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战战败,德国到底赔了多少钱
其实赔偿的很混乱,各个时期的谈判再谈判,各国不断压榨德国,当时1919年凡尔赛和约,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帝国马克(约合113亿英镑,大约10吨黄金,约合320亿美元,换算当今的3890亿美元),1921年赔偿金额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约合49.9亿英镑),但有补充协定,德国每年上缴4400万吨煤和德国的全部商船以及每年的化工、医药产品的各种实物,随着世界经济后退,德国帝国马克大量贬值,利滚利的话德国还要支付3000亿金马克,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这个时间段德国经济倒退,德国和英国法国长期谈判,德国从1919年到1932年间还是支付了大约36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这还算被英国法国美国瓜分的物资资源工业品.二战结束德国分裂西德东德,西德在1953年《伦敦债务协议》开始承担一战的赔款,西德到1983年支付了140亿马克的赔款,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1990年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法国6870万欧元最后一笔赔款
㈡ 一战时期,15万中国人被骗出国务工,结果怎么样了
印象中一战好像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时有一批中国人以劳工的身份被送到前线,人数共计有15万人。这些人都是民国政府以“出国务工”的名义招募,很多人以为出去能够赚更多的钱,为此变成其中的一分子,殊不知他们是要去给英法国军队服务的,直到登陆时民工们才意识到。
只不过到了人家的地盘,想反悔已经不可能,这些劳工们全部投入到战后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去,做着各种苦力。基本上除了保证食物供应之外,不发一点工资,法国方面还算好一点,偶尔会给点钱,要是英国人有时候饭都不给吃,所以导致4万多人牺牲,战争结束时只剩不到10万人。
事实上让这些劳工做出这个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将他们给遗忘了。战争结束之后,没有相关负责人来接送回去,所有人心中都觉得自己被抛弃,故而才会决定留下来,个别没有留在法国的人,也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去别的国家发展。
㈢ 第一次世界大战财产损失和战争费用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新西兰: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国:715,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5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罗马尼亚:336,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塞尔维亚:450,000
·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
·奥匈帝国:300,000
·比利时:30,000
·英国:31,000
·保加利亚:275,000
·法国:40,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希腊:132,000
·罗马尼亚:275,000
·俄罗斯:3,100,000
·塞尔维亚:65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为2700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万死亡),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中国死亡约1800万,但是依然有很多学者质疑这个数据。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伤亡在6000万,其中死亡2700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苏联伤亡多为男性,导致战后的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㈣ 英国在一战中欠下美国一大笔钱,在战后,这笔钱是否还清
战后肯定没还清,但是现在肯定还清了,因为英国最恨美国了,他不会欠美国人情。
㈤ 第一次世界大战财产损伤是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
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地 点
欧洲、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亚洲部分地区
2、时 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3、参战方
同盟国、协约国
4、结 果
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
5、参战方兵力
6500万左右
6、伤亡情况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
交战双方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
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
7、主要指挥官
威廉二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尼古拉二世,威尔逊总统
8、主要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9、主要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美国
10、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1、开始标志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12、结束标志
德国投降
13、战后世界格局
欧洲列强实力下降,美日兴起
14、影 响
影响着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15、性 质
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性,非正义
16、战后条约
《圣日耳曼条约》《纳伊尔条约》
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八国联军抢走了中国多少宝贝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时不在一战时期。
二、八国联军侵华时抢夺的宝贝不计其数。
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
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着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各国洋兵,俱以捕孥义和团,搜查枪械为名,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稍有拦阻,即被残害。"一个英国人说:"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队一队的士兵去抢劫中国人的财产而得来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而中国人稍一迟疑的话,就免不了送命。" 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其中日军劫掠户部(今公安部院内)库存白银2914856两,并立即放火烧房,掩盖罪证。鼓楼的更鼓,被日军用刺刀刺破。
古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国侵略军和德国侵略军争抢这批仪器,瓦德西说:"这些天文仪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的造型和各台仪器的龙形装饰都极为完美。"12月2日,法军抢去件,德军抢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运到德国柏林。直到1921年才归还中国。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劫掠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成里,1900年全部被八国联军损坏。《四库全书》是清干隆时(1772--1782)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掉数万册。翰林院(今公安部院内)收藏了许多宝贵书籍,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
㈦ 一战中喊出9个字的口号,欺骗15亿人,只有谁看清了真相
众所周知在20世纪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多个国家都被卷入其中,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世界各国无数人口的死亡,同时还有大量财产的损失,有一部分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珍贵遗迹也都在战火中遭到了破坏,也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伤害,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对战争保持了一定的克制,自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范围内已经近80年没有爆发较大的战争。
劳工的牺牲为中国换来战胜国的身份,但是却没能让中国抬起头来,一战以后的凡尔赛条约,虽然限制住了德国,但是却无视了中国提出正义的主张,协约国瓜分了德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还制定了极为苛刻的条约限制德国的发展,1929年一场经济危机,德国600万人失业,穷困潦倒,也难怪一战时期法国着名将领福煦元帅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没想到后来真的成真了,只可惜福煦元帅并未看到这早已预料到的一幕。
㈧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仅一句话就骗走14万中国人,为何大部分为此丧命
在我们眼中战争都是可怕的,但事实也正如我们所想,战争使无数人死亡,也使无数家庭再也不能圆满,所以和平是我们大家一直以来就追求的梦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再也不用担忧和平的问题,但在数十年前,我们老一辈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和平,他们甚至为了一句关于和平的话,就甘愿牺牲一切。
和平是我们中国人最坚定的信仰,因为这份信仰,我们可以为之付出一切,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我们在一战的时候,因为别人的一句假话而使十多万人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其实这并不是中国人,或者说当时的政府傻,而是我们真的很渴望和平。
尽管知道不能全信,可我们还是心怀一丝希望,希望真的是最后一场战争,在这之后,迎接我们的会是和平美好的生活。又有谁能知道,战争之后还是战争呢?
