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人、英国人等常用的交友聊天软件有哪些
1、Skype是语音聊天;
2、ICQ是最大的聊天工具;AIM是仅次于ICQ的聊天工具。
3、IMVU是3D人物场景聊天工具。
4、Yahoo Messager应该是第四大聊天工具,仅次于ICQ、AIM、MSN。
5、Facebook和Twitter是目前最流行的社交工具,像国内的人人网和微博。
② 三星电子宣布将在英国成立6G研究组,三星这几年的发展怎么样
三星电子宣布将在英国成立6G研究组,三星这几年的发展怎么样?2017年至2018年,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成功超越Intel登顶世界第一,并且它有望在2022年再次超越Intel登顶世界第一。三星电子靠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存储芯片业务,但除了存储芯片以外,它还有着自己的手机产业链,手机的显示屏幕也做到了全球的头部,从这一点看,三星和苹果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
从2016年开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入历史发展的主舞台,他们对存储芯片的强依赖也带来了这个行业最迅猛的上升周期,使得三星电子直接跃升为世界第一,并且在于Intel纠缠了几年之后,在2022年有望重回第一。三星也有过自研CPU的经历,可惜四年烧了几千亿的芯片被ARM完胜,于是乎就放弃了。CPU做不成就又打起了GPU和基带芯片的主意,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③ 英国中学的留学费用包括哪些
英国高中留学费用:
英国私立高中每年学费包学费、生活费(住宿、伙食)大约20,000-30,000英镑。非寄宿学校稍微便宜一点,每年大约15,000英镑,那学生需住英国家庭或学生公寓一年的生活费约9,000英镑(包括: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剑桥、伦敦地区费用稍贵)。
④ 在英国有很多交通选择,英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在英国有很多交通选择。您可以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渡轮、火车、出租车、飞机,甚至自己开车。英国的交通网络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网络之一,拥有大量铺砌的道路、现代化的铁路、机场等。但是,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它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而且英国的交通对您来说可能有点痛苦,尤其是如果您不习惯排队等候的话。尤其是在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这里非常繁忙。而且由于一些英国城市过于拥挤,您选择的交通类型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您。可能您喜欢从工作单位开车到家的舒适感,但在高峰时段您无法忍受拥挤的交通,因此您可能会考虑乘坐公共汽车。如果它仍然不符合你的时间,你可以买一辆自行车。为了避免对英国的交通感到紧张,您可能需要一些关于它的先验知识。下面我们带来一些关于英国交通的重要信息和有趣的事实。
在英国开车一开始对你来说可能看起来很棘手,因为你必须在道路的左侧骑行,而且你必须习惯使用方向盘在右侧的汽车。但是,这不会让在英国开车不如世界其他地方那么愉快。在英国道路上行驶,尤其是在乡村道路上行驶时,您会遇到的风景令人惊叹。这种交通工具在英国是很常见的一种。在英国,统计数据显示,85% 的公民乘坐汽车、面包车或出租车出行。英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因此,大多数英国人持有驾驶执照。
如果您是一个国家而不是英国的公民,官方交通监管机构可能会要求您出示一些额外的文件,才有资格在该国驾驶。持有欧盟国家颁发的驾照的司机无需进一步确认即可驾驶。他们的欧盟驾照等同于英国驾照,而且这个人可以驾驶汽车直到 70 岁。
⑤ 为什么一些老外都在用碎屏手机
很多老外都在用碎屏手机,这个说法主要来自于英国媒体的一项调查:有18%也就是近五分之一的人正在使用碎屏手机, 调查还发现16到24岁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弄坏屏幕。
这个调查结果还是比较合理的,其实不仅仅是老外们,国内很多用户也都在使用碎屏的手机。如果大家每天乘坐公交、地铁的时候留意观察,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正在用碎屏手机的人,而且以年轻人居多。 另外,绝大部分屏幕碎了也不愿意去修的都是苹果手机用户。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机屏幕修起来太贵。 一般情况下手机屏幕不可能无缘无故碎掉,绝大多数都是在使用过程中跌落、磕碰导致的,也就是人为造成的损坏。所以按照手机厂商的售后规定,这种人为导致的碎屏是不能够享受免费维修的,只能付费维修。而屏幕又是智能手机上最昂贵的零部件之一。以苹果iPhone 11 Pro Max为例,它的屏幕维修价格高达2559元,这样的价格相当于一台国产旗舰手机了。
