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天网怎么样

英国天网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21 08:23:01

⑴ 天网防火墙怎么样还能用吗听说倒闭了

产品很不错。。我也很喜欢,,但是现在现实是残酷的。。天网公司在广州。。天王从09年已经不更新了。也就是放弃了。

⑵ 天网2020行动追回外逃人员1421人,是不是应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当然是验证了那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是触犯了中国法律,不管是逃到天涯海角,都一定会抓捕归案的。据说2020天网行动当中,一共追回外逃人员达到1421人,一共追回赃款29.5亿元,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应该都感到大快人心吧。虽然抓捕人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抓捕归案的总人数,依然达到2014年中央逃办成立以来的第2个好成绩。

我们国家对此也是下了很大的力度,争取不放过每一个犯罪分子,加大力度进行全球追击。

⑶ 在发展军事卫星通信方面有哪些做法

英国最初曾打算在2005年就首次发射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5,以替代第二代“天网”4,完成2020年前的军事通信任务。卫星寿命为至少14年。该计划一度被英、法、德的“三国军事卫星通信”计划所替代,后者的总费用约为26亿美元,由3~4颗卫星组成星座,拟在2004年以后发射。由于经费问题(当时各国的军事航天预算都在削减),“三国军事卫星通信”计划最终没有正式获得批准。另外,出于军事和政治考虑,各国也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自己独立的系统。

与民用通信卫星相比,军用通信卫星除具有一般通信卫星所具有的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寿命长、覆盖区域广等优点外,还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处理快、可靠性高、灵活机动和具有核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等特点。所以技高一筹。军用系统比同等容量商业系统的费用平均高出10%。20%,差别并不大,而且具有商业系统不可比拟的防止敌方蓄意破坏的能力。

对于一些国家来说,维持一定的独立军事通信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军事行动的通信高峰期更是如此,否则将会陷入四处求援、看别人脸色的尴尬境地,大大降低军事行动能力和效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英国和法国等又独立发展起各自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但在做法上又有所不同。

目前,在发展军事卫星通信方面,有三种做法:一是建立和维持自己独立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网。采用这种做法的最多,如“天网”1~4和法国2005~2006年发射的“锡拉库斯”3A和3B军用通信卫星。二是购买或租用商业卫星的容量,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租赁卫星”。三是维持一定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能力,同时将不重要或密级不高的通信业务下放给商业卫星通信系统。

“天网”5就采用了这种新的运营模式,主要原因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需要削减军费开支,裁减人员,提高运作效率。

英国军方将商业上的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引入到了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中。皇家空军澳科罕戈基地是英国最大的军用通信卫星测控站,管理着“天网”系列卫星,还代表北约运行着2颗“纳托”4军用通信卫星。该中心使用合同雇员代替军人操作,合同雇员已占总人员的1/3以上。商业竞争机制的引入能使每年的开支降低20%。这可以说是世纪之交英国探索军用卫星通信经营方式的尝试。

其实,英国政府早在2001年7月就决定,改变原来的“天网”5计划,转而采用“私人融资计划”(PFI)方式。即从私人商业卫星经营公司购买军用通信服务。英国国防部认为PFI方式是可行的,并发出了PFI招标。实际上,“天网”5计划正是以PFI方式才起死回生的。

⑷ 英国的天网卫星通信系统是怎样发展的

英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己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网的国家之一。它的“天网”卫星通信系统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波黑危机、1997年英国撤出香港的通信高峰期和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中,充分发挥了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的优势和作用,显得物有所值。

“天网”系列卫星计划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已发展了几代。“天网”1包括“天网”1A和1B两颗卫星,分别于1969和1970年发射。其中“天网”1A因转发器故障仅用了不到一年,而“天网”1B则由于远地点发动机故障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天网”2也包括两颗卫星,均在1974年发射。其中“天网”2A发射失败,而“天网”2B则一切正常,发射20年后还仍在服役,

后来,由于从中东和远东地区撤军,英国感觉已没有必要维持昂贵的军用通信卫星和众多地面站,于是在1975年取消了“天网”3计划,改为租用美国和北约的卫星。然而,随着世界军事、政治的风云变幻,英国对拥有独立军用卫星通信能力的需求后来又显着增加。

