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23英镑能在英国买什么食品
午餐肉、法棍、蔬菜。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根据相关资料查询,123英镑在英国可以买到午餐肉,法棍,蔬菜等,物价比较高。
B. 在英国~1英镑可以买到什么样的东西
没有来英国以前,总觉得伦敦是一个潮流的现代化都市,来了英国,忽然发现伦敦与想象中的有着巨大的反差。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奇了。
伦敦的第一奇是老。伦敦什么都围绕着老在做文章:建筑是老的,到处是他们标榜的维多利亚式的繁复的建筑。即使不老,他们也会把新的建筑做旧。你不会觉得其中的任何一栋楼会与整个环境中有所不协调。伦敦的人也是老式的,他们非常保守,他们不会主动与你交朋友,所以很难交到朋友。只有融入他们的社会,比如打份工,他们与你熟了,才会接纳你,但你也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伦敦人爱在周末去的泼托波罗市场,那里,几乎出售来自全世界的古董。我在那里看到了真正的清末民国初的寿山石和青田石,有包浆,绝对"正点",而且,价钱也不贵,才十几到几十镑。(在国内,至少可以买到上千元哦,这可是我的小秘密哦,别抢走我的发现哦),伦敦的银器满街都是,如果讨到一个好价钱,你甚至可以花1英镑(13.5元人民币)买到5把纯银的旧调羹(有1两多)。在伦敦,如果你与人们谈"老"的问题,非常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什么建筑、古董都是他们最爱的话题。
伦敦的第二奇就是贵。出国前,许多人对我说,别带太多东西,那里什么都有卖。但到了伦敦,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你突然发现,你的钱一下子变得那么少。伦敦,很少可以找到1英镑以下的东西:买个便宜的三明治,要将近2英镑(10倍于国内的价钱)、国内20元钱可以买到的一把普通的菜刀要买30英镑以上(20倍价钱)、国内花5元钱可以买到的很好的碗,在这里竟然要卖到10英镑以上(30倍)。然而许多东西,翻开来一看,原来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当然,也有1镑商店等比较便宜的商店,但70%以上的产品来自中国)。英国,已很少有自己的制造业了,所以,东西来自世界各地。把东西卖这么贵,就是支撑昂贵生活的一种方法。英国人特别会做生意,为了促进消费,有季节性打折,打折往往是二个季节,一个在六月底、七月初,另一个在年底的圣诞节前。在开始打折的第一周,他们的折扣往往在20-30%,然后开始加码,50%,到最后一周,可以打折到原价的70-80%。其实,这是一种消费心理,你想,他们以10倍的价格在销售,打折到1/10,还不会亏,真有他们的赚钱之道。想想,国内的制造商,为了5%的利润要争个你死我活,实在不入商业门道。
伦敦的第三个奇就是落后。平心而论,伦敦在城市先进性和市民对高科技知识的运用至少要比上海落后2年。伦敦人用的软件大部分是Windows98,能用上Windows2000的不多,能用Windows XP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我到伦敦住的第一家房东,家里用的竟然是Windows95!这里软件贵得吓人,所以,伦敦人对新软件,几乎是痴呆。用宽带上网,如果包月使用的话,需要28英镑,所以,不是很普及。在伦敦,并不是没有盗版,街头的摊头,你也可以经常看到盗版的盘片,只是比国内贵了很多,如一张普通DVD的盘片要14.4英镑(对于大部分的伦敦人来说,也算是十分昂贵的),在街头,你会看到7英镑每张,这种DVD质量十分低劣,外壳一般是彩色打印机打印的。如果不带外壳,可以便宜到5英镑。连同屋的日本学生说,伦敦简直就老掉牙。无怪乎英国文学家贝特·米德勒要说:"当纽约是3点钟时,伦敦仍是1938年"。
伦敦的第四个奇就是伦敦人做生意经。这种生意经,赢浸在伦敦人的每根神经里。因为他们吃的是从法国、意大利来的(除快餐外、好一点就是意大利比莎饼、思巴盖提面,再高档一点的就是法国大餐,没有本地的特色食品)、他们穿的(服装)是从中国来的、他们用的(电器)是从日本来的。所以在高昂的生活费的压力下,伦敦人剩下的就是卖了,他们把东西卖到天价,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引诱你去买。所以,简·莫里斯有过一句名言:"伦敦比欧洲的其他城市更像在作秀,她在靠欺骗生存"。伦敦麟次节比的都是商店,商业的繁华程度,世界其他各大城市难左其右。金融交易所、金属交易所等,每天进行着海量的交易。各种拍卖行不计其数,就邮票拍卖,每周就有十余所拍卖行在进行拍卖。伦敦人有的是祖宗传给他们的宝物(更确切的说是从全世界的被征服者手里得来的。当年,中国就赔款了上亿两白银),这也就是他们特别钟情于古董街的理由。所以,东西比上海贵10倍,不是什么稀奇事,而1英镑买5把银调羹,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伦敦的第五奇就是他是真正的艺术世界了。这里遍地都是博物馆,而且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里面艺术珍宝应有尽有。