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留学生活中与英国人交往要注意些什么
学会与英国人交往是每个去英国留学的朋友都必修的课程,在与英国人打交道时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呢?一些英国留学前辈为大家提出了实用建议。
就读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崔帅说:我来英国的这半年时间里,结识了不少礼貌友善、乐于助人的英国同学。他们很有分寸和修养,比想象中有一定距离。刚来英国的同学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英国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这就需要双方多沟通,做到互相理解。Cultural
shock是难免的,不要为了躲避文化冲击就不去和英国人交流。但渡过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够如鱼得水了。另外,我认识的英国同学们都很乐于了解东方文化,学习另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并且十分勤奋!我们自己也要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保持开明的心态,接触各国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Claudia说:作为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我来英国上学依然感受到了文化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相比,更加守规矩,很少有人挑战权威,提出质疑。英国也有一些不易懂的方言,但是在伦敦上学和生活会容易很多。英国同学学习也更刻苦一些,很早就有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建议华人学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社会中,尽量做到open-minded,不要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中,不肯走出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晓晔:
我接触的英国人,都十分礼貌和活泼。他们知识面很广,也很平易近人。因为我的专业是公共管理政策,英国同学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对于政体结构、政府管理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看法。很多同学来英国之后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日常生活的语言和知识已经具备,但依然在英国同学谈到本国的某个事物或是现象的时候觉得茫然。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英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特有词汇和典故,才能做到更好的沟通。不要放弃任何听、说的机会。多听多说不但能够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能对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资质有很大的提高。
就读于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的Constance:英国人给我的感觉是很严谨守时,之前对本地人的印象大多是古板不易变通,但伦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城市。在这个城市任何的现象发生都不令人吃惊。很多中国学生来到英国,会渐渐加入中国人的小团体,慢慢变得与世隔绝起来。其实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学校一些社团活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一下英国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们常常很会替别人着想。
Danielle是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学生,他说:我来英国八年了,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都很惬意。我觉得英国人十分友善,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包容、civil和diverse。很多刚来英国的中国同学在起初沟通遇到问题时,常常就以“算了”的心态避之,殊不知这样带来的误会反而越来越多。我的建议是不懂就问,同时尊重对方的隐私、社会风俗和个人习惯。学校里可能还是相对比较segregated,而一旦参加工作,会接触更多层面、更多方向的人群。