1982年的英阿马岛冲突更加强化了这种需求,从而促使英国重下决心维持自己独立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提出实施“天网”4计划。

“天网”4系统分为两代。第一代“天网”4系统包括3颗卫星,即“天网”4A、4B和4C,这些卫星带有4台超高频和2台特高频转发器,装备了特高频和超高频天线,可支持潜艇等移动用户通信,具有抗核电磁脉冲(EMP)能力和抗干扰功能。“天网”4A首先于1988年发射入轨。1990年,由于海湾地区局势紧张,“天网”4B和4C也匆忙入轨服役。从而完成了第一代“天网”4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组建。

第二代“天网”4系统中的卫星是从1998年开始陆续发射的。它也包括3颗卫星,即“天网”4D、4E和4F。由马特拉公司设计制造,合同总金额约6.9亿美元。卫星仍采用三轴稳定方式,经过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并具有抗干扰功能。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和感到十分吃惊的是,英国国防部坚持在该卫星系列上使用与第一代“天网”4相同的结构和平台。这种平台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通信卫星”(ECS)所用的平台,而欧美大部分卫星制造公司当时已不再生产和使用同类平台,都在转向使用更加先进和寿命更长的平台。ECS卫星平台限制了第二代“天网”4卫星的设计寿命,使其寿命只有7年左右,而当代通信卫星的寿命已可达14年。

虽然如此,第二代“天网”4上的通信设备都比较先进,增加了超高频可旋转大功率点波束天线,通信容量显着增大。星上除像第一代“天网”4一样带有4台超高频和2台特高频转发器外,还增加了2台S波段转发器。每台超高频转发器的发射功率提高到了50瓦。覆盖全欧洲的宽波束天线也可旋转。

此外,卫星还具有可调谐的特高频天线。该系统支持潜艇、水面舰艇、机载和个人移动通信,可使用直径不到1米的小型接收天线,而这对常规作战是非常有用的。

2001年2月8日发射的“天网”4F是“天网”4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该卫星重1.5吨,设计寿命8年。它除载有4台超高频、2台特高频和2台S波段转发器外。还载有英国国防评估与研究局的一台试验传感器,用来测试外界核辐射。

军用通信卫星按频率一般可分为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超高频(SHF,3~30吉赫)和极高频(EHF,30~300吉赫)三种。特高频卫星成本低,但易受干扰:超高频卫星比特高频卫星抗干扰能力强:极高频卫星抗干扰能力最强,可提供的频带也宽,易于实现星上处理。

天网卫星通信系统

⑸ 高手出策,天网和AVG该怎么取舍

当然是天网
AVG 只是查杀功能强劲 只要中了毒后再开
天网是非常专业而优秀的防火墙
免费版的天网只会对网络进行监测
没中毒时防 用天网
中毒时杀用 AVG

⑹ 第五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对英国有哪些影响

2007年3月11日,英国首颗第五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5A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基地由阿里安5ECA火箭发射上天,该星发射质量约4.7吨,是英国3颗新一代安全军用通信卫星中的第一颗。

英国军方计划在2008年前分别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天网”5B和5C卫星。这3颗卫星可以使英国陆海空三军指挥系统的通信容量和速度大大提高。

“天网”5卫星的通信容量是现役“天网”4卫星的5倍,装有4部可控天线,可将带宽资源集中于最需要的位置,同时还有超强的抗干扰、抗窃听能力,将在全球范围内为英军和“友军”提供高速、安全而可靠的通信手段。星上的先进接收天线允许卫星有选择地收听信号,并过滤掉“干扰”信号。超高频通信转发器具有很强的抗毁和抗干扰能力,可提供覆盖从美国东海岸到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数据通信、视频会议以及其它通信服务。英国军事专家称这种卫星是英国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卫星,是迄今英国乃至欧洲最先进的同类卫星,是“英国军队向电子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

“天网”5A的主承包商是阿斯特里姆公司,由阿斯特里姆公司的子公司示范安全通信公司运营。该星采用“欧星”3000平台,在容量和性能方面有明显改进,带有展宽34米的太阳能电池阵。卫星拟定点于西经1度的静地轨位。阿斯特里姆公司开发项目主任伍德说:“这是一个开拓性的军事卫星系统。可使军事通信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⑺ 天眼人脸识别可以知道信息吗

