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硝基苯(混酸)
硝基苯就是苯环上一个(或多个)氢被硝基(-NO2)取代
混酸是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
苯在混酸中加热反应生成硝基苯(其中浓硝酸和苯是反应物,浓硫酸是催化剂)
❷ 求助翻译个化学名 英译成中文谢谢!!跪求答案,很急
N-(3-叔丁基-2-氢吡唑-5-基)-N'-羟基-4-硝基苯脒
❸ 1-溴,4硝基苯如何处理
物理法、化学法。根据查询硝基苯官网资料,1-溴,4硝基苯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处理,硝基苯,有机化合物,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❹ 硝基苯的介绍
硝基苯; 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
CAS:98-95-3
英文名:nitrobenzene
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纯净应为无色,实验室制硝基苯由于溶有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有颜色,除杂方式:加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分子式C6H5NO2(结构如图)。分子量123.11。相对密度1.205(15/4℃)。熔点5.7℃。沸点210.9℃。闪点87.78℃。自燃点482.22℃。蒸气密度4.25。蒸气压0.13kPa(1mmHg44.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
实验室制法:目的原理
主反应: Ar + HONO2 +H2SO4 ® Ar- NO2 + H2O
副反应: Ar- NO2+ HONO2 +H2SO4 ® Ar-(NO2)2+ H2O
仪器药品
苯8.9ml (7.8g,0.1mol),硝酸(d = 1.40) 7.3ml (0.11mol),98%硫酸(d = 1.84) 10ml (0.18mol),10%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无水氯化钙。
过程步骤
在50ml圆底烧瓶上装配一个二口连接管,正口配一温度计,其水银球离瓶底约5mm,侧口装配一回流冷凝管。也可以用一个二口烧瓶,正口装配回流冷凝管,侧口装一温度计,其水银球离瓶底约5mm。在烧瓶中加入8.9ml苯。通过冷凝管上口,将已冷却的混酸分多次加入苯中。每加一次后,必须充分振荡烧瓶,使苯与混酸充分接触,待反应物的温度不再上升而趋于下降时,才继续加混酸(为什么?)。反应物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之间,若超过50℃,可用冷水浴冷却烧瓶。加料完毕后,把烧瓶放在水浴上加热,约于10min内把水浴加热到60℃(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为60~65℃)并保持30min,间歇地振荡烧瓶。
冷却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酸层(哪一层?怎样判断和检验?),倒入指定回收瓶内。粗硝基苯先用等体积的冷水洗涤,再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直到洗涤液不显酸性。最后用水洗至中性(如何检验?)。分离出粗硝基苯,放在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间歇振荡锥形瓶。
把澄清透明的硝基苯倒入30ml蒸馏烧瓶中,连接空气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204~210℃的馏分。为了避免残留在烧瓶中的二硝基苯在高温下分解而引起爆炸,注意切勿将产物蒸干。
❺ 专业的化学学名英文怎么读!!!
楼主给的这个是CA命名法的吧.......这跟IUPAC推荐的命名法有一些区别,我国现在推行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法是根据IUPAC推荐的顺序规则,再配合我国文字的一套命名法。而CA命名法基本上只有在您查阅Chemistry Abstract的时候有用,注意在Lange's Chemistry Handbook中亦推荐使用IUPAC命名法。
话说直接读音标不就完事了......找本专业词典,上面都有这些东西的音标。注意分块念,这些化合物都是按照特定的词头词尾叠置起来的。Nitro-;Benzyl-;-dehyde;alcohol;acid;acetone;Phenone;chloro等等这些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发音,然后念化合物的时候把他们组合到一块儿直接念就对了,老外一般都明白你在说什么。
❻ 邻氯硝基苯的基本信息
邻氯硝基苯的基本信息:
邻氯硝基苯,分子式为C6H4ClNO2 ,浅黄色针状晶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是农药、染料、医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作橡胶促进剂M的原料。
中文名称:邻氯硝基苯
中文别名:1-氯-2-硝基苯;邻硝基氯代苯;2-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邻硝基氯化苯;2-氯硝基苯
英文名称:1-Chloro-2-nitrobenzene
CAS:88-73-3
EINECS:201-854-9
分子式:C6H4ClNO2
分子量:157.5545
熔点 31-33°C
沸点 246°C
密度 1.348g/mLat 25°C
蒸气密度 5.4 (vs air)
蒸气压 0.04 mm Hg ( 25 °C)
闪点 >230°F
水溶解性 0.43 g/L (20 ºC)
