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哥伦布是怎样发现新大陆的
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但有证据显示,更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有维京人莱夫·埃里克松(Leif Ericson)。
哥伦布自幼便热爱航海。当时的欧洲国家极需要东南亚的香料和黄金。可通往亚洲的陆路却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阻,海路则要经由南非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
哥伦布深信只要向西航行就能找出另一条前往东南亚的航线,他先后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国王寻求协助,以实现出海西行至中国和印度的计划,但均得不到帮助。哥伦布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1492年终于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
从1492年到1503年间,哥伦布完成了4次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来回航行。所以这些航行都是由卡斯提亚王国资助的。这些航行标志着欧洲人对美洲大陆的探险和殖民的开始,因此对西方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尽管哥伦布面对日渐增多反对其观点的证据,但仍然坚持认为他在历次航行中所到过的地方就是马可·波罗以及其他欧洲旅行家说描述过的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1)英国发现新大陆靠什么航海扩展阅读:
哥伦布(1451-1506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城,那里航海业发达,年轻的哥伦布热衷于航海和冒险,这些条件为其日后的远航打下了基础。
15-16世纪的欧洲,地圆学说已广为传播。人们相信从欧洲海岸出发一直向西,便可以到达东方。《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描写为遍地是黄金和香料的天堂。
当时的欧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生了所谓的“货币危机”,即作为币材的黄金、白银严重匮乏。许多欧洲人狂热地想到东方去攫取黄金,以圆自己的发财梦,哥伦布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梦想归梦想,去东方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的东西之间陆上贸易通道已被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隔断,地中海上的通路又为阿拉伯人把持。
欧洲人要圆自己的梦,必须开辟新航路。可喜的是此时中国的指南针业已传入欧洲,而欧洲的造船业也达到相当的水平。这时年富力强的哥伦布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决定进行一次远航。第一次航行并不顺利,首要的问题是找不到赞助支持者。
1486年,哥伦布就向西班牙王室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直到1492年才获批准。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哥伦布于当年的8月3日率领3艘帆船和87名水手从巴罗士港出发,向正西驶去。经过两个多月的颠簸,哥伦布一行终于发现了一片陆地,草木葱茏。
他们欣喜地上岸,并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是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现名为华特霖岛。
这时哥伦布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已经到了印度,就没世有再向西,而是转道向南,沿着海岸线,陆续到达了今天的古巴和海界地。他称这一带的土着民族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了解了他们的风土人情,只是没有找到大量的黄金
虽然没有直接获取黄金,但哥伦布也不虚此行。他一上岸就与当地的土着进行欺诈性贸易,以各种废旧物品换取他们珍奇、贵重的财物。而善良的土着人待之如上宾,主动帮助他们适应当地的生活,如建筑房屋、采集和狩猎等。
这些野心勃勃的殖民者却在站稳脚跟后,对当地人进行疯狂掠夺和残酷的压榨。临走的时候,还虏走了10名印第安人。就这样,哥伦布及其船队于1493年的3月15日回到出发地巴罗士港,向人们宣布他已找到去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由此受到国王的嘉奖,平步青云地跻身贵族行列。
不久,尝到甜头的西班牙王室有意让哥伦布再度远航。第二次航行,哥伦布到达海地和多米尼加等地区。之后哥伦布又两次航行美洲,但最终也未能给西班牙王室带回可观的黄金,终于受到冷落。1506年的5月20日,哥伦布在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城郁郁而终。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到死都认为自己到了印度,今天的东印度群岛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美洲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使世界逐步连为一体,对于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有定积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大规模的殖民扩张,给当地的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
❷ 发现新大陆是什么意思
发现新大陆是发现新的你不了解的事或人的意思。该梗出自历史上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事件。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热那亚,公元1476年移居葡萄牙,曾向葡王建议向西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民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携带东方君主的图书,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❸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1476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从此在这里学习航海知识。此时,聪慧与勤奋帮助了哥伦布。是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更为重要的事,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在思想上为远航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区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当哥伦布向葡国王室提出资助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了西班牙。出于共同的对黄金的追求,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一致(签订《圣塔菲协定》),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船员,带着主的庇佑和任务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开始了。途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暴动。但他执着向西,于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他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就这样,新大陆被发现了。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回到里斯本,并于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罗那,被授予重奖。至此,第一次航行胜利结束。
随后,哥伦布又于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这新大陆,新的时代到来了。
虔诚的基督徒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大陆……”将死之时,哥伦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诚可见一斑。再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其己任,对“主”是忠诚的。而哥伦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传教,这既是“王命”,又是作为基督徒的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事实上,西欧的基督徒们认为,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应该以杀戮来消灭之,这就不难解释哥伦布在到达美洲后屠杀印第安人的行为了。哥伦布用屠杀印第安人来表明对上帝的虔诚。
变革时代的先驱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5世纪欧洲人口急剧膨胀,新大陆的发现,是欧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石和原材料。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新航路地开辟,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胶、玉米、烟叶、番薯、可可与马铃薯等物产都是通过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各地的。而欧洲移民则把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植物以及马、牛、骡等牲畜带入美洲并生根发芽,这大大丰富了东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此发现还致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国家(美国),对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价格革命的大量金银,并非哥伦布一人带回,而是他与其后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夺的结果,若将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功绩归于哥伦布一人,太过牵强。
并非偶然
哥伦布与其他伟大的探险家一样,即使没有哥伦布,他的发现同样会被别人作出,这是历史的必然。15世纪的欧洲通商贸易四通八达,经济高速发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刺激探险活动。我们似乎可以断言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新大陆,且不会与哥伦布的发现相距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探险中发现新大陆,而是此后的1510年由法国人或英国人来发现,那么随后的发展就会于今天的历史截然不同。
[编辑本段]发现美洲之谜
着名航海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曾声称自己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登陆美洲的人。在哥伦布之前曾有许多人抵达到美洲大陆,甚至还在此定居下来。在哥伦布之前就有美洲土着居民在此生活数百年,此外,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其他文明曾到达过美洲大陆,在美国和墨西哥境内曾发现过古代希腊和罗马钱币和陶器;在墨西哥发现伊西斯和掌握阴府之神的雕像,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古埃及的文物,这种远古物品的历史均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的时间。
❹ 英国第一次踏上美洲新大陆是哪年
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但其实,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
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着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语:“indios”)。
后人虽然发现了哥伦布的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普及,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第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到如今仍为最普及的用法。
到了公元20世纪,许多美洲国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一些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始对“印第安人”这一名称进行“正名”,比如印第安人在加拿大往往被称为更加政治化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印第安也因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