提前录入了信息是可以的。

天网工程,是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通俗地说,“天网”主要依靠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对密布在各地摄像头抓拍的画面进行分析对比,能够准确识别人脸。前段时间有则新闻刷屏,说是凭借摄像头,警察在容纳几万人的张学友演唱会现场抓住一个逃犯,这难度不亚于“于万人军中取上将首级”。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2018年4月7日晚,江西省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一场容纳了60000人的张学友演唱会正在进行。晚上7点38分,当张学友唱到《如果这都不算爱》时,突然几名民警来到中心看台,带走了一名男子。被带走男子是一名网逃嫌犯。为了看张学友,前一天上午他驱车近100公里。的确,在一场几万人演唱会上,他以为不会有人注意到他。而准确锁定捕捉到他的,是“天网工程”人脸识别系统——演唱会在正对着检票口的地方增设了几个摄像头,就能对进出检票口所有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穿着、相貌等进行精确识别把控。

据统计过去两年,全国就有超过2000名在逃犯难逃“天网”的法眼,而被公安机关抓捕。某地一地铁站,依靠人脸识别系统,一天抓了39个全国追逃犯,以前一年也就抓到一个,现在是一天39个,这给一线警员投下了很大的“震撼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12月10日报道,BBC记者约翰·苏德沃斯在我国贵阳体验了这项“天网工程”,在被手机拍下一张面部照片后,无论不断改变服饰甚至是戴上口罩,天网系统操作页面始终可以显示记者的身份信息,仅仅“潜逃”七分钟,就被中国警方抓获。

“天网”除了在打击犯罪和治安管理方面得到运用外,也用于服务群众,特别是小孩和老人的走失。

2017年6月,新疆某地一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称自己6岁的女儿走失,民警调出孩子走失地附近的监控却一无所获。警方让家长拿出孩子的照片放到“天网”里面试一试,但照片的情况并不理想,仅仅呈现了孩子的侧脸,并且还是几年前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网”还是根据这些信息建立了这个女孩的关键面貌特征数据,通过对比后,成功地在一家市场的入口前监控并很快发现了女孩。

⑻ 人脸识别技术最好的国家

中国在全球人脸识别技术范畴里一直都具有比较卓越的能力,这一点最近也得到了美国工业黄金标准的确认。过去也许提及到人脸识别技术这一类型的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大多数会想到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等等,但是现在如果要说在人脸识别技术当中的称霸之王是谁,那么中国也是当之无愧。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里面开始被批量应用,并且在各种公共措施当中都可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可见的工具。

为了进一步的凸显出中国在人脸识别技术上面的强大之处,曾经还有外国友人来亲身的体验中国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厉害之处。例如曾经有一位来自于英国的记者就亲自的尝试了一下中国所布控的天网的厉害。看一下他是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逃脱天网的追捕,结果可想而知,在天网的全面布控之下他仅在八分钟之内就已经被抓到。这一点也得益于强大的人脸识别技术,天网才可以得以迅速抓捕逃犯。

又比如有一群已经化了妆的韩国美女,想要挑战一下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看一下在浓妆艳抹之下是否可以识别出用户的真实身份,结果也毋庸置疑,在强大的识别技术之下,就算是经过遮掩的面孔,也没有办法逃得过识别技术的高超,身份同样可以被确认。

从上面的案例可见,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确在技术层面具有更卓越的领先水平。而且在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比拼上,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率高达99%,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一点也得到了美国相关工业标准的研究技术学院的肯定。同时在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过程当中,中国有三家人脸识别技术企业名列前茅,斩获了前五名的三个名额。由此可见,中国在人脸识别技术这一方面确实具有领先于世界的水平。

⑼ 什么是天网什么是法网

天网是天津网球锦标赛或者防火墙,法网是四大满贯赛事之一,全名为法国网球公开赛,除此之外,剩下三项大满贯赛事分别为:美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英国)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网的赛季是5至6月。