㈨ 一战德国战后赔款,是当时的财政收入的几倍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当时闹经济危机应该是5倍左右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列一组关于德国在一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数据:在工业生产方面,1927年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1929年恢复到压倒英法的优势,生铁产量达1320万吨,钢达1600万吨,而英国为980万吨。化学工业产量比英国多1.5倍,比法国多2倍多。电机工业方面占绝对优势,1925年时超过英国2倍,超过法国4.5倍。国际贸易方面,德国又上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美(英美在当时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在一战后几乎全部丧失)数据或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在一战后的短短十年内德国的经济确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而上述的“美国再造说”之所以不能够解释我的疑问是因为,如果德国经济的恢复和腾飞是发生在在一战后的一个较长而又符合当时德国的经济状况的历史时间段内是可以让人接受的,而我们面对的德国的战后的经济状况却是这样的:一战中,德国有200万人死于战争,150万人致残,100万人死于饥饿,瘟疫,经济濒于崩溃,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实际工资减少,再加上1320亿马克的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基本完了。试想一下,如此的残破不堪,而在短短的十年内就达到了压倒英法的绝对优势,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并且美国再造论只是局限在从外部原因的角度,而德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内部情况却被忽视了,尤其是德国经济在一战后的内部结构。
所以我对传统的观点是否夸大德国在一战中的实际损失以及“美国再造“提出质疑,我认为,德国经济在一战后的快速腾飞,美国的再造只是起到的是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德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是一战后来自其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德国在一战中的经济削弱的程度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其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工业设施较少的遭受战争的破坏。一战爆发,德国的战争手段是采用速决战,而速决战的精髓即是先发智人,强调进攻,这种战术的实施使得从1914年德国入侵比利时开始到战败投降,整个一战的主战场并不在德国的境内,即使在战争的后期的相持阶段,战争的主战场还是在德国境外。因而尽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消耗,其工业基础设施在一战中并没有遭受多大战争的破坏,而与之相比法国的经济基础受到的破坏则大的多。战争使得法国约7%的领土和大部分工业和富足的地区遭到德军的占领和蹂躏,1/4的产业遭到战争的破坏,物质损失高达1340亿法郎。工业基础的完整存在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一旦战争结束,生产需求的产生,资金的到位,这些工业生产必然会迅速运转起来,从而为经济的快速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同一时候的法国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对伤痕累累的战争破坏地区进行重建。可以这么说,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
二.一战中容克地主和垄断公司在战争中实力加强。德国的工农业虽然在一战中遭到巨大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已经到了面临濒临崩溃的地步,但是这些损失都承担在了劳动人民身上,并且工业的损失只是局限在小型企业,轻工业以及一些日常生活领域。而容克地主和垄断资本家在战争中却大发横财,克虏佰公司1913——1914年获利7500万马克,1916——1917年增加至175000万马克。可以说一战不仅仅没有使德国的垄断遭到损失,反而使垄断进一步增强。这就使得德国在一战后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德国经济中的强势群体在战争结束后变得更强;而那些弱势的经济体在战争中已经被淘汰,应该说战争中摧毁的是德国经济结构中的弱势经济,而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并没有收到多大的影响,反而加速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这种集中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一旦发展经济的条件到来,其经济必然会有新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垄断组织成为各国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兴的大型产业(化学,机电,钢铁石油)只有通过垄断组织生产,才更易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所以德国这些新兴的工业能够在一战后的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其国内的容克地主和垄断组织在一战中保留了实力,也就具备了在战后中迅速发展的能力。1925年建立的法本化学公司和1926年建立的联合钢铁公司,是两个最突出的例子。法本化学公司几乎完全控制了德国的合成炸药以及人造纤维和颜料的生产,联合钢铁公司则垄断了德国石煤和生铁的50%和钢生产的40%.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德国在一战后经济中的钢铁、化学、机电能够对英法形成绝对的优势。
