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战时,英国为何坚决不参战
二战后,美国每发动一场战争,都会要求盟友出兵帮忙。这其中,英国往往是美国最忠实的支持者。但在越战期间,英国却一再拒绝美国让其派兵的请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最近,俄罗斯历史学家谢尔盖·彼丘洛夫为我们揭开了这一事件的内幕。 越南战场没有英国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军的顽强抵抗下,美国在越南战场显得力不从心。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便呼吁其盟国向越南战场派兵支援美军作战。首先响应美国号召的是奥地利和新西兰。 1965年,奥地利远征军第一支部队开始在南越部署,这支部队由奥地利第1加强步兵营和新西兰第161榴弹炮连组成,他们到达越南战场后直接隶属于美国173空降旅指挥。后来,两国在美国的要求下又向越南战场增兵,参战的奥地利军人达到7672人,新西兰为552人。美国的另一个盟国加拿大,虽然一直对派兵参加越战保持沉默,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仍有数千加拿大军人曾被编入美军,在越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具体有多少加拿大军人参战,由于加国政府一直对外保密,没人知道详细数字。但有一点很清楚,越战期间有56名加拿大士兵战死。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这次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立场。1961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就提出让盟国组成一支联军进入南越“履行国际义务”,但英国却没有支持美国的这一想法。原来英国人对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逼迫英国撤军的事,还怀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势发展不利于美国,于是美国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议。1966年美国政府曾哀求英国:哪怕向越南派出1个由1500人组成的廓尔喀雇佣旅也行,因为廓尔喀人十分擅长反游击战。双方经长时间谈判,没有结果。最后,美国降低标准,要求英国允许廓尔喀人加入美军直接参战,但即使这样英国也没有同意。当时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尽量避免在国际上直接参与任何冲突。 韩国向越南派兵近30万人 美国在欧洲的另一个盟国——西德,由于宪法严格限制其向海外派兵参与冲突,这次找到了绕过宪法禁令的机会。因此西德政府回避在国内对这一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他们应美国政府的要求,瞒着老百姓,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秘密地向南越派出了2500名德国军人,包括120名飞行员,这些飞行员驾驶美国空军飞机直接参加了对越南的军事行动。 除了英国和西德,荷兰、比利时、希腊、丹麦和土耳其都派出医疗队参加了越战。西班牙也派出了一个13人的专家小组。 当时,最令美国头疼的就是法国。法国在越战问题上一直和美国对着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国领导人的排挤,并将其从盟国中清除。美国本想以北约的名义与越共开战,就是因为法国的反对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除了欧洲盟国外,为了扩大参战国家数量,美国政府开始要求亚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国政府表示,越南战争的成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因此亚洲盟国必须履行职责。美国政府向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台湾(后来由于美国害怕这一举动有可能促使中国直接参战,因此放弃要台湾派兵的要求)等亚洲盟友游说、施压。韩国积极响应了美国的号召,从1965年秋,韩国开始向南越派出自己的1个独立陆战旅和第100步兵师,到1973年在越南直接参战的韩国军人达到了5万。在整个越战期间,韩国先后派出了近30万名军人。 尽管面临着美国的巨大压力,但菲律宾只象征性地派出了工兵部队。泰国由于害怕战火波及到自身,在这场战争中十分卖力。1967~1969年共向南越派出了6个步兵营、3个炮兵营、两个旅级司令部和其他分队。后来又将一个“黑豹”步兵师投入到越南战场。 第一位输掉战争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 1969年1月,美国新总统尼克松上台后开始拒绝实施前总统在越南的战略,表示将逐步从越南撤出美军和仆从军。 战后,据美国政府正式统计,这场战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共有近100万各国军人死伤,8612架飞机和直升机被击落,其中在北越境内被击落4125架。美军死亡36万人,受伤30.4万人。同时,政治损失也很大,美国的反战浪潮进一步兴起,迫使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从越南狼狈撤军,成为美国历史第一位输掉了战争的总统。而与美国一起参战的其他仆从国结局也都挺悲惨: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府被推翻;而菲律宾“向左转”,最终要求美国从该国撤出军事基地。奥地利和新西兰也发生了社会动荡。 越战的一大后果就是,美国组建的东南亚条约联盟组织解体,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力遭到沉重打击。这对美国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为此,专家指出,如果美国再发动战争,一定不要忘记越南战争的教训。目前在伊拉克,美国政府正在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 (原载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 参考资料 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主张英国撤军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每年攫取巨额利润。 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11月6日迫于美国等的压力,英、法宣布停火。