即使华为、小米手机,更换一块屏幕的价格也在千元左右。比如华为Mate 30 Pro的屏幕就要1579元,修起来也不便宜。很多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或者干脆就是没有收入的学生,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维修费用,所以就只能将就着在碎屏状态下继续用下去。
2、手机外屏损坏通常不影响使用。 手机的屏幕分为外屏和内屏,而外屏只是起到一个保护内屏的作用,所以如果外屏只是出现了简单的裂痕,又或者只是边缘部分碎裂了,则基本上是不影响手机使用体验的,只是看起来有些别扭罢了。所以一些不太在意的用户可能就为了节省维修费用,捏着鼻子继续用下去。
3、准备更换新手机。 一些用户已经准备在短期内更换新手机了,只是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比如在6.18、双十一临近的时候,手机屏幕正好碎掉了,但又不影响正常使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用户可能会选择继续用下去,直到商家做活动的时候,以更合适的价格再换一台新手机。
总的来说,很多用户宁可用着屏幕碎裂的手机,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最主要的还是觉得屏幕修起来太贵,不划算。所以如果平时比较“手滑”的用户,最好还是选择给手机戴上比较厚实的保护壳,或者贴上钢化膜。虽然这有可能会影响手感,但至少可以给手机脆弱的屏幕和机身加一道保险。
英国一份调查显示,1071个人当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用碎屏手机,为什么他们不去修一下,或者换个新的。
这个话题笔者很有兴趣,因为笔者的朋友有日本的,美国的,欧洲的,应该说都是发达国家,但是我几乎一看到他们的手机,几乎要么就是老旧的前几代手机,要么就是碎屏的。与我身边的中国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换,各个都是崭新的手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有问过美国朋友,你的手机碎成这样了,为何不换一个。她说,还能用,就不想换。一个日本朋友拿着不知道是苹果5还是5S,他也说,还能用,不想换。再说里面有很多个人隐私,照片,懒得整。
调查显示,不少人的碎屏手机,都是在酒桌上摔碎的。一旦喝酒,不管是日本还是欧洲,绅士淑女全部放开,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很容易摔碎。
此外,国外很多销售的合约机。比如日本,销售苹果手机,一般都是与KDDI,softbank绑定。使用费用不便宜,有的在合约期间摔碎了,更换非常麻烦。
还有一个原因据说国外的手机壳比较贵,9、10美元的手机壳大家买的不多,更多是购买3-4美元的,质量一般,无法保护手机壳。更确切的原因是更换屏幕,原装价格太贵。非原装价格不便宜,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年轻人很多都是月光族,没有那么多钱购买。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根本不在乎手机如何,他们更关乎的是精神世界。
某世界品牌手机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手机,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已经越来越少,人们在每年花大价钱换一部新手机上,已经越来越动力不足,或者越来越谨慎。
只要不碎成渣,我相信大家可能都趋向于将就着用,毕竟这是一个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时代。
原因有三个:
1、英国人没有那么有钱
2016年BBC调研结果是:如果不扣除税收和养老金等费用,英国人均家庭年 可支配收入 的平均值为19,432 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65,366元。
而北上广深的年人均工资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100,000元。例如北京2019年人均工资收入是:94,258元。
这里要明确一下,中国计算的是工资收入。理论上肯定少于可支配收入。临时性未税收入、房租收入、企业股票年金分红等均未考虑在内。
2、英国人的消费优先级不同
除了大头的房贷(房租)和车贷之外,2019年英国Capital Consumer Finance披露英国人最花钱的项目是:1、供暖系统;2、度假;3、电视节目;4、喝茶和咖啡;5、 汽车 改装、保养。而智能手机只排在第8位。
3、英国人的负债一族不少
英国卫报报道英国有17%的人收入不能或勉强可以支付负债及利息。
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更高阶的消费层次还没有提升(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屌丝玩电脑)也有可能和我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关。
这是三观问题,老外用碎屏手机说明人家务实、节约、这是一种好习惯,值得提倡!手机屏幕碎啦,只要能正常使用,除了难看点,滑动的时候多少点影响体验,其余它跟新手机使用没什么区别!
说到老外的节俭务实,我就想喷一下现在的80、90、00后,这些人用手机那叫一个败家子,屏幕只要破裂一点,就不想要啦,觉得丑啦没面子啦,发了工资就准备买新手机,而这个碎了一点屏幕的手机就当废品卖!
