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人死在哪里

英国人死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29 16:34:37

A.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怎么死的

沙漠之鼠”蒙哥马利

--------------------------------------------------------------------------------

1887年11月17日,英国伦敦一个牧师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
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贝纳德·洛·蒙哥马利。他的祖父罗贝特爵士,曾是印度战争中的英雄,
外祖父却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亲是一位有圣者之风的主
教,而母亲则是一位意志坚强,为人严肃的家庭主妇。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对幼年时期蒙哥
马利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母亲对他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最大。
少年时期,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顽皮孩子,为此经常挨打。14岁那一年,他才正式上
学,学习成绩极差,这不是因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鹜不驯的性格使他变成了劣等生。但
是,他的体育却格外出色。他善于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也都很出众。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与
职业军人的素质有某种吻合之处,蒙哥马利向往军旅生涯,20岁时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
事学院。
1908年12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印度的皇家华维克夏团服役,任少尉排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尔会战,战斗中负了伤,并获得了
服务优异奖章。这是他荣誉的起点。伤愈之后,他任师司令部的上尉参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青年时代的蒙哥马利有重大影响。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戎马事业的
热爱,更坚定了献身于此的信念。因此,这段时间的实践对他以后漫长的军事生涯是举足轻
重的。1920年1月,他进入参谋大学深造,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
任少校参谋,并参加了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大学任教官。1930
年,陆军部选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编工作。1938年10月,奉调到巴勒斯坦任少将师
长。1939年8月,又接任远征军第3师师长职务。1927年7月27日,蒙哥马利与
卡弗太太举行了婚礼,此时他已40岁。新娘是一位已有两个男孩近40岁的寡妇。但俩人
婚后相敬如宾,10年后卡弗太太去世,给他留下了9岁的儿子戴维。此后,蒙哥马利一直
过着独身生活。
蒙哥马利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它业余爱好,他把敏锐的智力全部用在军事专业
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年间,蒙哥马利潜心研究战争理论
与实践。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对部属却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独,不善
交际,但却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现赢得部下的拥戴,他治军严格,善于用人,信奉“一种能凝
聚士兵于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与意志,一种能激发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于细节琐事,
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决策重大问题,他是一位众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杰出的师长和守备
区司令。尽管他才能出众,但人事关系却非常一般。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自命不凡,
得罪了周围的同行们,另一方面英国军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创新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率领第3师随布鲁克军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参加了在法国
和比利时的战斗。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多数指挥官惊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队,蒙哥
马利却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所以尽管他人际关系恶劣,但凭着其超群
的军事造诣,却巩固了国内的基础,布鲁克,邱吉尔等英国军界、政界的名人,都成为了蒙
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出征西欧失败后,英军于1940年6月撤回国内,不久蒙哥马利即
升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接着又在英国感到威胁最大的东南部任守备区司令。在完成这
些使命的过程中,蒙哥马利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才干。
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国战斗机的攻
击而毙命。于是,本已奉命指挥“火炬作战”的蒙哥马利,在24小时之后又奉命飞往开
罗,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是一支由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英国人组成的部
队。失败的阴影、沮丧的气氛笼罩全军。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立即整顿部队,
分析敌情,把新的目标和必胜信心灌输给官兵。他命令部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从阿
拉曼战线撤退。他针对隆美尔引诱盟军装甲部队先攻击、后用火炮击毁盟军装甲目标,从而
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宰战场的惯用战法,一反过去的战略战术,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进行
阵地防御战,迟滞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8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补足了油料之后,向盟军发起攻击。蒙哥马利在战前做了严
密认真的准备,并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对德军的这一行动了如指掌。他
简单、精确的诱敌计划,预备队的慎重集中,装甲兵力的严密控制,严峻环境下的沉着应
战,很快使英军化被动为主动。在德军装甲纵队预定出发前两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
机对处于集结状态的德军运输车辆实施破坏性攻击。战斗开始后,英空军又专门对付行进中
的德军坦克,使德军遭到了重大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反被包围,无力
重新发动进攻。蒙哥马利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严令部队紧紧抓住德军的一切弱点给以致命
打击。在作战中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经常奔波于各战场。他不戴头盔,却戴一顶澳大利亚军
帽。这顶在英军高级指挥官中独一无二的贝雷帽,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它成了蒙哥马利
的外部标志。官兵们在前线见到它就会受到鼓舞。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国第8集团军重
振军威,连连奏捷,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军名将隆美尔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地
位。1942年10至11月,经过几番交战,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遭到了毁灭性打
击,英第8集团军赢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重大胜利。英军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
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火炮1000
门,坦克500辆左右。蒙哥马利由此声名大震,被称为“沙漠之鼠”。1942年11月
至1943年底,蒙哥马利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这段时间,他虽无特别的建树,又在西西
里无端地指责过美国名将巴顿和布莱德雷,公开对美国人的军事能力表示不信任,曾引起不
少非议,但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
1944年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各一个集
团军),负责准备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是他戎马生涯的又
一光辉时节。他充分发挥出色的组织才能、过人的意志、敏锐的眼光和称职的指挥官所必备
的“简单观念”,在设于他母校圣保罗的指挥部里,精心制定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
计划。为了实现战役的突然性,盟军曾采取许多措施隐蔽地集中兵力兵器和迷惑德国人。6
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7月24日,盟军占领了宽100公里,纵深30一50公
里的登陆场。这个登陆场的面积虽然比蒙哥马利制定、经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批准的预定
登陆面积要小一半左右,但在占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盟军仍能在这个登陆场上集中大量
兵力兵器,使德军的一切反扑都归于失败,从而实现了总的战略企图。
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盟军集群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西北部作战。1945年任英国驻
德国占领区总司令,1946—1948年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
西方盟国防务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武装
部队第一副总司令。
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后,在家乡渡过了他的余生。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
雄,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至今仍是一位引以为荣的传奇式人物。
------------------

