给小费: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您也要付少量小费。
----------------------
节日:
主要有圣诞,新年,复活节(3月-4月某一天,春分后第一个星期日),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其他还有BANK HOLIDAY(4月,5月,8月,圣诞节后,一共有四个不定日期的和其他节日相关的星期一),还有皇室宣布日(一般是女王生日等),以上说的是休假的假日,其他还有很多和国际上分享的节日,比如情人节阿,万圣节阿,母亲父亲节阿,都是不休假的。
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是英国比较特色的节日。
---------------------------
饮食
不善于烹饪的英国人,中午或者晚上经常也就是三明治或汉堡。最多就是煮一些清水的豆子吃。
以下是我本人的观察:
薯仔是英国最常见和利用的食物。烤一个大薯仔,切开,里面放上不同的陷料(比如沙拉,肉酱等)。
英国本土比较有名的食物还有FISH&CHIPS,金黄色的炸鱼十分鲜美,还有外酥里嫩的宽薯条(和麦当劳的不一种),撒上盐和英国的红醋,味道很好。
本地布丁也是英国特色食物。
现在的英国由于以前殖民了很多国家,所以食物也很多元化,最常见的就是印度的KEBAB了,一个饼里面加上各种蔬菜,酱料,是HOT(英国把正餐分冷食或热食)的好选择。
英国的下午茶是非常出名的。英国的茶,主要有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4点左右,而非香港般的3点15分),和餐饮High Tea 也叫Meat Tea(下午5-6点)。下午茶主要吃茶点,喝茶或咖啡,而High Tea一般则有冻的肉食,而且不一定喝茶。
英国的茶出名,应该是指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与伯爵茶、或锡兰高地红茶。当时该地都为英国的殖民地,传统来说,所谓英国红茶,其实就是锡兰红茶为主了。
--------------------------
和我们不同的,英国是一个保守而有礼貌的国家,可能让你觉得甚至有些冷淡和死性。新一代的英国人很疯狂,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老了以后,还会变成很传统的英国人。而我感觉,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被管的很规矩,长大了自由了却经常出格了。
英国社会非常有制度,插队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和白眼。事实上他们不会有人这样做。
F. 节礼日的节日起源
关于节礼日的起源存在争议: 节礼日原是英国人的独有节日,但多年来日子与圣士提反日(12月26日)相同。
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荷兰、挪威、冰岛、波兰、斯洛伐克及瑞典,26日称为“圣诞节翌日”:奥地利称“Stefanitag”;德国称“der zweite Weihnachtsfeiertag”;希腊称“Δε?τερη μ?ρα των Χριστουγ?ννων”;瑞典称“Annandag Jul”;丹麦称“Anden Juledag ”;挪威称“Andre Juledag”;比利时与荷兰称“Tweede Kerstdag”;冰岛称“Annar dagur jóla”;芬兰称“Tapaninpäivä”(圣士提反日);匈牙利称“Karácsony másnapja”。节礼日亦是上述一些国家的公众假期。该天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别称为“San Esteban”和“Santo Stefano”。 在加拿大,节礼日被视为假期,零售业(个别情况)则不以为然。节礼日和紧接的日子裏,零售店会透过清仓大拍卖售卖圣诞节和用完的模型产品。晚上(有时是午夜前,或12月26日午夜后),一些顾客会在零售店外排队数小时,等待商店开门。零售商间中会比平日早些开门营业,大概是早上6-7时。一些零售公司内部把圣诞节后的营业周称为“第十三个月”(参见:节礼周)。这类似黑色星期五(美国感恩节翌日)。2005年的节礼日是加拿大交易史上最大的单一经济交易日(根据Visa)。个别的“大盒子”商店在节礼日单日获得超过CAD$1,000,000的总收入。