本人是一个回收废旧手机的小贩,对于这种败家子见得多得去啦,其中有一个学生家长自己的华为荣耀8青春版仅仅是因为碎屏,就当废品10块钱卖给我,然后自己发了工资钱不够找人借也要买苹果手机,两口子一人买一部苹果,到学生开学时没钱交学费,找校长哀哀求求说发工资再交学费,校长一看家长两口子用得苹果手机比自己的国产手机还好,坚不同意缓交学费!这样的人才多吗?多得去啦,要不然废旧手机回收小贩从哪来生意?
说起老外的节俭,让我对老广和香港人竖起大拇指,广东人和香港人都十分节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这样,穿着低调,一个大港衫,一双脱鞋,叼个牙签,骑个冒烟的烂摩托车,你根本不知道这人是不是大老板,你根本不知道他家里开几个工厂?他有几栋房子出租,我们回收废旧手机基本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手里没好手机给你,人家精得像猴子!
所以,人穷是有原因的,人富也是有原因的!
在国外手机远没有国内用户那么重视手机,甚至于我们看到一份报告:5个外国人,有一个人的手机是碎屏的。这份参与人数达1071人的 Protect Your Bubble,一个在英国进行的调查报告,5个人中有1个人的手机碎屏的厉害。
调查结果,为什么外国人不愿意更换手机膜呢?
我们知道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中,屏幕因为有国产屏幕厂商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iPhone X的屏幕,可能就300-400元左右。
但是,你可以看到在iPhone官网中,达到了2169元,对于外国用户来说,宁愿不去花这个钱。
所以,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知道,外国人也不舍的花钱呢。
问题:为什么一些老外都在用碎屏手机?
回答:其实中国也有很多人用碎屏的手机的,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英国的智能手机普及成比我们高,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想法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啦。
中国的智能手机流行程度还是可以的美国数据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但是英国的是72%,比我们高一点。
在他们看来,其实手机也是一个工具而已,能用就行了,也不一定要追求最新的。英国一份调查中,有不少人说到,手机能够用就好了。
其实,中国也很多人用碎屏的手机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的市场是比其他国家的长一点。2017年的时候调Counterpoint消费者洞察显示:中国人22个月就要换部手机,而全球智能机平均换机时长为21个月,中国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属于周期较长的国家。我们使用的时间更加长,自然也提高了碎屏的几率了。
同时,我们在大街上,也看到很多人都是用碎屏的手机。有一些朋友也不想修了,因为也能看,而且修的费用很贵。
你看看iPhone的费用,动不动2000多的屏幕,还能用的情况下,为啥去修啊。虽然说难看就难看一点。
同时,如果手机的价格不高的话,那么就不想修了,这个手机才几个钱?还花好几百去修它?劳资钱多是吗?还不如等换手机的时候一起换掉算了。
这不很简单的么?因为他们没有钢化膜,他们也没有手机套,他们觉得手机就是普通的消耗品,所以坏了能用继续用,大多数可能还是运营商的套餐机
国外手机维修市场清冷,难道是因为老外没钱修手机?
英国 Protect Your Bubble 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屏幕破碎以后不会去进行修理。
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事情,当时与一个英国人有一些业务上的接触,那时全球手机行业正值智能机的起步阶段,身边同事都以能使用一部三星或者苹果的智能手机而自豪。可是人家老外就是拿着普通的直板彩屏手机。是因为他们没钱买不起吗?
我问他“为什么不用智能手机”,他听我这样问他,反而对我能有这样的问题不理解 “Why?” 为什么要用呢?他们才不在乎这些表面的事呢。 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而已,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
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如此。因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没有那么多的应用支持,无非也是用来打电话而已。
而回到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屏碎了又怎么了,不妨碍使用就行。”
这种观念的形成,我觉得应该与手机价值和月收入的比值相关。据统计,英国2019年的月均工资在 1900- 2100镑,而苹果11在英国的起售价为 729,仅占其月平均收入的1/2-1/3。由此看来,一部苹果手机对于人家国外的工资收入来说,确实不算什么。
既然如此,手机碎屏又算得了什么呢?无非就是继续使用,实在用不下去,就换手机而已。
不仅有部分老外使用碎屏手机,国内也有不少农民工朋友也使用碎屏的手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就说说我遇到的用碎屏手机的消费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消费者使用碎屏手机,除了外观上有些‘碍眼’,实际操作上并没有问题。这些人大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手机依赖性低,第二种是对凑合着用。
情况一,我的手机只是简单社交,用的地方比较少