所以他是自然死亡的。

B. 拿破仑是怎么死的死在哪里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挑选了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尔戈将军随行。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为他已经在滑铁卢战役后彻底绝望了。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并整理。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也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

C. 拿破仑真的死在圣赫勒拿岛上吗是不是拿破仑本人

拿破仑的名字,我们都是比较熟悉的了,但是对于拿破仑的经历,或许熟悉程度并不是特别深,但很多人都知道,拿破仑这个曾经的无挡之军,最终还是在滑铁卢失败了,滑铁卢后来也就成了一个拥有失败含义的代名词。拿破仑最后一次失败之后,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据说他最终也是在这里死去的,但是却有人认为,真正死在圣赫勒拿岛的并不是拿破仑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拿破仑真的没有死在圣赫勒拿岛吗?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孤独的有人岛屿,圣赫勒拿岛绝对可以上榜。

圣赫勒拿岛为什么会孤独?给你一组冰冷的数字。圣赫勒拿岛位于大西洋的中部偏南位置,非洲与南美洲中间。圣赫勒拿岛距离南美洲最近点是3400公里,从圣赫勒拿岛到非洲西海岸,也有1950公里。北距西非海岸也有两千多公里。即使是同样孤独“兄弟岛”阿森松岛,也有一千多公里。

圣赫勒拿岛面积不算小,121平方公里。但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如同大海里的一只蚂蚁,要多渺小有多渺小。这个大洋中心的小岛,是葡萄牙人卡斯特利亚于1502年5月21日发现的。之所以定名为圣赫勒拿岛,因为这一天是一个名叫圣赫勒拿日的宗教节日。

不过葡萄牙并没有在岛上干什么事,又过了86年,也就是1588年,才由英国人加文迪希“二次发现”该岛。圣赫勒拿岛的历史非常简单,1659年,圣赫勒拿岛正式属于英国的所谓东印度公司。英国在岛上可没干什么好事,经常从非洲贩卖黑奴较好黑心钱。奴隶制废除之后,岛上需要劳工,英国就从当时的清朝骗来很多华人来岛上当劳力。时间到了1815年,有一天,从欧洲方向驶来一条船,船上的英国军人押来一个人。此人个头不高,却曾威震欧洲大陆,他就是一代历史巨人拿破仑-波拿巴。

如果不是滑铁卢那场荒谬的战役,拿破仑是有希望统治欧洲的。但历史不能假设,来自科西嘉的枭雄失败了,他成了联军的俘虏,注定要跌入历史的尘埃。

不过,拿破仑本人显然不这么认为。

1814年,英国等获胜方把拿破仑囚禁在厄尔巴岛,位于拿破仑老家科西嘉岛与意大利西海岸之间。只关了一年,因为反法各方内斗不断,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溜了出来,悄悄杀回法国,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欢迎。拿破仑冲破历史的牢笼,再次主宰法国。3月20日,拿破仑在巴黎建立了着名的百日王朝。

这个百日王朝也就三个多月,就成了历史老古董,拿破仑再次成为俘虏。这一次,反法同盟汲取了教训,厄尔巴岛距离大陆太近,利于拿破仑逃脱。必须把拿破仑流放到一个四不靠的荒岛,让他永世不能再回欧洲。万里之外的孤岛圣赫勒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拿破仑的同伙再有通天之能,面对圣赫勒拿岛让人绝望的孤独,也无计可施。

即使如此,反法各方还是不放心,在拿破仑被囚禁的朗伍德别墅外重兵把守,而曾震撼欧洲的拿破仑,所能活动的范围,也就是方圆12公里。

刚来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拿破仑还非常自信,他相信还会第二次东山再起。所以,拿破仑在岛上的生活非常积极,还苦练英语,没事锻炼身体。可拿破仑左等右等不到来自法国的好消息,他准备越狱。拿破仑找来一个替身,让自己蹲大牢,没想到这个替身被海淹死了,越狱计划失败。

随便时间流逝,拿破仑越来越没有信心再造历史。1821年5月5日,法国大帝拿破仑撒手人间。

不过,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说法。死在圣赫勒拿岛的,根本不是拿破仑-波拿巴,而是一个替身。那真正的拿破仑去了哪里?据说又回到法国。