㈡ 如何和英国人相处
英国人的特征
英国人友好,热情,也多少有一点傲慢。英国人诚实,厚道,不乏有一定的幽默感。
英国人比较准时守约,讲究礼节,在正式社交场合特别注重服饰。
英国男人讲究"绅士风度",英国女人严守"年龄秘密"。"女士优先"在英国已成为风气。
英国人不愿轻易吐露心扉,也无意打听别人的隐私,以"不管闲事"着称。
英国人不欣赏美味,不善于烹调,但却讲究席间礼仪。
英国人颇爱宠物,对马、狗、猫、鸟等动物感情很深。有"爱我就爱我的狗"之说。
天气是英国人经常的话题。
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
2、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不列颠人特别是英国人,有隐藏他们感情和在公共场合举止保守的名声。这种概括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不能应用到一个拥有5600万人口的民族身上。苏格兰人、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人就觉得他们不该得到这种看法。英格兰也有鲜明的宗教差异,北部的人显得比伦敦和东南部的人更加自然和开放。海外游者把看到的不列颠生活的某些方面当成了典型的不列颠生活。如在公共交通车上,人们不跟其他乘客讲话。聚会时人们不拥抱,第一次见面经常只是握握手。在戏院、音乐厅和电影院里,演出当中观众保持安静。如果游客主动开始谈话,将发现不列颠人是乐于助人和体贴的。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不列颠人举止的某些方面便显得自然亲切。一个例子是工作上在地位不同的同事中,不称呼职务,人们很随便地相互叫名字。
英国人经常在家里待客,但是,除非你与朋友特别熟悉,不然连一个电话也不打,不弄清做客是否方便而突然拜访是不合适的。如果接受了在某人家里用餐的邀请,这会被看作是很正式的约会,如果到时候不去将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如果你真得想取消邀请,一定要让主人在做准备之前尽快地知道。如果有些东西自己不吃,一定要事先让主人知道,以免当天的尴尬。不管是仅仅吃一顿饭还是更长的做客,习惯上都要给主人带件小礼物--比如鲜花、巧克力或一小瓶酒。
如果你与一户不列颠家庭住在一起,随时都要举止谨慎。做到准时吃饭,如果需要取消一顿饭,一定事先通知主人。保持房间整洁;让主人知道你外出要很晚回家,使他们不为你担心;如果你提议帮助干家务活,通常你的提议被拒绝,但仍然让主人由衷感谢。
不列颠人的用餐时间都遵循固定的模式,早餐是土司砚或谷类食品,也可以是很讲究地做的早餐,有鸡蛋、熏猪肉、香肠和西红柿。中饭,也被叫做午饭或正餐,除了星期天人们要吃一顿用带骨头的腿肉烤成的烤肉外,平时很简单。如果家庭成员在工作或学习,午餐一般不在家里吃。晚饭一般是每天的正餐,也叫做正餐或茶,如果被邀请去某人家里?quot;茶",很可能你得吃到食物,而不仅仅是喝一杯茶。
尽管通过在中国学习,留学生的英语已经达到了精通的程度,但当你到了这里却发现要听懂口语还是很困难,这时不要惊讶。人们说话比你想象的要快,他们会用很多你所不熟悉的白话表达。这因为全国有很多种不同的口音和方言,如果听不懂,不妨叫人们慢一点重复一下就行了,渐渐就会适应不列颠说的英语。
地名是留学生觉得不好读准确之处,像威尔士的一个地名有52个字母,因而要给出英国各地地名的发音规则是不可能的。遇到这样情况写下你要参观或需要知道的地方的名称,然后,请人帮你确认一下,是个明确的做法。
人们在商店,银行和公共汽车站都排队,若有人不遵守这条规则,排队的人们会生气地认为夹塞儿是不礼貌的行为。
留居英国人士受到法律保护而不受种族歧视。但有些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地区,有种族关系紧张的问题。留学生可向校方询问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在遭受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应该到电话号码簿上查询电话号码,向民族平等委员会的当地机构报告。
在英国同性恋不违法,但男同性恋的年龄是18岁,而女同性恋的年龄是16岁。对这种同性恋生活的态度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害怕和怀疑,甚至有些群体是持敌对态度的。在超级大城市里,有专门让男女同性恋者们去的俱乐部,酒吧和其他聚会地点。如果有疑问,那么小心行事是明智的。至于那里每个人在性上都很主动,应该采取措施预防传染上艾滋病。
给16岁以下的人抽雪茄是违法的。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如果在铁路车厢或伦敦地铁车站这样的地方违反这条规则,将被处以罚款。饭馆通常提供无烟区域。当与他人吃饭或喝酒,特别是到别人家里做客时,在点烟前一定要问一下"是否介意我吸烟?"
