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 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 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 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 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一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 的娃娃,想拿可够不着,他就会一边叫一边无意 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孩 子以后就学会了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三岁的孩子拍球时,开始是乱拍,不了解自 己的动作与球弹球的关系,经过学习和训练,他 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 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动作、运动训练很重 要,因此,训练孩子的爬行、滚翻、蹦跳等平衡 协调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摆积木等活动是必不可 少的,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相反, 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玩 游戏机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 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不信,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 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 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 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 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 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 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 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 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 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 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 处。 六到十一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 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 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 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 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 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 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 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 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 常重要。如果早期训练不足,后期还需科学的强 化弥补,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早期运动不 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② 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 4、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③ 幼儿数理逻辑能力培养
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一起组成了学业性智能。这两种智能在学校里受到了绝对的重视,这是因为从传统角度看,在这两种智能上的成功可以获得最向往的职业。 有时,人们认为数学—逻辑智能是一种加减乘除的能力。这是一种计算的能力,但是,它所包含的远远不止这些。数学—逻辑智能的定义是:“处理一连串的推理,识别模式和顺序的能力。”除了计算之外,数学—逻辑智能还包含逻辑和推理、模式、可能性和科学的分析。有时,数学—逻辑智能还包括一种倾向,去建构问题、发现问题,这比语言智能包含的要多。具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的人可以成为会计师、财务分析员、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生物学家。 但是,如果不考虑他们的职业,具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的人也是一些喜欢保持自己收支平衡的人,是一些能很快的决定是租车合算还是买车合算的人,是一些经常依据事实判断做决策而不是感情用事的人。 数数 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数数几乎和呼吸一样自然。孩子们需要早点开始数数,并且经常数数。家长应该抓住机会和孩子一起在有趣的方式下进行数数和比较。 当孩子只能听的时候,就像你在讲故事或哼歌一样,你也应该数数:当你带着他走路的时候,可以数台阶;当你打开购物袋,往冰箱里塞东西的时候,可以数一下买了多少食品;数一数你递给孩子多少积木。当孩子长大一些后,他能够开始简单地数数。不管数的是积木,还是袜子、汤匙,不管数到3还是数到10,无论如何这些事情要经常发生。 在一种具有更多指导的方式中,你可以在餐桌上摆汤匙的时候,数“1…2…3…4…5…6”,然后让孩子把汤匙收拾起来,让他再一边数一边把汤匙放回去,“1…2…3…4…5…6”。当然,孩子大些后,数字可以增加。对更大些的孩子,汤匙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 比较 比较是一种孩子能经常发现乐趣的事情。家长可以成为一个“假装的魔术师”,然后用一块手帕或一块装饰物,问孩子左手里的糖多还是右手里的多。等孩子猜完后,把糖放在桌子上,数数看他是否猜对了。 比较并不仅仅局限在数字中:可以问“红汽车大呢,还是蓝汽车大?”或者“奶奶的房子大呢,还是我们的大?”或者“爸爸是去商店呢,还是去学校?”或者“鸡蛋重呢,还是一片面包重?”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习惯对不同事物的相关成分进行比较和对照,然后作出判断。 计算 计算,在小时候一般仅仅指加法。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把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加起来(数字要小于10,和也要小于10)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有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从一个阿拉伯数字中减去1或2。 家长对孩子的挫败感水平的了解是很重要的;这些活动都应该看成是一种游戏,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说,让孩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取得成功,这很必要。让孩子在容易成功的水平中计算,保持他的学习热情,这比推着孩子,督促他们学习,然后孩子体验到失败和挫折要好得多。 记录 记录,也就是保持发生的事情的痕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给予孩子这种能力时,实际的记录、记录的保持都需要成人来做。 人们经常拿事物来做测试和实验。“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把冰淇淋放在餐桌上,多久会化掉?”这种问题很有趣而且能发展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过了几天,家长可以说:“让我们来看看冰淇淋放在冰箱里,但不是冷冻室,它会化得更快还是更慢?”或者“吃多少口才能把整个苹果吃完?所用的时间是比吃一个梨多还是少?” 在数学—逻辑智能和自然智能中有很多的交叉(分类和归类是很有用的自然智能中的技巧),因此,你可以一起训练发展孩子的这两种智能。例如,你可以帮助孩子观察两盆花的变化,将一盆放在有充足光照的窗台上,另一盆放在阴暗的角落。可以记录植物的高度长得有多快,也可以记录植物看上去是否健康、强壮。还可以用厨房里的工具或种植的工具做其他简单又有趣的实验。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记录信息的习惯,从而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