⑽ 什么是仪器的干扰和抑制抑制的任务与手段是什么

抗干扰:用来对抗通讯或雷达运行的任何干扰的系统或技术 。学术定义:(1)抗干扰的定义是:结合电路的特点使干扰减少到最小。(2)所谓抗干扰:是指设备能够防止经过天线输入端,设备的外壳以及沿电源线作用于设备的电磁干扰。

措施
抗干扰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1、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⑴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⑵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
⑶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⑷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⑸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⑹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
⑴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然条件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Ω电阻代替磁珠。
⑵如果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
⑶注意晶振布线。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此措施可解决许多疑难问题。
⑷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
⑸用地线把数字区与模拟区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离,最后在一点接于电源地。A/D、D/A芯片布线也以此为原则,厂家分配A/D、D/A芯片引脚排列时已考虑此要求。
⑹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相互干扰。大功率器件尽可能放在电路板边缘。
⑺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屏蔽罩,可显着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⒊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是指从敏感器件这边考虑尽量减少对干扰噪声的拾取,以及从不正常状态尽快恢复的方法。
提高敏感器件抗干扰性能的常用措施如下:
⑴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
⑵布线时,电源线和地线要尽量粗。除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
⑶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
⑷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IMP813,X25043,X25045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⑸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电路。
⑹IC器件尽量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少用IC座。
4、软件方面
⑴我习惯于将不用的代码空间全清成"0",因为这等效于NOP,可在程序跑飞时归位;
⑵在跳转指令前加几个NOP,目的同1;
⑶在无硬件WatchDog时可采用软件模拟WatchDog,以监测程序的运行;
⑷涉及处理外部器件参数调整或设置时,为防止外部器件因受干扰而出错可定时将参数重新发送一遍,这样可使外部器件尽快恢复正确;⑸通讯中的抗干扰,可加数据校验位,可采取3取2或5取3策略;
⑹在有通讯线时,如I^2C、三线制等,实际中我们发现将Data线、CLK线、INH线常态置为高,其抗干扰效果要好过置为低。5、硬件方面
⑴地线、电源线的布线肯定重要了!
⑵线路的去耦;
⑶数、模地的分开;
⑷每个数字符件在地与电源之间都要104电容;
⑸在有继电器的应用场合,尤其是大电流时,防继电器触点火花对电路的干扰,可在继电器线圈间并一104和二极管,在触点和常开端间接472电容,效果不错!
⑹为防I/O口的串扰,可将I/O口隔离,方法有二极管隔离、门电路隔离、光偶隔离、电磁隔离等;
⑺当然多层板的抗干扰肯定好过单面板,但成本却高了几倍。
⑻选择一个抗干扰能力强的器件比之任何方法都有效,我想这点应该最重要。因为器件天生的不足是很难用外部方法去弥补的,但往往抗干扰能力强的就贵些,抗干扰能力差的就便宜,正如台湾的东东便宜但性能却大打折扣一样!主要看各位的应用场合了!
实现办法
⒈干扰现象分析 干扰成因:现有的国内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普遍采用的是透明转发器和单波束赋形收发天线。并且,因为地球静止轨道位置资源和无线频率资源有限,所以卫星的空间位置和工作频率必须向国际电联申报并要符合国际规定,其参数包括电视信号的编码方式都是公开的。抗干扰接头另外,卫星广播电视的频带利用方式通常由SCPC(单路单载波)和MCPC(多路单载波)两种方式。采用SCPC方式,多套节目可以通过频率分配共用同一卫星转发器,节省大量的地面节目接收设施,但是由于多载波上行存在互调干扰,转发器功率回退较多,功率利用率不高,而且由于每个载波间需要足够的保护频带,频带利用率也不高,卫星转发器较易受到其他载波信号的干扰,安全性较低。而MCPC方式下,多套节目共用一个完整的转发器经由同一上行站上行,由于单一载波上行,卫星转发器的功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节省了多载波上行时的频率保护间隔,转发器可工作在饱和状态,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但也相应增加了地面信号引接设施。