在英国喝水是总管道供应的,一般厨房里的水龙头是卫生的,卫生间的水是不安全的,喝瓶装的矿泉水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在公共场所一定不在喝水龙头里面的水,除非它标?quot;饮用水"字样。河湖可能被污染了,在里面游泳前要问一问周围的人,注意不要喝里面的水。到海滨洗海水浴,在下海游泳之前,检查一下附近的状况,海水是否已被污染。 美国风俗文化 从重视阶级地位的国家来到美国的游客,或许觉得美国并不特别尊敬显要人物。美国人向人鞠躬致敬,不会因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别殷勤,会多鞠几个躬。不论在家或搭乘汽车,美国人通常不会要求贵宾坐上特定的座位。礼让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见到的礼让情形,可能是请吃饭的时候,让贵宾坐在主人或女主人的右面。在某些国家里,汽车后座是上座。但在美国,私用汽车里驾驶座旁边的位子才是上座,一半是因为司机往往就是主人自己,另一半是因为坐上前面那个座位,可以清晰地看到车外的景象。体语 你知道吗?两个人谈话,彼此所站的距离,随文化不同而异。在一些国家里,人们交谈时可能站得很近,谈话下去,两张面孔常常越来越贴近。根据研究所得,美国人谈话如果跟他人站得太近,就觉得不舒服;他们最合意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另有一些国家的人,还喜欢站得比五十公分更远一点交谈。 你会注意到美国人的另一个社交习惯,就是他们跟其他许多民族一样,说话时往往做手势。他们谈天之际,可能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轻拍小孩的脑袋,以示亲爱。依照其他国家某些民族风俗来说,这种表达法可能不受欢迎,尤其是用左手来表达。许多美国人都用惯左手;在美国左右手没轻重之分,不论用左用右,都没有什么不敬。不过,在这一类的小事上,如果对方在社交场合中用双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话,你只须略加犹豫,你的美国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静居独处 美国人无静居独处之念,往往是游客难以了解的。美国人不是围墙高筑、重门深锁的国民。他们的院子通常连在一起,连篱笆亦付阙如。他们通常不经邀请,也不先通个电话,就互相过访;他们在办公室工作,总是大门敞开。 他们无静居独处的念头,也许是本国历史发展的结果。美国是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美国从无筑墙之城,美国人也用不着防犯邻邦。美国在初期居民极少,所以邻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们摒诸门墙之外。邻居在艰苦创业时会提供保护和帮忙,他们彼此守望相助。 从美国早期历史发展出来的这种不愿独处,只求坦然相对的愿望,游客可以从许多小的地方观察到:美国家庭可能有几间无门的房间或只有玻璃墙。假若你看见有人走出你的房间忘了关门,别认为他粗鲁无礼。帮他们,让他们知道你喜欢把门关上,要不然你就得适应新方式了。总之,你对于彼此间的不同,要忍耐。沉默 美国人人都不喜欢沉默。他们会侃侃而谈,以免谈话中止,纵使片刻的停顿,亦非所愿。假若你很久没作声,美国人就会尽量设法让你加入谈论。他们也许问你是不是身体不舒适,要不要他们帮忙。不过,美国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说的话,可能默不作声。他们不出声,未必表示他们同意你的意见,而是表示他们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是没有礼貌的。说话爽直 游客到了美国,都发觉美国人不说“废话”。这就是说,美国人答话的时候,往往简单到只说“是”、“不是”、“当然”,或极普通的一个“对”字。但简单的答语并不表示美国人怠慢、粗鲁或脑筋简单。美国人平时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个“嗨”。真的,你在美国居留期间,将一再听到这个招呼,几乎人人都说,不论地位、年龄、职业。不过,听惯了比较长的、漂亮话的人,也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对美国人的“坦言”不当一回事。 美国人感到难为情时,就实话直说。遇到别人特别客气的称赞或道谢时,美国人可能难为情而不知道该答什么话好。他们不是有意粗鲁无礼,他们其实是喜欢别人称赞他们的。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圣诞节,美国人通常不送礼。因此,你会发现美国人接到礼物的时候很难为情,他们如果没有东西回礼,就更加如此。他们大体上是个热情不拘礼节的民族。介绍 美国社会风俗跟别国社会风俗大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名字的称呼。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太客套了。