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第一个确立公务员文官制度改革的国家是哪一个
世界上第一个确立公务员文官制度改革的国家是:英国,
人们通常把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号(枢密院令)作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根本标志。
从总体上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产生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野; 第二阶段是实现事务官与考试录用的结合。 1805年,英国财政部开始设立事务官。 1830年,其它各部也相继设立了这一职务。 从此,英国政府的文职官员就正式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有任期限制的政务官。一类是常任的事务官。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为文官制度启动奠定了基础。
1854年,英国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
该报告奠定了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基础,确立了四项重要原则,
即: (1)建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
(2)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政府文官分为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两大类,前者从事执行政策的智力工作,后者从事办理日常事务的例行工作;
(3)建立统一的文官体制,对各部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允许各部文官相互转调; (4)建立考核在职文官的工作的机制。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晋升。 1855年,帕麦斯顿内阁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文官考试。
1870年,又颁布了关于国家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补充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
⑵ 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原因
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原因。武官 文官制度的建立更有利于统治阶级斗争胜利 更加集权
⑶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过程 内容作用
摘要 19世纪中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国会制度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以及英国官僚制度的腐败根源和东印度公司职员任命矛盾的产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系列探索,最终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对英国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改革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⑷ 英国文官制度是什么
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对文职人员进行管理的人事制度。包括文官的分类、考试、任用、薪俸、福利、培训、考绩、晋升、奖惩、退休、抚恤等。
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1853年。为了摒除用人徇私、任人唯亲、滥施恩宠的旧官吏制度的各种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措施。1855年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吏制改革,对文官的任用实行考试录用制度。1870年建立了公开的竞争考试制度。通过考试,统一各部门录用文官的标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意义
1854年,受财政大臣格拉斯顿授意,诺斯科特和屈维廉二人经过调查提出了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包括录用文官的四原则:
1、建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官员;
2、根据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把文官分成高低级两等;
3、统一文官体制;
4、根据文官才干和表现决定提升。
1870年竞争择优原则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100多年来,英国文官系统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由法律、法规组成的制度,涉及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迁、薪金、奖惩、退休、免职等方面。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的四原则,即政治中立、竞争考试、通才和常任,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保持政治稳定、高效和政策的连续性有重要作用。
⑸ 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是哪个国家
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政治的国家,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官制度比欧洲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英国要早六七百年,我则认为早二千多年。
《尚书。舜典》上有“三载考绩”的记载。
汉代的乡举里选,考选的人才都是文人。
隋唐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惟文才是举,唐朝人以诗取士,诗写得好才能当官。宋朝尤是文官治政最彻底的时代,边军队都靠文人管理。文人管理国家,其思想和审美意识影响就更大,在中国,“儒为席上珍”,文人即使不做官,其言行思想都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⑹ 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即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 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 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着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提出了以下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试;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文官(Civil Servance[复数],Civil Servant[单数])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高级文官还时时准备为大臣提供咨询,向其提供必要的情报、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显然,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
英国文官制度自1855年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它的特征的基本原则,诸如竞争考试的原则、常任的原则、服务的原则、中立的原则等等,早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了,而且至今也看不出有什么变革会使这些原则动摇。正是这些原则,使得这支近百万人的队伍促进和实现了国家权力顺利的在两党之间有秩序的易手,巩固和不断加强着国家民主政治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文官制度被誉为近代世界文官制度的鼻祖,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英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⑺ 英国文官制度是什么
女王陛下内务文官队伍是英国政府部门担任常任事务官的公务员的总称,是常在的官僚制建制,其职责是协助向英国君主及国会负责的内阁大臣,包括除外务官员以外的所有中央政府文官,以及苏格兰和威尔士两地政府的文官。
英国的文官(Civil servant)是君主法人(Crown)的雇员,包括中央政府系统非选举产生且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经选举或者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也不包括军队、警察、地方政府以及国会设立的企事业单位的官员、国民卫生系统雇员及王室内务官员。
许多英联邦国家都有类似的政府公务员制度。其特点是:
1、政治中立:文官不会因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换。文官主要的工作是执行政策,而非制订政策;政策失败,文官亦不用下台,以确保社会稳定。
2、择优而任:文官由一相对中立的考试制度招聘,以确保文官的才能。
内政部是一个政治中立的机构,其职能是公正地执行民选政府的政策计划。
像所有的仆人冠,公务员依法从参选的禁止国会议员,因为他们必须秉持政治中立义务。根据 1954 年首次通过并于 1984 年修订的条例,高级公务员(最高管理级别)成员不得在政党任职或公开表达有争议的政治观点,而中级公务员则不得担任高级公务员。
(管理)级一般必须征得许可才能参与政治活动。最初级的公务员可以参与政治活动,但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在大选之前的时期,公务员经历了深夜,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活动。
历史沿革
英国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和管理机构等的总称。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于19世纪中叶。19世纪以前,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国王,官员的任免实行恩赐制。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1700年《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
自此,英国官员分政务官与事务官。19世纪初,财政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1830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文官制度有了雏形。
1853年议会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进行调查,提出《麦克莱报告》。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通才,即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反对以应用技术及专门知识为考选条件;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考核及格后接受训练两年,按成绩分派工作。
这个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阿伯丁政府委派S.诺斯科特和C.E.杜威廉全面调查官员任用情况。1854年二人提出了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即《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它提出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和4项重要建议。从此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855年5月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年6月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
两个枢密院令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通常把1870年枢密院令的颁布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后,政府在1875~1930年间先后成立各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研究有关人事制度的问题,并颁布一些新的命令和规定。
1944~1945年政府实行了文官新训练计划和新考核方法的两项改革。1968年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全面设计,政府采用了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这是英国文官制度上的一次最重大改革。
⑻ 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形成于什么时候
1、1882年
2、加拿大和美国在英国的影响下,分别于1882年和1883年建立自己的文官制度。德国、法国、日本长期保留封建官僚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真正确立现代文官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文官制度的同时,第三世界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仿效或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制定本国的文官制度。
⑼ 分析一八五五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用高中知识解答
1.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已经完全确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成为近代化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其生产方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就必然要求一套相应的官僚制度以适应新的社会的需要。英国原本你的官僚制度显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文官制度的确立是符合英国当时生产方式和君主立宪国家的需要。
⑽ 英国文官制度是什么
英国文官制度就是对文官的录用、分等、提升、考核制度。
1853年格拉斯顿首相派斯坦福诺斯科特爵士和查尔斯杜维廉爵士研究了当时文官任命和使用的情况提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文官的录用、分等、提升、考核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这些建议以后逐步得到实施到1855年建立了由委员三人组成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管理对各部低级工作人员的录用考试。
到了1870年,政府正式以院令宣布,文官的录用,须一律通过公开竞争性的选优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得到任命。这样,英国的文官制度,才正式确立起来。
历史沿革:
1833年,英国法案正式实施了文官制度,主张公开竞争以确定公职人员的任用,这种人才的选拔十分的像中国的科举制度,而确实,这种制度的形成必须要鸣谢中国,因为这就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改良版,之所以说它是改良版,是因为除了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外,它还借鉴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实践经验。
1883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年金法》,这部法律从法理之上正式建立起来了文官的工资标准,而到了七年后,英国政府第一次对文官岗位进行了一个分类,将文官职务进行了一个细化,使得其更加便于管理。
而十年后,文官的考试内容也进行了一个改革,增加了口试的比重,这使得文官不再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职位,而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可以说,在19世纪的时候,英国的文官制度就已经基本确立了,而这也正为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说这个时期对于英国整个的文官制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