我有一个同事用的是荣耀8x,这部手机他用了有2年了。除了手机略微卡顿外,其他体验没有任何问题。前一段时间他的荣耀8x不小心摔了一下,手机屏幕边角处有裂缝。看到这种情况,我建议他买一部5g手机,毕竟5g手机也不贵,一千元就可以买一部。同事有些纳闷,问道: 也就是边角处有裂缝,正常使用没多大问题,为什么要换呢?反正我也不玩 游戏 ,也就女儿看下视频,听听歌,所以我不准备换手机。
听到同事的话,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对手机屏幕有极高的要求,偶尔有缺陷,他们还是能忍受的。
情况二,能够打电话,支付、聊微信就可以了
年前逛街的时候碰到一个农民工大哥问路,这位农民工兄弟拿着自己的小米10的网络地图导航,但他并不会用。在我的指导之下,他总算摸清了路线。当我看到他的小米10屏幕有两条大裂缝,我建议他换个屏幕,他笑呵呵对我说: 换屏幕太贵了,而且这个屏幕还凑合着用,打电话、付款、微信语音都挺好的。
听到这位兄弟的话,我很有感触,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手机屏幕有很高的要求,当屏幕价格太贵,他们退而其次使用碎屏也不在乎。
不管是老外,还是国内的消费者,我相信使用碎屏手机的原因都差不多。不过老外的消费水准和对手机的注重度和我们不同,因此我们也要具体分析。
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对手机的保养可谓煞费苦心,给手机贴钢化膜,给手机套上后盖,这都是手机的一种保养方式。 虽然国外的消费者也有这种行为举止,但他们不想我们那样频繁,毕竟手机就是一种电子产品,即使有些小毛病,那也无伤大雅,继续用就行了。 这也是部分老外使用碎屏手机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收入并不低,换一个屏幕又也花不了多少钱,为什么有些人坚持用碎屏手机呢?
据悉,国外的大部分手机售价在500美元左右,而美国给三星手机换屏幕需要120美元,在英国给iPhone换屏幕需要140英镑。 相较于500美元的手机,换一个屏幕就花了1/4的价格,这种性价比真的不高。反之,英美等国家3天的收入就可以买一部500美元的手机,所以买一部新机不香吗?
正因为性价比的原因,导致一部分用户不愿意换新机,这就是他们使用碎屏手机的根本原因。
一些老外使用碎屏手机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没钱或者省钱,这纯粹是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因此大家也不必要有过多解读。手机嘛,也就是电子产品、消费品,不要太放在心上,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关键是穷,换不起。要是富有,谁用坏的东西啊。西方人不傻,要是傻就不会全球到处抢,到处打仗了
⑥ 华为手机在英国好用吗
好用。
华为手机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作为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华为消费者业务始于2003年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典、印度及美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
2015年华为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
品牌理念
“Make It Possible(以行践言)”是华为在2013年MWC上展示的全新品牌理念,代表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创造卓越的品牌精神力量。
2015年华为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
西班牙巴塞罗那时间2016年3月17日,华为宣布五届FIFA金球奖得主梅西成为华为全球品牌大使。
⑦ 英国的国籍是British还是England
英国的国籍是British,英国国民国籍类别总称为,英国公民(British Citizen)。英国公民是最常见的英国国籍,也是唯一自动拥有英国居留权的。英国公民下又可分为,英国海外领土公民、英国海外公民、英籍人士、英国国民(海外)、受英国保护人士,它们的英文前缀均为British。
受英国“脱欧”决定影响,2016年申请加入英国国籍的欧盟居民人数同比增长35%。大量欧盟居民申请英国国籍是因为担心英国“脱欧”后,他们将失去作为欧盟公民在英国所享有的权利。英国“脱欧”后,英国公民在其它欧盟居住国所享有的何种权利将被保留是“脱欧”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
(7)英国人用什么手机2016扩展阅读
通过归化获得英国国籍的条件
归化为英国公民的条件,则视乎申请人是否已和另一名英国公民结婚。
如果已经和英国公民结婚,申请人必须:
①在英国拥有无限期居留资格(或〔就此目的而言〕的同等资格,例如居留权、爱尔兰公民等等);
②已经在英国合法居住满三年;
③表现出对英国生活的充分认识,例如通过英国生活考试(Lif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est)或参加英语和公民身份合并课程。上述考试或课程的证明必须在申请归化时提交。对于65岁以上的申请人,通常可以豁免语言要求,60至65岁的申请人也可能会获得豁免;
④英语、威尔斯语或苏格兰盖尔语水准达标。通过英国生活考试的人都被认为英语能力足够。
如果没有和英国公民结婚,条件则为:
①在英国合法居留五年;
②拥有无限期居留权或同等资格12个月或以上;
③申请人必须有意在英国继续居留,或在海外替联合王国政府、英国公司或团体工作。
④跟与英国公民结婚的申请人相同的语言和生活知识水准。
所有归化的申请人必须品格良好。归化由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自行决定是否核准,但如果要求达到,一般都会批准。如未被批准,可上诉至法庭申请法律复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国籍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量欧盟居民申请英国国籍
⑧ 德国人为什么傲慢