不论年龄,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称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亲近。不过,你如果觉得直呼其名不好,尽可用比较客气的称呼。你可以向对方笑笑,说你已经习惯成自然,初与人见面的时候总是比较拘谨,过一阵就会直呼名字了。 介绍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思。”遇到这种情形,你可以自己决定该称呼那位女士为“玛丽”还是“史密斯小姐”。有时你们两人交谈,开头是称呼对方的姓,但没过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对方的名字了。你尽可自己选择,假若你不愿意一下子就直称别人的头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习俗称呼别人,谁也不会觉得你没有礼貌。 你可能会注意到,美国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几乎从不提彼此的头衔。如果你平时听惯了不离头衔的谈话,就会觉得美国人说话不客气,不近人情。你高兴的话,尽可依你本国的习惯称呼别人的名衔。美国人听你这样说话,只是觉得有趣,觉得特别。不过,假若他们谈话时不称头衔,你可别不高兴。加拿大文化习俗加拿大吸烟人数较少,大多地区尤其公车等公共场合都禁止吸烟,餐馆则大多分为吸烟区和无烟区,就餐时如想吸烟,在入座前应请侍者安排吸烟区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烟,要先得到主人的许可。加拿大人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干净。在加拿大拜访他人无论正式与否,都须预约,意外的来访是不礼貌的。加拿大人见面礼仪一般为握手,在特殊场合如法语场合可用拥抱等法国礼仪。与加拿大人交谈时,切忌以手指点,交谈距离应远近适宜,交谈内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龄等隐私问题,最好不要随意谈论加拿大和美国的差异或有关加拿大英语区和法语区的话题。在进出大门、电梯和上下楼梯、车辆时应礼让妇女和老人,等车或等餐厅座位时应排队。加拿大人习惯吃冷食,以晚餐为重,同加拿大人吃饭不要过度礼让和劝酒,加拿大人多不喜肥肉,讨厌虾酱、腐乳等腥怪气味的食物,动物内脏和脚爪是加拿大的食物禁忌。加拿大宴会等一般为双数席位,忌讳数字“13”。黑色和紫色是加拿大不受欢迎的颜色。在加拿大白色百合是葬礼使用的,不要用来送人。即使小孩子在游泳时也应穿上泳衣。加拿大夏季会有穿着比基尼的女士享受日光浴,不要过分惊讶。
㈢ 如何与英国人交流
在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点的是:
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还要取决于你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力,英语口语技巧不是很好的小伙伴记得提升一下自己,报个课程,跟着英国外教一对一的学习,锻炼自身的口语,在说口语的时候,外教还能够及时的纠正发音,想要测试自己的口语水平,或者是体验跟英国外教对话,则点击这里:免费领取,双证外教1v1在线英语课程,点击即可领取
在英国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 如需要取消预约时,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注意,不过在日常生活或者交友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你。
㈣ 怎么和英国皇室打上关系
无论是进门还是出门,绅士绝不会留给别人背影。昨日,世界顶级社交和商务礼仪大师、吉尼斯世界纪录皇室礼仪顾问唯一纪录保持者威廉·汉森来到成都,为成都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培训,当他走进培训室时,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威廉·汉森面带微笑的脸,而当他关门离开时,仍旧微笑着退步关门。
从握手到说再见
都有很多讲究
交谈时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对方,聆听时时而微微点头,黑色西装、白色衬衣搭配一条黄色的领带,威廉·汉森的举手投足间,都给人一种绅士的气度。从怎样握手开始,讲到站立的姿势,端茶杯的方法,甚至在离开说再见的时候都有很多的讲究。威廉·汉森假设性提问,如果你要跟英国皇室见面的话,要怎样做呢?“一定要记住,伸出右手,视线要看着对方,手心向内,握手最好是有力地握两下,面带温和的笑容。”他还补充说,如果对方收回手,那表示跟你握手的时间到了,自己的手千万别被对方带着拖动。
