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清教和新教(基督教)有哪些区别,清教徒和美国建国有哪些关系
基督教(Christianity)包含了新教(Protestant),罗马天主教(Catholic)和东正教(Orthodox)。凡是承认新约,认耶稣为主的都算基督教。只不过在中国基督教一般特指新教。清教(Presbyterian)是新教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叫长老会,在英国叫圣公会。新教最开放,天主教次之,东正教最保守。历史顺序是基督教首先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然后天主教自身又分裂为新教(路德宗,加尔文教派,再洗礼教派等等)和罗马天主教。美国的第一批移民就是在英国受到国教迫害的清教徒。
② 清教徒是什么意思
“清教徒”是英国的加尔文教信徒,属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16世纪中叶,英国基督教(新教)教徒中的一派。主张清除仍被保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反对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标榜勤俭清淡的生活,故名。
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清教徒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2)英国清教是什么教扩展阅读:
感恩节的由来和“清教徒”有关:
感恩节的由来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说法是初次来美洲大陆的清教徒感谢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直到19世纪,感恩节正式成为全国性的年度固定假日。
对于感恩节的由来,最普遍的说法是1621年在麻萨诸塞州登陆的清教徒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举行秋收盛宴,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因为没有这些印第安人他们无法在第一年生存下来,这次盛宴就演变成今天的感恩节。
另外一个则是1619年由伍德利夫船长带领的36人在弗吉尼亚州登陆,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祈祷。
③ 英国清教的介绍
在中国史学界,人们通常认为,传入英国的加尔文教成为清教,信仰加尔文教的英国人成为清教徒,而且人们认定,英国清教徒就是主张纯洁国教会,他们以资产阶级早期思想反对封建主的奢侈游乐生活,甚至敌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由此被称为清教徒。
④ 英国清教的基本信息
英国清教(日文:イギリス清教),出自轻小说、以及同名的改编动画作品《魔法禁书目录》。在作品中是魔法势力十字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后为对抗十字教最大宗派“罗马正教”,与学园都市联合。
国家:英国
宗教:十字教派
最大主教:劳拉·史都华
⑤ 清教是什么教
清教是新教的一个分支,在欧洲英法等国的新教徒受到天主教的迫害。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被公认是研究资本主义精神领域最杰出的、文字最少的名着。
新教是资产阶级萌芽后,开始出现的与天主教不同的基督教形式。主张要证明是上帝的儿子,就必须为工作而工作,为劳动而劳动,不是为了享受而劳动的。所以这正好顺应了资产阶级发展早期,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尽可能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于个人的奢侈消费。所以,新教徒看到失败者,绝不同情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失败就意味着他不是上帝的选民。这种宗教文化思想也造成整个社会风气,也是如此。
但这是资本主义早期纯粹的思想,到后期就变质了,比如美国刚开始时清教徒注意,后来特别是现代,提倡鼓励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就远离了早期的思想。造成地球资源的枯竭等资源社会等问题。这也是西欧国家反对的过快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方面。
⑥ 英国清教的简介
英国清教是位于英国的十字教分支,英国的国教(原型也是现实中的英国国教),英国三大派系中的“清教派”。内部派系林立,势力复杂,与学园都市结盟。表面上最高领导者是英国女王,但实际上的领导者是最大主教萝拉·斯图亚特。总部设在伦敦的圣乔治大教堂(圣ジョージ大圣堂)。其核心是英国清教下属“第零圣堂区”的必要之恶教会(日文:必要悪の教会),另外还收编了远东十字教派的天草式十字凄教(日文:天草式十字凄教)和原罗马正教的雅尼丝部队(日文:アニェーゼ部队)。
另外,魔法势力较发达的国家英国,由皇室派、骑士派、清教派三大势力共同掌握着,英国不等于清教,清教只是英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英国的政局被分成三派系、四文化。国家的命令系统掌握在三股互相制衡的势力手中。由英国女皇及其掌握的议会所组成的“皇室派”、由骑士团长及其骑士所组成的“骑士派”、由最高主教及其信徒所组成的“清教派”
这三势力之间的关系如下:
“皇室派”以皇室命令来控制“骑士派”
“骑士派”以国政道具来利用“清教派”
“清教派”以教会建言来操纵“皇室派”
三股力量所形成的铁三角,创造出一种极限的美感。只要其中有一方在政策上一意孤行,另外两方就会透过各种迂回手段创造出强大的牵制,阻挠其政策执行。所以,英国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十字教文化”。
