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每年香港的贸易有多少

英国每年香港的贸易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18 16:51:45

① 英国给香港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首先说明一点,英国统治肯定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认为是这一点造成了香港和印度经济的差别,是不对的。
香港真正的大发展是由于二战后,其独特的地理政治位置,使得在朝鲜战争和与新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经济利益。加之外资的大量涌入使得香港在五六十年代迅速成长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商业中心。
在朝战以前,虽然香港已获得了一定发展,但远远比不上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以及北方工商业重镇天津。
正是由于解放战争使得香港成为西方列强在我国的最后据点,而战后美国的极力封锁又使紧邻大陆的香港成为唯一的对外窗口,而这个阶段的大量走私无疑给香港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当然英国殖民者的开明统治和自由民主的文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香港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殖民影响外,地缘因素,战争因素以及政治因素更加重要。
而印度显然没有这些条件,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一个大的国家,而香港只是一个地区,其发展的轨迹和方向截然不同。举个例子,在印度投资一亿元相当于在大海里扔块石头,而在香港投资一亿元相当于在盆里扔块石头。

② 在香港回归之前 英国在香港究竟有什么利益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09-07-07商业利益 追问: 什么商业利益?谢谢了哥们 回答: 香港是其它国家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桥梁,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大批货物要通过这里转运。香港作为世界上最自由和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对航行自由和进入市场,特别是进入中国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香港是贸易的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其次,香港在欧亚经济关系方面,正扮演着一个中枢的角色。在欧亚经济关系里,中国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轨道,日益成为亚洲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欧洲在发展与亚洲的经济关系时,都把中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之一。香港经济已日益与中国大陆经济一体化,香港作为欧洲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中介、桥梁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英国是在中国及整个亚洲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而它在香港的投资,超出对任何别的地方的投资,而且在香港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据估计,英国对海外的投资每年给英国带来100多亿英镑的纯收入,在香港的纯收入每年超过50亿英镑,占英国海外投资总收益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香港对于英国经济和财政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③ 英国殖民香港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英国占领香港年序表

1816年英国使团报告指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

1817年清政府在东涌建置炮台和围墙

1834年8月21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建议攻占香港

1839年9月4日九龙山之战,英军被清军击退

1839年11月4日英军向官涌清军发动战争。林则除派出文武官员指挥清军,俱获全胜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从香港北上至厦门,攻陷定海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占给英国。

1860年3月21日港督巴夏礼强迫两广总督劳崇光签订租约,将九龙永远租借予英国,年租银五百两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将南九龙半岛割让予英国

1861年3月28日英廷颁谕,宣布九龙半岛附属香港岛,归并香港总督管辖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维期99年

1941年12月8日日军攻占香港,同月25日港督杨慕琦与日军签订“停战协议”,英军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皇宣布向盟军投降,结束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日子

1982年9月22日中国元首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讨论香港前途问题

1984年11月19日中英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④ 香港被英国占了多少年啊,为什么占了