除了握手、见面时脸颊的亲吻、开门关门的仪态等基本礼仪外,威廉·汉森还给大家讲解了与皇室见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你的背部必须打直,离开的时候也必须后退,永远不要用你的背部来对着对方,也永远不要问他们私人性的问题,这都是不礼貌的。”他讲解说,一定不能说完再见就转身,有礼貌的离开应该是要微笑着退后走两三步,然后再转身,再离开。“礼仪就是要教大家通过身体语言,在离开的时候给对方留下深刻的、有礼貌的印象。”
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商务精英,以及皇室成员,都是威廉·汉森培训的对象。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都需要培训西方礼仪,大到参加西方婚礼、进行面试、约见客户,小到说话的音量、餐桌礼仪和个人的穿着,都是需要注意的,“这些都是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注重和具备的。”
成都人的热情友好
给礼仪大师留下好印象
这是威廉·汉森第二次到成都,在成都,他印象最深的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好,“我会收到很多微笑,人们对我很友善,很亲切,这是一座热情的城市。”他说,在成都,有很多朋友特地请他吃饭,也让他感受到了成都的热情:“他们请我吃饭,都会点好多菜,桌上摆着很多美食,让我觉得这就是对我的欢迎与款待。”
威廉·汉森从事礼仪培训已有8年,同时他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皇室礼仪顾问唯一纪录保持者。他为英国、美国、迪拜、意大利、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不同客户做过培训,包括中东皇室家庭、英国皇室、政治
㈤ 英国交往礼仪
绅士尊守礼仪
握手----女伸男接
走路---男右女左
开门---男为女开
进餐时,吸烟被视为失礼;当着别人的面剔牙是不礼貌的。在人面前打喷嚏,咳嗽时,要以手帕掩遮。按英国式的做法,手不能放在桌子下边。因此,用餐时不要把手放在下面,不要用手取装在裤兜里的手帕,也不要去拣掉在地上的东西。在吸烟时,一根火柴或一次打火不能为3个人点烟。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用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其发响不止,便会带来不幸,因此,在与英国人一起进餐时,要尽量避免刀叉器皿撞击声。席间谈话时,切忌以王室的事情作为谈笑的资料,也别谈带有讽刺英国皇家的话题。因英国法律规定,不允许非议英国国王及王室人员。另外,在称英国人时,避免用“English”一字表示,宜用“British”一字。因为“English”之意仅代表英格兰而不代表苏格兰或威尔士等英国其他民族。
英国人对生活中的一些私事很介意,除了熟识、很密切的朋友外,一般人不能询问生活中的事,如有多少钱、每月多少薪金。看见了朋友戴了一块很漂亮的手表,也不要问这表值多少钱。其他如房租等属于钱的问题,最好别提,否则,对方认为你很粗鲁。又如年龄、尤其是妇女的年龄从不愿别人过问。
在英国的日常宴会上,要先倒牛奶,然后倒红茶。主要是为了防止茶叶沾在杯子上。茶壶除了女主人外,谁都不要动。把烤牛肉切成薄片是男主人的任务。男主人还要注意是否在座的所有人都分到了食料。
英国人认为“13”是一个不祥之数,如果遇上星期五恰好又是13日,则被认为是双倍的不吉利。因此,与英商业务往来宴请时,要避免宾主共13人,业务有关的活动也不要安排在13日。英国的旅馆、饭店一律没有 13号房间。在剧院里找不到13排、13号座席。多数英国人则认为“7”这个数字可带来好运,并把星期六看作是黄道吉日。
如果和英国人相会或道别,握手时要避免穿过别人的手。英国人认为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英国人对自己的幽默感十分自豪,如果当面对一个英国人说,你没有幽默感时,可能就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因此,在与英国人谈话时,应十分注意这一点。
在英国,请吃饭或看歌剧等则可以代替礼物。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轻的礼品,以免行贿之嫌。礼品一般可送高级巧克力、名酒、鲜花,特别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帘画、台布、花瓶、绘有熊猫图案的纪念品,软木雕、虫鸟花草贝雕、艺术陶瓷等,英国人格外喜欢,而他们对客人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不感兴趣。在英国,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因涉及到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来送人。如果送花,应避免送菊花、白色的花、紫色的花(这些花是葬礼时用)。白色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不宜送人。盆栽花一般在宴会后派人送去。