⑦ 什么叫清教徒
清教徒,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其字词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源于拉丁文 的Purus,意为清洁。 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清教徒的先驱者产生于玛丽一世统治后期,流亡于欧洲大陆的英国新教团体中。及后,部分移居至美洲。
清教徒不仅仅是一种派别,更加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信仰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呼唤、呼叫”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这个词义中无疑含有宗教意义: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如上帝曾召唤亚伯拉罕作虔诚且 富有的君王,他凭着信心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
他们也肯定现实生活,与出世厌世的观念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
他们也肯定了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顿的清教徒领袖在他的着作中所写:“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
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
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之多。
由来
英国的加尔文教信徒,属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大陆各派新教、特别是激进的加尔文教在英国的传播,英国人对英国国教日益不满。16世纪60年代,在国教会内部出现了新的宗教派别。他们要求按照加尔文教“纯洁”国教会;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如废除主教制和圣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等;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摆脱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因而得名“清教徒”。70—80年代,清教徒人数激增,并脱离国教会,建立独立的宗教组织。80年代,清教徒分为两派:长老派(温和派)只要求国教进行加尔文教化的改革,主张君主立宪,后发展成英国长老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多次同保皇派勾结,共谋王政复辟,它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利益。另一派是较为激进的独立派,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只成立联合会性质的组织;反对设立国教,不赞成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主张共和政体,该派在长期国会中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16世纪末,清教徒受迫害,转入低潮,斯图亚特王朝时再次兴起,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逐渐掌握了政权。但在取得政权后,转而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清教徒所开展的活动称清教运动。16世纪末17世纪初,曾有些清教徒移居荷兰,后又有更多人迁往北美的英国殖民地。近世英、美等国的清教徒主要是一些标榜“不吸烟”、“不喝酒”、“不看戏”、“不跳舞”之类清规戒律的派别。
⑧ 清教是什么
参考两千年教会史
⑨ 什么是清教其教义是什么呢
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锢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主流教会传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wasp)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
清教,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16世纪出现于英国。该派要求以加尔文学说为依据改革英国国教会,承认《圣经》为唯一权威,反对国王和主教的专制。主张清除国教会所保留的天主教旧制度,简化仪式,提倡过勤俭清洁的生活,故名。后又分为长老派与独立派。在国内遭受迫害时期曾大量逃亡到北美建立殖民地,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
清教徒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创始人
——约翰·诺克斯 我们根据哪些方面才能说约翰"诺克斯是“清教主义的创始人”呢? 第一点,是根据他的独立创新的思想 顾名思义,清教徒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他永远不会是个“代表既成体制的人”;他不光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不是属于“国立教会”的,就是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人生下来就是“代表既成体制的人”,不管在哪一方面,他们永远站在当权者那一边,永远属于一些固定了的团体。他们只致力于保存旧有的秩序。但清教徒基于他的本性与精神,永远不会是那个“代表既成体制的人”,这是由于他的独立性与创新精神,也因为他自己研读圣经,渴慕认识真理,就不管别人怎样说。