邻硝基氯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衍生多种中间体。在染料工业中用于制黄色基GC,橙色基GR等;在助剂方面用于制造橡胶促进剂M及DM等;在香料工业中用于香草醛的合成;农药工业用于生产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它也是苯并三氮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也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
由氯苯经混酸硝化,得到混合硝基氯苯。三种异构体的含量大体是:对硝基氯苯占65%,邻硝基氯苯占30%,间硝基氯苯占1%。工艺过程如下:先将配制好的混酸(含硝酸30%,硫酸56%,水14%)加入硝化锅内。维持温度40-55℃,慢慢加入氯苯,加毕升温至80℃,搅拌反应2h。静置分层,将上层混合硝基氯苯用水洗、碱洗,水洗后静置分出,于真空加热至100℃干燥,得混合硝基氯苯。然后在结晶器内,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硝基氯苯逐渐降温到15℃,即有大量的对硝基氯苯集于管壁,经加热熔化,收入贮槽,真空精馏,除去氯苯后即得对硝基氯苯。从结晶器下部放出的母液内含对硝基氯苯约35%,邻硝基氯苯 64%及少量间硝基氯苯,供进一步分离。将此物精馏分出的粗邻硝基氯苯,再于结晶器内,采用降低结晶器内温度到15℃使之结晶的办法,即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对硝基氯苯、氯苯1150kg/t、硝酸672kg/t、硫酸(92.5%)632kg/t。
❼ 二硝基苯的介绍
二硝基苯别名是邻二硝基苯,英文名称是 1,2-dinitrobenzene;o-dinitrobenzene,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分子式是C6H4N2O4;C6H4(NO2)2 。
❽ 丁二醇就是硝基苯吗
肯定不是啊
丁二醇 有异构体HOCH2CH2CH2CH2OH
硝基苯 C6H5NO2
差别很大的
❾ 2-硝基苯按还有别名吗
二硝基苯分为间二硝基苯和邻二硝基苯两种,间二硝基苯又称作1,3-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又称作1,2-二硝基苯。
❿ 邻硝基甲苯性质
分子式:C7H7NO2
分子量:137.14
性质:黄色易燃液体。熔点-9.5℃,沸点221.7℃,相对密度1.163(20/4℃),折射率1.5474,闪点106℃,燃点420℃。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和苯,可与乙醇、乙醚混溶。能随水蒸气挥发。
制备方法:甲苯用混酸硝化,生成混合的硝基甲苯,其中主要是邻硝基甲苯(约占三分之二)和对硝基甲苯(约占三分之一),经分离即得纯品。将甲苯加入反应器中,冷却至25℃以下,加入配好的混酸(即硝酸25-30%,硫酸55-58%及水20-21%),调节温度不得超过50℃。连续搅拌1-2h,然后静置6h,将生成的硝基甲苯分离,水洗,碱洗,除去未反应的甲苯及脂肪族化合物,粗制硝基甲苯产品的组成为邻硝基甲苯55-60%、间位2-5%,对位35-40%。收率90-95%。利用沸点与熔点的差别进行粗馏与晶析,可分离出各异构体。即先将粗制硝基甲苯经真空蒸馏,分离出大部分的邻硝基甲苯,残余的含有较多对硝基甲苯的馏分,再经减压蒸馏分出,经冷却,结晶,分离即得成品。高沸点的焦油状物质残存在蒸馏釜中。间位硝基甲苯含在分离对位体后的母液中,经反复积累后再精馏获得。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纯度可分别达98%和99%。国内工艺芝程为两锅串联,反应温度主锅为40-45℃,次锅为50-55℃。混酸的配制大致相仿,硝酸26-28%,硫酸56-57%,水16-18%。原料消耗定额:甲苯(98%)800kg/t、硝酸(98%)470kg/t、硫酸(92.5%)450kg/t、烧碱(42%)100kg/t。
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邻甲苯胺、联甲苯胺,是染料、涂料、塑料和医药的重要原料。在医药工业用于生产硝苯吡啶、痛惊宁、丙咪嗪盐酸盐、溴已胺盐酸盐、双氯苯唑青霉素钠等。
危险品编号: 61058
中文名称: 邻硝基甲苯
英文名称: O-NITROTOLUENE
RTECS号: XT3150000
UN号: 1664
分子式: C7H7NO2;CH3C6H4;NO2
熔点: -9
沸点: 222
闪点: 116
相对密度: 1.1622(19 , 15)
溶解度:
外观及性状: 黄色液体,有轻微的香味
英文别名: 0-Nitrotoluol;2-Methylnitrobenzene
中文别名: 2-甲基硝基苯
空气中允许极限: 美国TWA :11mg/m�3, ACGIH英国TWA :15ppm , HSE 德国MAC :30mg/m�3,DFG 前苏联MAC :3mg/m �3(工作场所测定:用硅吸收,用甲醇解吸,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水中允许极限: 美国:建议414 μg/l
禁忌物/禁忌: 强氧化剂、硫酸
危险性/症状: 侵入途径: 食入,皮肤吸收, 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 缺氧、青紫、头痛、虚弱、眩晕、共济共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恶心、呕吐
急救措施: 火/爆炸: 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四氯化碳灭火剂;水雾亦可眼接触: 立即冲洗皮肤接触: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给饮大量水催吐( 昏迷者除外) ;就医
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具保护皮肤和眼睛;定期对血液、皮肤、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检查
储存: 存储于密闭容器内, 置于凉爽、通风处
泄漏处理: 用吸附剂吸收并置于密塑料袋内待处理
运输: 须贴“有毒”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