相反,在加拿大中、东部,节礼日大灭价并不普遍。在新伯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省和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大多数零售店不会在节礼日营业,销售会推延至翌日。2006年,新斯科舍省消除了类似的节礼日营业的禁令,然而,大多数零售店选择维持惯例,在该天休业。 除了假期的零售层面外,节礼日亦是家庭晚聚,交换礼物的另一个日子。节礼日晚餐有多种做法,像圣诞节晚餐一样,是家庭传统的一部分。
此外,节礼日当天,人们会把圣诞装饰装箱,留待来年布置之用。
在体育角度而言,节礼日在加拿大有多种含义。国际冰球总会通常会在节礼日开始进行世界青年冰球锦标赛,加拿大和加拿大冰球队的盛事。该队在这项特定的国际赛事中发挥得很好。节礼日亦是另一项国际冰球锦标赛──施彭格勒杯(Spengler Cup)的开幕日。这项锦标赛一般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而世界青年锦标赛则由加拿大两大体育广播公司──体育网路(TSN)和罗杰体育网络(Rogers Sportsnet)播出。
在澳大利亚,节礼日演变为重要的体育特定日(类似澳纽军团日庆祝活动)。在墨尔本,节礼日国际锦标赛在墨尔本板球场前举行,盛况空前。在悉尼,悉尼-霍巴特帆船大赛典型地在该天开幕,这往往是墨尔本与悉尼的赛事的竞争。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情况跟英国相似,人们会在节礼日购物。然而,澳大利亚的一些州份,如新南威尔士州,正收紧对节礼日零售交易的管制,把圣诞节后的销售推延至12月27日。
节礼日在南澳大利亚州并不流行,因为12月26日是宣言日。加上,该天是圣诞节公众假期后的首个工作天。
G. 英国节礼日介绍
英国节礼日介绍
英国节礼日介绍,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节日,每年的12月26日,即圣诞节后一天是英国的节礼日,以各大商家大力度折扣促销活动闻名。大家对这个节日其实并不熟悉,以下为大家分享英国节礼日介绍
英国的节礼日是圣诞节后的第二天,是12月26日。传统上,这是雇主向雇员分发金钱、食物、布料(材料)或其他贵重物品的日子。在现代,这是一个重要的一天体育赛事和开始后圣诞销售。
节礼日是公共假日。这是普通民众的休息日,学校和大多数企业都关门了
活动
对许多人来说,节礼日是一个从圣诞节的过度中恢复过来的时间,也是一个与家人、朋友和邻居共度时光的机会。有些人选择到乡下去散步,而另一些人则蜂拥到圣诞节后通常从节礼日开始的促销活动中。有些人甚至会花一部分时间在晚上和清晨排队进入商店,这时最便宜的商品还可以买到。
节礼日也是体育赛事的重要日子。传统上,猎狐是上流社会的一项流行运动。猎人骑在马背上穿着红色外套,围着猎狗的照片通常被视为节礼日的象征。现在,猎狐是非法的。赛马和足球现在是流行的运动。
公共生活
节礼日是银行假日。如果节礼日是星期六,下一个星期一是银行假日。如果圣诞节是星期六,下一个星期一和星期二是银行假日。在此期间,所有学校和许多组织都关闭了。有些可能在圣诞节和新年之间的一周内关门。
许多商店在节礼日开门营业,开始圣诞节后的销售。公共交通服务可按特定时间表运行。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去探亲访友,所以公共汽车、飞机和火车服务会非常繁忙
背景和象征
“节礼日”一词的由来背后有许多故事。过去的习惯是雇主在这一天把钱或食物装在一个小盒子里送给雇员或仆人。这对于送信或送报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种习惯,尽管礼物可能在圣诞节前赠送。在封建时代,庄园主会在这一天把所有在他土地上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分发成箱的实用物品,如农具、食物和布料。这是他们全年工作的报酬。
其他的故事涉及到仆人被允许把圣诞节庆祝活动剩下的一部分食物放在盒子里拿给家人,以及从教堂的募捐箱里分发施舍给贫穷的教区居民。这些传统已经演变成许多大雇主分发的圣诞篮,尽管现在通常在圣诞节前一周分发
英国的主要节日与风俗,你知道多少?