因此,现有的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较易受到非法信号的干扰。并且传输体制采取SCPC较MCPC更易受到非法信号的干扰。
2、干扰类型及应对措施
从干扰来源上说,主要分为自然现象干扰、设备故障干扰、地面电磁环境干扰、邻星干扰与人为原因造成的干扰等,有些干扰是相互交叉。
自然现象干扰主要包括日凌干扰、雨雪衰等。日凌干扰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避免,一般卫星公司会把各地的日凌时间通知用户,以便用户提前做好准备,地球站可通过增大天线口径和接收灵敏度来缩短日凌干扰的持续时间。而雨(雪)衰所导致的接收信号的恶化有一个渐变过程,可以通过补偿上行链路的雨(雪)衰损耗和留出足够的下行链路的雨衰备余量,来降低因雨(雪)衰造成的损失。
设备故障干扰主要包括卫星故障干扰和地面设备故障干扰两大类。卫星设备故障干扰可以通过及时切换备份器件,严重时转星或者更换转发器来解决。而地面设备故障干扰又分为中频转发干扰、地面调频广播干扰、交调干扰、杂散干扰等。前两者都是属于中频引入的干扰,可通过卫星公司协助排查干扰源以及地球站做好相应的系统或传输线路的电磁屏蔽工作来减小受干扰的可能性。杂散干扰可通过卫星公司改变受影响转发器的增益档设置、地球站相应提高上行功率来减少干扰影响。交调干扰可通过地球站严格控制上行功率以及确保调制解调器、上变频器、发射机等有足够的预留回退余量来解决。
地面电磁环境干扰主要包括微波通信中继信号干扰、雷达信号干扰等,可以通过电磁检测和频率协调,以及电磁屏蔽手段来解决问题。抗干扰电容3、地球站的抗干扰系统实现抗干扰地球站的抗干扰措施。通过以上对干扰现象的分析,目前,各地球站可以采取以下抗干扰措施。
⑴上行地球站应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大口径高增益发射天线:一旦卫星受干扰时,减小星上接收机增益,加大上行功率,以增强转发器输入载噪比,减小干扰影响。
⑵上行地球站应使用大功率MCPC上行信号推至转发器饱和点:传送电视节目少用或不用SCPC信号,从而利用转发器饱和点强信号对弱信号的抑制作用特性,进一步减小非法干扰影响。
⑶上行地球站应配备相应的抗干扰系统,通过对地球站所有设备的实时监控,对各类干扰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线通信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公用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使用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数量急剧上升。现代战争中,指挥通信、军事情报、兵器控制都日益依赖于电子设备,特别是无线电设备的支持。信息战和电子战作为一种崭新的作战形式涉及军事领域,开辟了继陆海空战场之后的第四维战场--电磁战场..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抗各种形式的干扰,人们采用了各种通信抗干扰技术,保护通信系统在干扰环境下能准确、实时、不间断地传输信息。因此,对通信抗干扰原理和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说,通信抗干扰的基本体系、方法、措施可分为三类:
⑴信号处理。如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相位;跳频技术(FH-SS)其关键参量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频;等等。
⑵空间处理。如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技术,当接收端受到干扰时,使其天线方向图零点自动指向干扰方向,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信干比。
⑶时间处理。如猝发传输技术,由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暴露的时间很短暂,从而大大降低了被干扰方侦察、截获的概率。
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的就是在已知或预测敌方的干扰手段情况下,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当然不排除以后有新的技术类别)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轻敌方干扰,而使我方需要进行的通信能够延续的一项技术。对敌方的干扰性质,强度、种类、手段、采用的体系,了解得越清楚,采取的措施越有针对性,取得的效果也越好。由于敌方的对抗手段往往是综合的、多变的,有的可能是完全新颖的,所以抗干扰的手段也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特点:
⑴对抗性强,技术综合性强,难度高,发展快,某种程度上说是敌我双方智慧和技术的斗争。通信的成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所以此技术对抗性很强。通信抗干扰有了新技术,搞对抗的就想新的对策,反过来也一样,这样就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难度的提高。
⑵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高,通信抗干扰必须在战场上实际解决问题。指标高而不可靠或不实用是不能容忍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军用卫星通信抗干扰手段