1997年7月1日
鸦片战争前的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1 9 5 5 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已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端口。并有唐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支,必须经过青山,才可转去广州。
宋朝时,一位官员邓符协被派到广东做官,经过青山,很喜欢此地,于是,在任满后,和家属定居于锦田山谷,建立了一个村落,称为“北围”。他的子孙后来又建立了“吉庆围”。
清朝时候,清兵于1 6 6 2 年派兵到现在的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端口。
英国在后来的对华贸易中,发现香港的重要性,认为如能据为已有,将对其扩大对华及其他远东诸国贸易,有极大好处。因此,在1 8 4 1 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要求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割让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鸦片战争
清朝道光年间, 中英贸易处于不平衡状态, 英国的" 东印度公司" , 输出大量的鸦片到中国, 利润惊人, 而且, 使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民大量增加. 清政府有见及此, 担心在贸易中不断漏出银两, 又担心社会风气日坏, 及有禁烟之意。
1 8 3 9 年, 林则徐被委为钦差大臣, 到广州执行禁烟. 林则徐抵广州后, 谕令外国商人将烟土交出充公, 并将没收的烟土在广东东莞县的虎门海滨烧毁. 林则徐并要求西方商人以后不准再将鸦片输入中国. 中英双方正在争持之际, 广东宝安县九龙山的尖沙嘴村, 发生了英兵枪杀中国村民林维喜案, 英国籍此案出兵, 1 9 3 9 年9 月, 中英第一次战争正式爆发。
南京条约
清政府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不敢抵抗。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石本)甸乍谈判。双方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船“华丽”号上签署《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史上,与西方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条,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中英两国以后“和好”,“各往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国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国可派领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设驻于这五个港口城市。
三、中国将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沿岸小岛香港,割与英国。
四、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六百万两。
五、中国方面取消“公行”制度,并偿英三百万两作为商欠之数。
六、中国赔偿英国军费一千二百万两。
七、“以上酬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两,此时交银六百万两”,并规定了其余的一千五百万两,在以后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国人在中国被囚禁者,全部释放。
九、凡因与英人有关,或在鸦片战争中与英国事被监禁者,亦全部释放。
十、议定税则并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中国,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
十一、中英两国文书平行。
十二、中国交付第一批六百万两款项后,英军退出南京、镇江、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买贸易,同时自宁波外港镇海撤兵,至于驻在定海舟山及厦门鼓浪屿的英军,则待中国将二千一百万两全数交清,及实际开放了五口通商后才撤退。
十三、条约应迅速交两国皇帝批准,并换约。
租借新界
1 8 9 8 年,是香港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香港的边界,从北九龙再向北推进至深圳河岸,西至后海湾,使香港行政区的面积扩大了十倍。
1 8 9 8 年,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清朝朝政腐败,任人宰割,英国政府乘机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当年6 月9 日,英国驻华公使宾纳乐和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取得了新界,为期9 9 年,7 月 1 日生效。
新界(N e w T e r r i t o r i e s ),是英人所制定的一个名词,专指租供的新领土,在此之前,这些地方属广东新安县南部一部分,包括大兴山等离岛。该“专条”规定英国在新界有“管理全权”,但中国可保存九龙城砦和原有的码头一座。

⑤ 香港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1)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香港网络)
(2)香港由于英国方面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成为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当然英国也应为香港的成功获得巨大的经融贸易收入。

Pass即使中国成功收回香港但
前任英国外交官说过 杰夫里:香港回归对英国并非损失
英国在亚洲已经开辟了市场,现在即使把香港给你中国你也要保护市场,我还可以省了在香港的军事消费而且英国失去了苏伊士运河,意味着英国在香港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益了。
香港不回归英国在政治上意味着会跟中国产生矛盾,英国可以卖个人情给中国。毕竟中国是世界强国在政治上来说中国对美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英国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更好的发展(不让美国在欧洲独大、在我看来欧盟就是其实本质上就是对抗美国的一种联盟)