Ⅱ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打压他们
在人们的印象中,美、英、法一直是最亲密的盟友,因为都是西方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一致。但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不仅没能与英法站在一起,反而与苏联联手打压英法。怎么回事?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通车。它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它的开通使地中海和红海紧密相连。
埃及是中东的大国,在阿拉伯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阿以冲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拥有埃及,谁就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如果美国入侵英法是在另一边看着,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埃及就会成为苏联的弟弟。事实上,战争爆发后,苏联不遗余力地支持埃及,不惜一切代价给予道义和军事援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争取主动。
表面上美苏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打成平手,实际上美国人占了上风。
埃及人很清楚,没有美国的强力干预,苏联的援助,这是杯水车薪,是无法打败英法的。
不要说美国和英法同流合污。即使保持中立,英法也稳操胜券。至少埃及会陷入持久战。
所以纳赛尔虽然表面上和苏联眉来眼去,但对苏联的穷人从来不感冒,对美国的富人总是情有独钟。1967年,埃及与苏联断绝关系,1970年萨达特就任埃及总统后,埃及与美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下面的
Ⅲ 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是什么原因
第一,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调整。奥巴马宣布美国已基本实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既定目标。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旨在加强中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
第二,美国人民厌恶战争。2012年又是美国选举年,今年开始撤军,迎合了美国选民的厌战情绪,有利于拉选票。
第三,美军伤亡人数太多。在伊拉克死了4500人,在阿富汗又死了1500人,伤者以万计,对伤亡人员的抚恤金是笔历时长久的巨大开支。
第四,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美国驻军的巨大开支使美国政府不堪重负,不得不撤军。美国债台高筑。美国政府的国债余额已达14.3万亿美元,没有钱仗怎能再打下去?
第五,没有打的价值。阿富汗是个穷山国,没有石油。美国许多议员都认为阿富汗战争吸干了美国国库,要把钱用在国内建设上。
第六,美国国防部在阿富汗也呆了10年,驻有10万人马,再不撤军,势必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Ⅳ 当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还有参与战争的国家
英国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但在越战期间,英国却一再拒绝美国让其派兵的请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越南战场没有英国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军的顽强抵抗下,美国在越南战场显得力不从心。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便呼吁其盟国向越南战场派兵支援美军作战。首先响应美国号召的是奥地利和新西兰两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也不得不派出数千名军人,并被编入美军。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这次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立场。1961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就提出让盟国组成一支联军进入南越“履行国际义务”,但英国却没有支持美国的这一想法。原来英国人对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逼迫英国撤军的事,还怀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势发展不利于美国,于是美国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议。1966年美国政府曾哀求英国:哪怕向越南派出1个由1500人组成的廓尔喀雇佣旅也行,因为廓尔喀人十分擅长反游击战。双方经长时间谈判,没有结果。最后,美国降低标准,要求英国允许廓尔喀人加入美军直接参战,但即使这样英国也没有同意。 法国跟美国对着干 当时,美国的欧洲盟国,西德、荷兰、比利时、希腊、丹麦和土耳其等都派兵或医疗队参加了越战。不过,当时最令美国头疼的就是法国。法国在越战问题上一直和美国对着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国领导人的排挤,并将其从盟国中清除。美国本想以北约的名义与越共开战,就是因为法国的反对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除了欧洲盟国外,美国政府开始要求亚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国政府向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台湾(后来由于美国害怕这一举动有可能促使中国直接参战,因此放弃要台湾派兵的要求)等亚洲盟友游说、施压。韩国积极响应了美国的号召,在整个越战期间,韩国先后派出了近30万名军人。 参战仆从国结局悲惨 由于越战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从越南狼狈撤军。而与美国一起参战的其他仆从国结局也都挺悲惨: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府被推翻;而菲律宾“向左转”,最终要求美国从该国撤出军事基地。奥地利和新西兰也发生了社会动荡。 越战的一大后果就是,美国组建的东南亚条约联盟组织解体,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力遭到沉重打击。