⑴直接序列(DS)扩频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直接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通常是伪随机序列)在发射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使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变小,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变低,通信可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的背景下,使信号淹没在噪声里,敌方很不容易发现有信号存在。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去进行解扩(缩谱),即可把DS扩频信号能量集中,恢复原状,又能把干扰能量分散并抑制掉。因此,该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信号隐蔽性好,被截收的概率小,抗干扰能力随着码序列的长度增加而加强。通常认为,直扩信号要隐蔽,其码长不能低于32位。DS扩频技术在军事星(Milstar)、租赁卫星(LEASAT)和舰队通信卫星(FLTSATCOM)等军用通信卫星中得到应用。⑵跳频(FH)
所谓跳频,是指用一定码序列去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这是一种以"躲避"方式为主的抗干扰体制。为了对付跟踪式干扰,各国都力图提高跳频速度。20世纪80年代跳频速度一般在200跳/秒左右,目前,跳速可达300~500跳/秒。美国的军事星和舰队通信卫星7号和8号上装有的极高频(EHF)组件,上下行均使用了跳频技术。军事星-2的跳频范围达2GHz带宽。抗干扰器⑶跳时(TH)
跳时是用一定的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时片的时移键控,使发射信号在时间轴上跳变。从抑制干扰的角度来看,跳时得益甚少,唯一的优点是在于减少了占空比,一个干扰发射机为取得干扰效果就必须连续发射,因为干扰机不易识破跳时所使用的伪码参数。
⑷各种混合方式
在上述几种基本的抗干扰方式的基础上,可以互相组合,构成各种混合方式。例如FH/DS、DS/TH、FH/TH或DS/FH/TH等。采用两维甚至三维的混合式抗干扰技术体制是国外抗干扰通信发展的一个趋势。例如,将跳频信号用直扩码进行调制的跳频/直扩(FH/DS)混合抗干扰体制,这种体制每一跳频率点均以直扩信号方式出现,直扩信号的特点是其功率谱密度低,敌方难以侦收,即使侦收出来,只要侦收时间超过跳频所需时间,也无法进行跟踪干扰。美国的军事星和舰队通信卫星采用了跳频/直扩混合体制,美国的三军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JTIDS)就采用跳时、跳频加直扩的三维抗干扰技术体制。
⑸扩展频段,发展微波、毫米波、光通信
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系统(DSCS)、英国的天网(Skynet)和北约(NATO)卫星最初工作在超高频(SHF)(约8GHz)。在90年代,DSCSⅢ为了适应移动通信的需要,增加了UHF频段。而天网4(SkynetⅣ)和北约4(NATOⅣ)除了增加UHF频段外,还增加了用于试验提高抗干扰性的EHF(44GHz)上行信道。美国海军的特高频后续星(UFO)系列从第4颗卫星开始,星上增加了一个与军事星兼容的EHF通信分系统,而且其舰队广播上行链路使用SHF频段。美国的军事星系统使用60GHz的星际链路,由于该频率上大气层的衰减很高,所以星际链路不受地基电子战设备的截收和干扰,而其星地链路在EHF频段(上行44GHz,下行20GHz)。卫星采用光通信时和电波之间不存在干扰问题,而且光通信能实现1Gbit/s以上的大容量卫星通信,美国NASA、欧洲ESA、日本等国正在大力研究光通信技术。
⑹多波束天线和干扰置零技术
美国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的多波束天线(含19个发射波束和61个接收波束)能够根据敏感器探测到的干扰源位置,通过波束形成网络控制每个波束的相对幅度和相位,使天线在干扰方向上的增益为零。军事星和舰队通信卫星EHF组件都有点波束天线,使点波束之处的干扰很难奏效。
⑺转发器加限幅器抗饱和抗干扰未采用扩频调制技术等上述技术的透明式线性转发器,其抗干扰性是很弱的,使用常规的干扰样式和与地球站的发射功率相当的干扰功率就可把它推入饱和区,而使它无法正常工作。带有限幅器的转发器,其抗干扰性优于线性转发器。但由于它具有强信号抑制弱信号的作用,只要干扰功率足够大,干扰仍可奏效。

阅读全文

与英国天网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最贵的鱼叫忘什么鱼 浏览:326
意大利有什么文化建筑 浏览:749
如何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浏览:692
彩叶印度榕怎么养 浏览:31
如何注册中国外交部邮件 浏览:57
非典为什么会发生在印度 浏览:581
英国的上院与下院分别管什么 浏览:184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6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72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52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8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4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1002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22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3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814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26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8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5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