⑥ 香港近三年的出口额

中法双边贸易特点

中法双边贸易近年来呈现螺旋和跳跃式发展势头,近三年来,增速出现不断加快的趋势。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也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针对近年来法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以及中法双边贸易的发展趋势,本文尝试对法国当前外贸状况,以及中法双边贸易特点做基本描述和初步分析。法国对外贸易概况据法国海关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7月底,法国今年头7个月累计外贸逆差额上升到130.58亿欧元。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的过去1年里,法国外贸逆差额累计达到315.95亿欧元,为法国15年以来所仅见。外贸逆差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法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法国外贸状况1.进出口商品基本结构在法国的出口商品中,汽车历来是大宗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10%。近年来,由于空中客车飞机的出口市场逐渐扩大,飞机出口在法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出口商品,更成为法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商品。在法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是原油。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进口在法国外贸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据统计,2005年1~7月份,法国能源产品贸易逆差累计已经达到205亿欧元。成为最大的外贸逆差来源商品。欧盟成员国是法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因此,无论在法国的进口市场,还是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都占据主导地位。在排名前10位的出口和进口市场中,前5名都是欧盟成员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位置,近年来有所提高,尤其在进口来源国的位置,已经上升到第7位(包括香港),但是,在出口市场中的位置,仍然只排在第9位。2.主要顺差来源国及商品统计显示,法国外贸顺差的国别来源,首先是英国和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其次是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然后是与法国有历史、文化渊源的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等,以及其它国家。至于法国外贸顺差的商品来源,近年来,空中客车飞机已经逐渐扮演了第一号角色,其次是汽车及相关零配附件。此外,法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包括葡萄酒、香水、农产品和食品,也占据重要的地位。3.主要逆差来源国及商品在法国的逆差来源国中,德国历来高居榜首。近年来,一个突出的变化则是,在法国海关的统计报告里,中国急起直上,不但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逆差来源国,而且逆差额急剧扩大,颇有直追德国之势。不过,德国毕竟是法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目前在法国的贸易伙伴中排名仅为第八,因此,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就尤其显得刺眼。如果从逆差来源商品分析,占第一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石油和成品油,对法国这样一个自己不生产原油的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很正常。况且,法国对提供这些商品的中东国家出口也很可观,基本上做到贸易平衡,甚至略有顺差。除此之外,法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商品就是办公设备及信息器材、服装及毛皮制品,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对法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如果再考虑到音像设备、皮革制品,甚至还有鞋类等也是法国主要逆差来源商品,同时也是中国对法国主要出口商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正在急剧上升为法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国。当前中法双边贸易特点据法方统计2005年头7个月,中法双边贸易额达到146亿欧元,同比增幅22%,其中法对华出口增长17%,从华进口增长24%,均超过往年同期增幅。1.双边贸易额呈螺旋式增长中法双边年度贸易额时常出现波动,反映出双边贸易走势受大合同执行情况的影响。例如,2005年头5个月,双边谷物出口合同带动法农产品对华出口大幅上升,增幅达300%。此外,在交通领域,空客对华出口对法国外贸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我对法出口也曾经在1997年和2000年出现大幅跃升的情况。2005年初以来,法从华进口纺织品的数量猛增50%。2.我在法外贸伙伴国地位提高近年来,作为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在法国进口贸易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统计数字显示,最近1年里,作为法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中国(包括香港)在法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的排座仅居第9位,法国对中国出口额仅占其出口总额的2.5%。但是,作为进口来源地,中国的排座则已经上升到了第7位,从中国的进口额占法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也猛升到了5.2%。3.法对华出口侧重机电产品法对华出口,约80%是设备产品和中间性产品,直接反映了我国内投资市场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1年里,空中客车飞机在法国对华出口的比重急剧上升,有关产品已经远远超过其它各类商品,几乎占了对华出口的四分之一。在法对华设备出口中,电气器材、机械设备、专用机械等、通用机械,以及汽车及零配附件占的比重都相对较大。法对华出口的中间性产品主要是化学产品及集成电路。此外还有药品、农畜产品等。4.我对法出口结构继续优化我对法出口历来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近年来,高附加值高工业设备及中间性产品对法出口增长较快,如集成电路、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等。2004年,中国已成为法国第2大电器及电子设备供货国(第1位为德国,第3位为美国)。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法国海关最近一年的统计数字,办公设备及信息器材已经跃居中国对法出口第一大类商品。此外,传统的服装及毛皮制品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比重。2004年中国向法国出口纺织品增长19%,超过德国和比利时,一跃成为法国第二大纺织品供货国(2003年排名第四位)。估计2005年我纺织品对法出口还将保持高增长势头。5.法对华出口商品种类相对集中据中方统计,2004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175.8亿美元,其中,中方进口76.6亿美元,出口99.2亿美元,中方贸易顺差仅22.6亿美元。据法方统计,法在对华贸易中存在较大逆差,在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的最近1年内,法国对华(包括香港)贸易逆差额高达108.6亿欧元。虽然中法双方在贸易统计数字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长,法方确存在较大贸易逆差,而且逆差额还在继续扩大。问题是如何分析和看待,以及缓解这个趋势。根据法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最近1年里,对华出口约占法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7%,其中,在法国出口的20大类主要商品中,对华出口额所占比重达到或高于平均比重的,只有飞机、有机化学品、电气器材、机械设备和通用机械5大类。这说明,对华出口不仅在法国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偏低,而且相对集中于少数商品。由此可见,在中法双边贸易中,法国的外贸出口主打产品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在扩大对华出口方面,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6.法从中国进口仍有相当潜力据法国海关统计,最近1年内,法国从中国进口额已经占到法国进口总额的5%,大大高于对华出口的同类比重。但是,具体分析,在法国20大类主要进口商品中,从中国进口份额达到或超过上述比重的,实际上只有办公设备及信息器材、服装及毛皮制品、金属制品、电气器材、塑料制品等5大类,而且高度集中于前两大类商品。这种现象固然有其存在的客观理由,但是,中方出口商品过于集中,不仅易对当地市场冲击,而且对贸易额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很不利。针对上述现象,目前中方急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特别是在我方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法方进口大类商品方面,进行市场开拓工作。
什么是双边贸易;
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边贸易。
据海关2007年1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欧盟继续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723亿美元,增长25.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5%。
美国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626.8亿美元,增长24.2%。
日本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2073.6亿美元,增长12.5%。
随后依次是香港、东盟、韩国和台湾省。其中,2006年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1078.4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湾省出口207.3亿美元,自台湾省进口871.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663.8亿美元。