第二点,约翰·诺克斯有资格称为“清教主义的创始人”,是因为他能把清教主义信仰的导向原则明确地实行出来。 这些原则,首要的是以圣经——神的话,为最高的权威。这是诺克斯坚守的原则,如果没有圣经的根据,他就绝对不去做,也不准许弟兄们去做。第二个原则,是主张教会“改革要延伸到根部与枝条”,这话出自诺克斯之口。换句话说,清教徒并不以仅仅在教义上有改革而感到满足。(诺克斯和他其他清教徒们,与英国的其他带领的人意见相左,也是出于这原因。)很多人都主张改革教义,都是加尔文派的。但差别之处,在于清教徒对改革的彻底要求,不仅要求改革教义,也要把改革贯彻到实践方面,包括对教会本质的整个看法。对清教徒来说,改革不仅是修改,或一点改善,改革是教会的“全新的建造”——不仅是将已存在的修改一下,这个建造是根据新约的教导。 他要把教会恢复到新约圣经里的模式。基于此,他认为必须改革教会的仪式,就是教会崇拜的处理和所有圣礼的施行。他这样说:“向神的敬拜,尤其是圣礼的施行,必须以圣经所指明的为准,不得添加,也不得减少。”又说:“教会没有权柄,可以自行发明一些宗教仪式,再自行加上重要的意味。”他因为说了这样的话而受到了指控。他分辩说:“人不可创立或发明一种讨神喜悦的宗教,他只能持守并遵行从神而来的信仰,不能加以删减或修改。” 他所高举的原则就是这样。但更重要的是,他把原则应用出来。没有所谓理论上或学术性的清教徒。不错,有人对清教派思想感兴趣,但是,除非他们能实行这些思想,否则就是清教主义的叛徒,因为真正清教徒的特色,就是实行。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当时的习惯是在领受圣餐时下跪,这是安立甘派的做法。约翰"诺克斯是第一个教导信徒坐下来领受的。他不但这样教导,他自己也先实行出来;这是把清教主义精神应用出来的表现。 至于洗礼方面,他拒绝为已被逐出教会的人的儿童施洗,也反对平信徒可以私下给人施洗的传统,也拒绝在施洗时手划十架的表号。 有件事很值得留意。诺克斯曾被邀请前往法兰克福,担任在那里逃亡的英国信徒的教会的牧师。在那里,他和惠廷厄姆(William Whittingham),就是那部着名的日内瓦圣经的主要翻译者,一起草拟了一份教会崇拜的仪文,以代替他们所摒弃的公祷书,并公开说出他对公祷书的意见,结果被逐出。之后他前往日内瓦,该仪文成了日内瓦的教会所采用的教制,人称它为“日内瓦典籍”(Geneva Book),直到如今,苏格兰教会正式采用的,就是这本教会仪文的典籍。因此,在日内瓦的英国信徒的教会,可算是第一个真正清教徒信仰的教会。这一个事实,可以作为约翰"诺克斯是英国清教主义的创始人的最有力证据。 他对英格兰的清教徒的影响,在他死后一直持续下去。他在苏格兰所写的《教会改革的历史》(History of the Reformation),不在苏格兰印行,竟然在1578年由在英国的英格兰清教徒印行出版。不单如此,一位做带领的清教徒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在印行约翰"诺克斯的一篇文章的时候,在序言中赞扬他是“神所用的尊贵可敬的器皿”,而且介绍该篇文章“印证他敬虔忠心的劳苦,表明他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在接下来的世纪中,约翰"诺克斯的影响仍处处可见。弥尔顿在他为处死查理一世辩护的文告中,就多次引用约翰"诺克斯的见解作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约翰"诺克斯有独特敏锐的眼光,对圣经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尤其表现在必要时与掌权者对抗,甚至要把他置于死地的见解上。弥尔顿能领会到这一点,可见约翰"诺克斯实在堪称为清教主义的创始者。1683年,查理二世开始公开承认他信奉罗马天主教,下令在牛津当众将约翰"诺克斯所出版的着作全部付之一炬,并禁令人民读他的作品。那时是1683年,而约翰"诺克斯早已在1572年去世。他的影响至深至大,可见他实在是英格兰,同时也是苏格兰的清教主义的创始人。 移民美洲的早期清教徒对政府和掌权者的看法,和约翰"诺克斯所见的完全一致,正如卡莱尔(Thomas Carlyle)所说的,他也同样可算是美国清教主义的创始者。甚至可以认为,他的思想,可说是1776年成功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动力;他是这种争取独立精神的开路先锋。
⑩ 清教徒是什么
清教徒(Puritans)是基督教新教中一派,是16一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以英国国教形式从上层深入进行宗教改革运动,要求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同时反对君主专制,厌恶王公贵族奢侈游乐生活,提倡教徒过简朴生活,因而被称为清教徒。清教主义遂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由于清教徒的社会政治成分复杂,在他们中间分化出温和派和激进派。温和派(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利益,拥护君主立宪,不主张脱离国教会,只希望用加尔文主义进行改革。激进派(独立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中小贵族、城市贫民和乡村农民利益,拥护共和政体,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温和派的妥协,要求改组国教会,建立由信徒共同管理的独立自主的教会。16一17世纪间,激进派清教徒猛烈抨击英国国教制度,因而受到王国政府的打击和迫害。不少激进派清教徒因在国内无立足之地而逃往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