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贸易顺差)地位,英国处于入超(贸易逆差)地位。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使中国白银外流,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② 跪求清朝时期,中英之间存在什么贸易矛盾
最开始贸易顺差吧,中国出口丝绸茶叶远远大于从英国进口的东西,英国的钱大量的流入中国。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差,很卑鄙的向中国输入鸦片,扭转了贸易差,到林则徐那年,中英贸易是逆差了,中国亏大发了,这才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 贸易的顺逆差
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
贸易逆差,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
④ 中国与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大概什么朝代就开始了
清朝统治后期,正当的中英贸易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绞尽脑汁。后来,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4)英国与中国贸易顺差是多少扩展阅读:
秦代时期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岭南地区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先秦和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由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便是见证。
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
1974年底,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这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一军处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厂遗址。1975年,秦代造船遗址开始发掘,清理出一段29米长的船台。
1997年,发现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厂,因为南越国宫署直接压在工场之上,因保护宫署不再往下发掘。经过多次的勘查研究,结论为工厂是由3个长度超过一百米、走向东西、平行排列的木质造船台以及南侧的木料加工厂组成,可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⑤ 毛概试题 为什么中英贸易顺差
中国对英国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对英国的出口大于从英国的进口,相反中英贸易逆差是指,进口大于出口。
⑥ 2010年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额的前十名的国家 以及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和逆差的前十名的国家 十分感谢!
出口前10位(按顺序):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荷兰、法国、韩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进口前10位(按顺序):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中国香港、韩国。
⑦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出人意料!网友:连起因都超乎你的认知
有一场战争的起因和结果都出人意料,那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说到这场战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虎门销烟引起的,而英国则是为了维护鸦片商人的利益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咱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时间差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25日才结束,历时23天,总共销毁鸦片19187箱2119袋,总重量达到2376254斤。
1840年6月,英国侵华远征军47艘舰船和4000名陆军在海军少将懿律率领下抵达广东珠江口海域。
此时,距离虎门销烟过去了整整一年!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因为当时的通讯和交通都没有今天这样发达,但就算是再不发达也不至于在虎门销烟一年后才开战吧?
一年中发生的事件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在这一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
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发生涉及洋人的案件,都是由西方领事官员裁决。
但是,林则徐则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兇手,义律拒不交出兇手,只判了几个月的监禁了事。
8月15日,这事发生后林则徐下令禁止与英国的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与清朝的贸易受阻以及大英国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由,作出了“派遣舰队去中国”的决定。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正式封港,并且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
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上发表演讲,她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严重关切,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而这个通商关系中断才是引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键原因。
4月,英国国会对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
只是采取军事行动,但却并没有正式对清朝宣战。因为英国一直认为这只是为了通商断绝而采取的军事报复行动,既不是为了鸦片贸易,也谈不上是什么战争。
因此,才有了英国舰队在1840年6月从印度开赴中国,开始了这场中、英之间没有宣战的战争。
打开中国市场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840年1月,清朝宣布永久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才是引起这场战争的真正导火线,英国国会谈论是否出兵中国的原因也是通商断绝,而绝不是为了鸦片贸易。
要知道,鸦片走私只是英国商人追逐商业利润的个人行为,并不是英国政府的国家行为。
很多人觉得鸦片贸易的真正元兇是东印度公司,而东印度公司既是英国在印度的代理人,也是英国在亚洲扩张的急先锋。
这一点的确没错,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是带有浓厚的英国半官方色彩,并拥有英国王室授予的对华贸易专卖权。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能不知道,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六年前,英国王室和东印度公司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最终,英国王室废除了授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专卖权,致使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贸易逐渐衰落。
因此,在虎门销烟前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都是一些独立经营商人。
而且,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对驻华使节的训令中一再表示:
正如费正清先生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所说:
所以,这一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只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已。
还有,《南京条约》上面没有一项内容是涉及到鸦片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强占香港、赔款2100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和税率协商。
所以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英国发动这场战争也并不是为了鸦片贸易。
中国市场对英国商品并不买账,中国商品在英国却大受欢迎
英国本来是想通过这场战争,打开与中国的贸易大门,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
但是,大量英国商品输入中国后,他们才发现中国的市场对英国商品并不买账。
从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棉纱由260万磅上升到290万磅,增幅才不过10%,而棉布的输入居然从310万匹下降到200万匹,减少了30%以上!
从1846年以后,中国的进口货物总值连续三年大幅下降,1848年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20.1%,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而反观中国商品的出口,无论品种或者总量都是连年递增。
特别从1846至1856年的十年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从1846年的4674.6万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万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增幅都非常显着。
谁能想到,战争的结果竟然是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迅猛增加,而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反倒是增幅缓慢。
最终造成了中国对英国贸易的巨额顺差,从1850年到1856年的短短六七年间,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顺差从4274880英镑增加到8436072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即便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的提升,也无法弥补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中国仅仅生丝一项的出口就足以将鸦片走私的金额抵消了。
而这样的战争结果,恐怕就是英国所始料未及的,也是出乎我们大家所预料的。
⑧ 英国早期被不同的侵略者占领时,中国处于哪个时期
近代最早侵略中国的是英国,在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语: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战争起因:
1、贸易顺差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干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2、鸦片走私
鸦片的主要种植地——印度,英国从其殖民地印度装运鸦片来华。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瘾,中国清朝亦开始严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场仍然存在。清廷于雍正年间已明令禁烟而此时英国本土鸦片的使用仍然合法(英国本土的鸦片禁止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之后实行)。但清廷官吏也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甚巨,故默许在广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中国舢舨进行鸦片走私,使禁令如同虚设。鸦片贸易相关环节关系人利润甚丰,因此鸦片走私日益扩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间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令英国出超,并反使中国入超。“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清廷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贸易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更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鸦片流毒甚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众,为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
3、虎门销烟
吸食鸦片的中国人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虎门销烟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1839年3月,林则徐[4]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
“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
⑨ 中国对那些国家的贸易是顺差哪些是逆差
去年中国总共的贸易顺差是270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贸易顺畅为3700亿美元(不包括香港转口),对荷兰贸易顺差700亿美元排第二, 对印度贸易顺差550亿美元排第三。
对日本,及德国基本贸易平衡 (算上香港转口贸易)。
(9)英国与中国贸易顺差是多少扩展阅读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