(信息来源:驻法国经商参处)

⑦ 香港的经济在被英国占领的150年里迅速发展,有人据此认为英国的占领给香港带来了福音,这个观点正确吗

在1949年以前,香港的经济跟上海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前的二十多年,由于西方的封锁,大陆与国外没有多少关系,对外贸易绝大多数都是经由香港转口的,给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并非英国的占领给香港带来了福音。

⑧ 1997年以前,香港每年要向英国缴税多少

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不需要给英国交税,所以没有需要缴税多少这一说法。

1、香港以前是不需要交税给英国,但香港政府须购买大量贵价,而又不先进的英国物品。还要支付驻港英国军队的日常薪金,开支,和军备购置及驻军在香港一切费用,所有的外汇储备须放在英国。

2、香港的经济命脉全被英资洋行所控制,政府内很多高官也是由洋行大班担任,这些公司赚到的利润要同时向英国和香港政府缴税,间接地获得税收。

3、香港税收可简分为直接税及间接税。香港一直实行简单税制,征收税种较少及主要为直接税。香港的利得税税务年度为需评税公司的财政年度,或一个农历年。政府的财政年度则为4月1日到翌年3月31日。

(8)英国每年香港的贸易有多少扩展阅读

1、英国于1843 年成立港英殖民地政府后,曾给予财政资助,其后香港英政府于 1855 年便能在财政上自给自足,英国也逐步放松对港英政府的财政监管,并于年完全给予港英政府财政自主权 。英国从不向香港缴税,而港英政府的税收亦不须上缴英国。

2、回归后中央政府也不向香港征税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基本法》)第 106 条落实《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该条文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徵税。

3、回归前,香港驻军军事费用由英国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担一半。回归后,解放军驻港部队所有费用由中央财政承担,香港政府或市民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阅读全文

与英国每年香港的贸易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为什么会发洪水 浏览:674
你会怎么做综艺中国 浏览:291
如何强起来的中国 浏览:277
印度鹅粪叫什么 浏览:115
印尼燕盏是什么 浏览:726
中国银行软件贷款需要多久 浏览:253
伊朗是怎么对应美国金融制裁的 浏览:203
外贸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946
越南战争纪录片哪里有看 浏览: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浏览:915
大厂英国宫到地铁6号线怎么坐车 浏览:45
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伊朗军事基地 浏览:302
gua是什么意思印尼语 浏览:152
哪里可以看印尼电影 浏览: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钱 浏览:106
印尼ice是在哪里 浏览:442
印度最贵的鱼叫忘什么鱼 浏览:328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51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5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