Ⅳ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为何英国不乘机调兵继续攻打美国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为何英国不乘机调兵继续攻打美国?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牵涉到各个层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三、英国国内经济、殖民地都牵制住英国的力量:
英国虽然看起来很强大,可是他们的国内的经济,承受不住长时间的战争。同时英国拥有很多殖民地,也有不少的地区开始反抗,这对于英国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英国只能够用有限的力量来对付美国,所以英国的失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了。
Ⅵ 面对帝国的解体,英国政府为什么无动于衷
因为英国殖民者的作风是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寻找最优平衡点来攫取利益,在这个基础上,英国甚至不要求对殖民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英国甚至与当地土着势力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具备这样的条件,英国不说重塑日不落帝国昔日荣光,但至少将殖民帝国苟延残喘一阵子,还是完全做得到的。与传统大陆文明国家以领土领土扩张不同,英式殖民的利益出发点,并不在于对土地的征服和占领,而是在于现实利益的攫取,虽然出于攫取利益的需要,英国也确实占领了广袤的殖民地,但在治理这些土地的过程中,它并不重视对当地的改造和消化吸收,而仅仅是能得到资源和市场即可。
Ⅶ 越战后,美国撤兵为什么会带走一些孩子,为何真相令人愤怒
1955年战争爆发,到1975年美方撤军。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战争终于惨淡收场。这场战争不论是对于战争双方,亦或者是国际政治舆论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美军在越战期间,虽然那时候的越南民众有宣传说对于入侵者应该保持警惕了敌视,但终归这是国内已方的冲突。所以在美军驻扎后,当地人与美军的感情虽然不是什么军民鱼水情,那也没到使用菜篮里面放手雷这种恶劣手段。当时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意识输出使得各国民众的眼中都是“爱好和平”“闪闪升起”“自由国度”是很多国家的人心中的伊甸园。
之后,虽然有大量的混血儿已经定居美国,然而他们真的回到了自己所谓的家了吗?美国给他们国籍,却并未给他们谋生的手段,这项法案也不过是美国给国际舆论的烟雾弹罢了。归根结底,他们来到美国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结局也可想而知。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面独自面对死亡了。
Ⅷ 在二战后,英国为什么甘愿成为美国的附庸呢
最近很多人非常的好奇,其实从历史来上,英国是真的很强的,话说曾经在历史上当了这个世界霸主接近300年,但是在二战后英国的声音就很小了,而且一直都是跟谁美国,在美国的下面当小弟,成了美国的附庸,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英国到底怎么了呢?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
首先,英国在历史上曾经叫日不落帝国,是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全球很多地方都是他们的殖民地,英国当了世界霸主300多年了,做的坏事就不说了太多了,犯下的罪恶也不说了很多,在一战和二战中虽然都是战胜国,但是国力在战争的影响下严重受损,非常的虚弱,毕竟以前坏事做多了,这个时候不找个大哥保护下,那别人不得找他算账啊,害怕自己被清算就找了个大哥当保护伞呗。所以就找了当时的最强大的美国做了大哥,英国就成了美国的附庸了。
最后,我想说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世界强国,霸主国家要认美国当大哥,其实核心的原因就是和俄罗斯的关系越走越远了,而俄罗斯的实力又很强大,自己只能在美国的羽翼下才能好好的活着了。
Ⅸ 1812年才刚独立不久的美国,为何敢向当时最强大的英国宣战呢
美国当初向英国宣战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主权。可以说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三个方面主权。当时美国觉得英国侵犯了它的利益了自然就向它宣战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美国没有被英国尊重。当时由于英法战争导致了西方部分国家贸易禁止,当时美国由于不知道这项规定,上百艘的美国商船都被英国的海军所扣押。在自己的国家的商船被英国扣押之后,美国觉得自己并不受到英国的尊重。所以即使他刚刚独立不久,但是依旧有底气与英国宣战。再加上当时美国也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并不惧怕英国。在世界上曾经有不少国家都反对英国,所以美国趁着当时的局势也刚好站出来与英国作对。
Ⅹ 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为何当年却没随美国参与越战
因为美国在之前得罪过英国,美国抢走了英国的军事基地,英国心里对美国有着很深的成见,加上此时美国已经落了下风,就算英国介入,也起不到什么扭转作用了,英国自然是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当然是不会参与进去了,万一打不赢还损伤自己的兵力,并且美国之前对自己做的那些恶劣行径,英国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搞不好英国还巴不得美国输呢,而在这个时候,像韩国,日本也作为美军的盟友,给美国提供了大量后勤补给,但是已经没法挽回战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