仪态礼仪
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
在英国,当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取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们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商务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
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小费。在主人家中作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㈥ 与英国人交谈的基本礼仪是什么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装潢等。
㈦ 和英国人交往要注意那些礼仪和细节
和英国人交往要注意以下礼仪和细节。
1、在称英国人时,避免用“English”表示,宜用“British”。因为“English ”仅代表英格兰,而不代表苏格兰或威尔士等英国其他民族。
2、英国人认为绿色和紫色为不吉祥的颜色,在图案中点缀性的使用是可以的;忌讳白色大象和山羊图案。他们喜欢马蹄铁的图案,认为其可招来好运气,是吉祥之物。
3、与之交谈,忌谈及个人私事、婚丧、收入、宗教等问题,尤其不要谈论女士的年龄。也不能手背朝外做 “V”形手势,他们认为这是蔑视别人的做法。
4、他们认为“13”是不祥之数,多数英国人认为“7”这个数字可带来好运, 并把星期六看作是黄道吉日。
5、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6、不能挤队,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7、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
㈧ 与英国人交谈的基本礼仪
英国】 英国人的礼仪与忌讳 英国人在初相识时,一般的礼节是: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妇女引见男子;向有贵族头衔的人介绍没有头衔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在两个妇女之间,是向已婚的引见未婚的,如果未婚的妇女明显地年长,则又是向年纪大的引见已婚的年轻妇女;如贵族是男的,另一方是妇女,则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把贵族介绍给妇女。 英国人一般不行拥抱礼,相互之间也很少拥抱,甚至父亲也不拥抱儿子,只有在儿子小的时候才会拥抱。英国人也较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常见面的朋友也不握手。只有在第一次介绍相识,或朋友之间很久没有见面时才握手。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妇女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人家握,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作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宴会一般是男女数相等。排座位时是男女间坐,而且夫妻二人绝不挨在一起。如果男女数目不等,也不必勉强凑数,一般应男多于女。 英国人席间不劝酒,宾主饮多少全凭自己。祝酒词一般是“为女王健康干杯!”或者简单地说“干杯!”宴会后,客人要多留一会儿,与主人继续聊天。最后告辞时,客人与主人夫妇握手,说一两句话表示感谢。客人之间握手告别也可,点头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视情况而定。宴会一般在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钟之间结束。受到款待之后,一定要写信表示谢意,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自我炫耀的不良习性。 英国人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面前穿过,会感到恶心,认为这将预示要遭到不幸。 英国人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他们忌讳把食盐碰撒,哪怕是不小心的,也会感到非常懊丧,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与朋友断交的一个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碎玻璃,认为打碎玻璃就预示着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不幸。 