我在德国生活了十几年。德国人做事情严谨有原则,即使别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也很坚持。这些特性不容易获得理解。为什么德国造的东西质量好?那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所有的细节都渗入了这个民族严谨的作风。
大部分德国人都以是德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因为人家有这个资本。这我不觉得是傲慢。
⑨ 去英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每年英国都吸引了很多的中国留学生,12月份正是申请赴英国读研的高峰期,很多学生通过中介或者个人开始准备申请事宜。英国各名校也纷纷出动,近期出台了很多优惠奖学金政策,希望能赶在圣诞节前把中国的好学生尽纳囊中。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看着眼花缭乱的院校名单,必须仔细了解院校情况,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英国高校的两大分类
★英国的大学(UNIVERSITY)
英国各大学的规模、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及历史渊源均不同,差异很大。英国的大学本身为独立的机构,可以自行决定开办课程和授予学位及其它事宜。不过所有大学都由校外人士客观态度进行评审,确保所有院校的学术水平。大学规模从拥有3800名学生到28000学生不等,英国所有的大学,除了一所是私立(白金汉大学),其余都是公立的。
★英国的学院(COLLEGE)
英国的学院多为私立学校。与大学的情况类似。所有的学院是自治和独立的。有些学院自行可以颁发学位和毕业证书。而某些学院,学位和毕业证书需由大学和国家认证机构授予。学院的规模大小不一,英国小的学院只有400多名学生,通常是专业性的学院,而规模大的学院通常是多学科性的,学生人数高达13000名。许多学院课程种类丰富,而有些学院只有一两个专业性的学科领域,比如艺术和设计,舞蹈和戏剧,农业和护理。
英国高校申请条件
英国并没有统一的硕士课程入学考试,每所高校自行决定每一个研究生课程的录取条件,所以申请人被录取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院校的入学要求。常规的硕士入学条件是要有相关学科的本科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如雅思成绩在6.5分以上)。如果学生语言水平未达到入学标准,也可以先申请英国的学前语言课程,然后在英国参加语言考试,合格后再由学校发研究生录取通知。另外,一些英国高校也在开学前或开学初期,向海外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语言课程,帮助他们尽快克服语言障碍。如果学历不够(如两年制或三年制大专毕业生),可先申请硕士预科课程,进修一至两年,再攻读硕士学位。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三年制大专毕业生经学院认可,也可申请直接就读这一方面的硕士课程。对于想读MBA课程的学生,通常必须有至少3到5年的工作经验。
院校和专业选择指南
★最好二月份之前申请学校
英国高校并不对学生百分制的成绩做出硬性的要求。关键还是看国内大学学位在英国大学学制中为几等的荣誉学士学位。英国申请高校中的专业要求一般都是首先要求学生的学位等级,其次是语言要求。因此只要你的平均成绩能够达到百分制的优秀,可以申请到英国的一流名校,但是一定要把握申请时期。建议能尽早申请学校,因为有雅思成绩并不代表你能够申请到学校,到每年二月份一般英国的名校已经不再考虑发出有条件的入学通知书。不能够直接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因为名额和语言的原因往往会收到学校的拒绝信。
★专业申请要综合考虑
专业的选择也和你的申请信息相关。首先可以通过英国大学的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查找出适合自己申请的大学。然后通过英国大学网页上的介绍或者专业的咨询人员列出适合自己申请大学的相关专业清单。了解这些专业的学费、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后,有目的地制作个人申请和推荐信,以增加自己的申请把握度。跨专业申请的学生一定要在个人申请中写明换专业的原因,推荐信中最好能够表明自己对申请专业的了解程度。申请寄出之后你还可以不断和负责你申请的教授或是中介联系,了解自己的申请进度。
⑩ 英国简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缩写作UK)或不列颠(英语: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于西欧并具有海外领地的主权国家,英国为世界七大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94,060平方英里(243,600平方千米),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欧洲第3名。
国旗: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20],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许多以前英联邦的移民前来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强国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着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国脱离欧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间接影响全球经济,所以并未得到多数国家支持。英国国君已于2018年6月26日签署《退出欧盟法案》(European Union (Withdrawal) Act 2018),根据该法案,英国将在2019年3月29日23时退出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