元旦(New Year’s Day)
元旦(New Year’s Day):1月1日。每年此时女王都会发表新年祝辞,教堂会在除夕夜做礼拜守岁。
情人节(Valentine’s Day)
情人节(Valentine’s Day):2月14日。情侣节日,源于纪念殉道的圣徒圣瓦伦丁。
母亲节(Mother’s Day)
母亲节(Mother’s Day):四旬斋(Lent)期间的第四个星期日,人们在这天会赠送贺卡和鲜花等答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Easter):为庆祝耶稣复活的重要宗教节日,日期不固定,为每年春分日起首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由巧克力或软糖做成的`彩蛋是复活节传统的象征。
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
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英国公共假期。届时教堂会举行纪念耶稣受难的仪式,人们会吃一种表面上有十字形的特殊面包(hot cross bun)。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4月1日。中午12点前可以和朋友或同事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女王生日(The Queen’s Birthdays)
女王生日(The Queen’s Birthdays):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庆祝两个生日:一个是4月21日,女王的实际生日(The Queen’s Actual Birthday);另一个是女王官方生日(The Queen’s Official Birthday),也是英国国庆日,为6月某个天气晴好的星期六,届时会举行庆典仪式。
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Halloween):10月31日,俗称鬼节,源于纪念先贤、烈士及往生信徒的传统。人们通常以制作南瓜灯和举办化妆舞会等方式来庆祝,小孩会去邻居家讨要糖果(trick-or-treating)。
圣诞节(Christmas Day)
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为庆祝耶稣诞生的重要传统节日,大部分天主教堂会在平安夜(Christmas Eve)举行弥撒。圣诞节也是英国家庭团聚的最重要节日,类似于中国的春节。
节礼日(Boxing Day)
节礼日(Boxing Day):12月26日。大部分商家会在这一天开展大型促销活动,因此被普遍认为是购物日。
银行节(Bank Holidays)
银行节(Bank Holidays):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公共假日相对较少。通常,这些公共假日也被称为“银行假日”,因为银行在假日中会关闭,暂停所有交易。
每年春、夏季有若干假日,具体时间并不固定,英格兰和苏格兰等地的假日安排也不尽相同。
英国疯狂血拼日 节礼日(Boxing Day)
喜欢足球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英超联赛里有个“节礼日大战”,这里的节礼日指的是每年圣诞的第二天——12月26日,是在英联邦部分地区庆祝的节日,英文叫做Boxing Day。对于英国本土的民众来说,节礼日是一年一度的疯狂购物节,连黑色星期五也没法跟它相比。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疯狂血拼的英国节礼日。
Boxing Day是英国特有的一个圣诞期间节日,就在圣诞节的第二天——12月26日。这一天,几乎举国上下的商店和网店都在打折,是大英民众购物省钱的大好时机,也是抢货血拼不能错过的日子。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也将12月26日这一天定为英国的法定官方假日。
Boxing Day主要源于中世纪时的英联邦国家,关于它的由来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有四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在古时人们驾驶船只开拓新大陆时,通常都要由牧师将一个代表幸运的盒子放到船上,当船员上船时会往盒子里放一些钱祈祷航行的顺利,如果这艘船顺利返航回到家乡,牧师对船员祷告并收回盒子,直到圣诞时将盒子打开把里面的钱分给穷人。因此这个盒子(Box)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第二种说法认为,传统上,每年圣诞节之后的那一天是教堂门外放置的捐款箱的开箱日,在这一天教堂的人会把募得的款项分发给穷人。之所以选这天是因为,圣诞节过完之后,每户人家都会把节日后剩下的物品打包好捐到教堂里,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来自上帝的祝福。
第三个说法认为,节礼日这一天是为在圣诞日工作的工人而设定的。因为以前有很多英国的工人阶级在圣诞日那天还是要上班的,但是12月26日他们就可以放假去拜访亲朋好友或者待在家里休息了,而且还会收到雇主的圣诞礼物。
最后一个说法和教堂开箱日的意义很像,具体是这样的:12月26日也是St Stephen’s Day,是为了纪念圣斯德望(圣士提反)当初被异教徒用石块砸死,成为 基督(教)第一位殉教者。到今天这个节日被翻译过来就是给辛苦工作的“上班党”以及生活在穷苦地区人们的特殊福利。
但不管Boxing Day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的12月26日已经成为英国商场打折促销的日子,成为促进英国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一天商场通常早上5点或者更早就开门。当天想购物的人们如果不早早去排队,好东西会很快就被抢光。
而对于其他一些人群,如体育迷们来说,节礼日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天。因为英国很多赛马和足球比赛都会选择在这一天举行,着名的英超节礼日大战就是一个例子。传统英国家庭里,家人们在这一天也都会聚在一起看比赛,或进行家庭体育活动。
旧时的英国上层社会名流,还会在节礼日这一天穿上传统的打猎装,带上猎犬去山里捉狐狸,只不过这项传统活动在2005年2月时已经被禁止了,而且还被列为刑事犯罪行为。
H. 英国过年的起源及习俗(中英对照)
英国的过年习俗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
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
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
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
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
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
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
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
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
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
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
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