英国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这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13”这个数字。用餐时,不准13个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话,认为是双倍的不吉利。 英国人忌讳百合花,并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 他们忌讳在众人面前相互耳语,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制止,便会带来不幸。因此,在英国人家里作客、吃饭时要尽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碰了杯子发出小铃般的响声时,也要赶快用手按一下叫它停止作响,以免主人介意。 英国人在饮食上不愿意吃带粘汁和过辣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O公分以上为宜。吸烟的友人遇到一起,请不要一次点三支烟,据说这样也会给三个人中的某人招来不幸。
㈨ 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
一.交谈禁忌1.与西方人交谈“七不问”:年龄,婚否,收入,住址,经历,工作和信仰。上述是西方人的隐私,是非常不喜欢人问的。2.外国女子和她的丈夫或其他人交谈时,不要上前旁听,有急事要插进去说话时,应先打招呼。3.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反感,更不要说妇女长得胖,身体壮和保养的好等。4.跟英国人交谈时,不能把王室的家事作为谈笑的话题。二.举止禁忌1.对欧美上年纪的人,如果他们上楼梯或爬山,千万不能扶他们。这对我们是对老人的尊敬,而欧美老人恰恰相反,别人搀扶,他们觉得这样有失体面,反而招来不快。2.在西方国家,相互握手时,千万不要越过另两个人拉着的手去与第三个人握手;抽烟时不要一次给三个人点烟,据说这样做会招来不幸。3.跟英国人坐着谈话,两膝不可张的太开,忌架二郎腿。如站着讲话,忌拍打对方肩膀,如巴基斯坦忌讳别人拍打右肩膀,认为那是警察逮捕人时用的动作。泰国人还忌讳用脚指东西给人看,或者用脚踢东西给人。4.要注意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有不同的涵义,以免犯忌失礼。例如,翘大拇指在我国显示积极的手语信号,在英美澳新等国,还表示要求搭车。但如果这人动作比较猛烈,它又变成了一种侮辱人的信号。如果在希腊,意思又成为了要对方“滚蛋”。三.数字禁忌1.“4”的忌讳。在东方一些国家,不少人把“4”视为预兆厄运的数字。在朝鲜军队中不用“4”字,他们认为一支部队序列为“4”,在战斗中必然失败。在韩国,旅馆没有“4”层楼,门牌没有4号,几乎什么东西都不用“4”字。2.“13”忌讳。这个数字在欧美国家最令人讨厌,在任何场合都尽量回避它。大楼没有第13层,航空公司没有第13号班机,甚至在每月的“13”日人们也深感惶恐。3.黑色“星期五”。把每期五视为凶日有许多传说,跟基督教的《圣经》有关。有的书上说,夏娃偷禁果时是星期五,她和亚当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是在那一天。也有书上说,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如果星期五又碰上“13”日这一天,那就更不一样了。有些迷信者甚至借口有病全天不起床,避免发生不吉利的事。四.颜色禁忌黑色是欧美国家忌讳的的,黑色是丧礼色;绿色在日本象征不吉祥;黄色和蓝色在比利时等国认为是凶丧之色,花束服装都忌用黄色;泰国人不用红色签名,在他们那里,人死后用红笔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上;蒙古人也讨厌黑色,认为它象征不幸,贫穷,背叛,妒嫉,暴虐,威胁;摩洛哥人不喜欢白色,他们以白色为贫穷色;乌拉圭不喜欢青色,他们认为不吉利;巴西人则认为紫色表示悲伤,黄色为凶丧色,两色配在一起会引起凶兆。五.其它禁忌1.花卉禁忌。印度人忌荷花作礼品;欧洲许多国家忌菊花;德国人忌郁金香;英国人忌黄玫瑰为礼花。2.图案禁忌。英国人忌大象图案;北美,利比亚忌狗图案;瑞士忌猫头鹰图案;捷克和斯洛伐克忌红三角;意大利忌菊花图案,他们习惯把菊花敬给死者;牛受印度,尼泊尔等许多南亚国家崇拜;骆驼被索马人敬爱。3.服饰禁忌西班牙女人必定要戴耳环,他们认为不戴耳环如同不穿衣服;欧洲姑娘在婚礼前不试穿婚礼服,认为会导至婚姻破裂;在英国,如果一个外国人系了一条带条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服或学生服领带的仿制品,从而会遇到麻烦。4.邮包禁忌在缅甸,禁止钞票图样的物品入境;阿富汗禁邮香口胶,烟灰缸,日历,明信片,塑胶花,泡茶和通心粉;伊朗禁邮乐器和厕所用品;伊拉克禁邮望远镜,汽球,染发品;肯尼亚禁邮日本剃刀;厄瓜多爾尔尔拒邮草帽;秘鲁和科西加不欢迎扑克;婓济禁寄旧衣服,弹簧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