三.德国在战后获得美英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凡尔赛会议上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而德国采取了“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消极对待战争赔款,并且利用英法与美国, 英国与法国的矛盾,以赔偿战争赔款和经济危机为借口,使得协约国在1924年8月的伦敦会议上通过了援助德国的”道威斯计划”大量美国英国资本注入德国(其中70%是美国资本)。根据计划给德国的贷款就达326亿多马克,而这期间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只有114亿马克。由上可知,凡尔赛合约中对德国的赔款要求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压在德国脆弱经济上的沉重的包袱,而德国正是利用了这个“包袱“,通过”借鸡下蛋“的手段,吸纳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和技术。大量的资金的到来,实际上是协约国内部资金的流动,这些资金不仅替德国偿还战争赔款,而且为经济的恢复提供资金,大量的资金和投资无疑为德国经济的恢复注入了"强心剂",我并不否认这些资金和技术对德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要有前提的。如果上述两个因素不存在,即使有大量的资金也是不会促进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当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传统上认为的德国战后的经济状况),需要输血(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如果他自己的身体机能缺乏造血的功能(德国的工业基础完全破坏)那么再多的输血也无济于事,相反而且还是有害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认为可以对德国经济在一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这样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与其他协约国家(美国除外)相比(尤其是法国)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而且让德国的容克地主和垄断公司在战争中实力加强,再加上在执行凡尔赛条约中的德国赔款问题的“仁慈“,以及美英”大方“的对德资金援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德国经济在一战后的十年内迅速恢复和发展
㈩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赔了协约国多少钱
波及全球的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失败而宣布告终,其中,奥匈帝国的结局最为惨烈,整个国家四分五裂,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老牌列强德国依然保持完整,同时,战斗力强大的德国也是给予同盟国造成伤亡最大的国家。
也因此,战争胜利后,向德国索取赔偿就成为英、美、法等战胜国弥补战争损失、获得战争利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针对一战后德国究竟赔多少的问题,各持立场的英、法、美等国家却进行了长期激烈而复杂的较量。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紧张。
无论是国际惯例还是根据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德国都是需要赔偿战胜国的。但是,对于究竟赔多少却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凡尔赛条约》也只是说明了要求德国在1921年5月1日前向协约国支付200亿金马克的要求。
但是,这个数字远无法达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在战争中花费的巨额资金。例如,作为陆路抵抗德国的主力之一,法国在战争期间债台高筑,仅向美国,法国就借了160亿法郎,同时,还借了英国130亿法郎。
因此,即便是为了平息债务,法国也主张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当时,法国的要求的数字为6000到8000亿金马克。当然,提出如此巨额的数据,除了弥补债务危机之外,法国也希望趁机彻底削弱德国,从而达到独霸欧洲大陆的目的。
然而,作为相爱相杀了数百年的老对手,英国人对于法国的这一想法心知肚明,虽然英国也要求德国支付广义的赔款,也就是德国赔偿英法在战争期间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但是,英国却一直希望欧洲大陆保持均势,从而方便英国左右逢源。
因此,英国要求德国赔偿的数字为400亿金马克。至于远在北美洲、本土未受到丝毫战火波及,同时也赚钱最多的美国,由于孤立主义严重,再加上希望获得长远利益,因此,美国提出了一个最小的赔款数字,250亿美元。
因此,德国对一战的赔款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就已经宣布终止。那么,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究竟赔偿了一战赔款多少钱呢?由于一战后情况极为复杂,再加上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四国的博弈,对于德国实际支付的赔偿数字并无确切的数字。
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德国总共赔了230亿金克郎,另一种说法则为:德国赔付英国、法国、美国的战胜国的金额为251到260亿金克朗。当然,无论是哪个数字,德国赔偿的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一战时期英法美三国用于战争的花费。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再次战败的德国又重新面临赔偿的问题,一战未完成的赔款再次被提起,最终,联邦德国,也就是西德,从1980年起开始继续赔偿一战债务,并在两德统一之前总计赔付了约为140亿西德马克的数字,基本完成了德国的一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