有个叫弗朗西斯-罗布德的法国人,他是拿破仑第四个替身,在战争年代为拿破仑服务。拿破仑兵败后,罗布德成为一名兔子养殖能手。1818年的一天,有个神秘的医生借口买兔子,把罗布德接出法国。不久后,一艘来自美国的船出现在圣赫勒拿岛附近。再之后,就很可能上演了真假拿破仑的调包计。真的拿破仑借着历史的重重迷雾,不知去向。而假的拿破仑开始拒绝接见任何人,性格也和之前的拿破仑大不相同。直到1821年,拿破仑据说被毒死。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理由。当时拿破仑的母亲还健在,哪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子?可当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生病时,“拿太后”没有丝毫的伤心。所以,有些人认为,“拿太后”当然不伤心了,在岛上生病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儿子。

历史真相,早已被大西洋浩荡的海风吹得无影无踪。也许,拿破仑是真的逃离孤独的圣赫勒拿岛,但至少在官方名义上,他的人生终点还在圣赫勒拿岛,遗体被送回法国。

历史上的圣赫勒拿岛本就非常孤独,而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通向亚洲的船只都要在圣赫勒拿岛进行补给,还算有点生机。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经过圣赫勒拿岛的船只越来越少……

D. 我想问问,英国人死了,用棺材吗还是用其他的

现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不用棺材的了, 直接火化的, 也有少部分地区还是用的

E. 拿破仑简介 死亡地点

既然是简介
我就写短点,太长了就不叫【简介】了

拿破仑(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死亡地址: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在法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英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F. 英国葬礼习俗

英国的丧葬习俗较简单。如家中有人不幸故去,家人便会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小启事,说明丧礼将在何时何地举行。参加丧礼的男女都穿黑色或颜色暗淡的服装,只送鲜花或花圈。

英国人喜欢安静,讲究礼节,性格内向含蓄。不会与陌生人随意搭讪或攀谈。如上门拜访一定要征得受访者的同意,并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不能早到,更不能迟到。

英国人在正式社交场合特别注重服饰衣着。在工作场合,着装严肃、庄重,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制服套装。

(6)英国人死在哪里扩展阅读

英国的风俗禁忌:

忌谈个人私事、家事、婚丧、年龄、职业、收入、宗教问题。由于宗教的原因,英国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日常生活中要避免"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准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话,则认为这是双倍的不吉利。

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这种"V”形手势,是蔑视别人的一种敌意做法。上街走路,千万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车辆都靠左行驶。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G. 英国人死了怎么处理

英国是基督教国家,按福音书是必须土葬的。但据说由于英国丧葬费用10年来上涨80%,过去一年平均费用上涨7%,达到7622英镑(约合1.25万美元)。预计今后5年将继续涨价。加上遗产管理费大幅上涨,平均达到2160英镑(3548美元)。恐怕越来越多的英国穷人“死不起”了。

H. 亚历山大的陵墓在哪里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至印度河、西至圣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但遗憾的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历史记载却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和个人色彩。因此,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来评价这位傲视一世的英雄。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波兰考古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刊登并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个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也使得埃及警方不得不处于戒备状态。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那么这位着名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关于这个谜众说纷纭。亚历山大的死因历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的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却变得心情阴郁烦闷不已。

一次,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述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派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勃然大怒,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

这些琐事,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弄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有一个传说: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是死于阴谋,而不是自然死亡。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卡拉卡尔皇帝、奥古斯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了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4世纪,有关陵墓主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异常兴奋。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7000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只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遭到了破坏。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慢慢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来年,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其位置做了一个有趣而大胆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这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放有许多稀奇精美之物,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及有关历史记载。20世纪末,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上面有宝石,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安放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战盔、王权标志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其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力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不能寻觅,悄然失踪了吗?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神秘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呀!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亚历山大的婚礼

I. 牛顿死后葬在哪里

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之墓,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之角”。牛顿于1727年3月28日入葬威斯敏斯特教堂,葬礼仪式高贵隆重。他的遗体安放在耶路撒冷礼拜堂,大部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参加葬礼。他的抬棺人是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长,两位公爵和三位伯爵。

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9)英国人死在哪里扩展阅读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

它始建于公元960 年,自威廉一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后,王室的加冕礼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

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

但这仅是威斯敏斯特颇具意义的部分原因,更让它久负盛名的是这里埋葬着许多着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丘吉尔、牛顿、达尔文、乔叟、斯宾塞、狄更斯、布朗宁、弥尔顿、拜伦、哈代等人都安息于此。

除此之外,“诗人角”还为莎士比亚、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没有埋葬此处的文学家设立了纪念碑。

J. 英国人死后如何埋葬

有土葬火葬水葬冷冻葬等诸多形式,甚至有烟花葬,就是骨灰混合烟火打出去。。。额。。
假如是基督教徒的话一般为了复活是土葬的,东正教或者犹太教之类的也是土的。新教就比较宽容。

阅读全文

与英国人死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4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6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8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4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4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4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91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4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7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3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8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6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