会”,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
“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
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
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
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
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
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
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
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
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
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
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中国的过年习俗各地区不同。大致有:
*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 扫尘,
* 贴春联,贴年画,
* 请神,拜神,送神,
* 烧香,燃烛,
*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 拜祖先,
* 敲锣打鼓,
* 年夜饭,守岁,
* 放鞭炮,
* 拜年,
* 压岁钱,
* 踩高跷,舞龙灯,
*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以下是更详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着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着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回答者: s19851002 - 千总 五级 2-2 12:05
春天的节日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 它是根据1月1日在中国农历日历. 它是中国中国新年一个月前的一天,通常是在节日,人们开始为装修房子买衣服和食品. 新年前夕,每个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吃饭、谈话、看电视几乎整个晚上. 孩子们最高兴的,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来自父母或带来大的父母. 农历新年中国人喜欢吃饺子. 他们的邻居和朋友聚会时,他们会说新年快乐! 新年庆祝会历时约半个月.
回答者: li960316 - 试用期 一级 2-2 12:10
潍坊青云山、金宝乐园、杨家端口推出“年俗”系列旅游活动.城市里自不必说,超无聊.乡下的年却更显出年的趣味。似乎在孩子童心的世界里,他们对年的渴盼是其它诱惑所远不能比的,盼着过年的压岁钱、新衣裳、烟花炮竹,还有那热腾腾的团圆饺子……
山东人过年很讲究,而各地又有自己不同的习俗。
比如过年的吃食,每到除夕,老百姓大都要煮许多黑枣。吃枣的时候,必须将枣仁吐在地上,因为“仁”在山东的方言里和“银”谐音,意为 “遍地吐银子”。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外横一根木头柱子,家里头不准扫地、泼水,据说这是为了能留住财神。
诸如这样的旧俗还很多,比如忌动针钱,忌吃荤,忌捣蒜;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初一忌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要改说“挣(赚)了”。
我小时候过年,初一早上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家门口的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虽然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椿树和我长大有什么联系,但是我还会规矩地去做,至少这会赚得母亲满脸的开心。
“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过年的对联也多与“农”字有关。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等等,都在祈愿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初一到十五,乡下的年似乎一天浓比一天。舞狮子、扭秧歌可以称得是山东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顿节日大餐。“山东秧歌”源远流长,风采独具,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男性的粗犷豪放、女性的妩媚柔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串亲更是山东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等等不一而足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吃汤圆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掸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贴春联
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开门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I. 英国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英国最重要的节日介绍
1、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
2、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会中的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节日的根源是古代人类庆祝冬季结束,期待春天再度来临的日子。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每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冬至”就在12月21或者22日。
3、传统的圣诞期在12月25日开始,一直到翌年的1月6日的所谓“第12夜(”Twelfth Night)结束。在这段之间之中,不少英国人会张灯结彩,装饰家居,以示庆祝。现在不少英国人可能在12月初已经购置圣诞树等装饰,放在家中,但是,按照古老传统,装饰是圣诞前夕才放在家中的。
4、不少人可能认为圣诞树是英国的产物,但是,这个其实是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的传统,是19世纪维多利亚女皇的德国籍夫婿艾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引入的。
5、按照传统,不少英国人都会在圣诞前夕到教堂出席崇拜或者其他宗教仪式,包括罗马天主教会在午夜举行的所谓“子夜弥撒”,以迎接圣诞节和纪念基督的诞生。装饰会一直保留到翌年年初,但是,人们一般会在“第12夜”把装饰拆除,这是因为人们相信,装饰保留超过这个时间会带来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