伦敦人的祖先征服了全世界,所以,在他们的珍宝馆中,藏有全世界最好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在大英博物馆中你会突然发现,他们把埃及、把希腊、把全世界的文明几乎全部搬到了英国。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古文明财宝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很少可以看到故宫、上海博物馆等中所藏的精品。伦敦人的街头艺术则更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可以把身上涂满油彩,让人觉得是一个雕塑品,但你在他面前放下几个铜板,突然,他会朝你做怪脸、发出鸟叫般的声音来逗你了,看了让人叫绝。街头演奏员的水准更让人大跌眼镜,在科文特加登的街头乐器演奏水平,绝对不在中国任何一枝乐团的下。后来才知道,原来来这里表演的许多在这里卖艺的是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级的演员。
塞慕尔·约翰逊(1709~1784)说过,"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时,那么他就厌倦了生活"。到伦敦来吧,她值得你一看。
您现在所看到的绝大部分图片为本人实地拍摄的真实记录,为使您更多地了解英国的生活,我也从网上下载了部分图片。如您曾经在英国拍摄有好的图片和好的故事,希望您能贡献出来,为想了解英国的国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C. 六便士能买到什么
便士是英国货币,六便士约等于0.4元人民币。
便士是英国货币辅币单位,每个硬币面值可能不同。类似于中国的“分”。
自1971年起实行,1英镑=100新便士。因为1英镑=100便士,1英镑=8.7584元人民币,所以1便士=8.7584÷100=0.087584元人民币,六便士约等于0.4元人民币。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对一般人来说,月亮高不可求。
但这正好反映了主人公执着的追求和高洁的人格,相比周围的配角,他们没有也不想脱离现实的欲望,因此用便士来形容他们所在的世界是在合适不过了。
D. 1英镑=先令=便士。一便士能买什么
英镑 Pound Sovereign,1英镑=20先令 最初一英镑等于一磅白银,因此得名,但是只是征税用的货币单位,老百姓日常交易用不到如此大额的支付手段,因此没有具体货币。后来才铸造金币。
半镑 Half Sovereign,等于0.5英镑或10先令
两克郎 Double Crown,等于0.5英镑或10先令,又名Angel
克郎 Crown,1克郎=5先令
弗罗林 Florin,1弗罗林=2先令
先令 Shilling,1先令=20便士
四便士 Groat 等于4便士
侏儒 Dandyprat 等于2便士
另有说法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市单位原为先令(Shiling)和便士(Penny),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New Penny),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 50新便士及1英镑的铸币。
E. 100元人民币在英国可以买什么
举一些例子吧 物价市场有变动 但不会太多 目前汇率人民币和英镑大概1比10 也就是100元为10英镑 P是便士 大概是1毛钱
举例英国Morrisons的生活超市物价。
水果:
苹果:一袋,1.5镑,大概有6个
香蕉:一袋,90P, 6根
蔬菜:
豆角:一袋,可能1斤,1.5镑
茄子:一个,1镑
红辣椒:一小袋,6个,1镑
薯仔:一袋,2公斤,1镑
中国白菜:一棵,1镑
西红柿:8个,1镑
大蒜:25P/个
姜:一小块 50P
黄瓜:一根,1镑
蘑菇:3.48镑/公斤
肉类:
牛肉:5-8镑/公斤
猪肉:5-8镑/公斤
排骨:3.29镑/公斤
整鸡:一只,3-4镑
鸡蛋:一盒(18个) 0.79镑
鳟鱼:一条,2镑
其他食品:
油:一瓶,500ml,1镑
盐:一瓶,25P
大米:4公斤袋装,3镑
面包:一袋(4个),50P
麦片:一盒,1.25镑,够吃一周的
牛奶:2.2L,1.5镑
冰激淋:1-2镑/盒
哈根达斯(冰激淋): 5镑/盒. (在国内从来没有舍得吃过,终于在英国尝试了一次)
英国留学的日用品:
香皂:3块装,1镑
手纸:12卷装,1.26镑
被芯:6镑
床单:4镑
被罩:6-15镑
牙膏:高露洁,2.5镑
5号电池:1镑,8颗
在英国留学,随处可见中国超市。下面列举中国超市里一些物品的消费信息
中国食品
饺子: 一袋,3镑
面条:一袋,1.25镑
老干妈:一瓶,2镑
王老吉:一瓶,1镑
干辣椒:一袋,2镑
F. 一便士,二便士等能在英国买到什么
1分钱在中国能买到什么,在英国也差不多,这年头掉个2p在地上都没人捡。
G. 1英镑=先令=便士。一便士能买什么
一英镑等于20先令,但是自1961年起,英国弃用先令这个单位,改用便士。
一英镑等于100便士
能买到也就是一小块面包或是一盒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